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谈设计

合集下载

设计要源流并重

设计要源流并重

设计要源流并重——专访清华美院教授邱松来源:视觉中国| 发布时间:2013-11-01 12:31 | 评论(1)与邱松教授的会面约在他的工作室,墙上、展架上、案头,满满的作品——都是宝贝!第三只眼——设计灵感源于生活需求视觉中国:邱老师您好,您的作品“第三只眼”获得了If concept 概念设计大奖,给大家介绍一下您的作品吧。

邱松:做设计是件很享受的事情,2013年初我们决定参加IF概念设计比赛,之后我们就开始分头寻找设计灵感,对生活中观察到的、想到的问题都记下来。

每周我们会利用闲暇时间聚在一起,针对每个人记录的问题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式的探讨,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可发展的设计概念。

经过大概2个月的反复探讨之后,我们从最初的几十个概念中筛选出3~5个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推敲,深入发展设计方案。

经过几轮的设计方案推敲之后,最后完成了一系列的概念设计方案。

视力退化是中老年人经常面临的难题,随身携带近视镜和花镜两幅眼镜显得很不方便。

这个眼镜概念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借鉴仿生学原理,在一副眼镜上实现近视镜和花镜的便捷转换。

我们知道人眼是靠睫状肌牵拉使晶状体变形来调节视力,这个设计正是运用了这个仿生学原理。

镜片由弹性膜材料包裹液体,镜框为记忆性金属材料,靠改变上下镜框间距来改变镜片直径大小,从而挤压镜片膜材料使之内凹或外凸,形成凹透镜或凸透镜,就像气球一样,可以改变形态。

近视镜和花镜的转换动作简单自然,只要按压上下镜框,就可以调节成花镜。

轻轻按眼镜中间的按钮,就可以回复成近视镜。

设计就是这样,在生活中产生需求,通过设计满足需求,每一个人都有创造力,当他对于生活中的不便思考的时候,创意就产生了。

设计同源——设计思维是源泉,设计技巧是工具视觉中国:这是从几十个创意中筛选出这一个参赛作品吗,没有参赛的作品是否能和我们分享呢?邱松:是的,最终第三只眼参加了比赛,但我们在这过程中也确实有很多好的创意,比如一个学生设计了一种方便勺子,配在方便面中,它带有一个封闭的储藏空间,可以通过勺柄上的刻度控制调料的量,这样就免去了有时调料包撕不开或控制不好量的问题,而且这个勺子不仅可以用在方便面里,也可以用在很多需要控制剂量的时候。

面对面——“民风与院体的对接”课题成果展访谈录

面对面——“民风与院体的对接”课题成果展访谈录

建立真正中国本 土的 美术教育体系 ,这 家,出于教学的需嚣 ,船领他的学 生.有意
识地同头寻找 自 艺术追求 的依懈,结果却 话 的形式束展现的 ,您能谈谈此课题的深 收集和研究 ,是 出于自己的兴趣 .也 遇到 丁自身生命节奏及血液巾 自带的部分。 刻 含意吗? 艺术教学资料和 创作的参考。将某
艺术的传承关系 :看到过 去的民问艺匠创造
的艺术美如何在 今天f然 魅力四射 ,看到如 此次 成 果展 览的 评 价 。 J 5 何在老迈的枝抒 毖出新的粜实,看到古老 的艺术如何在新时代的肚体上勃动。 “ 年初看 到书的 初稿 ,我 感到 ,曹 去 力这位一出手即是童趣和 素人术这一块 ,
剖学让西 方人精 确地把握 r人体的结构 ;色 强调祥和 、鳇康 、乐观、宽容的生活态 度,
是那样顽强地保 留着 中国古代强盛时期文化 彩学让他 】 掌握 了自然 界千变万化的 色彩规 其作品充满善意和博爱。 艺术的 优秀 传统 。从艺 术的审 美观 、造 型 律 ;透视学让他们精通 了表达二 维空间的技 三 刘 :利用传统艺 术形 式进行当代艺术创
追求和探索有许 多 “ 重叠 ”之处,这便碰到 以 广阔的视野面对 当代 ,才有可能做 出所 谓 略 被认为 不登 大雅之童的东西中 , 了艺术电与批评的核心问题 。艺术的发生与 辨 别是多样的、复杂的 .并非仅仅是以线性
创造 。
深厚的文化 内捅和饱含生命力的出容 较 多见到的 明 清 、民国年代的民俗
《 童年记忆》是借 用河 南朱仙镇术版年
画 仍然是能与人类生活 环境 最近距离接触 是在极端的具象和极端抽 象之 间把握 了 “ 意 画中灶王爷 灶王奶奶的 布局.将人物进行 的简便易行方式 ~ 能哆 与居室的墙面及各 象 ,是在太真和太 不真之 间找到那些适可 覆换 处理而成的。 类建筑的内部空 和 喈地融 为一体,能有效 而止的点徐徐1 ,平静舒缓 ,不急不噤 敏去 地满 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 ,更有低成本 、

工业设计时代手工艺的回归

工业设计时代手工艺的回归

工业设计时代手工艺的回归作者:王军亮来源:《参花·下半月》2017年第06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设计进入到工业设计时代,工业设计背景下的设计具有批量化、机械化和互换性等特点,因此,工业设计时代的设计作品都被深深烙下了工业设计的特点。

关键词:工业设计手工艺工业设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可接受—接受—大范围使用”的过程,目前工业设计时代下的现代设计风格已经成为设计的主流。

下面先对工业设计时代下设计的特点进行简单地分析。

一、工业设计时代下设计的特点分析工业设计时代下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量化生产下的枯燥感第一个特点是批量化生产。

工业设计时代的设计作品具有很强的批量化特点。

由于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机械的方式进行生产的,因此各种产品都是在非常快速的前提下批量生产出来的。

不仅如此,在流水化装配生产线的影响下,各个产品的生产都是在拆分成若干个小部分后,通过批量化生产后再进行组装。

因此,这样的设计作品本身都非常相似,用肉眼基本看不到其中的区别。

这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枯燥。

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全部都是一样的世界中,在整齐之余确实容易给人带来极强的枯燥感。

(二)机械化生产下的速度感第二个特点是机械化生产下的速度感。

这一点也是工业设计时代下设计产品的典型特点。

由于工业设计时代全部都是用机械进行生产的,因此,各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还是非常快的,这样一个特点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速度确实能给人带来一定的效率,另一方面,过快的速度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设计作品本身的情感化。

(三)可互换背景下情感化的缺失最后一个特点是可互换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批量生产,工业设计背景下的产品必须具有可互换性的特点,各个零件都是一样的,当一件产品的若干部分损坏后,可以通过替换零件的方式对其进行维修。

这样的特点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使用率,降低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频繁地使用可互换性使得产品本身缺乏自身情感,设计师很难在设计的作品上添加太多的情感内容,而一旦有所改变,其生产成本马上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96位社会各界人士对设计的理解

96位社会各界人士对设计的理解

96位社会各界人士对设计的理解来源:邱胜文的日志杜鹃:可以简单使用。

并且有效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及品味,拥有环保理念的设计最容易打动我。

吴宏凯:简单、温暖、舒服的设计,令我们的笑,令我们的心更柔软,令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生活的更好。

谢大欢:设计就是将人内心最潜在的期望实体化,让人产生共鸣的过程。

宋沛然:巧妙地设计会使人产生极大地兴趣。

刘洋:设计就是为了使用者不断创造新的生活体验去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马超:融合了时代精神内涵的设计最能打动我。

段平霞:充满想象力的设计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郭培:好的设计是设计师灵魂的体现,你能通过作品解读一个设计师的内心,他们是合二为一的关系。

姜国政:那些亲密的如同我的皮肤和毛发的物品就是无时无刻不再打动我的设计。

何根祥:具有情感交流的设计最容易打动人。

李莉:设计是创新解决,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创意性活动。

凌楷宁:功能加上外型,让我们所谓的设计产品更有质感。

李伟斌:设计是一种沟通。

李晓陶:设计不只是一种职业,设计更应是一种生活。

叶孝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都是设计的一部分,他们改变着设计的方方面面张昊奇:因为本身从事画画的原因,比较会注重产品画面的表现。

吕敬人:设计的审美价值就是人本精神,无视民生的设计只是一个躯壳。

王昕:情感设计,能触动你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

薛梅:设计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于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的表现,也是现代人对于生活提出的需求。

贾伟:设计并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形体去产生美,最主要是情感上的共鸣。

李昊宇:中国产品设计好比正在学说话的小孩子,不要忽略“小孩子”爱动脑筋、勤奋好学,自然成长就会很快。

宋洋:设计高于生活,低于享受。

叶宇轩:创意设计都是用来解决问题或传达意念讯息!童蕾:设计并不需要很刻意的去完成。

吴蔓伶:真正的“设计”是智慧的化身,必须能深入文化骨髓的,提炼出生活方式的艺术。

嘎玛·多吉次仁: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伴随着设计,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更为突出,只是不叫“设计”而已。

被限定的黑匣子剧场

被限定的黑匣子剧场

被限定的黑匣子剧场作者:邓伟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3期[摘要]近十年来,众多高校相继成立学生剧社,对各类形式的戏剧探索也层出不穷,戏剧演出的物理空间载体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因素。

当代戏剧家曾试图将戏剧表演建立在不同的空间形态下,企图剥离表演所依赖的物质空间,但是事实却是舞台设计在资本的时代越发被重视,其表现力在科技的支撑下不断加强,以舞美自身的设计性为创作蓝本的表演作品也成为一种新趋势。

现有的教学剧目被各种不成熟的条件限制,需要有新的设计思路来解决,此论文便是对教学剧目设计构思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空间气质物质限定建构意义中图分类号:J91文献识别码:A在观演关系的设定下,表演空间和观演空间是基于一定物理空间同时存在、同时享有表演所创造的心理空间。

为了在统一空间气氛里的表演与观众心理高度融合,这种空间的设定,就是对演出空间进行“有意味的形式”探讨。

目前国内的高校演出限于资金和剧场条件,大部分集中在黑匣子剧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专业的舞台设计者将剧场空间构建得最贴合剧本的气质,本文就对教学剧目《宝岛一村》在南京艺术学院黄瓜园剧场的舞台空间装置设计进行了分析。

接到演出台本之后,设计团队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宝岛一村》作为导演赖声川史诗式的话剧,其内容视角的多面性被串联在一起,剧中时间跨度、高压政治、两岸状态、外省人与当地和邻里之间等戏剧冲突均有。

如此看来,《宝岛一村》剧目在有很大限制的黑匣子空间演出,对舞台美术设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空间流动设计不好,就容易打乱演出节奏,同时也会破坏该剧的叙事性结构。

赖版舞美设计王孟超,与云门舞集导演林怀民有过多次合作,其作品中透露的含蓄的空间禅意,使空间韵味得以彰显。

但在这次设计中,作者选择认真叙述并建构一个真实生活的空间,以使安排在空间中的元素能够得到隐含在观众内心普遍情境下的认同,正如原剧监制程健雄所说:“我们要尊重历史,尽可能地还原眷村的原汁原味,让观众们看到最真实的眷村生活,所以演出所需要的所有道具,大部分灯光音响都是我们自己运过来的,这场演出历时三个小时,有50多个场景……”真实的符号元素堆砌带来的视觉认同,使得观众沉浸在眷村村民的经历里。

清华美院各专业导师及参考资料

清华美院各专业导师及参考资料

清华美院各专业导师以及参考资料只有理论课有参考书,其他专业手绘基本没有教材,只能通过多看案例,多练习来掌握了。

设计理论参考书:1. 《艺术学概论》杨琪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 《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 《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4. 《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5.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6.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7.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重点参考:《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和《世界现代设计史》)绘画理论参考书:1. 《艺术学概论》杨琪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 《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 《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4. 《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点参考:中国美术史教程》和《西方美术史教程》)工业设计系现有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研究课题及导师01、产品设计应用研究:蔡军、刘振生、杨霖、王国胜、张旭晨;02、交通工具设计应用研究:严扬;03、展示设计应用研究:史习平;04、设计方法应用研究:柳冠中、王明旨。

装潢艺术设计系现有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有:综合造型基础、摄影基础、设计基础、专业理论、销售设计、品牌设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表现、广告战略、书籍形态设计、书籍整体设计、编排设计、插图设计、数码媒体交互式设计等。

研究课题及导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应用研究:吕敬人、何洁、华健心、周华南、张歌明、马泉、赵健、祖乃甡、王红卫、陈磊、黄维。

环境艺术设计系现有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室内设计的专业内容为建筑内部空间装修、陈设的综合设计,涉及建筑、土木工程、造型艺术、产品设计、声光机电等专业门类。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制空间设计概念、设计表达、人体工程学、材料构造与工艺、建筑设计基础、陈设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环境照明设计、环境色彩设计、环境绿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外建筑与园林史等课程。

丹麦设计巡礼

丹麦设计巡礼

作者: 蔡军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副教授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NULL-NULL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 作为中丹建交50周年的礼物——“丹麦现代设计艺术展”,即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这将是中国与丹麦两国设计交流的重大事件,也将是丹麦现代设计成就向中国观众的一次全面展现,它将使中国观众能够看到当代国际最富盛名的设计强国之一——丹麦设计的风采。

早在40年代,丹麦设计就以其清新典雅,简洁明快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与北欧其它国家的设计风格有所不同的是,丹麦设。

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

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

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作者:白岩松来源:《雕塑》2014年第01期编者按:2013年12月21日,由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设立的“韩美林日”在中国确立。

当天下午,韩美林艺术基金会举办了系列文化活动庆祝“韩美林日”。

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上半场围绕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文化培基等四个领域,对清华大学、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优秀民间艺术传人、七所韩美林希望小学进行了捐赠,并宣布成立韩美林艺术维权中心:下半场围绕着《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这一主题举行了首届“韩美林艺术讲坛”,从雕塑、建筑、艺术审美等角度邀请多位重量级嘉宾同台共论发表精彩演讲。

韩美林艺术讲坛以“彰显文化力量,提升大众审美”为主旨,通过邀请当今艺术界、思想界、评论界等国内外有独特建树或研究成果的大家为主讲人,就艺术热点进行探讨。

首届“韩美林艺术讲坛”的嘉宾包括: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良镛,著名艺术家钱绍武,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纽约新世贸中心大楼设计师丹尼尔·里伯斯金,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艺术家韩美林。

本文特摘录其中精彩内容,与读者共享。

白岩松:在当下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两个重大的挑战,一个是我们如何从小小的家庭中走到公共空间里,并且学会和睦相处,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让每一个老百姓变成公民,这两大变化都有一个“公”字在里面,因此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本身就与“公”字和这种转变紧密相连,雕塑也就不再仅仅是雕塑,建筑也就不仅仅是建筑,它是改变这个时代的重要力量。

首先,我们第一位嘉宾就是来自于纽约新世贸中心大楼设计的设计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先生,接下来冯骥才先生准备,有请。

丹尼尔·里伯斯金:非常感谢。

关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刚才主持人说是一种公民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谈: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谈设计2007年8月9日,计算机世界报社助理总编胡英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内,采访了国内著名的设计专家——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教授,他同时也是联想扬天未来办公电脑设计创意大赛的主要评委之一。

双方就国际国内设计领域的最新热点、潮流、设计的内涵以及本次设计大赛的作品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新时代,工业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胡英:作为国内著名的设计专家,请您谈一下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国内、国外开始重视设计?蔡军:我觉得设计的重要性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我觉得可能整个社会对设计的重视和这种提高,还有设计的普及化,对于消费者非常好。

必须说到一些历史的问题,真正的设计是英国最早提出的,是在19世纪末就提出了。

在19世纪中期。

当时工艺和工业化发生了一些冲突,手工艺的东西总是比工业化看起来漂亮,但是工业化数量比较大。

当时的工业化做出来的东西非常粗糙和难看,所以那个时候的艺术家(那个时候还没有完全的设计师),比如说做家具或者是做壁纸的,他们对此已经很重视了。

而且当时在英国的议会专门设立了一些委员会,来讲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问题,而且希望制定一些国家的标准。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兴起以后,慢慢地包括欧洲等其他国家开始都比较重视设计问题。

实际上,从工业化开始,批量化以来设计在西方设计就有传统了。

但是在中国,我们跟西方的学者、设计公司、设计师们谈,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工业设计这个东西的。

因为中国的工业化本身非常慢,然后又是到了50年代以后,又有各种各样的因素。

我们真正的设计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根本没有设计可谈。

设计必须在一定的竞争下才有它的作用。

当然,还要有政府的重视、民众的生活品位的欣赏等等。

这是从现代设计来说,古代设计是另外一回事,因为皇家是很重视设计的。

中国的设计主要是这几十年的变化很大,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工业设计适合在工业化的情况下,工业化的社会前提下,它是和商品紧密地发生关系。

那么,如果有市场、有消费者、有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那么这里面就有设计。

所以这个设计从这些年,我们看设计的变化很大。

我们国内的企业过去是国有企业的产品怎么样,过去的产品,我们看过去产品都是非常笨的一些东西。

那么这个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了这几十年的变化,企业对于设计的重视。

消费者也知道,某某产品好看了。

这个可能是最原始的观念,实际上他是在评价设计上的东西。

比如说我喜欢这个色彩,我喜欢这个感觉。

还有就是商品特别丰富以后,我们消费者的选择面加大以后,他们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我认为设计带给消费者的好处,就是有更多的可行性可以挑选,而且有更多的设计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另外更符合消费者的个性。

比如说色彩、个性等等。

第二点是从企业的角度。

因为企业通过设计能够提升自己产品的品质。

企业之间在竞争,竞争对手推出了更好的产品以后,企业自己也希望提高产品的品质。

这个品质除了技术、生产工艺,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个设计又和生产工艺是紧密结合起来的,其实设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它又是对技术很好的诠释。

有很多复杂的技术,你去微软和IBM的基础工程师,或者是IT企业,他会给你介绍我这个做得怎么样,可是怎么应用呢?你有的时候找不到这个点,但是设计师可以从用户、消费者的角度研究以后,来结合一些新的需求,和发现新的问题。

甚至消费者在潜意识中间有这个想法,但是并没有表露出来,他们也通过设计研究把它挖出来,然后转换成这个技术的需求。

所以,我觉得这是设计很重要的一个对企业的作用。

第三个,我觉得设计可能是对社会有很多的改变。

比如说现在的奥运,其实大家在奥运上面没有讲的是设计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看奥运的建筑,领奖台火炬、标识、符号,包括场馆里面的座椅、空间、奥运大道、包括为残疾人和普遍的设施还有环境,这些其实都是和设计有关的。

我们接触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参加悉尼奥运的,包括加拿大的设计师,他们都说澳大利亚的设计都是通过奥运提升的,以前政府也许多重视。

现在包括奥组委可以把很多的符号和人们的行为规范起来,其实是有这个潜在的作用。

所以设计对社会的形象、环境的形象都有很大的改变。

你到日本去,可以感觉环境非常干净,公共设施、扶手栏杆、地铁站里面等很精致的环境,您会觉得怎么可能拿脚去踹它,包括垃圾筒很漂亮,你怎么可能拿一个石头去砸它?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

(从左至右: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计算机世界报社助理总编胡英)胡英:作为跟踪报道IT领域发展变化的主要媒体,我们从今年开始感觉到,中国也开始重视设计,这是不是因为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有关?蔡军:我觉得国际奥委会是从整个的奥运系统工程的角度来意识到设计的重要作用,同时我觉得国际奥组委对一个国家开始重视设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胡英:对,像咱们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都具有设计特色。

蔡军:对,他们的观念其实是在影响政府。

国内有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从1978年就开始筹备了,到1989年成立了。

但是开始是挂在民政局或者是由国家的发改委监管,都没有正式的,包括经费等各方面都很缺,他们的影响力非常非常弱。

那么在韩国,韩国专门有工业设计促进振兴会,是政府拨款的。

大概是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他们大概拨了7亿美元。

胡英:他们是一个政府部门吗?蔡军:是的,他们的主管是部长级待遇。

他不是官,本来上一届有学者、教授做他的CEO,后来下去以后,因为是三年一届,又是LG的总裁做它的CEO,现在又换了一个。

胡英:它是按公司来运作的吗?蔡军:是一个政府的组织,但是叫做CEO,是部长级的待遇。

韩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韩国从92年三星开始推进工业设计以前,他们都是非常非常重视的。

李建新自己就说过,未来的时代就是设计的时代。

所以我们看三星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设计,而且是它非常核心的重点。

现在它可以在索尼在某种程度上抗衡。

从这个角度说,设计的重要性,从消费者、企业和社会这三个角度都非常重要。

工业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胡英:请您谈谈,国际上工业设计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蔡军:国际、国内开始重视设计这个问题,我觉得刚才也讲到了,真正要说重视设计,就是从英国在一八九几年就开始重要了。

那么设计的发展方面,因为在二次大战以前,其实各个国家都有一些自己形象的风格,比如说以建设师、艺术家甚至是工程师和企业家形成了一些团体。

比如说在德国就形成了这样的团体,就是这样的人,包括企业家,他们就认识到,工业化的产品为什么做出来很丑陋呢?所以他需要建筑师去帮他改造甚至是艺术家帮他改造。

那么艺术家分成两种,一种是设计成像工艺品一样,但是不符合工业的规律,另外一种是非常了解工业化,就按照工业化去改造。

慢慢地,这个潮流就成了国际设计的主流,同时它又跟现代设计是和现代建筑是绑在一起的。

所以,在美国,可能美国的工业设计一开始就是非常重视消费文化或者是商业文化,或者是设计和商业捆绑的互动的利益。

发现这是通过设计确实可以带动很多很多的商业利益,那么在美国30年代就出现了。

其他的国家,像北欧比较重视设计和环境还有人文之间的关系。

设计这个过程发展到二战前,我们看到甲壳虫汽车是大众做的,那么大众的小汽车,实际上它体现了非常经济,非常工业化和非常民用化的观点。

当时是为了造一个大家都可以买得起的车,以致大众车非常普及。

那么到了二战之后,战后经济的复兴都对设计提出的要求。

而且战争对设计提出的要求,比如说简化材料,过在战争以前或者是人们意识中对设计材料用得多少不是很在意。

但是,比如说二战中间,什么都实行配给制,包括像英国连窗帘、床单、家具都是要进行控制的。

所以设计师会用这个,比如说服装进行裁减,他会把床单、窗帘给小孩做成衣服。

这样就形成了英国当时的服装的设计风格。

还有就是家具方面用最省最省的材料,那么这个因素带到了二战之后,国际上就出现了简约化。

其实简约是和这个有关系的。

一直到了60、70年代,从美国的大的劳斯莱斯、卡迪拉克的大车,那是很耗能源的,到了日本是以小、节约、功能化为主的。

那么设计在国际上有上百年的历史。

胡英:设计的初级阶段是外观设计,后来跟功能和实用性结合在一起了,所以现在的设计不是仅仅考虑漂亮、时尚的外观,而是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蔡军:也可以这么讲,其实一开始可能是要解决设计和人的关系就是美观。

所以我们最开始说生活美观化、实用化是最初级的。

美观当中又要解决制造的问题,你如何把美观的产品制造出来。

到了这个阶段外观可以解决了,生产的工艺也可以解决了,企业发现这个设计还有市场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变成一种策略,或者是我怎么制定我产品发展的规划和计划。

不光是自己的市场,随着海外的市场扩展以后,发现还要满足海外的消费者和用户,他们的喜好和我们自己不一样,所以他要研究海外的,所以现在慢慢从为产品制造,或者叫做商品经济,或者是产品经济为主导的设计,发展到以商品,就是围绕市场为主导的设计。

然后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设计,那么服务实际上就是为用户服务,一直到现在的体验经济为主导的设计。

现在已经跨越了制造的问题,跨越了外形,就是硬件方面的问题,现在随着IT的到来,有更加软性的东西。

就是好不好用,而且这种用已经到了这个机器可以知道我的想法一样。

我的一个感觉或者是触摸,它就可以把我的感觉和需求的信息传递出来。

现在实际上是在做这个研究,这个研究的核心其实就是用户研究,现在全部在转向用户研究为主导。

蔡军:这里面说一个又代表性的就是iPod和iPhone的使用,它的使用和操作的感觉,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我那天看见一个iPhone,感觉是设计上的就是好用。

它简化了手机上面的键,它只有一个键,只是中间的一个键,这个键只是切换或者是往上走或者是往下走,其他的都是靠手指去点。

点的像摩托罗拉等等的都有,但是它很多是考虑人的行为,比如说播放MP3的话,上面是一串MP3歌星唱片的封套,你就可以选了。

然后这个封套这面看是竖着的,但是横过来看马上就是横着的。

而且这个封套是叠起来的,你手一扔它就过来了。

如果你想放大,你就做放大的手势,如果你要缩小就做缩小的手势,所以这个是根据人的习惯。

现在包括摩托罗拉、微软等等都在做这个研究。

胡英:这是否意味着设计一定要人性化,要符合人的生活习惯?蔡军:对,其实IT有这么一个趋势,就是过去我们恨不得所有的键都转到软件上面去用,硬件全部消失了。

现在又把很多的键调到外面来用,但是现在有可触摸的屏幕,所以两者在结合。

所以这个是软件和硬件综合性的东西。

设计要注重知识产权胡英:在设计领域,您觉得国际国内的差距有多大?蔡军:国内我们是20年代发展得非常快,我们是跟着国外的企业在走,开始可能是跟着他们不能说是爬,但是确实是在模仿,现在跟到可以站起来,还不能说完全可以跑,但是相对来说是成熟一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