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精品课件

课堂演练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目不( 转 )( 睛) (芒)(无 )边际 赞不(绝)( 口 ) 寡不(敌)(众 )
人(迹)(罕 )至
不露(声)(色 )
二、判断对错。 1.“派遣”的 “遣”读qiǎn,不读 qián。( √ ) 2.“煎饼”的“煎 ”读qián,不读 jiān。( × )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从侧面反映了丝绸的绚丽夺目
目瞪口呆
赞不绝口 华丽的
最时髦 最珍贵
最讲究
甚至和黄金等价
从侧面反映了丝绸的名贵
朗读指导
中国的丝绸是那样的 绚丽夺目,那样的名贵, 作为中国的子孙后代我们 应该感到骄傲,朗读时要 读出骄傲的语气来。
默读第三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遇到 匈奴
说一说:张骞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 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这十一年里他做了什么?他做了这么多 事,又是为了什么? 他想___,于是他耐心地,不露声色 逃跑 地等待着,准备着。
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 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
拓展延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杜牧《山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 ——宋·岳飞《满江红》
课堂演练
一、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大道。 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大道,又是一 条友谊之路。
二、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 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难道它不是一条伟大的路 吗?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 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它是一条伟大的路。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十单元 丝绸之路 北师大版(共48张PPT)

丝绸之路
互动课堂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1.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
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2.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
是怎样的?
丝绸之路
从侧面反映了丝绸的绚丽夺目
目瞪口呆
赞不绝口 华丽的
最时髦 最珍贵
最讲究
甚至和黄金等价
从侧面反映了丝绸的名贵
丝绸之路
朗读指导 中国的丝绸是那样的 绚丽夺目,那样的名贵, 作为中国的子孙后代我们 应该感到骄傲,朗读时要 读出骄傲的语气来。
丝绸之路
说一说:张骞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 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丝绸之路
这十一年里他做了什么?他做了这么多 事,又是为了什么? 他想___,于是他耐心地,不露声色 逃跑 地等待着,准备着。
丝绸之路
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
上下 结构
独体字
盯 奴 炼 钢
武
罗 贯 置
乃
丝绸之路
识字方法
加一加:目+丁=盯
女+又=奴 字理识字: 罗 会意字。表示捕鸟的网。
丝绸之路
易写错
wǔ
斜钩上没有撇 巧记:止戈组合撇举起。
武
丝绸之路
zhì
三横左连右离。
置
丝绸之路
liàn
右部不要写成“东”。
炼
丝绸之路
识字游戏
骆驼过沙漠
欧洲
恶劣
洽谈
丝绸之路
二、判断对错。
1.“派遣”的 “遣”读qiǎn,不读 qián。( √ ) 2.“煎饼”的“煎 ”读qián,不读 jiān。( × )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丝绸之路》,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认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方法,如描绘、比较、分析等,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2.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调查研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和活动,如制作丝绸之路的手工模型、编写丝绸之路的小故事等。
2.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制定改进的计划。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教学案例,以四年级学生为主体,结合语文学科特性,旨在提高学生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认知、文化理解以及审美鉴赏能力。本案例以《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为主线,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丝绸之路的博大精深,体会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3.丝绸之路【第1课时】_北师大版 (共28张PPT)

绚丽夺目:形容光彩耀眼的样子。 造句:春节的文化庙会,各色传统手工 艺品摆满店铺的柜台,绚丽夺目,令人 眼花缭乱。
茫无边际: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造句:大草原茫无边际,一碧千里。
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起轰动。写丝绸在当时的欧洲引 起了极大的轰动。
5.根据要求写句子。 (1)“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缩句) ____“__丝__绸__之__路__”__成__为__纽__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骞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改为反问句) ____难__道__张__骞__不__是__汉__代__伟__大__的__探__险__家__、__外__交__家__吗__?______ (3)张骞回到了长安。(扩句) ____具__有__超__凡__的__意__志__的__张__骞__历__尽__千__难__万__险__回__到__了__长__安__。__
6.读小故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 绚丽夺目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 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 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关于这个小故事在课文中的作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 A.吸引读者,突出中国丝绸在欧洲的影响。 B.与主要内容无关,应删掉。 C.引出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造句:小明家住在偏僻的小山村里。
袭击:泛指突然打击。 造句:由于暴风雪的袭击,许多牧民的生活陷入 了困境。
笼统: 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造句:你这几句话说得太笼统了,能不能具体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知识点与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知识点与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一、《丝绸之路》篇知识点1. 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篇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重要性。
学生需要了解丝绸之路是什么,它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 交通工具的发展在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中,文章还讲到了交通工具的发展。
学生需要掌握关于马车,马匹和长途旅行的知识。
3. 物品的流通丝绸之路是一个贸易通道,物品在这里得以流通。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贸易往来中的重要物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并了解它们的来源地和流通情况。
4. 不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学生通过文章可以了解汉唐的文化与中亚地区、印度、欧洲等地的文化进行了交流,形成了独特而多姿多彩的文化风景线。
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1. 第一单元:《听妈妈讲故事》这一单元主要教授学生阅读和欣赏故事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知识。
此外,它还强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第二单元:《我是一片云》此单元主要讲述云的形态、变化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观察云的变化,学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了解了与之相关的知识,增加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3. 第三单元:《秧歌》这一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关于秧歌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知识。
学生可以了解到秧歌舞蹈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和重要性。
4. 第四单元:《养鹅》此单元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了解养殖鹅的过程和技术,进一步增加了对饲养小动物的认识。
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了解鹅的特点和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5. 第五单元:《与动物有关的节日》这一单元让学生了解与动物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学生可以了解到与动物联系紧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民俗,增强了对民俗文化的认知。
6. 第六单元:《火把节》此单元介绍了火把节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可以了解火把节的相关知识,如节日的起源、意义、习俗等,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促进情感交流和文化认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丝绸之路

●
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 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 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 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
文中为什么称张骞为伟大的探险家、外 交家? 因为张骞出使西域的十三年中,他 历尽千难万险,险些丧命,但他刻苦坚 持,想方设法逃离监禁,光荣地完成了 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为我国和亚欧交 流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 作用。
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 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 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 辟的过程。
●
小结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 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 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 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 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 “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 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 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第8自然段:
◆ 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 用——画下来。
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 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 纽带。
●
重走古丝路
土耳其 帕米尔高原
意大利
中亚
西域
敦煌
伊朗
阿富汗 塔克拉玛干沙漠
印度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分南北两路: 北路:从玉门关出发,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 南路:从阳关出发,经过西域、中亚,到达安息(波斯, 今伊朗)和大秦(今罗马),另一路则到达印度.
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 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 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 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 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 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下面我们就来练习复述课文,好吗?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丝绸之路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4页
东方 西方
丝路作用 沟通亚欧两大洲,促进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毛皮、香料、药材、珠宝、蔬菜、瓜果…… 玻璃器皿、魔术、音乐、舞蹈、宗教……
情谊 之 纽带
丝绸、陶瓷、铁器、漆器、茶叶…… 冶铁技术、蚕桑技术、四大创造……
是东西方贸易往来主要通道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第15页
东方 西方
丝路作用 沟通亚欧两大洲,促进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毛皮、香料、药材、珠宝、蔬菜、瓜果…… 魔术、音乐、舞蹈、宗教……
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皇帝凯撒在 一次观看戏剧时身穿一件紫色丝袍。 全场观众为之倾倒,中国丝绸深深地 吸引了欧洲人。丝绸在欧洲是供不应求, 价值与黄金等价。当初许多商人往返奔 波在东西方之间,他们运输商品主要 就是丝绸。于是,连通东西方这条道 路就被称为丝绸之路。
第2页
丝路探秘
自学提要
1、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时候由谁开辟? 2、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最远在哪里? 3、在中国境内经过哪些地形区? 4、经过哪些地方?现在属于哪个国家? 5、在我国境内经过哪些城市?
从西域传入中原------
第8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第9页
洋葱
胡蒜
胡葱
第10页
胡琴
胡椒
第11页
蚕豆胡豆
胡瓜(黄瓜)
第12页
良种马 第13页
苜蓿
安有佳种自西来
芝麻
不是张骞通西域
钱币
从中原传入西域------
丝绸
铸铁技术 开渠技术 凿井技术 漆器 金属工具
茶叶
铁器 陶器 蚕桑技术 四大创造
第3页
第4页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外交家, 同时又是一员战将, 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 人物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丝绸之路》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我国的汉朝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
他带着一批人,骑着骆驼,翻过高山,越过沙漠,开辟了一条通往西域的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在那条路上,商人们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一路向西,穿越沙漠,翻过高山,经过草原,到达中亚、西亚,甚至远至欧洲。
而回来的时候,他们又带来了葡萄、石榴、胡萝卜、玻璃器皿等外国的特产。
这条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
通过这条路,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传到了西方,而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也通过这条路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纽带,把东方和西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赏析:《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其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同时,这也揭示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艰难过程。
其次,课文详细描述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
商人们携带的中国商品和带回的外国特产,展示了丝绸之路作为贸易之路的繁荣景象。
而四大发明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则体现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交流之路的重要作用。
最后,课文将丝绸之路比喻为一条闪闪发光的纽带,形象地表达了丝绸之路对于连接东西方、促进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意义。
这一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具有深刻的哲理。
总的来说,《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让小学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同时,课文也寓教于乐,激发了小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西游记视频展示)。
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
会唱的同学一起
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
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
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
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
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3、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
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
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
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1、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
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
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
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
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2、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
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
3.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
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
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五)总结: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课后检测:
1、从文中摘抄两句话介绍丝绸之路所经的地点。
2、摘抄让你感动的句子。
(灵宝市实验小学张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