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君 心里个案辅导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优秀)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优秀)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优秀)案例一:焦虑与压力管理小王是一位大学生,他在繁忙的学业和社交生活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总是感到焦虑和不安,并且常常很难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同时,他也感到疲倦、失眠和情绪低落。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小王决定求助于心理健康个体辅导师。

在辅导师的帮助下,小王了解到他的焦虑和压力是源于他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他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完美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同时还要保持社交生活的活跃。

这种过高的期望导致了他过度压力和焦虑的状态。

通过讨论,辅导师教给小王一些有效的焦虑和压力管理技巧。

首先,辅导师鼓励小王进行适当的时间管理,并分配适量的时间给每一项任务。

这样,小王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业和社交生活,减少对自己的要求。

其次,辅导师教给小王一些放松和应对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和身体放松练习。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小王平静下来,减轻焦虑和压力。

在辅导的过程中,小王也意识到了自己对自身价值的过高评判。

辅导师帮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完美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小王逐渐学会接受自己,并从容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几个月的个体辅导,小王逐渐学会了管理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他意识到,焦虑和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他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来减轻它们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最重要的是,小王学会了对自己有更加积极和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案例二:自尊与自信的提升小李是一位职场新人,由于缺乏自信,他在工作中总是感到不自在和紧张。

他害怕犯错误,担心被他人批评或拒绝。

这种缺乏自信和自尊心使得小李在工作中无法展现出自己的真正能力。

在心理健康个体辅导师的帮助下,小李开始了对自己自尊和自信的反思。

辅导师鼓励他自我评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并帮助他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练习,小李慢慢地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并且学会了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有更加客观和积极的评价。

同时,辅导师还帮助小李学习如何处理批评和拒绝。

心理咨询案例之大三女学生的困惑

心理咨询案例之大三女学生的困惑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心理咨询案例之大三女学生的困惑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大三女学生的困惑摘要:一名女大学生被正常的人际交往所困惑。

其症状与其童年的经历以及错误的认知有关。

咨询者应用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帮助来访者重建认知结构,纠正原有的认知偏差和适应不良行为,逐步改善情绪症状,使学习效率和成绩提高,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一般资料:毛平(化名),女,20岁,大三学生,未婚,来自农村,有一弟弟在上高中,父母健在,家庭收入一般。

衣着整洁得体,说话声音柔弱,言语清晰,思维逻辑正常,表达合理,无幻觉、妄想及感知觉障碍。

家住农村,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小时候性格内向,做事要做得最好,凡事要争第一,对事比较敏感,上小学后交了一些朋友,尤其是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男同学到家里来玩,母亲知道后极力反对,说这不正经,并要求立即同他断绝来往,自己也认为母亲说得有道理,之后便很少与男同学交往。

从小受到的主要是传统思想的教育,20岁时考上了大学。

二、求助原因:不愿与同学见面,回避社交场合,否则无法继续学习,遂产生退学念头。

来访者自述,经过十年苦读考进了高校的大门,到大一下学期,与人交往时心理开始紧张,不敢看人,也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不愿与男同学接触,渐渐与女同学接触也不舒服了,后来不敢进教室与同学见面,后来,如有人座到她旁边,心就“怦怦”地跳,以至无法上课,渐渐的就怕和人接触了,越来越害羞了,学习成绩下降,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对方,躲躲闪闪,讲话时间稍长一点,便出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口吃,全身发抖,因心跳过快、身体发抖而到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异常情况。

自知这样没必要,但事到临头总紧张不已,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苦恼不安,因此陷入矛盾之中,自己也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主动来寻求帮助。

教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教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教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内心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正确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探讨教师如何进行学生心理辅导。

情境介绍:某小学班级内的一名学生小明,性格内向,常常在课堂上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在与同学、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

教师意识到小明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决定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一、观察与交流教师首先观察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他的神情和言行举止。

然后与小明进行常规的交流,以了解他平时的情绪状态和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二、了解家庭背景通过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他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是否存在与学校相关的问题。

了解家庭背景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小明的心理状态。

三、心理测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心理测试工具,例如性格测试或学习风格测试,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小明的个性和学习特点,为后续辅导提供依据。

四、建立信任通过与小明的互动,教师要建立起与他的信任关系。

教师的高度关注和真诚倾听可以让小明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五、问题探究教师可以利用问答或让小明写日记等方式,帮助他更深入地探索和表达自己内心的问题。

引导小明思考他在与他人交流时可能面临的困惑和阻碍。

六、情绪管理教师可以教授小明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帮助他更好地处理情绪,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七、社交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小明学习一些有效的社交技巧,例如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等,从而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自尊心培养教师要关注小明的自尊心发展,鼓励他有自信地表达自己并接受他人评价。

通过赞扬和正向激励,增强小明的自我价值感。

九、家校合作教师与小明的家长要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努力帮助小明克服心理问题。

及时沟通和反馈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工作的效果。

十、跟进和评估教师要持续关注小明的心理变化,定期与他交流,评估心理辅导的效果。

心理辅导个案-黄晶

心理辅导个案-黄晶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东城第一中学黄晶摘要:初三学生叶某,上个学期末,父母离婚,导致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

有些科任老师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对马某进行了有侮辱性言语的批评,再加个别同学的不友好语言的伤害,致使其情绪一落千丈,从此一蹶不振,产生了强烈的厌学辍学心理。

我根据叶某的情况,经过五次交谈和活动,消除了他的厌学心理,改变了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取得了较好的辅导效果。

一、基本资料叶×,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父亲,某私营工厂合伙人,母亲,个体经营。

孩子身体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

平时神态冷漠,忧郁,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父母离异,学习成绩下滑很快,老师和同学的言语伤害,使我不想上学,不想来学校。

个人陈述: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还算可以。

可自从我父母离婚以后,情绪就一落千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胡思乱想,静不下心来。

两个多月前的一次月考,成绩一下子落后了将近两百名(年级共有六百多名学生),某老师用侮辱性的语言批评了我,个别平时和我关系不好的同学也落井下石,几次嘲笑我。

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

我不想学习了,我不想来学校了。

晚上时常睡不好觉,难受死了。

我父亲不但不理解我,还打骂我。

他在外面正和一女人谈对象,也顾不得管我。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短短续续,不连贯。

父亲:自从跟他妈离婚后,我和他爷爷、奶奶以及他的姑姑们都格外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没想到这事对他打击那么大。

这孩子本来就性格内向,这一来就更不爱说话了。

在学校发生的事一般不来家说,有时问都问不出来。

月考成绩很差。

孩子回家我又骂了他一顿,于是他说不想上学了。

后来听老师说有几次学校里没见到人,回到家一逼问,才知道是进了网吧。

平常我们单位工作忙,也顾不上管他,又不大会教育孩子,所以出现了今天这个状况。

四、评估与诊断:叶某目前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其母去世、老师的批评等引起的,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持续时间为3个月,不良情绪有一定的泛化,但是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不是很严重,而且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的病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情绪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情绪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情绪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小X 性别:女年龄:16 年级:初三外形特征:身体发育健康,面目清秀,个子娇小,喜欢穿低腰宽腿裤,爱化妆,比较注重个人形象。

行为特征:动作思维较灵活,对自己的容貌特别在意(每天要照镜子几十次),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情绪控制较差,有一定的自残倾向。

性格特征:个性较强、喜怒无常、较难沟通。

二、研究目的1、辅导个案处理好与同学及家长的关系,提高个案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克服其青春期急躁症。

2、帮助个案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能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3、帮助个案确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健康的成长。

三、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1) 父亲:52岁,海员;母亲:52岁,退休(2) 家庭环境一般,经个案自己阐述,父母之间关系并不是非常融洽。

由于个案父亲的职业关系,父亲长年不在家,教育个案的责任基本由其母亲一人承担。

其母亲对个案的家教较为严格,但由于母亲脾气较为急躁,甚至有时奉行“棍棒教育”,造成与正处于青春期的个案交流有一定的代沟,这也是造成个案喜怒无常,个性强烈的原因之一。

(3) 个案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初二分流到我校就读,由于住宿,平时很少回家,在家期间,由于母亲管的较严,平时较少外出游玩,内心比较压抑。

在校期间,与高年级的几个男生混得较好,经常利用网络和他们进行聊天。

2、受教育情况(1) 个案7岁进入某小学就读,学习成绩较稳定。

(2) 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起伏较大,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成绩较差,其家长曾长期为其找家教进行个别辅导,但效果不佳。

(3) 初二进入我校就读时,成绩处于班中中流水平;个案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平时课上小动作,说话现象较为严重,对于自己的成绩也并不是很在意。

写得一手不错的字,担任班中宣传委员,负责班中黑板报工作。

3、在校总体情况从入校前的军训活动中,就可以看出个案是一个非常倔强,个性非常强烈的女孩,对于其本人觉得对的事(哪怕自己做错了)也会坚持到底,不愿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与同学经常发生争执,即使自己错了也绝不认输道歉。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1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1

第三单元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真诚应实事求是 真诚应适度
真诚
第四单元
共情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 的参照框架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新的人际关系有三个基本要求。
.不批评 不包办代替 不偏倚(unbiased attitude)
举个例子
病人抱怨说,“我的母亲不理解我,也不关心 我。” 。
维护母亲利益的义勇军大队一听这话就火 了:你妈把你拉扯到这么大,一把屎,一 把尿,容易吗?你已经是快二十岁的人了, 你理解关心过你的母亲吗?你替你母亲做过 些什么?你母亲的困难,他为你操碎了心, 你恐怕想也没想过!一开口就是抱怨,怪母 亲不理解不关心,抚心自问,你良心何在? 如此等等。
―心理问题”定义:
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 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 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单就不良情绪症状来看,与上述条件相类似的临 床案例是大量存在的,但我们只要从刺激的性质、 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 四个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 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
3.咨询员相信人有能力应付日常琐事,但在 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 帮助,为他们参谋、指导,以渡过难关。 咨 询员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注意事项(一)尊重意味着完整地悦 纳一个人
每个人都是有独特身份、有情感、有独立 人格的个体,这是人们互相尊重、平等相 处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 足,而尊重就意味着悦纳一个有优点又有 缺点的人,不仅是悦纳其光明的一面,而 且悦纳其消极的一面。尊重意味着悦纳一 个价值观与自己不同的人

小学心理健康第三课《我爱老师》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第三课《我爱老师》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第三课《我爱老师》教案标题: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关系——以《我爱老师》为主题的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引言:《我爱老师》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堂重要课程。

通过这堂课,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认识老师在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积极交流的能力。

本教案将通过情感教育、沟通技巧和鼓励与赞赏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情感认知,以及增强与老师的互动与合作。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老师在他们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激之情;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关系,鼓励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并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合作;3.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学会在与老师交流时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4. 培养学生鼓励与赞赏他人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他们对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我爱老师》的课文、课件等教学资源;2. 学生参考书、绘本等相关教材;3. 课堂展示物件,包括贴纸、荣誉证书等;4. 整理好的学生自我介绍表格;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情感的视频、展示老师与学生的合照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思考和兴趣。

2. 探索师生关系(15分钟)a. 教师与学生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进行自我介绍,引导学生相互了解;b. 学生观看并讨论《我爱老师》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对他们的作用,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自己的老师;c. 引导学生填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认知、感受和期望。

3.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关系(30分钟)a.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识别共同点和差异,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老师对他们的影响的多样性;b. 师生分享课堂上的故事和经历,强调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c.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按照老师指导的主题制作感谢老师的手工卡片,并向自己心仪的老师表达感激之情;d. 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感谢信或故事,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赞赏。

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应对学业压力李明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高中时期一直是班级里的尖子生。

然而,上大学后,他面对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逐渐导致他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次辅导会话中,李明表达了自己感到焦虑、紧张和失眠的困扰。

他觉得自己需要找到应对学业压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心健康。

经过与李明的深入交流,心理健康辅导师制定了以下辅导方案:1. 建立目标与计划:通过与李明的讨论,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这有助于李明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减轻他的焦虑感。

2. 情绪管理技巧:为了帮助李明应对焦虑和紧张,辅导师教授了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放松练习。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李明在应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和平衡。

3. 时间管理策略:根据李明的反馈,他经常因为时间不够而感到压力。

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师教授了一些时间管理策略,如制定优先级列表、合理安排时间和避免拖延等。

这些策略使李明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4. 自我关怀与放松:为了帮助李明调整身心状态,辅导师鼓励他培养自我关怀的习惯,如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

此外,辅导师还教授了一些放松练习,如冥想和瑜伽,以让李明从学业压力中得到舒缓和放松。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辅导,李明逐渐学会了应对学业压力的有效方法。

他的焦虑感减轻了,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他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和情绪,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业挑战。

案例二:情绪调节与自我认知王婷是一位25岁的职场新人,她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和不满足。

她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感到困惑和压抑。

在心理健康辅导中,王婷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她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和与同事之间的冲突。

心理健康辅导师的辅导方案如下:1. 自我认知与情绪分析:通过与王婷的对话,帮助她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

辅导师鼓励她保持情绪日志,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而找到情绪波动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天台赏杜鹃
陈国君去天台前,翻了《徐霞客的游记》,《游天台游记》是第一篇。

以前曾看过,边看边啧啧不已。

这次重看,先注意到“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他去的时间是农历四月,现在正是四月,于是期待着。

进山后,从车窗外望,看见了杜鹃花,开始零星,渐渐多起来,甚至有漫山遍野感。

零星的一丛犹如精灵,在眼前一闪,倏忽就不见了。

因为破山开路的关系,在崖头,往往会有一枝凌空而开,这更易入眼,车开过了,花影却还在心里徘徊,依依不去!忽然出现了一面斜坡,高树寥寥,于是这里那里散开着丛丛杜鹃,真是“翠丛中山鹃映发”,“映发”这个词真好,因为彼此映照,满山明亮。

还没多走,谈不上徐霞客的“忘苦”,说忘忧更好,暂离诸多纠缠,忘情看花,“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于是,我就醉心地看着,感受着,耳畔仿佛有轻快的乐音响起。

这里的杜鹃有四种颜色,红、粉红、白和粉紫,以前所未见。

即如红的所谓映山红,这里的花朵更小,与别处不同。

入景区后,在山间行,想近观,但许是植物繁茂的缘故,很少见,且少了车上所看到的动人韵致,花朵也有些萎蔫。

在车上,我习惯临窗,尽可能将窗外的一切尽收眼底,此时,于我,旅游已开始了!是缘于早年吧,周末骑车出游,随时可停车,近湖听秋水波起,登山看林叶飞落,游在何处?就在途中。

杜牧“停车
坐爱枫林晚”,是在途中;王维“行到水穷处”,是在途中……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在途中?更多的意义在途中,而很多时候,是过多关注目的地而忽略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