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过的关口
玉门关的介绍讲解

玉门关的介绍讲解玉门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以西约60公里的地方。
它是连接中国内地与西域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之一。
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内建有玉门城,城墙高大坚固,矗立在黄河西岸的要冲之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东端。
玉门关地理位置独特,北靠沙漠,南依雪山,是连接中国内地与西域的必经之路。
关内有玉门山,形状宛如玉门,因而得名。
玉门关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玉门关在历史上曾多次经历战乱,但始终屹立不倒。
在汉代时,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关内设有驿站和商业市场,供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门关的地位逐渐减弱,但它仍然是连接中国内地与西域的重要通道。
玉门关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关内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玉门关城墙、玉门关石刻等。
关内还有一座古镇,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玉门关附近的自然风光也非常壮丽。
关外有广阔的沙漠和雪山,景色迷人。
特别是在黄昏时分,夕阳的余辉洒在玉门关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如今,玉门关已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游客可以在关内参观古代建筑、品味当地特色美食,也可以在关外进行沙漠探险、登山等户外活动。
玉门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它见证了中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也展示了古代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
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还是旅游观光,玉门关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走进玉门关,感受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美丽。
玉门关的简介

玉门关的简介玉门关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北部,是连接内陆和西域的要道之一。
自古以来,玉门关就是中外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华文明与西域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介绍玉门关的特点和价值。
历史玉门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玉门关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关口,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关口之一。
在唐代,玉门关成为了唐朝与西域的交通枢纽,也是著名的驼铃之路的起点。
在宋代以后,随着中原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玉门关的重要性逐渐下降。
文化玉门关不仅是商贸往来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古代,来自中原的文化和来自西域的文化在玉门关相互碰撞、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
例如,在玉门关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就有许多西域文化的影响,例如波斯风格的金银器、佛教艺术、波斯石雕等等。
经济玉门关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中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二是作为沿线城镇的商业中心。
在古代,玉门关是中外贸易的重要通道,通过此处的商路可以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商贸活动。
同时,玉门关还是沿线城镇的商业中心,这里的商贾云集,商业繁荣。
现状现在的玉门关已经不再是古代那个繁荣的商业城镇,但是它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存。
例如,玉门关城墙、玉门关博物馆、玉门关烽火台、玉门关古道等等,这些都是玉门关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
同时,玉门关也是一个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结语玉门关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是连接内陆和西域的要道之一。
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中华文明与西域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
虽然现在的玉门关已经不再是古代那个繁荣的商业城镇,但是它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和旅游胜地,仍然保留着它的价值和魅力。
玉门关知识点

玉门关知识点玉门关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西域的重要通道,玉门关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玉门关的历史、地理位置、文化影响以及现代保护等相关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玉门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玉门关是中国向西域进发的起点。
它位于河西走廊的西北端,是连接中国内地和中亚地区的重要关口。
在古代,丝绸之路是经过玉门关进入西域的主要路径之一,使中国与中亚及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二、地理位置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周边地形多为沙漠和戈壁,气候干燥,风沙较大。
关口两侧分别是酒泉市和敦煌市,附近的莫高窟以及沙漠景区也是游客经常前往的目的地之一。
三、文化影响玉门关不仅在历史上是贸易往来的要塞,也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心。
随着贸易的繁荣,玉门关逐渐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城市。
这里聚集了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商人、学者、艺术家等各类人士,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玉门关的文化影响也体现在艺术瑰宝、文物古迹的保存与传承上。
四、现代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玉门关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设立了玉门关历史文化保护区,对关内外的历史遗迹进行保护和管理。
其次,加强了考古和研究工作,通过发掘和研究,深入挖掘玉门关的历史价值。
同时,加强了旅游开发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玉门关,从而促进对其保护和研究的支持。
结语玉门关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了解玉门关的历史、地理位置、文化影响以及现代保护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希望通过持续的保护和研究,玉门关能够继续为人们传递着古代的智慧和魅力。
西出玉门金句

西出玉门金句
西出玉门,是指从西安出发,经过玉门关(又称阳关),通往西北地区的旅行路线。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也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关口。
以下是关于玉门关的金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西出玉门的魅力。
1. 玉门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2. 踏上西出玉门的旅程,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代商旅的辛苦与豪情。
3. 玉门关,宛如一道守护西域的屏障,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4. 踏上玉门关,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每一步都是对历史的致敬。
5. 西出玉门,沿途景色秀美,山河壮丽,让人心旷神怡。
6. 玉门关,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7. 西出玉门,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考。
8. 玉门关,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见证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9. 西出玉门,迎接的是无尽的风景和历史的沉淀,让人流连忘返。
10. 玉门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以上是关于西出玉门的金句,希望能够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想象。
西出玉门的旅行之路,不仅可以领略到壮美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
受到丝绸之路上商旅的辛酸和豪情。
希望您能够有机会亲身体验西出玉门的魅力,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博大。
玉门关_日记

玉门关_日记
今天,我来到了位于甘肃省的玉门关,这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关隘之一。
站在关口上,我感受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历史的厚重。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曾经是连接中国和西域的重要关隘。
站在关口上,我可以看到远处的戈壁滩和连绵的山脉,这里曾经是商旅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在玉门关上,我看到了古老的城墙和烽火台,这些古老的建筑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我想象着当年的商队和驼队在这里穿行,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运往西域,也将香料、宝石、珠宝等商品带回中国。
玉门关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繁荣和辉煌,也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站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交融,也更加珍惜现代的和平与繁荣。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符号。
我希望未来能够保护好这片历史遗址,让后人也能够感受到丝绸之路的魅力和历史的底蕴。
阳关简介和历史

阳关简介和历史
阳关,因位于敦煌以西的黄河之阳而得名,又称玉门关。
阳
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在历史上被称为“河西咽喉”,因
其地势险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阳关始建于汉代,自汉至唐,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
敦煌莫高窟中有大量描
写阳关的壁画和雕刻,成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历史的珍贵资料。
阳关位于敦煌城南约40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是古代“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它东连玉门关、西接玉门关,北依祁连山,南
临敦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阳关始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前后。
唐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曾途经此地,并在此留下了
许多传说和遗迹。
李白、王维、岑参、高适、杜甫、白居易等历
代文人墨客都曾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来赞美它。
而白居易的《送别》一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更为千
古传诵。
阳关是我国古代著名关隘之一。
在今敦煌市西南约40公里
处的阳关镇,阳关与玉门关相对,两关都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
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
—— 1 —1 —。
丝绸之路经过的粤海第一关简介

丝绸之路经过的粤海第一关简介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曾经连接了东西方的经济与文化。
而粤海第一关,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粤海第一关,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它是连接南海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门户,也是南方沿海地区与内地交通的咽喉要道。
粤海第一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粤海第一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南海之滨,周围环绕着广阔的水域。
这里的港口条件得天独厚,深水良港,是航运的重要枢纽。
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这里,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珍贵货物运往海外,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粤海第一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南海地区已有繁荣的商业贸易活动。
而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开始有了较为完整的路线,粤海第一关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从这里,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被海上贸易船只运往世界各地,与西亚、东南亚、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在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粤海第一关也经历了繁荣与衰落。
在唐宋时期,粤海第一关成为了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商贾云集,货物如织。
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粤海第一关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带动了广州市的繁荣,使之成为了当时最繁华的贸易城市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贸易形势的改变,粤海第一关逐渐衰落。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粤海第一关曾遭受严重破坏,港口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丝绸之路的贸易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而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粤海第一关的地位逐渐恢复。
如今,南沙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粤海第一关也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焕发活力。
粤海第一关的重要地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贸易上,还体现在文化交流方面。
丝绸之路的传播,不仅仅是物质贸易的交流,更是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粤海第一关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七年级丝绸之路知识点

七年级丝绸之路知识点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贸易路线,将中国与欧洲、非洲、印度等国家连接起来。
它的出现打开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之门,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该知识点在中学历史中有详细的讲解。
世界上最早的“丝绸之路”,是东汉时期(约公元100年左右),由中国皇帝和西域国家的君主共同开辟的,主要贸易对象是西域的胡、月氏等少数民族。
在唐、元时期(7-14世纪)针对国家、地域、民族、行业等不同需求,逐一延伸,发展出了五大路线。
①夏路:德国、俄罗斯、蒙古、辽国等国家。
②亚洲路: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国家。
③南海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④海上路:亚欧海域。
⑤京藏路:西藏、尼泊尔、印度等国家。
五大路线主要分别从唐、元皇宫之地——长安、北京、南京、兰州、成都出发,到达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国家,最后到达地中海沿岸。
从中亚到西亚路线反复出现著名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商业重镇,汇聚着联通中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重心:①敦煌:早期丝绸之路重要的公路或海路连接的口岸和转运中心。
②鄯善(北京城墙新发现墓地就在鄯善西路上):东汉时期强国康居在此地设立的边防。
后来因丝绸之路交通便利,逐渐成为维吾尔、汉族人等民族的汇集地,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多元文化。
③天山南路:著名的古代通道,穿越中国新疆天山喀纳斯、博格达峰地区,饱经风霜,以她较高的海拔高度和难度著称。
④大风堆墓地:位于敦煌南。
和莫高窟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和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柏孜克里克:古城遗址群,见证了汉族、吐鲁番王国、突厥、吐谷浑、唐、回鹘、伊斯兰等文化的融合。
⑥巴马喀什:古代都城。
突厥、伊斯兰认为,伊斯兰教初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著名的“巴马喀什医学院”就在这里。
⑦塔什库尔干:“天路”上的关口,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为敦煌出发,经过婆罗门市、黑水城、白石头、柏孜吐鲁番,中途穿越沙漠、戈壁、高山、草地、森林、峡谷等自然风光,是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代文明的重要交汇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名来由
•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筑城建关设 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清乾 隆二年(1737),撤卫置临榆县,为县 治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设秦 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 西省(今辽宁省)山海关市。1952年11 月,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 市改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至今。
山海关乐岛
气候
• 山海关位于中国东北部渤海之滨,东经119°24’至 119°51’,北纬3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自然区 域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境内有石河、潮 河、沙河等主要河流。气候属东部季风暖湿带湿润气 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 平均降雨量736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3厘米,最大冻 结深度85厘米,空气平均相对湿度62%。 • 据传山海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匾额真匾,在日本侵 华时被抢运到日本,匾额是后来仿制的。
历史改革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 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 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 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清朝时期乾隆二年 (1737年)名为临榆县。山海关1990年以前被 认为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现已发现的明长城的 起点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虎山长 城),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 多公里处。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1381年建关设 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 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 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 14米,厚7米。
历史价值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 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 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 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公里左右。一条 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 之路”即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 山,危坡逼道,就更险厄。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 东通古肃州(今酒泉),西有安西。这条古道是古都长 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古代西域,初时仅指天山以南的 新疆南部和东部,有许多在绿洲上发展的“城邦”,对 内地汉族政权时附时叛。到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 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 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 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明代,政府军和吐鲁番兵曾 数次在嘉峪关作战。
角山长城
• 角山长城距古城山海关北约3公里,滨海城市北戴河 有40公里。系燕山余脉,是关城北山峦屏障的最高峰, 海拔519米。其峰为大平顶,平广可坐数百人,有巨 石嵯峨,好似龙首戴角,故名。角山景点,主要有角 山长城、敌台、角山寺、瑞莲捧日。角山是万里长城 从老龙头起,越山海关,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 以人们又称它为“万里长城第一山”。角山景区集山、 城、寺为一体。大门是仿明代城堡建筑形式设计的, 其造型像个“山”字。正额“角山长城”匾是原国务 院副总理、中国长城学会会长黄华题写的,背额“碧 海雄峰”匾为当代诗人贺敬之的手笔。有诗云:“自 古尽道关城险,天险要隘在角山”,足以证明角山的 险要。角山长城是明朝辽东镇和蓟镇两座军事重镇的 界线,建有敌台、战台5座,关隘一座。站在角山最 高峰大平顶上,极目远眺,令人遥想到当年古战场上 鼓齐鸣、刀光剑影的壮阔场面。
传说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 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 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 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 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 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 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 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 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 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 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 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 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 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 拿出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 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 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文化地理
• 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 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 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 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 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 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 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 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 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设张掖、 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 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 重要关隘。
交通
阳关和玉门关是姊妹篇,敦煌市区距阳关 75公里,距玉门关90公里。阳关、玉门关是丝 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 西域,连欧亚。名扬中外,情系古今。在离开两 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说起阳关玉门关 让人就想起【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千古绝 唱。一道菜【丝路两关迎友人】把阳关,玉门关 的地理地貌和历史文化更让人熟知。当人们听到 这道菜,看到这道菜,就会想起的丝绸古道的繁 华。寓意阳关春暖喜迎宾客,玉关道长前途无量。 从敦煌租小车经玉门关到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不到 300公里,路况很好车也很少,因沿途要看玉门 关汉长城,往返要七八个小时,租金约250元, 如人多可包辆中巴元500多元左右。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 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 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 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 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 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 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 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 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 “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 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 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 食言。’。” 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 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 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 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 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 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 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 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说起玉门关 ,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 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 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 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 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 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玉门 关也省称“玉关”。提起玉门关首先要讲到张骞出 使西域的一段历史,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 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 大约公元前121年---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 “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周边美食
• 嘉峪关的饮食可谓百味荟萃。在这里可以尝到 川味的麻辣烫、粉蒸肉、麻婆豆腐;江浙的糖 汤圆、鱼汤圆;陕西的大米面皮、粳粉酿皮、 肉夹饼;新疆的烤羊肉串、粉汤羊肉;江苏的 葱油饼;东北风味粘火烧、豆沙切糕、枣泥糯 米糕;兰州的清汤牛肉面、锅贴饺子;临夏回 族的酿皮子、清真元宵等。这些美食主要汇集 在振兴市场美食一条街、镜铁市场美食一条街、 大唐美食街。
文化内涵
• 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 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19米,高1.5米, 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 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 作。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 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 的。 • 走下“天下第一关”城楼,可到长城博物馆参 观,那里将向您展示万里长城的古与今以及令 人惊叹的实物展品。在古城内,品尝地方风味 小吃,会使你的游兴大增,并领略到山海关的 风土人情。 • 山海关人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 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了。
历史改革
•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 西),距今已有64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 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 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 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 —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1372年(壬 子年)(明洪武五年)。[2] 嘉峪关关城布局 合理,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 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 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 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 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 昌阁。 •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又被誉为“雄关”。
遗迹
山海关介绍
• 山海关,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 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河 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 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 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 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 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山海关城, 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 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 多种防御建筑。墙一边是辽宁,一边是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