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教案+新人教版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行程的终结”时“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3)“一棵小树”部分,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3、教师总结:生命的 话题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 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3、搜集资料: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凡人,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他们唱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生命进行曲,搜集那些感人至深的、震撼心灵的生命故事。
教学反思
(4)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5)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3、独特体验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6)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2、再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五、感悟主题
1、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大声齐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 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9 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9 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谈生命冰心一、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九课,是冰心老人写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

全文仅有一长段,但语言简练,比喻生动,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

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九年级学生,应该能与课文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并能从中受到启迪,获得体验。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

学习本文,意在提高学生朗读、欣赏散文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获得对人生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文章,揣摩、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二)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看一组有关生命的图片,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组图片。

(切)看到这样一组图片,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明确:需要学生看到生命的特征。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仍然是是这个司空见惯而亘古常新的话题,那就是生命。

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过生命这个话题。

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面对生命,孟子宣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慷慨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也这样说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谈生命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认知越来越深刻,生命科学成为了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何设计一节有效的生命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生命现象,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在此,笔者结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生命》模块,分享自己的一些生命教学设计经验。

一、课前导入课前导入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向往课堂内容。

考虑生命教学的特殊性,我选择了一些具有生命特征的图片和视频,比如不同种类的生物和其生命方式、生长发育过程等,开展一场“寻找生命”的游戏。

学生需要观察图片和视频,找出其中具有生命特点的信息,并在白板上进行填写。

二、知识讲解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成分是本部分的重点。

我倾向于用幽默的语言和故事性的例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生命的定义”、“细胞”、“生命的特点”等基本概念。

结合教材内容,我会适当地在讲解细胞构成和细胞器功能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多样性和演化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操作生命科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我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类似于“活体薄片观察”、“显微镜使用”、“细胞染色体构成观察”等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科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四、案例分析生命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因此案例分析是生命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会让学生看一些已有研究的成果,比如两个物种间的共生关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爱好科学的探索精神。

五、知识检验针对学生对生命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笔者常常设计一些小测试及语音判定等形式的测试。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总之,科学教育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生命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2)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谈生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的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作文。

2. 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作品特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拓展1.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

2. 生命的价值: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教案最新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谢谢阅读下载!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读、背诵精美的篇段。

教学重点: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教具: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个世纪,中国文坛上有颗巨星,她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是我们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诚地展现了自己的时代。

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给祖国人民的最大奉献,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她就是冰心先生,她的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欣赏她的《谈生命》(板书标题)教师补充介绍。

二、作家介绍(课件出示)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od morning to you , dear children , good morning to all.” This song wasvery popular at that time among kindergarten children . But not many grown-ups knew it .- 1 - / 6最新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谢谢阅读下载!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

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

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三、整体感悟1、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9 谈生命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赏析课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

雪山、峭壁、
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
表达
生命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的泉水

生命如诗
总是行色匆匆,总是鞍旅羁绊。

泥泞里挣扎的歌早已黯哑,只有悱恻的心事搁浅在
无人的野渡……
南来北往的鸿雁依旧行行复行行,沉甸甸的行囊依然摆布匆匆划拉的步履。

欲望疯长在有圆月的夜晚,孤独的清泪
孤独的清泪
总浸透枕畔……
偷得浮生半日闲!
岁月如歌,生命如诗。

生命如诗呵,掬一勺夜凉如水,真能浇透那一畦
那一畦久旱无霖的
心田么
生命之灯。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谈生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谈生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谈生命》一、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品读这篇散文,如同饮一杯作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

作者把抽象的“生命”理念化为具体的物象,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生命的真谛。

本文说理的深刻与作者的人生感悟是分不开,正是凭着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思考,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两个新颖的比喻,揭示出生命的真谛。

这真可谓“喻巧而理至”,这两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把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阐释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一江春水”东流入海本是自然现象,“一棵小树”的生长从植物学的角度看也很普通,但由于烙上作者的感情的印记,不断流动的“春水”、不断生长的“小树”就获得了生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活力。

文章用优美的语句描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立体感很强的画面,更像是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谈生命》一文文字清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富有哲理,尤其是动词运用的准确而传神,于含蓄凝练之中透出酣畅和流利,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二、学情分析力图改变多年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偏见,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语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联想和想像,并在揣摩、品味中进行哲理性思考。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学习文章中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投入生活。

难点:品味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并在揣摩、联想中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3、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文本,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学法指导品读法、感悟法、朗读法、评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9:《谈生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知生命鲜活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以说话的形式感受生命的形象和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依据新课标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有关阅读的方面制定教学重点为: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依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学情分析:学生人生经历有限,对人生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

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

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冰心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二、自学、汇报、点拨(一)感受生命的形象(师: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很难说清楚,冰心老人也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也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冰心老人到底把生命比作了什么呢?)1、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形象。

朗读的内容“开头——也不敢信来生”2、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话,说一说生命像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学生可能说:(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

(2)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时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有时他遇到暴风雨,有时他遇到新月和晚霞。

(3)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下聚集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4)生命像一棵小树,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5)生命像一棵小树,春天,他开出满树的繁花,夏天,他长出浓密的枝叶,秋天,他结出累累的硕果,冬天,他无力地投入大地的怀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命冰心一、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九课,是冰心老人写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

全文仅有一长段,但语言简练,比喻生动,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

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九年级学生,应该能与课文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并能从中受到启迪,获得体验。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

学习本文,意在提高学生朗读、欣赏散文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获得对人生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文章,揣摩、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二)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看一组有关生命的图片,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组图片。

(切)看到这样一组图片,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明确:需要学生看到生命的特征。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仍然是是这个司空见惯而亘古常新的话题,那就是生命。

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过生命这个话题。

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面对生命,孟子宣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慷慨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也这样说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以下还有巴金和泰戈尔对生命的态度。

课后大家还可以积累一些有关“生命”名言警句。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谈生命》,聆听这位世纪老人冰心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切)(板书标题、作者)(2)了解作者。

先请同学谈谈其了解的作者,再老师补充。

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原籍福建福州人。

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悟》、《寄小读者》等。

(3)纠正字音PPT展示,并要求大家整理在书上:巉岩(chán) 羞怯( qiè ) 休憩( qì) 骄奢( shē )枭鸟( xiāo) 荫庇( yìn bì) 朔(shuò)风云翳( yì )提出“屏息”、“空壳”的多音问题,要求同学课后查出其读音。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师:听配乐朗读,感知课文,大屏幕出示问题,边听读,边思考。

研究问题:(1) 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整篇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的?语言上有无明显标志?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文章是怎样将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划出文中的关键性句子。

明确:“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总起)“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分写)“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总收)效果::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谈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

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用了两个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但水与树又是互不相联的两种事物。

怎样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呢?①然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过渡..②然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作者以唯物主义态度用了这样两句重复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段:我不敢说,也不相信有来生。

”我”说的是从生命的降生到结束,谈的是亲身的经历、感情,让青年人把握现在。

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去掉,材料就散了。

这几句话既是主旨,也是连接手段。

(二)研读课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1、师:通过整体把握文章之后,我们随着冰心先生的行文思路看看生命的规律。

生命的喻体,请大家看到第2、4自然段,找找“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

(引导学生找出二者的经历)师:春水和小树所经历的过程,让作者对生命有什么样的感悟呢?(提示,根据刚刚划分的行文思路,表明作者感悟的,应该在哪个部分呀?)明确: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我们要感谢生命。

(要求大家一起齐读这一部分)师:那我们再接着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分别找出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试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

(2)春水和小树共同揭示了生命怎样的规律?(3)春水和小树虽都写了生命的历程,但实际上,二者阐释生命的侧重点不同,那二者分别侧重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并明确:(1)描写水和树时,都是根据这一事物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的象征意义描写特点水的特点:水一一生命长河一一流淌的过程一一一复杂、曲折、多变树的特点:树一一人生之树一一春秋四季一一发荣滋长、繁盛凋零作者笔下的水和树与人的生命的规律是一致的。

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2)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3)春水侧重生命力量,小树侧重生命价值。

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作者以比喻、象征的手法回顾了沧桑的一生,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检查旧课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课文中写水、写树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规律来展开描写的。

2.请两名同学与老师一起完成课文“一江春水“部分的朗诵,朗读完毕,师生共同评价。

(激励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

)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

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多媒体显示:(1)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2)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3)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是一种下定义的方法,而“生命像什么”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下定义,而用比喻却很生动。

生命博大精深、神秘莫测,没人能说清楚生命是什么。

冰心这样说一种自谦的说法,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敬仰。

(2)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生命是一种过程,要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的平常心。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三、情感升华下面继续进行我们的创造性学习。

我们先把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的地方读出来,这一次读,要读出感情来。

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读起。

(学生齐读)这一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正如作者说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

你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是否又联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对比、感悟,提高欣赏品位。

苏轼《水调歌头》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欢离合、幸福、苦难比作"月有阴晴圆缺",正确对待"此事古难全"。

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如:1、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真诚,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2: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付出,只要你付出,就会见到彩虹。

3: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生活。

4: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宽容,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

5: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乐观,微笑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6:生命中最重要的坚强,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四、体验反思大屏幕出示思考题: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学习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说全。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主流,互相感染。

)五、拓展延伸齐读赵丽宏的《生命》,感受生命的热忱。

教师小结:文章可以结束,生命的话题却永无止境。

冰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感谢生命,最困难中要奋发有为,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明白: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

只要我们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五、布置作业仿照文章的第二或第四自然段,再仿写一段“生命像什么”,使全文形成一个排比段的形式,全班交流欣赏。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