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新闻传播效果与受众分析

合集下载

融媒时代下新闻评论中的互动思维分析——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融媒时代下新闻评论中的互动思维分析——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2024.05一、研究背景融媒时代,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下的“信息爆炸”态势,迫使人们每日面对着大量的无意义信息。

专业的新闻评论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有选择性的信息过滤机制。

能够提供观点、看法和信息增量,引发人们深度思考的新闻评论,逐渐成为专业媒体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之一,为专业媒体创新变革注入发展动力。

因此,在融媒时代,如何提高新闻评论内容的质量和受众认可度成为专业媒体应该重视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融媒时代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新闻评论的参与主体、传播渠道、内容形态、效果评定标准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专业媒体不再是唯一的内容生产者,受众也不再只是使传播活动产生价值和意义的信息接收终端,还成为能够表达自我意见观点的传播主体。

因此,专业媒体亟待加强与受众的交互和沟通,从与受众的互动中寻找新闻评论事业发展的新活力。

2019年7月29日,央视新闻移动端上线了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主播说联播》。

由康辉、郭志坚等《新闻联播》主持人围绕热点和重大事件,以场景化、口语化、年轻化、情感化的语言进行口播评述,时长一般在2分钟左右,具有碎片化、移动化、社交互动的特点,形成了“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全新样态。

开播仅3个月,#主播说联播#微博超话的阅读量达21.6亿,讨论78万余人次。

剖析《主播说联播》火爆的原因,正是缘于竖屏场景化、内容口语化、选题年轻化、情感共振化中凸显了互动思维。

二、受众观的变迁媒体的受众观,即媒体对受众的看法总是产生于特定时代之下,与当下的媒介发展情境有着密切联系,又对当下的媒体实践产生影响。

在我国,受众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本文也以此为起始点,将我国媒体的受众观变迁过程分为被动的接受者、主动的接受者和主动的参与者三个阶段,分析总结我国专业媒体新闻评论中的受众观变迁。

1.群众:被动的接受者改革开放前期,媒体的新闻评论总体上将受众看作被动接受者。

新闻评论与国家生产发展紧密相连,因此评论内容多以向群众介绍国家方针政策为主,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和国家经济发展。

融合发展环境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语态变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融合发展环境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语态变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第 4 卷 总第 111期 7推 荐引言央视《新闻联播》自开播一来,都占据着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主流与权威地位,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其每一步变革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随着现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全媒体时代到来,《新闻联播》新闻语态发生了巨大变革。

从2019年7月推出的《主播说联播》节目,用与现代年轻人更为贴近的方式,赋予更具有主播个人特色的方式,运用网络用语、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

再到8月《新闻联播》正式入驻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闻联播》进一步加大了在新媒体端的开发,重塑移动社交平台主流媒体形象,进一步扩大了基层传播触角,实现了与用户的无限贴近。

《新闻联播》传播方式的“互动化”、传播语态的“亲民化”变革,为电视新闻阶段性改革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因此,深入分析融合发展环境下《新闻联播》新闻语态变革对于我国电视新闻发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融合发展环境下央视《新闻联播》新闻语态变革的特征(一)话题式传播成为新闻信息传播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了海量的网络用户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聚合呈现出明显的跟随话题热度涨落的趋势,社会舆论与公众情绪呈现“波浪式”。

因此,话题对于公众舆情的牵引效应不断增强,“热点”、“热搜”逐渐成为新闻策划与操作的主阵地。

在这种环境下,主流媒体要求能够利用话题传播进行正向的舆论引导,通过加大话题投放,来提升新闻传播效应。

例如,新浪微博“央视新闻”账号粉丝数量已达到1.16亿,具有强大的微博号召力,在微博上开展话题互动,并且充当着主流“意见领袖”的决策,紧跟社会热点,发表“央视锐评”,单条博文阅读量达到上亿人次。

同时,在微博上投放话题,引导积极社会舆论,如由央视新闻发起的“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话题微博阅读量高达75.4亿,讨论量将近1 500万。

在这种话题式传播方式下,《新闻联播》节目不仅更贴近受众,同时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

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创新

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创新

机 网络 技 术 上 的 。这 种思 想 成 为后 来 媒介 融合 思 想 的指 导 频 、图 片 的 多角 度 多方 面 传播 的转 变过 程 极 易造 成 公众 的 方 向 。从 狭 义 的角 度理 解 ,可 以是 两 种 或 者多 种 媒体 在 形 不 适 应 ,这 一 点 在本 文 的新 闻业 遇 到 的挑 战 中提 到 过 ,针


研究目的和意义
播工 作 者 的 身上 展 现 出媒 介 融 合所 需 的综 合 知 识 ,他 们 不 仅需 要 有 极好 的文 字控 制 能 力 ,还 要 能制 作 网页 ,编 排 图 片动 画 等 ,这样 才 能做 到 创新 ,进 而 推动 媒 介 融合 后 新 闻
业 的发展 。
媒介 融合是 指在不 同媒介之 间 的整 合和重 组 、 交 融与互 动 ,也是 不同媒 介形式 在信 息收集 、制作 和传播 过程 中的全 方位 合作 。在 电子技术 和 网络 技术 高速发 展 的大背景 下 ,媒 介融 合 已经 成为传 媒发 展 的必 然趋势 。近 年来 , 媒 体数 字化 和 网络技 术 蓬勃发 展 ,促 使新 媒体覆 盖范 围的迅 速扩 大 ,我 国 的媒 介融 合正在 从学术 界 的理论探 i 十陕速演变 为广泛 的媒 体 实 践 。尤 其是 内容接 近并且需 迅速 并行传 播 的新 闻节 目与 新 闻稿 件 ,极其有 可能 在广播 、网络 、电视 、报纸 和移 动媒 体进 行融合 J 生 采 编与传播 。本 文针对 这样 的现实 背景试 图对 媒 介 融合 条件下 的新 闻创 新做 出一些 较为 细致 的分 析 ,以期 开拓思路 ,促进 新闻业 的媒介融 合发展 。
式上 的简 单 重合 ,比如传 统 的新 闻模 式 用 新 型 的传播 方 式 对 这 一 现象 ,应 当 从适 应 能力 最 强 并且 善 于 学 习新 鲜 知识 展现 出来 ,形成 电子 报 刊 以及 网络新 闻 。然 而 ,从 广 义上 的年 青 一代 身上 着 手 ,加 强宣 传 力 度 ,并 且 尽量 缩 减传 统

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角色的重构

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角色的重构

的产业 体系和市场结 构。新 的融合 规制理 念就 是促进 和 维 护竞争 以及 机会 均等 , 以降低服 务价格 和提 高服 务质 量 ; 对
频 谱 资 源 进 行 有 效 的 配置 以鼓 励 投 资 和 创 新 ; 高 信 息 传 播 提 产 业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献 ; 进 内容 的 多样 性 和 观 点 的 多 元 化 促
在 我 国 , 种 报 业 集 团 的 成立 和 广 播 电 视 总 台 ( 团 ) 各 集 的
“ 媒介融合与社会变革” 笔谈 ( 四篇 )
则 , 证 公 平 竞 争 和 普 遍 服 务 。西 方 国 家 规 制 改 革 的 目标 保
等层次上 出现的融合趋势 ; 向分离是 指在纵 向融合 的基础 横 上, 分离 出物理 网络运 营商 、 网络服务 供应商 、 内容分配 商 、
是, 降低市场壁垒 , 允许 广播 电视 产业 与电信 产业 的互联 互 通、 对等 进入 , 电信产 业 、 有线 电视 产业 、 互联 网产业 等通 过
资产 重 组 和 并 购 , 现 技 术 、 本 和 市 场 的 互 动 前 进 , 成 新 实 资 形
平台运营商和 内容生产商等新 的产业 环节 , 以提高竞争 和维
护 消 费 者 的利 益 。 ⑨ 总 之 , 介 融 合 是在 技 术 发 展 和 受 众 需 求 变 化 的双 重 作 媒
容 监 管 多 从 维 护 社 会 主 流 价 值 观 和 基 本 伦 理 、 护 未 成 年 保
注 释 ①[ ] 英 吉莉 - 道尔 : 理解 传媒经 济学 》 李颖 译 , 安 《 , 清华大 学 出版
社 ,0 4年 , 1 20 第 I页。② [ 艾莉森 ・亚历 山大等 : 媒介 经济 学 : 美] 《 理论 与实 践》, 丁汉青 译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 社 ,0 8年 , 6 20 第 9页。 ③ 国家广 电总局发展研究 中心 : 发达国家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和管理 《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研究

第33卷第1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12 2012年12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201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研究田连友谢商精(怀化广播电视台,湖南 怀化 418000)摘 要: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促使媒介融合成为必然。

在这种环境下,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无疑受到了新的影响,迎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挑战,要增强电视新闻传播效力,必须对媒介融合带给媒介的形态变化有足够的认识,有效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电视新闻科学评估体制。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传播效力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12-0212-03当今社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正悄然兴起,它不仅使媒介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为传统媒体如何增强自身的传播效力带来了新的影响与挑战。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媒介融合:改变媒介生态的“催化剂”“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的。

1983年他在其《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的概念。

他认为:数码电子科 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径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

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所谓“媒介融合”,也叫“媒体融合”,是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传播平台融合和接收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演化过程。

媒介融合,加速改变了当代的媒体生态环境。

(一)新闻信源无限化媒介融合意味着传统媒体之间的媒介壁垒将被打破,一个包含所有媒体的一体化传媒市场正在形成。

在这种市场内,不仅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有门户网站、数字电视、IPTV等新媒体,也有私媒体、自媒体等草根媒体,还有不久即可能出现的综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传输信息的全媒体等,使市场主体呈现出无限多样性的态势,这收稿日期:2012-10-05作者简介:田连友(1973-),男,苗族,湖南怀化人,怀化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记者,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

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

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

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一、概述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的理论,近年来在传媒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它指的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的推动下,不同类型的媒介形态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媒介生态系统。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的运营模式,也深刻影响了媒介社会的结构和发展。

媒介融合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它强调媒介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通过打破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利用。

媒介融合也反映了媒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媒介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介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媒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为传媒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机会,使得媒体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传播信息,提高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媒介融合也加剧了传媒市场的竞争,要求媒体机构必须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深入研究和探讨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对于理解媒介社会的演变规律、推动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媒介融合进行阐释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 媒介融合概念界定与背景介绍在探讨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深入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简而言之,是指不同媒介形态、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汇聚与结合。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并在随后的学术研究中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

媒介融合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媒介形态、传播方式、受众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背景来看,媒介融合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根源。

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介的界限逐渐模糊,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媒介终端的功能也日益强大。

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

第12卷第6期2021年03月Vol.12 No.6March 20213一、媒体融合催生产物融合新闻的内涵(一)什么是融合新闻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内容的生产流程和结构体系发生了巨大转变。

伴随多媒体的介入和合作,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格局和生态环境。

如今,新闻的类型、内容等变得越来越丰富化、立体化,我们将这种媒体融合催生的产物称为“融合新闻”,也可以称为“多样化新闻”。

它主要是指结合时代特征,新闻工作者利用多种合理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1]。

笔者认为,融合新闻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产物,在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与传统新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不仅能够实现不同媒体优势集成化生产,将多媒体资源共享、消息互通下的内容资源进行制作,得到完全不一样的新闻内容,还能利用融合媒介的相互性、交叉性特点实现高效的新闻报道,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分众化和实效性。

(二)融合新闻的生成因素在时代变革下产生的物质,一定同这个时代的经济、技术、政策有着密切联系。

因而笔者认为,融合新闻的生成因素包含以下几方面:1.技术的驱动科学技术被称为第一生产力。

技术的飞速发展成就了如今的媒介环境变革,使媒体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数字压缩技术使新闻的形式变得丰富化,不再仅仅是图文这一种形式,还可以将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不同形式进行合并,有利于实现新闻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其次,通讯技术将新闻内容转译成了数字形式,使其能够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传播,进而有效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和能力;最后,多媒体技术使新闻传播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充分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

2.经济的诱因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想发展就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

传媒业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实现大规模、集中化生产。

而媒体融合恰巧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的要求,通过各媒体的分工协作降低生产成本,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可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生成的融合新闻,自然具备优化资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曾立(重庆日报,重庆 401120)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成就了媒体物质形态的变化过程,媒体物质形态从原本只有图文的报纸形式转变成具备图文、音像全能的数字化形式。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与出路以“澎湃新闻”为例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与出路以“澎湃新闻”为例

对于上述困境,我们可以从技术、市场、新闻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1、技术方面:相较于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相对滞 后。例如,“澎湃新闻”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上相对较少,无法提 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服务,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2、市场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挑战。此 外,“澎湃新闻”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力度不够,导致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无法与新媒体相抗衡。
首先,我们需要对“澎湃新闻”这一传统媒体进行深入了解。作为一家知名 的新闻机构,澎湃新闻以其专业的报道和权威的信息源在新闻行业中树立了良好 的口碑。然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澎湃新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像澎湃新闻这样的传统媒体,其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以及受众的 阅读习惯都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个性 化定制等特点,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3、加强人才培养: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全媒 体素质的新闻人才。这包括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跨平台的传播能力以及全媒体 的运营能力等。通过培训和实践,让新闻从业人员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提高其综 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4、创新管理机制: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也需要对其内部管理机制进行 改革和创新。这包括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创新考核 激励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传统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 客户端的困境与出路——以 “澎湃新闻”为例
01 引言
03 原因分析 05 总结
目录
02 问题陈述 04 出路探讨 06 参考内容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将着重探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困境,并以“澎湃新闻” 为例进行分析。接着,我们将从技术、市场、新闻规律等方面深入剖析造成这些 困境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