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最新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风偏瘫以其高发率、高致残率,日益引起人们载视,偏瘫后的恢复成为世界康复学的一大难题。
目前针对中风后偏瘫的治疗,现代医学的方式是药物、手术和功能训练;中医中药针灸的疗效己经得到普遍认同。
目前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方法包括传统针灸及现代针灸。
传统针灸包括体针、头针、固定取穴(醒脑升窍、华佗夹脊穴等)、透刺、腹针等,现代针灸有电针、分期取穴以及现代CT、MRI定位取穴法等。
此外,针灸结合其它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的临床、实验研究也越来越多。
例如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推拿以及现代医学的功能训练等。
标签: 脑卒中偏瘫针灸中风偏瘫是由于脑血管意外致大脑一定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而造成的肢体功能损害,偏瘫恢复是当今世界医学难题之一。
中医药近年来在治疗中风后偏瘫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中药、针灸以及和现代康复手段的整合综来进行合治疗。
本文仅就其针灸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传统针灸治疗1.1体针法1.1.1辨病辩证取穴根据中风偏瘫的表现不同,辨病辩证灵活取穴。
刘志顺[1]认为中风慢偏瘫的根本病机在于瘀阻脑络,髓海被扰。
因此治疗当以调理髓海、通阳柔筋为治则。
在此治则基础上,针对偏瘫特点,确定病位所及和病变经脉是以手足六阳经为主配以肩髃、透极泉、四渎、合谷透后溪、大肠俞、委中、承筋、丘墟透照海、八邪、八风、太冲透涌泉以促通阳经经气、柔筋止痉。
在提高川指数和BI指数和BI残疾度改善率、提高WHO QOI-100和卒中QOL量表评分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1.1.2循经取穴根据中医传统理沦“治痪独取阳明”,临床取穴多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经、少阳经等。
马建功[2],针灸治疗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为治法,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初病单取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
半身不遂迁延日久,患肢往往发生广泛性的筋肉萎缩或强直拘挛,故根据上下肢经脉循行路线,分别选用手足三阳经的要穴,目的在于加强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针灸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眼针
• 朱氏等报道,用眼针治疗中风偏瘫188例 共258次,瘫痪肢体抬高即刻效应阳性率 为85.66%,提示眼针具有明显增强瘫痪 肢体的抬高作用。
针灸疗法-舌针
舌针是用针刺或其它方法刺激舌上 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舌体定穴,在舌体两侧,距边缘2- 3mm,有一个5×25mm的长行区域;
– – – – –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 手指固握加合谷; 言语不利加金津、玉液放血。
针灸疗法-体针
按时取穴法
• 管氏等应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100例, 与循经取穴治疗对照,提示子午流注针法能提 高针灸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60例中风患 者,采用心电监护仪直接观察针刺不同时辰的 同一经穴和同一时辰的不同经穴,对心肌缺血 即时效应的影响,并作了临床验证。证实了经 络气血存在着与时间节律相关的盛衰变化;经 穴确实有经气开阖的特点。
针灸疗法-头针
取穴有三种: – 以大脑生理解剖为理论基础的焦氏头针、方 氏头针、朱氏颅针 其中焦氏“运动区”在本病中应用广泛,主 要集中于运动区、足运感区等区域。张氏等 分类治疗120例,总有效率为96.67%,认为 本法对改善语言、精神状态及瘫痪肢体功能 恢复作用明显。
针灸疗法-头针
–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头部腧穴治 疗法 主要表现在百会透曲鬓上,于氏等用 此法对照治疗63例,说明此疗法对机 体有选择的、整体的良性调整作用。 或百会透曲鬓配合体针;或配合在前 神聪透悬厘穴;亦有百会透前顶加率 谷透悬厘;百会透太阳。
针灸疗法-体针
辨证分型取穴
• 何崇、关元、双足三里、 双三阴交, – 阴虚阳亢型取双神门、三阴交、太冲、 复溜、太溪; – 风阳浊痰型取双风池、外关、丰隆、 行间、足临泣;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一、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作用机制1. 改善血液循环:针灸能够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功能,提高供氧供血能力,从而改善脑组织损伤。
2.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3. 改善炎症反应:针灸可促进炎症反应的消退,减轻神经炎性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
4. 缓解痉挛:针灸能够调节肌肉张力,缓解因神经、肌肉和韧带短缩所致的肢体痉挛症状。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在针灸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以下列举了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几项临床效果:1. 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可通过增强肌肉张力和肌肉协调性,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逐渐恢复。
2. 改善步态功能:中医针灸可通过调节脑神经系统,改善步态协调性,使患者行走更加稳健。
3. 缓解疼痛: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通过刺激穴位,缓解肢体痉挛等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使患者的生活能力逐渐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三、注意事项1. 适宜选用专业的中医针灸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2. 合理选择针灸穴位,针灸疗程周期不得过长,避免反复针灸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3.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4. 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防止因训练不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
四、结论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偏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可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针灸治疗并非万能药,患者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165例

针灸治疗脑卒 中后 功能 障碍 1 5 例 6
刘登 红
淄博广 电医院 6 1 0 9 山东 淄博 市张店 区柳 泉路 西二巷 1 号 2 37 O
摘 要 目的 : 观察针 灸 治疗脑 卒 中后功 能障碍 临床 疗效 。 法 :6 方 15 降低患者 的肩痛程度 , 而有利 于患 例脑卒 中后患者运用体针 、 进 头针和项针综合治疗,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结 肢 的功能锻炼 。 而单 纯康 复训 练由于 果 : 总有 效率9 . %, 69 6 基本 治愈 率3.6 69%。结论 : 体针 、 头针 和项 针综合 治
国脑 血 管 病 会议 通 过 的脑 卒 中诊 关 、 谷 、 溪 、 兔 、 海 、 三 合 后 伏 血 足
断 标 准 l经 头颅 C 检 查 及 颈 部 , T
里 、 隆 、 阴交、 丰 三 太冲 、 泉 等 穴 , 廉
取 坐位 , 针取 卧位 。 头针 以2 。 体 0一
血 管彩 色超 声检 查 , 确诊 为脑梗 死 随证加 减 。 ②操 作 方法 : 头针 、 项针
患肢的肩痛无法解 除 , 患者进行训 练 疗 脑卒 中后 功能 障碍疗 效 显著 。 时 由于牵拉 导致剧 烈的疼 痛而惧 怕 关键 词 脑 卒 中后功 能障碍 ; 头针 ; 体针 ; 项针
运动 , 响了患肢 的功能训 练 , 而 影 进 影响了治疗 的整体疗效。
中图分类 号 : 2 6 R 4. 6
障碍 , 效果 满意 , 报道 如 下。 现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 料 1 5 患者 均 为 . 6例
( )2 . 1 :3
针治疗。①取穴: 头针取健侧运动
区 、 觉 区 、 言2 感 语 区和 3 足 运感 区、
对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思考

导临床 实 践 。传 统针 灸理 论在 整体 观和朴 素辩 证论 学 界有 一些 人 对 针灸 治 疗 脑 卒 中 的有 效 性 提 出质 的指 导下 . 基本 揭示 了人 类生 命 中健康 与 疾 病 的转 疑 。例 如利 用基 于循证 医学 的系统评 价对 针灸 治疗
摘 要
针 灸是 脑 卒 中康 复 治 疗 的主 要 手 段 之 一 , 疗 效好 , 且 无 明 显 毒 副作 用 。 为推 进 针 灸 治 疗脑 卒 中研 究 工作 的
进展 和 进 一 步 提 高 临床 疗 效 , 一要 注 重针 灸 学 理 论 的 创 新 , 二 要 建 立 更 为科 学 的 针 灸 评 价 体 系 , 三要 建 立 更 为 规 范 的针
的治疗 方法 , 而针灸作 为脑卒 中康复治 疗 的主要 手段 灸 理论 对 于 疾病 的认 识 太 笼统 , 致 使很 多 针 灸 临床 之一 , 因其疗效 良好 、 无 明显 毒副作 用 而深 受患 者喜 工 作 者在 治 疗脑 卒 中方 面存在 很 大 的盲 目性 , 很 多
爱。 笔者多年进行针灸 防治脑卒 中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 情 况 下 完 全 是 根 据 自己对 脑 卒 中 的理 解 来 选 择 针
科学 客观 的 临床评 价体 系是任 何一 门临床学 科
成受 当时 盛行 的哲学 思 想 ( 精气 学 说 、 阴 阳学说 、 五 发展 的基 础 , 针 灸 学要发 展 , 必须要 形 成一套 能 比较
行学 说 ) 影响 。与几 千年 前相 比 , 现 在人 们 的生 活方 客 观地反 映针 灸疗 效 的评价 体 系。传 统 的针 灸 临床
脑卒中的针灸治疗

脑卒中与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针灸治疗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针灸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
针灸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脑卒中患者的病机为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针灸治疗原则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化瘀解毒。
针灸技术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技术包括体针、头针、电针、温针灸等,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技术。
要点一
要点二
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方法学
从研究设计、样本量计算、随机分组、盲法、对照等方面,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特点。
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评价指标
介绍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要点三
针灸治疗脑卒中基础研究
针灸治疗脑卒中基础研究现状
诊断
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02
针灸治疗脑卒中理论基础
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络系统包括十二条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它们所络属的穴位和脏腑。
经络系统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经络系统具有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传导感应、濡养脏腑等作用,能够传递针灸刺激信号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头针治疗方案
选取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枕上旁线等头针刺激区,根据患者症状选取相应的刺激区,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一次。
针灸治疗脑卒中常见方案
针灸治疗脑卒中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应明确诊断,排除禁忌症,如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体位舒适自然,避免压迫血管神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患者过度紧张,注意针刺强度的掌握,避免晕针、滞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对于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除了西医药物和康复物理治疗外,中医也在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辨证施治,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脑卒中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常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阳上亢型:迅速控制高血压,中药方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等;对于痰瘀互结型,可选用化瘀解毒方剂如桃红四物汤。
2. 瘀血阻络型:中药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川芎茶、桃红四物饮等。
3. 脑阳亏损型:选用温补肾阳、升发脑阳药物,如益母草麦冬汤等,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以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具体的用药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卒中康复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系统和穴位,调整气血流通,达到治疗效果。
1. 穴位选择:脑卒中康复的常用穴位包括百会、印堂、曲池、神庭、脑门、足三里、风池等,这些穴位能够调节脑血管,促进脑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
2. 针刺方法: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平衡法、泻法、疏通法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灸师会选择适合的刺激方法。
三、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中医药物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将中药煎煮、浸泡或研磨后制成乳膏、糊剂等形式,外用于患者的身体部位,起到刺激和治疗作用。
1. 研磨法:适用于康复期的患者,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后,用少量生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患者的瘫痪肢体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刺激,能够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
2. 水煎法:适用于急性期的患者,将中药水煎后,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湿敷、擦洗等方式,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四、中医养生调理脑卒中康复过程中,中医强调养生调理的重要性。
患者可以通过中医养生方法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和康复效果。
脑卒中偏瘫的针灸治疗及疗效分析

疗可以提 高脑卒 中偏袒 患者的疗效 , 降低致残率 , 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 关键词 脑卒 中; 偏瘫 ; 针灸 ; 疗 效分析
Th e E fe c t o f Ac u p u n c t u r e t r e a t me n t i n P a ie t n t s wi t h Ce r e b r a l S t r o k e
w i t h c e r e b r a l s t r o k e c a n i mp r o v e c l i n i c a l e f i f c a c y ,d e c r e a s e t h e p h y s i c a l d i s a b i l i t y ,t h u s i s o f i mp o r t a n t c l i n i c l a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lu a e Ke y Wo r d s C e r e b r l a s t r o k e ;He mi p l e g i a ;Ac u p u n c t u r e ;E f i f c a c y a n a l y s i s
t h a n 6 1 . 9 % o f c o n t r o l ro g u p( x = 4 . 7 2 , P< 0 . 0 5 ) . T h e s c o r e o f F MA a n d B a r t h e l i n d e x o f o b s e va r t i o n ro g u p w e r e a l l b e t t e r a f t e r t r e a t - me n t , a n d t h e r a i s e d e x t e n t w a s m u c h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p a t i e n t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枕区
➢ 1.枕上正中线 部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长1.5寸。 主治:眼病、足癣等。
➢ 2.枕上旁线【视区】 定位:在后头部,由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起,平脑户穴向 上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 3.枕下旁线【平衡区】 定位:在后头部,自玉枕穴至天柱穴的连线。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腰脊柱两侧痛等 。
➢其它,线下2/5段。
➢ 言语二区 定位:相当于顶叶的角回部。从顶骨结节后下 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 下取3厘米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 言语三区 部位:率谷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率谷),向 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
➢ 顶区
➢ 1.顶中线 定位:在头顶部,自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 主治:腰腿足病如腰腿疼痛,下肢瘫痪、麻木、疼痛,及皮 层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 头顶痛等。
➢ 2.顶旁1线【足运感区】 定位:在头顶部,自通天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 6.顶颞后斜线【感觉区】 定位:在头顶部侧面,自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全线5等分,上1/5治疗对 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 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 附【舞蹈震颤控制区】 定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 颞区
➢ 颞前线 定位:头的颞部,自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头面颈病症,如面瘫、面神经麻痹、麻木、疼痛、齿 病、眼病、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口腔 疾病。
脑卒中的针灸治疗
一、脑卒中定义与症状 二、头皮针 三、靳三针 四、体 针
一、脑卒中定义与症状 二、头皮针 三、靳三针 四、体 针
神志昏迷 偏瘫 偏麻 偏盲
面瘫 言语障碍 吞咽障碍 认知障碍
情绪性格改变
大小便障碍
……
同 向 性 偏 盲
一、脑卒中定义与症状 二、头皮针 三、靳三针 四、体 针
主治:感觉性失语。
一、脑卒中定义与症状 二、头皮针 三、靳三针 四、体 针
一、脑卒中定义与症状 二、头皮针 三、靳三针 四、体 针
臑会
消泺 清冷渊 天井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历史沿革
➢为现代针灸学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家激励鼓舞 ,结合中西医理论,创新发明。
➢ 额区
➢ 额中线 定位: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神庭穴向 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 主治:神志病,神志病/鼻病。包括:癫痫,精神失 常,鼻病、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忘、多梦等 。
➢ 3.顶旁2线定位:在头顶部,自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 线到承灵穴。 主治:肩臂手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 顶区
➢ 5.顶颞前斜线【运动区】 定位:在头顶部侧面,自前神聪至悬厘穴的连线。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 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全线分为5等分,上 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 2/5治疗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