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肤

合集下载

皮肤及其附件结构与功能

皮肤及其附件结构与功能

皮肤及其附件结构与功能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感知、调节体温和排泄等。

本文将探讨皮肤及其附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维持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一、皮肤的结构皮肤是由三层组成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多个细胞层组成,其中包括角质细胞、黑色素细胞和免疫细胞等。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构成,为皮肤提供支持和营养。

最底层是皮下组织,包含脂肪和结缔组织,起到填充和保护的作用。

二、皮肤的功能1. 保护功能皮肤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表皮作为外界与内部器官之间的屏障,能够阻挡微生物的侵入,并减少水分的蒸发。

此外,皮肤还可以吸收有益物质,如维生素D,以及排泄废物,如汗液和尿液。

2. 感知功能皮肤是人体感知外界刺激的重要器官之一。

皮肤表面的感知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到温度、压力和触摸等刺激,从而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外界的触觉和疼痛。

3. 调节体温皮肤可以通过汗液和血液循环等方式来帮助调节体温。

当体温升高时,皮肤的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液流动,促进热量散发。

同时,汗液中的水分通过蒸发来吸收热量,进一步降低体温。

4. 排泄废物皮肤通过汗液的排泄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汗液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盐、尿素和尿酸等,这些物质通过皮肤的排泄进而被排出体外。

三、皮肤附件的结构和功能除了皮肤本身的重要功能外,皮肤还有一些附件,包括毛发、汗腺和皮脂腺等,它们也发挥着关键的生理作用。

1. 毛发毛发是由毛囊生成的,其中包含有色素细胞和角质细胞。

毛发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皮肤免受外界伤害,如过热、紫外线和微生物的侵入。

此外,毛发还能够帮助保持体温平衡,特别是在寒冷的环境中。

2. 汗腺汗腺是皮肤附件的一种,主要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

它们能够分泌汗液,通过流汗来调节体温并排除废物。

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下和生殖器周围,而小汗腺则广泛分布在全身。

人体皮肤的比热率

人体皮肤的比热率

人体皮肤的比热率摘要:一、人体皮肤概述二、比热率的定义与计算三、人体皮肤的比热率与体温调节四、比热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五、结论正文:人体皮肤概述人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起着保护、感知、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

皮肤由多层细胞构成,其中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等。

在皮肤中,有一种名为“黑色素细胞”的特殊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决定皮肤的颜色。

此外,皮肤中还有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甲等附属物。

比热率的定义与计算比热率(specific heat capacity)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 摄氏度温度所需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c 表示,单位是焦耳/(克·摄氏度)。

比热率的计算公式为:c = Q / (m * ΔT),其中Q 是热量,m 是质量,ΔT 是温度变化。

人体皮肤的比热率与体温调节人体皮肤的比热率对于体温调节至关重要。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的比热率可以帮助人体快速散热,维持体温稳定。

皮肤的比热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皮肤的厚度、含水量、血管分布等。

此外,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也对皮肤的比热率有一定影响,黑色素能够吸收紫外线,有助于皮肤散热。

比热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比热率在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医学领域,比热率可以用于评估皮肤病变、诊断疾病等。

在生物学领域,比热率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

在物理学领域,比热率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性质、热力学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测量皮肤的比热率,这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

结论人体皮肤的比热率对于体温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小学一年级《人体的皮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人体的皮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3)感觉:神经末梢在皮肤上装有很多“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小的根本看不见,却能如实的向大脑报告所接触到的各种感觉如冷、热、痛、痒;
(4)分泌油脂,滋润皮肤和毛发;排泄与吸收;
(5)再生和修复,使伤口愈合
3.学生讨论。
(1)为什么要保持皮肤清洁,
(2)怎样保持皮肤清洁,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予以纠正补充。
1)皮肤与外界接触极广,尤其是手上经常有病毒病菌,所以要勤洗手、(
勤剪指甲。皮肤尽管能分泌杀死细菌的酸性物质,但不洗澡会使皮肤酸臭,加上汗腺分泌物、脱落后细胞成分和灰尘会产生不良气味,这就要求我们勤洗澡、勤换衣服;
(2)怎样保护皮肤:经常锻炼,夏季游泳,冬季户外活动,注意保暖防寒、防晒、防烫伤擦伤、保持清洁,避免碰破擦伤等。
(1)保护身体:皮肤肩负着整个机体的保护重任,它包裹在身体表面,时刻抵抗着外界有害因素和各种致病微生物的进犯。我们的皮肤中有一种黑色素,如果遇到过多过强的紫外线照射,这种黑色素就增加,皮肤就会变黑,以防止过多的紫外线射入体内;
(2)调节体温:毛孔开合。我们的体温总是保持在三十六摄氏度到三十七摄氏度之间;
5.结合实际,说明滥用化妆品不利于皮肤健康。
6.请个别同学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谈亲身体验。
三、课堂总结。
课后思考怎样护理皮肤,
布置作业
请个别同学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谈亲身体验。
课堂小结
课后思考怎样护理皮肤,
板书设计2.人体Βιβλιοθήκη 皮肤课后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2.人体的皮肤
授课课时
第课时
总课时
共课时




知识与
能力
让学生初步了解皮肤的主要功能和保持皮肤清洁对健康的意义。

第2章人体解剖-皮肤讲解

第2章人体解剖-皮肤讲解
角质层构成皮肤重要的保护层,使皮肤能耐受摩擦,阻 挡外来物质的侵害。同时防止干旱和潮湿环境对人体 细胞的伤害。
分布在人体手掌和足底的皮肤较厚,具备全部5层结构。 而其它大部分皮肤的表皮较薄,棘层、颗粒层和角质 层的层数少,而且无透明层。上述各层细胞实际上是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角质形成细胞不 断脱落和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基底细胞不断向表层推 移,最终在皮肤表面变的扁平而坚硬,形成了几层甚 至几十层的角质细胞(horny cell),形成表皮坚韧的 角质层。角质层硬化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产生大量纤维 化的、具有防水特性的角蛋白,这一过程称为角质化 或角化(keratinization)。
乳头层 网织层 环层小体
二、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将皮肤与肌肉等 深部组织相连,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其中 的脂肪组织是能量的重要贮存形式,并具有维持体 温和缓冲外来压力的作用。皮下组织的厚度因年龄、 性别和身体部位而不同,并对人体体形有很大影响。
皮肤的角质层是防止外来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 线。具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但这种屏障能力是相 对的,如果皮肤长期浸泡浸渍、皮肤缺损引起的糜烂 或溃疡、药物外用时间较长和用量较大等均引起对化 学物质的屏障作用减弱。
二、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虽有上述的防护功能,但还是可以通透一些物质, 因此,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
(四)防紫外线作用
皮肤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的作用。角质层细胞有反射 光线和吸收短波紫外线的作用,棘细胞和基底细胞 可吸收长波紫外线。黑素细胞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 最强,所以,有色人种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 人高。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皮肤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皮肤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皮肤引言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由许多器官和组织构成。

其中最外层的器官就是皮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在全身,起到保护内部器官、维持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重要功能。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目的1. 了解皮肤的结构组成;2. 掌握皮肤的功能及其重要性;3. 分析皮肤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1. 肉眼观察皮肤的外观特点:- 皮肤颜色:通常呈浅棕色或白色,受到黑色素的影响;- 皮肤纹理:不同部位纹理不同,如手指纹和脸部皱纹等。

2. 切取一小块皮肤进行显微镜观察:- 表皮观察结果:- 角质层:外部最硬的一层,主要由死细胞角质组成,起到防止水分流失和外来物质侵入的作用;- 颗粒层:含有多个内含物质颗粒的扁平细胞,参与防止水分流失的过程;- 棘细胞层:由多层棘细胞构成,细胞间有黏着物质,起到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基底层:最底层的一层,含有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决定皮肤颜色。

- 真皮层观察结果:- 真皮层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血管等组织结构;- 血管主要负责血液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赋予皮肤强度和弹性。

3. 讨论皮肤的功能:- 保护作用:皮肤的外层角质层和真皮层起到屏障的作用,保护内脏和其他器官不受外界侵害;- 温度调节功能:皮肤内的汗腺和毛细血管相互配合,通过排汗和扩张或收缩血管来调节体温;- 保持水分平衡:皮肤的角质层和真皮层防止水分流失,并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来调节水分平衡;- 感受外界刺激:皮肤上的神经末梢能感觉到温度、压力和触觉等刺激;- 合成维生素D: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能合成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起重要作用。

4. 探讨皮肤疾病的预防方法:- 维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能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 补充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皮肤健康;- 注意防晒:减少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使用防晒霜等防护措施;- 避免摄入刺激因素:避免吸烟、饮酒和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及时治疗:对于皮肤疾病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皮肤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皮肤系统
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扁平梭形 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 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19
(二)真皮 Dermis
➢ 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e —— 皮嵴 ridge ➢ 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 血管 ➢ 神经 表皮
真皮
皮下层
!!!
细胞
(1).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 (2).组织细胞: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 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和异物的能力,起着有效 的清除作用。 (3).肥大细胞: 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以真皮乳头 层为最多。其胞浆内的颗粒,能贮存和释放组织胺及肝素等 。
血管:表皮无血管。动脉进入皮下组织后分支,上行至皮下组 织与真皮交界处形成深部血管网,给毛乳头、汗腺、神经和肌 肉供给营养。
真皮层的神经束及小血管
淋巴管:起于真皮乳头层内的毛 细淋巴管盲端,沿血管走行,在 浅部和深部血管网处形成淋巴管 网,逐渐汇合成较粗的淋巴管, 流入所属的淋巴结。淋巴管是辅 助循环系统,可阻止微生物和异 物的入侵。
!!!
11
12
黑色素量和它们分布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肤色 黑色素
阻止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13
遗传性疾病 缺乏产生黑色素 白化病
14
讨论
亚裔人的皮肤是黄色的原因?
15
胡萝卜素
分布于上皮细胞和真皮中
白里透着红
皮肤白皙的人
真皮毛细管中红细胞含有血色素
17
2. 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
第三章 皮肤系统 Integumentary System
一个月来,她每天的生活很简单。就是反覆地清创、

人体皮肤密度

人体皮肤密度

人体皮肤密度【原创实用版】目录1.人体皮肤的基本构成2.皮肤密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3.人体皮肤密度的特征和变化4.皮肤密度与健康、年龄和疾病的关系5.结论正文1.人体皮肤的基本构成人体皮肤是由三层组成的,分别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是最外层,主要由角质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组成,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

真皮是中间层,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支撑皮肤,赋予皮肤弹性和韧性。

皮下组织是最内层,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起到保温、缓冲和储存能量的作用。

2.皮肤密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皮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皮肤内的质量,通常用克/平方厘米(g/cm)表示。

测量皮肤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双能 X 射线吸收法(DEXA)和生物电阻抗法(BIA)。

DEXA 可以直接测量皮肤内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出皮肤密度;BIA 则是通过测量皮肤对电流的阻抗来间接计算皮肤密度。

3.人体皮肤密度的特征和变化成人皮肤的平均密度约为 1.15 g/cm,不同部位的皮肤密度略有差异。

一般来说,手掌和脚底的皮肤密度较大,约为1.3 g/cm;而头部和面部的皮肤密度较小,约为0.95 g/cm。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皮肤密度会发生变化,新生儿的皮肤密度约为1.25 g/cm,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到老年时降至约1.05 g/cm。

此外,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影响皮肤密度。

4.皮肤密度与健康、年龄和疾病的关系皮肤密度可以作为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

研究发现,皮肤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密度逐渐降低。

同时,皮肤密度还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低皮肤密度可能与营养不良、消瘦、肥胖等有关;而高皮肤密度可能与炎症、肿瘤等疾病有关。

因此,定期测量皮肤密度,有助于及早发现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结论人体皮肤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年龄和疾病状况。

人体皮肤结构梳理

人体皮肤结构梳理

人体皮肤结构梳理人体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起到保护内脏、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

了解人体皮肤的结构对于维护皮肤健康、预防皮肤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人体皮肤的结构进行详细梳理。

一、表皮层表皮层是皮肤最外层,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

它分为基底层、角质层和有色素细胞层。

基底层是最内层,由基底细胞组成,负责生成新的上皮细胞。

角质层是最外层,由角质细胞组成,形成角质屏障,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有色素细胞层则包含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影响皮肤的颜色。

二、真皮层真皮层位于表皮层下方,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

真皮层包含血管、神经末梢、毛囊和皮脂腺等结构。

血管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神经末梢感知刺激,毛囊是毛发的生长基地,皮脂腺分泌皮脂保持皮肤滋润。

三、皮下组织层皮下组织层是真皮层下方的脂肪组织,主要起到保温和缓冲作用。

脂肪细胞储存能量,形成脂肪层,同时也可以吸收冲击力,保护内脏和骨骼。

上述是人体皮肤的主要结构,下面将进一步介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一、血液循环皮肤的血液循环由毛细血管组成,它们分布在真皮层的表层和深层。

血液循环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给皮肤细胞,同时也帮助排除废物和维持温度平衡。

正常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健康和光滑。

二、新陈代谢皮肤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旧的细胞会脱落,新细胞会不断生成。

这个过程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年龄、饮食习惯、护肤品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护肤可以促进健康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保持年轻和光亮。

除了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还应该关注皮肤的保养和健康。

这包括保持适当的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和搓揉,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避免紫外线的损伤,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等。

总结起来,人体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组成。

了解皮肤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呵护皮肤。

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护肤方法也对皮肤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皮肤健康,保持年轻有光彩的肌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皮肤
皮肤覆盖于体表,面积约为1.5~2.0m,厚度1—4mm,其重量占体重的16%左右。

皮肤中有毛发、汗腺、皮脂腺和指(趾)甲等附属器。

皮肤的颜色因人而异,黑色的深浅由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黄色的浓淡与角质层的厚薄有关,而微血管分布的疏密及血流量决定了红色的隐现。

皮肤是反应人体整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判断皮肤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皮肤的色泽、光洁度、纹理、湿润度、弹性和皮肤的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附属器组成。

表皮
表皮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内无血管,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其下的基底膜带进入表皮,表皮中的代谢产物又可以通过基底膜带进入真皮。

正常情况下,基底膜带限制分子量大于40000的大分子通过。

但在发生损伤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和其他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基底膜带。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真皮和表皮可以发生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

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1.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面向游离面分为5层结构: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从基底层到角质层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向表面逐层推移和脱落的动态变化过程。

角质层的细胞不断脱落即形成的皮屑,基底层的细胞不断增殖分化补充,以保持表皮的正常厚度。

表皮的更新周期一般为3~4周。

2.非角质形成细胞:
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默克尔细胞三种。

黑素细胞内含黑素颗粒,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成分。

它还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线,保护深层细胞免受损伤。

朗格汉斯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默克尔细胞则可能是一种与感觉相关的细胞。

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深层,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乳头层借基底膜与表皮相连,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游离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网状层位于乳头层下方,是真皮的主要组成部分。

网状层内有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网,其间含有许多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具韧性,又有弹性。

此层还有较多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毛囊、皮脂腺、汗腺也位于该层。

此层还有较多环层小体(一种神经感受器)。

随着年龄的增加,胶原纤维的数目逐渐减少,皮肤将出现皱纹。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连接着皮肤与深层组织,常称为浅筋膜。

一般以腹部和臀部的皮下组织最厚,脂肪组织丰富。

眼睑、手背、足背和阴茎的皮下组织最薄,不含脂肪组织。

皮肤附属器
毛发:毛发广泛分布于全身表面,由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外分为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小皮为一层薄而透明的角化细胞,彼此重叠如屋瓦状。

皮脂腺:皮脂腺为全浆分泌腺,分布于除手掌、足跖外的全身体表。

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皮脂经毛囊弥散于皮肤表面,具有润滑皮肤的作用。

小汗腺:小汗腺几乎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以手掌、足趾和腋窝处最多。

汗液无色无味,人体通过分泌汗液散发机体的热量,调节体温。

顶浆分泌腺:在人的腋窝、乳晕、脐周、会阴部、肛门周围及包皮、阴囊、阴阜和小阴唇等处。

顶浆分泌腺的分泌物为浓稠的乳状液,被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异味,即通常所说的狐臭。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保护和屏障功能
皮肤能缓冲机械力的冲击,阻抗一定量的电流及压力和摩擦,抵抗轻度酸碱的损伤,阻止水分的通过,防止细菌的入侵。

角蛋白和黑色素可以折射日光,吸收紫外线光谱,保护机体免受日照的损伤。

皮肤表面偏酸性,可以中和弱碱,抑制细菌的生长。

感觉功能
皮肤可感知冷、热、触、压、痛等各种刺激。

还可以由不同感受器或神经末梢共同感知,经过大脑综合分析产生复合感觉,如潮湿、干燥、平滑、粗糙、柔软及坚硬等。

调节体温的功能
皮肤是热的不良导体,有助于保持体温。

当外界气温变化时,皮肤通过毛细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汗液的增减等,有效地调节体温。

分泌和排泄功能
汗液的分泌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室温下,汗液量少,为不显性出汗。

成人每24小时不显性出汗的量约500ml。

当气温高或精神紧张等时,汗液分泌增多,称为显性出汗。

汗液中含有99%~99.5%的水,0.5%~1.0%的无机盐和有机盐,包括氯、钠、钾、钙、尿素和乳酸等。

皮脂腺分泌皮脂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当雄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含量增高时,皮脂腺分泌增多。

吸收功能
皮肤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一般,脂溶性物质容易被吸收,水溶性物质不容易被吸收。

代谢功能
皮肤内的水分占人体总含水量的18%~20%,对人体水分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皮肤是人体电解质的重要贮藏库之一,以氯化钠和氯化钾最多。

皮肤是维生素D合成的重要场所。

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3。

因此,日光照射可以预防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

皮肤的免疫功能
皮肤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内其他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护机体环境的稳定。

三、老年期皮肤的生理变化
衰老是生命的必然过程,其中皮肤的老化最为直观。

1、毛发
人在40岁以后,毛乳头减少,致使头发稀疏。

同时,毛球内的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合成功能减退,毛发开始变白、变脆。

2、表皮
随着年龄增加,表皮细胞再生能力减弱。

皮肤因失水、皮下脂肪和弹性组织减少以及皮下肌肉牵拉而形成皱纹。

3、皮脂腺和汗腺
老年人的皮脂腺逐渐萎缩,皮脂分泌减少,因而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易断裂。

汗腺的数量减少,汗液分泌也减少,使老年人感到皮肤干痒,尤其在冬季洗浴以后更甚。

4、色素斑
老人的面颊和手臂上常见到由脂褐素沉积形成的色素斑称为老年斑。

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还可出现由于局部色素细胞老化而形成的白斑。

四、皮肤的疾病
皮肤覆盖于整个体表,可以与外界的生物、变应原和各种理化因素广泛接触,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1、生物原因导致的皮肤病
生物原因导致的疾病包括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和动物性皮肤病。

我们平时常见的足癣、手癣、股癣等就属于真菌性皮肤病,而带状疱疹则属于病毒性皮肤病。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降低,在生物源性皮肤病的基础上,还容易诱发感染,更需要小心防范,一旦患病要及时就诊。

2、物理性皮肤病
皮肤经常会受到压迫、摩擦、温度和光线的刺激,可以发生物理性皮肤病,如日晒伤、日光性皮炎、冻疮和鸡眼等。

此外,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还是使皮肤衰老的一个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皮肤的保护,尽量避免压、晒、冻等物理性因素对皮肤的刺激。

3、变态反应性引发的皮肤病
当人体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食入一些变应原的时候,机体可以发生变态反应。

这些变态反应可以引起皮肤的异常表现,如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和湿疹等。

在人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时候,皮肤也常常被累及。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常在日光暴露部位出现侵润性红斑。

4、皮肤肿瘤
皮肤的肿瘤也是老年患者到皮肤科就诊的原因,特别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但总的来说,我国皮肤癌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地区。

老年人只要平时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发现皮肤溃疡、小丘疹样突起的病变等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皮肤科疾病往往会出现皮肤的异常表现,如瘙痒、疼痛、麻木、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等。

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皮疹形态,锁定可疑疾病的范围。

结合病史和必要的特殊检查,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中老年朋友发现皮肤异常变化时,及时就医是最重要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