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

合集下载

Q_LDSWKJ05-2019过氧碳酸钠企业标准

Q_LDSWKJ05-2019过氧碳酸钠企业标准

台山市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 D S WK J05-2019过氧碳酸钠2019-9-26发布2019年9月27日实施台山市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依据G 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于2019年9月26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三年,到期复审。

本标准由台山市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台山市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伍雅欢。

过氧碳酸钠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水体用过氧碳酸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过氧碳酸钠。

适用于增加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

过氧碳酸钠分子式:2N a2C03·3H202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 G/T2764工业过氧碳酸钠G B/T5009.60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 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 B/T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G 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 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J J 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3要求3.1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表11技术指标项目指标外观白色颗粒、片剂或粉剂p H值(30g/L水溶液)10~11活性氧(O)含量(%)≥11.0水分(%)≤2.0铁(F e)%≤0.0015总磷(以P2O3计),%≤0.83.2净含量产品净含量为400g-1000g,其允许的公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碳酸钠团体标准

碳酸钠团体标准

碳酸钠团体标准一、概述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冶金、食品等工业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碳酸钠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其生产、使用和贸易等活动日益频繁。

为了规范碳酸钠的生产、流通和应用等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制定碳酸钠团体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碳酸钠团体标准的必要性1.规范市场秩序:目前市场上碳酸钠品牌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市场混乱现象。

制定团体标准可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促进产业升级:团体标准的制定将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碳酸钠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3.保障消费者权益:团体标准的实施将提高碳酸钠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市场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抽查。

4.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增强我国碳酸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碳酸钠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合作。

三、碳酸钠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1.范围:本团体标准适用于以天然或合成纯碱为原料生产的工业用碳酸钠。

2.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国家有关法规、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3.要求:对碳酸钠产品的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使用性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4.试验方法:规定了测定碳酸钠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包括外观、水分、pH值、白度、粒度、含铁量等方面的测定方法。

5.检验规则:规定了碳酸钠产品的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规则,包括检验项目、抽样方法、检验频率、判定规则等方面的内容。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对碳酸钠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具体要求。

7.质量证明文件:规定了碳酸钠产品应具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内容,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

8.其他:本团体标准还规定了与碳酸钠产品相关的其他方面要求,如企业生产必备条件、环境保护要求等。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2002年第67号——批准《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等62项化工行业标准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2002年第67号——批准《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等62项化工行业标准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2002年第67号——批准《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等62项化工行业标准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9.28•【文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2002年第67号•【施行日期】2003.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公布62项化工行业标准(2002年9月28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第67号发布)国家经贸委批准《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等62项化工行业标准,其中强制性标准13项,推荐性标准49项,现予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实施。

附件:一、13项化工行业强制性标准名称及编号二、49项化工行业推荐性标准名称及编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二00二年九月二十八日附件一:13项化工行业强制性标准名称及编号┏━━┳━━━━━━━━━┳━━━━━━━━━━━━┳━━━━━━━━━━━━━┓┃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被代替标准号┃┣━━╋━━━━━━━━━╋━━━━━━━━━━━━╋━━━━━━━━━━━━━┫┃ 1┃HG3546-2002┃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HG3546~3549-89 HG2090-91 ┃┣━━╋━━━━━━━━━╋━━━━━━━━━━━━╋━━━━━━━━━━━━━┫┃ 2┃HG3699-2002┃三氯杀螨醇原药┃┃┣━━╋━━━━━━━━━╋━━━━━━━━━━━━╋━━━━━━━━━━━━━┫┃ 3┃HG3700-2002┃三氯杀满醇乳油┃┃┣━━╋━━━━━━━━━╋━━━━━━━━━━━━╋━━━━━━━━━━━━━┫┃ 4┃HG3304-2002┃稻瘟灵原药┃HG3304-1990┃┣━━╋━━━━━━━━━╋━━━━━━━━━━━━╋━━━━━━━━━━━━━┫┃ 5┃HG3305-2002┃稻瘟灵乳油┃HG3305-1990┃┣━━╋━━━━━━━━━╋━━━━━━━━━━━━╋━━━━━━━━━━━━━┫┃ 6┃HG3701-2002┃氟乐灵原药┃┃┣━━╋━━━━━━━━━╋━━━━━━━━━━━━╋━━━━━━━━━━━━━┫┃ 7┃HG3702-2002┃氟乐灵乳油┃┃┣━━╋━━━━━━━━━╋━━━━━━━━━━━━╋━━━━━━━━━━━━━┫┃ 8┃HG3285-2002┃异稻瘟净原药┃HG3285-1981┃┣━━╋━━━━━━━━━╋━━━━━━━━━━━━╋━━━━━━━━━━━━━┫┃ 9┃HG3286-2002┃异稻瘟净乳油┃HG3286-1981┃┣━━╋━━━━━━━━━╋━━━━━━━━━━━━╋━━━━━━━━━━━━━┫┃10┃HG3298-2002┃甲草胺原药┃HG3298-1990┃┣━━╋━━━━━━━━━╋━━━━━━━━━━━━╋━━━━━━━━━━━━━┫┃11┃HG3299-2002┃甲草胺乳油┃HG3299-1990┃┣━━╋━━━━━━━━━╋━━━━━━━━━━━━╋━━━━━━━━━━━━━┫┃12┃HG3283-2002┃矮壮素水剂┃HG3283-1975(1983)┃┣━━╋━━━━━━━━━╋━━━━━━━━━━━━╋━━━━━━━━━━━━━┫┃13┃HG3209-2002┃耐酸陶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HG3209-1986┃┗━━┻━━━━━━━━━┻━━━━━━━━━━━━┻━━━━━━━━━━━━━┛附件二:49项化工行业推荐性标准名称及编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被代替标准号┃┠──┼─────────┼─────────────┼────────┨┃1│HG/T 3251-2002│工业织品氯化铝│HG/T 3251-89┃┠──┼─────────┼─────────────┼────────┨┃2│HG/T 3512-2002│净洗剂LS│HG/T 3512-90┃┠──┼─────────┼─────────────┼────────┨┃3│HG/T 3696.1-200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4│HG/T 3696.2-200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机用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5│HG/T 3696.3-200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6│HG/T 2406-2002│压敏胶标签纸│HG/T 2406-92┃┠──┼─────────┼─────────────┼────────┨┃7│HG/T 3697-2002│纺织品用热熔胶粘剂│┃┠──┼─────────┼─────────────┼────────┨┃8│HG/T 3698-2002│EVA热熔胶粘剂│┃┠──┼─────────┼─────────────┼────────┨┃9│HG/T 3318-2002│修补用天然橡胶胶粘剂│HG/T 3318-78┃┠──┼─────────┼─────────────┼────────┨┃10│HG/T 3048-2002│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剪切屈│HG/T 3048-87┃┃││挠磨擦性的测定│┃┠──┼─────────┼─────────────┼────────┨┃11│HG/T 2704-2002│氯化聚乙烯│HG/T 2704-95┃┠──┼─────────┼─────────────┼────────┨┃12│HG/T 2548-2002│橡胶工业手套│HG/T 2548-94┃┠──┼─────────┼─────────────┼────────┨┃13│HG/T 3210-2002│耐酸陶瓷材料性能试验方法│HG/T 3210-1986 ┃┠──┼─────────┼─────────────┼────────┨┃14│HG/T 3172-2002│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HG/T 3172-1987 ┃┃││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钼奥氏体│┃┃││不锈钢品间腐蚀倾向试验的│┃┃││试样制取│┃┠──┼─────────┼─────────────┼────────┨┃15│HG/T 3173-2002│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HG/T 3173-1987 ┃┃││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钼奥氏体│┃┃││不锈钢品间腐蚀倾向试验│┃┠──┼─────────┼─────────────┼────────┨┃16│HG/T 3174-2002│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HG/T 3174-1987 ┃┃││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钼奥氏体│┃┃││不锈钢的选择性腐蚀检查和│┃┃││金相检查│┃┠──┼─────────┼─────────────┼────────┨┃17│HG/T 3175-2002│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HG/T 3175-1987 ┃┃││不锈钢带极自动地焊层的超│┃┃││声检测│┃┠──┼─────────┼─────────────┼────────┨┃18│HG/T 3176-2002│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HG/T 3176-1987 ┃┃││尿素高压设备氨渗漏试验方│┃┃││法│┃┠──┼─────────┼─────────────┼────────┨┃19│HG/T 3178-2002│尿素高压设备耐腐蚀不锈钢│HG/T 3178-1988 ┃┃││管子—管权的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技能评定│┃┃│││┃┠──┼─────────┼─────────────┼────────┨┃20│HG/T 3179-2002│尿素高压设备堆焊工艺评定│HG/T 3179-1988 ┃┃││和焊工技能评定│┃┠──┼─────────┼─────────────┼────────┨┃21│HG/T 3180-2002│尿素高压设备衬里板及内件│HG/T 3180-1988 ┃┃││的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技能│┃┃││评定│┃┠──┼─────────┼─────────────┼────────┨┃22│HG/T 3272-2002│工业用草酸二乙脂│HG/T 3272-1990 ┃┠──┼─────────┼─────────────┼────────┨┃23│HG/T 3266-2002│工业用硫脲│HG/T 3266-1988 ┃┠──┼─────────┼─────────────┼────────┨┃24│HG/T 3273-2002│工业用丙二酸二甲酯│HG/T 3273-1990 ┃┠──┼─────────┼─────────────┼────────┨┃25│HG/T 3265-2002│二苯醚│HG/T 3265-1987 ┃┠──┼─────────┼─────────────┼────────┨┃26│HG/T 3261-2002│工业用六氯乙烷│HG/T 3261-1989 ┃┠──┼─────────┼─────────────┼────────┨┃27│HG/T 3268-2002│工业用三乙醇胺│HG/T 3268-1989 ┃┠──┼─────────┼─────────────┼────────┨┃28│HG/T 3270-2002│工业用异丁醇│HG/T 3270-1990 ┃┠──┼─────────┼─────────────┼────────┨┃29│HG/T 3262-2002│工业用四氯乙烯│HG/T 3262-1989 ┃┠──┼─────────┼─────────────┼────────┨┃30│HG/T 3269-2002│工业用硝酸胍│HG/T 3269-1989 ┃┠──┼─────────┼─────────────┼────────┨┃31│HG/T 3435-2002│酸性翠蓝2G│HG/T 3435-1990 ┃┠──┼─────────┼─────────────┼────────┨┃32│HG/T 3418-2002│硫化还原深蓝4RB│HG/T 3418-1988 ┃┠──┼─────────┼─────────────┼────────┨┃33│HG/T 3426-2002│反应艳红K-4BC│HG/T 3426-1989 ┃┠──┼─────────┼─────────────┼────────┨┃34│HG/T 3389-2002│1-萘胺-8-磺酸(周位酸)│HG/T 3389-1980 ┃┠──┼─────────┼─────────────┼────────┨┃35│HG/T 3410-2002│1-萘酚│HG/T 410-1989┃┠──┼─────────┼─────────────┼────────┨┃36│HG/T 3414-2002│2-萘酚-6,8-二磺酸二钾盐│HG/T 3414-1990 ┃┃││(G盐)│┃┠──┼─────────┼─────────────┼────────┨┃37│HG/T 3703-2002│荧光增白剂OB-1│┃┠──┼─────────┼─────────────┼────────┨┃38│HG/T 3436-2002│还原艳黄2GC│HG/T 3436-1990 ┃┠──┼─────────┼─────────────┼────────┨┃39│HG/T 3411-2002│对氨基乙酰苯胺│HG/T 3411-1989 ┃┠──┼─────────┼─────────────┼────────┨┃40│HG/T 3420-2002│还原橄榄绿2B细粉│HG/T 3420-1988 ┃┠──┼─────────┼─────────────┼────────┨┃41│HG/T 3402-2002│直接深红4BR(直接耐酸枣红) │HG/T 3402-1980 ┃┠──┼─────────┼─────────────┼────────┨┃42│HG/T 3412-2002│三聚氯氰│HG/T 3412-1990 ┃┠──┼─────────┼─────────────┼────────┨┃43│HG/T 3425-2002│反应艳黄K-4GL│HG/T 3425-1989 ┃┠──┼─────────┼─────────────┼────────┨┃44│HG/T 3392-2002│碱性艳橙G(碱件橙)│HG/T 3392-1980 ┃┠──┼─────────┼─────────────┼────────┨┃45│HG/T 3434-2002│酸性绿P-3B│HG/T 3434-1990 ┃┠──┼─────────┼─────────────┼────────┨┃46│HG/T 3417-2002│反应翠蓝K-GL(活性翠蓝│HG/T 3417-1986 ┃┃││K-GL)│┃┠──┼─────────┼─────────────┼────────┨┃47│HG/T 3424-2002│反应橙K-2RL│HG/T 3424-1989 ┃┠──┼─────────┼─────────────┼────────┨┃48│HG/T 3406-2002│还原棕2R染色细粉(还原│HG/T 3406-1982 ┃┃││棕BR染色细粉)│┃┠──┼─────────┼─────────────┼────────┨┃49│HG/T 3407-2002│大红色基RC│HG/T 3407-1982 ┃┗━━┷━━━━━━━━━┷━━━━━━━━━━━━━┷━━━━━━━━┛。

修订工业氢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修订工业氢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修订工业氢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5]739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5 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5 年~2006 年内完成HG/T 3607—2000《工业氢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

1 、Mg(OH)2 58.34 白色固体粉末,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难溶于水,不溶于碱性溶液,易溶于稀酸和铵盐溶液。

受热分解为氧化镁和水,初始分解温度为340℃,430℃时分解速度最快,到490℃时分解完全。

2 经过表面处理的氢氧化镁作为优良阻燃剂和填充剂可以应用于 EVA、PP、PVC、PS、HIPS、ABS 塑料中,也可用于不饱和聚脂、油漆和涂料中。

环保工程用作无污染的中和剂,造纸工业中的填充剂,气体净化、锅炉排烟与废油的脱硫剂;还用于镁盐制造、砂糖精制、制药、牙粉、保温材料、电线电缆、运输带、导风筒、电气器材、新型建材、玻璃钢制品、油漆以及作为土壤改良剂等。

采用一般合成法制得的普通型氢氧化镁,表面极性大,粒子之间集聚成团性强,在塑料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都很差,故用于制造镁盐、保温材料、烟气脱硫等。

采用特殊工艺过程制得阻燃性氢氧化镁,具有比表面积小,成团性差,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易分散的优点。

可以用作塑料的优良阻燃剂和填充剂。

3 3.1 根据碳酸钙和碳酸镁分解温度不同,在白云石煅烧时,将温度控制在 750℃以下,得到白云灰,经消化,除渣及固液分离、干燥等制得产品。

该法适用于大量生产含氢氧化镁稍低的产品。

3.2 以含有氯化镁的卤水为原料与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钙、氨水、氢氧化钠等)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而制得产品。

本法适用于生产含氢氧化镁稍高的产品。

3.3 卤水经过精制,除去杂质,送往电解槽,经电解获得氢氧化镁沉淀物,分离、干燥制得产品。

电解卤水法适用于制造产量较大的含氢氧化镁较高的氢氧化镁。

但能耗较高,不适于电力较紧张地区。

中国过氧化物产品标准指标和试验方法简介

中国过氧化物产品标准指标和试验方法简介

业标 准有 : G B / T 1 6 1 6 —2 0 1 4《 工业 过 氧化氢 》 、 G B
2 5 5 7 3 -2 0 1 0 ( ( 食 品 安 全 国家 标 准食 品 添加 剂 过 氧 化 钙》 、 HG / T 4 3 1 4 -2 0 1 2 ( 5 1 2  ̄无磷 过氧碳 酸钠》 、
表 1 G B / T 1 6 1 6 -2 0 1 4 ( ( T  ̄ 过 氧化 氢 》 国 家 标 准
表2 G B 2 5 5 7 3 m2 0 1 0 ( 食 品 安全 国家 标 准 食 品 添 加 剂 过 氧 化 钙》 国 家 标 准
注: 湿稳 定 性 指标 只 针对 于包 衣 型产 品测定 。
中 图分 类 号 : T Q 1 2 3 . 6
文献标识码 : C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4 9 9 0 ( 2 0 1 5 ) 0 5 — 0 0 6 6 — 0 1
中 国 已 经 制定 的过 氧 化 物 国家 标 准 和 化 工 行
HG f 2 7 6 4 — 2 0 1 3《 工业过氧碳酸钠》 、 HG , r 4 5  ̄- - 2 0 1 3 { I ̄ 氧化镁》 、 H G f 4 5 0 5 -2 0 1 3 ( I 业 过 氧 化钙 》 , 其 指标参 数 和试验 方法 见表 l ~ 表6 。
≤0 . 0 7 分 光光 度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4 HG / T 2 7 6 4 _ 2 0 1 3 《 工 业 过氧 碳 酸钠 》 化 工行 业标 准
指 标 试 验 方法
>2 I 5 . 0 氧化 还 原滴 定 法
≤6 . 5 重 量 法
9 . 5 1 1 . 5 仪 器 法

过氧碳酸钠的生产与发展及其目前的标准现状

过氧碳酸钠的生产与发展及其目前的标准现状

过氧碳酸钠的生产与发展及其目前的标准现状1过氧碳酸钠的生产与发展1.1性质过氧碳酸钠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加成化合物,是一种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

外观为白色、自由流动的粒状颗粒。

其分子式为:2Na2CO3·3H2O2,分子量为:314.02。

过氧碳酸钠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其溶解度在5℃时100mL水牛为12g,20℃时为14g,40℃时为18.5g。

水溶液呈碱性,稳定性较差。

100℃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活性氧质量分数为14%。

具有氧化性,低温下有漂白作用。

该产品主要用作洗涤剂的漂白剂、杀菌剂,纺织工业中的整染剂、干燥剂,金属表面处理剂,氧气发生剂等。

1.2 生产方法过氧碳酸钠的生产方法很多,不同的生产方法可以制备不同形式和规格的产品。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干法生产工艺和湿法生产工艺。

干法生产工艺——在热空气沸腾的流态床上,往无水碳酸钠上喷洒过氧化氢溶液而制得过氧碳酸钠晶体。

虽然该法生产流程简单,但生成的产品稳定性差,活性氧含量低,以及生产技术工艺条件严格,操作困难等原因,工业上很少采用。

湿法生产工艺——将过氧化氢水溶液与碳酸钠在稳定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5℃以下,然后加入盐析剂使过氧碳酸钠结晶,经离心分离,气流干燥,即得过氧碳酸钠成品。

该法生产的产品稳定性好,技术成熟,得到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目前有喷雾法、低温结晶法和溶剂法等方法进行生产。

其反应式如下:2Na2CO3+3H2O2→2Na2CO3·3H2O2由于过氧碳酸钠不稳定,当体系中存在重金属离子等杂质以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分解,因此除在低湿下反应外,还必须加入稳定剂。

研究发现在碳酸钠与过氧化氢反应过程中加入有机化合物和各种无机盐类稳定剂,可以大大提高制得过氧碳酸钠产品的稳定性。

加入的稳定剂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其中无机化合物有:1)磷酸或磷酸盐类。

如正磷酸、磷酸、磷酸钠、磷酸二氢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等;2)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类。

修订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修订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修订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修订标准的目的和修订过程GB1886《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是1992年修订的标准,已使用十余年,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标准中的指标需要提高以适应实际生产管理和用户要求。

本次修订国标是按要求在2006年至2007年完成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

本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碱厂、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桐柏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双合碱业分公司、锡林郭勒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碱厂、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纯碱厂、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邦兴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

无机分会接到修标任务后,于2006年4月召开了修订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国家标准工作方案会,组成制定标准修订工作小组,经国内外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的收集、查阅工作。

现提出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二、产品特性碳酸钠为白色粉末或细粒结晶。

味涩。

相对密度2.532(20℃/4℃)。

熔点851℃。

易溶于水,在35.4℃下其溶解度最大,每100g 水中可溶解49.7g 碳酸钠;微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丙酮。

其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有一定腐蚀性,能与酸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并放出二氧化碳。

高温下易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与石灰水起苛化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钠。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氢钠,并结成硬块。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用作碱性剂、制造氨基酸和酱油的中和剂、膨松剂。

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可用于面制食品、糕点,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

还可配制碱水用于面条、馒头,使其增加弹性和延展性,易煮熟、口感滑爽。

三、生产工艺 1.氨碱法将原盐溶解、除钙、镁后的饱和盐水进行吸氨、经碳化得到碳化液,经过滤分离出重碱,重碱经煅烧,制得纯碱成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1.04.20•【文号】工信厅科[2011]75号•【施行日期】2011.04.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1]75号)有关单位: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总体安排,我部组织编制完成了201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现印发给你们。

请按照标准化工作程序认真组织落实,具体要求如下:一、标准起草单位要注意做好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产业化推进、应用推广的统筹协调。

二、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技术组织等要做好标准意见征求和技术审查等工作,把好技术审查关。

三、部内相关司局应做好所辖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过程的管理工作,确保标准质量。

四、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需对标准项目进行调整,按有关规定办理。

附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第一批工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日附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二○一一年三月简要说明为做好2011年标准化工作,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一、编制原则(一)产业发展需求的原则。

根据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标准;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定重点行业节能降耗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修订低水平标准,提升标准技术水平,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二)市场需要原则。

围绕行业管理,产品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市场营销等活动及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制定行业标准,保证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

(三)协调配套原则。

标准之间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二、编制重点(一)优先编制有利于实施产业政策、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标准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文《关于下达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于2007年底完成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主要起草单位有:二、产品概况1、产品名称:工业过氧碳酸钠2、分子式:2Na 2CO 3·3H 2O 23、相对分子质量:314.024、性质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加成化合物,被认为是一种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

工业品为白色、自由流动的粒状结晶。

表观密度0.5~0.7,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其溶解度在5℃,100毫升水时为12g ,20℃时为14g ,40℃时为18.5g 。

水溶液呈碱性,稳定性较差。

100℃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活性氧含量约为14%。

具氧化性,低温下有漂白作用。

5、用途该该产品主要用作洗涤剂的漂白剂、杀菌剂、纺织工业中的整染剂、干燥剂、金属表面处理剂、氧气发生剂等。

6、生产方法过氧碳酸钠的生产方法很多,不同的生产方法可以制备不同形式和规格的产品。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干法生产工艺和湿法生产工艺。

干法生产工艺——在热空气沸腾的流态床上,往无水碳酸钠上喷洒过氧化氢溶液而制得过氧碳酸钠晶体。

虽然该法生产流程简单,但生成的产品稳定性差,活性氧含量低,以及生产技术苛刻,操作困难等原因,工业上很少采用。

湿法生产工艺——在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硅酸镁及硅酸钠作为稳定剂。

冷却后加入碳酸钠,然后加入氯化钠,继续冷却,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反应,析出过氧碳酸钠结晶,经离心分离,气流干燥,即得过氧碳酸钠成品。

该法生产的产品稳定性好,技术成熟,得到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目前有喷雾法、低温结晶法和溶剂法等。

其反应式如下:223222323232O H CO Na O H CO Na ∙→+7、过氧碳酸钠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我国过氧碳酸钠的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1990年我国过氧碳酸钠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000吨/年,但产量不足500吨/年。

近10年来,随着人们对过氧碳酸钠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全国先后新建了多套生产装置,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较快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

目前,我国过氧碳酸钠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1000吨/年,产量约为20000吨/年。

应用领域主要有:①洗涤助剂——洗涤剂的多功能化,即在洗涤去污的同时,兼有漂白、杀菌、消毒等作用,已成为洗涤剂的发展趋势。

国外很多洗涤剂都加有起漂白作用的组分,国内也逐渐向这方面发展。

由于过氧碳酸钠无味、无毒,冷水中易于溶解,去污力强,溶于水后能放出氧而起到漂白杀菌等多种功效,符合现代洗涤剂发展潮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市场对洗涤剂的需求量以年均10%的速率增长。

在我国,目前将过氧碳酸钠应用于洗涤剂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已有部分厂家开始将过氧碳酸钠与其它有效的洗涤助剂配合,制成高效洗涤剂或彩漂洗衣粉销售,但数量较小。

我国是洗涤剂生产大国,目前生产能力已达22万吨/年以上,若按加入量的5%计算,则仅洗涤剂行业每年就需消费过氧碳酸钠1万余吨,可见我国过氧碳酸钠市场潜力巨大。

②医疗卫生——将过氧碳酸钠与含聚乙烯酸及Cu、Fe、Co、Mn等任一化合物催化剂的固体物混合,当急救用氧时,加入适量的水,即可分解出氧气,简单方便,供氧量大。

这种氧源适于家庭、军队、地下施工及矿山开采、抗洪、灭火救灾等急救场合,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急救供氧剂。

据保守估计,仅京津地区用于医用供氧源的过氧碳酸钠就需约400吨/年,部分出口的过氧碳酸钠也是用于这一方面。

过氧碳酸钠还是一种杀菌消毒剂,可杀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肝炎病毒等常见病菌。

可作为医院、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剂、餐具及水果消毒剂、香皂杀菌剂等。

③其它——过氧碳酸钠可用于食品保鲜消毒,1%过氧碳酸钠水溶液可使水果、蔬菜贮存4~5个月不变质。

国外已大量用于食品工业,我国也已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制定了食品添加剂过氧碳酸钠的行业标准,以便更好地引导企业使用过氧碳酸钠,以利于促进其在食品行业的消费。

另外过氧碳酸钠可以替代过氧化钙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产氧剂,放氧速度明显高于过氧化钙,并可给在贮运过程中的鱼、虾、蟹等生物供氧保鲜。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过氧碳酸钠在这方面的用量将会呈逐年上升趋势。

过氧碳酸钠可用作纺织、印染整理剂,不像氯漂白有易褪色等缺点,适应于不宜漂的合成纤维、动物纤维、合成树脂纤维及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纤维漂洗整理。

另外过氧碳酸钠还可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电镀洗涤剂、污水处理剂及高分子聚合控制剂等。

三、修标原则本着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统一性的原则。

四、国内外标准资料目前收集到的相关国内外标准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过氧碳酸钠(1992)》(以下简称JECFA标准);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及部分生产厂家的企业标准。

1、各标准指标参数对比表(见附表1)。

2、各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见附表2)。

3、各生产厂家的质量月报(见附表3)。

4、生产厂家的试验累积数据(见附表4)。

五、修标依据1、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

2、用户要求。

3、生产厂家近两年的质量月报。

4、本次修标的试验数据。

六、简要编制过程起草单位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计划后,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向生产、使用单位发函,进行调查并广泛征求对修订标准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献小结。

2006年8月24日在北戴河召开了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工作方案会,会上生产厂家就各自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用户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与会代表就此标准的名称、用途、分类、指标项目和指标参数、分析方法及检验规则、包装、贮存、运输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工作方案,并对各项工作任务及工作进度做了详细的安排。

在前一段的工作基础上,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广泛征求意见。

并在互联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七、标准内容说明1、指标项目的设立原化工行业标准共设立了活性氧含量、铁含量、水分、堆放密度,pH值共五项指标。

此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的需要以及客户的要求,在原行标的基础上增加控制了热稳定性、湿稳定性以及总磷含量的指标。

具体指标项目及参数见表1。

2、指标参数的确定2.1活性氧含量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活性氧含量的指标为一等品不小于13.0%,合格品不小于10.5%。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将过氧碳酸钠按照类型分为包衣型和非包衣型,活性氧含量指标参数为非包衣型不小于13.5%,包衣型不小于13.0%。

2.2铁含量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铁含量的指标为一等品不大于0.002%,合格品不大于0.005%。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铁含量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大于0.0015%。

2.3水分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水分的指标为一等品、合格品均不大于2%。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水分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大于2%。

2.4堆积密度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堆积密度的指标参数一等品、合格品控制范围为0.40g/mL~0.95g/mL。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堆积密度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为0.40g/mL~1.20g/mL。

2.5 pH值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pH值的指标为一等品、合格品均控制在10~11。

本次修标pH值的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为10~11。

2.6热稳定性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没有控制热稳定性的指标。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及客户使用情况,增加控制了热稳定性的指标。

根据生产厂家回馈的数据情况,将热稳定性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小于94%。

2.7湿稳定性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没有控制湿稳定性的指标。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及客户使用情况,增加控制了湿稳定性的指标。

根据生产厂家回馈的数据情况,将湿稳定性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小于50%。

2.8总磷含量原化工行业标准HG/T 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没有控制总磷含量的指标。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及客户使用情况,增加控制了总磷含量的指标。

方案会各单位代表讨论后决定将总磷含量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大于0.5%。

3、试验方法的确定3.1活性氧含量的测定原化工行业标准活性氧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氧化还原滴定法。

即试样溶于水后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硫酸中和碳酸钠并使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确定活性氧含量。

本次修标仍采用此方法测定活性氧含量。

3.2铁含量的测定原化工行业标准铁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即用抗坏血酸将试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时,二价铁离子可与邻菲啰啉生成橙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最大吸收波长5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此方法经典、可靠,故本次修标仍采用此方法测定样品中的铁含量。

3.3水分的测定原化工行业标准采用的是重量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

即将试样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在140℃条件下,将样品干燥至恒重,并减去活性氧含量,从而计算其水分。

此次修标仍采用上述方法测定水分。

3.4堆积密度的测定原化工行业标准采用的是堆积密度测定仪测定其堆积密度。

即将一定量的试样通过圆锥形漏斗,进入一已知容积的圆柱形料罐中,测定装满料罐所需试样的质量,确定试样的堆积密度。

本次修标仍采用此方法测定样品的堆积密度。

3.5 pH值的测定原化工行业标准采用的是酸度计法测定30g/L样品水溶液的pH值。

本次修标仍采用酸度计法测定样品水溶液的pH值。

3.6热稳定性的测定原化工行业标准中没有控制稳定性的指标。

本次修标通过对生产单位的标准调查,其反馈的意见得知,目前部分生产单位及用户均控制此项指标,建议本次修标增设稳定性的指标。

其测定方法即将一定量的试样置于表面皿上并均匀分布,在(90±2)℃的情况下烘2h,测定其活性氧含量。

将烘2h后得出的活性氧含量与在常温下测得的活性氧含量相比,得出其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