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_下_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文化、宗教、科技等多领域交流的桥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和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景观。
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当时,中国的丝绸技术成为世界瞩目的宝贝,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丝绸需求量极大。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汉朝开始向西方出口丝绸,开辟了一条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的贸易路线。
这条贸易路线被称为丝绸之路,因为丝绸是其中最重要的贸易品之一。
在丝绸之路的初期,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中亚地区。
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出口丝绸、瓷器、铁器等物品,而从中亚则进口马匹、珍宝、香料等商品。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中亚地区的经济繁荣,也使中国的丝绸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向西扩展。
公元前1世纪,中国汉朝的使者张骞率领一支探险队成功穿越了塞外的沙漠和山脉,抵达了今天的中亚地区。
这次探险开辟了丝绸之路的西部通道,将中国与罗马帝国直接连接起来。
从此,丝绸之路的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中亚、西亚进入欧洲市场。
丝绸之路的繁荣期出现在公元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之间的唐宋时期。
唐朝时,丝绸之路达到了巅峰,贸易往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甚至传到了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
同时,丝绸之路也成为了文化、宗教交流的重要渠道。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也随着阿拉伯商人的到来传入中国。
这些文化和宗教的交流对中亚、西亚、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丝绸之路逐渐式微。
欧洲国家通过海上航线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路线,丝绸、茶叶等东方商品开始通过海上贸易进入欧洲市场。
同时,欧洲国家也通过殖民、侵略等手段控制了东南亚、印度等地,直接掌握了丝绸之路的主导权。
丝绸之路的贸易量逐渐减少,中亚、西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开始衰落。
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历史变化

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历史变化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的贸易路线,将中国与欧洲和亚洲其他地
区连接起来。
它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化。
起源和早期
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这时期中国开始生产丝
绸并向西方输出。
通过陆上和海上贸易,丝绸和其他中国商品被运
输到中亚、印度、中东和地中海地区。
这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
的文化和经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汉唐时期的繁荣
在汉唐时期(公元2世纪到10世纪),丝绸之路达到了巅峰
繁荣。
贸易路线扩展到了更远的地区,包括东欧和北非。
除了丝绸,其他商品如瓷器、茶叶、香料和药材也成为了贸易的重要部分。
这
期间,文化、宗教和科技的交流在东西方之间达到了顶峰。
蒙古帝国的崛起和后期衰落
蒙古帝国的崛起对丝绸之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___和他的继承者们通过征服和统一大片领土,加强了贸易和文化的联系。
然而,蒙古帝国后期的内部冲突和政治动荡导致了贸易的衰落。
此外,15世纪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崛起,丝绸之路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当代重建
近年来,丝绸之路再次受到重视并得到了重建。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欧地区的贸易和合作。
这一倡议将丝绸之路与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通过铁路、公路和港口的扩建,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结论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化展示了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重要性。
它也是中亚、中东和欧洲之间文化、宗教和科技交流的桥梁。
如今,丝绸之路的重建为亚欧地区的发展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1.引言1.1 概述在编写关于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的文章时,我们首先需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概述。
中国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古代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与中亚、中东以及欧洲等地。
它不仅仅是商品流通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新技术传播以及国家间的外交交往的桥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奢侈品和技术,以及外国的黄金、马匹、玛瑙等珍品和文化,都通过这条古道在东西方之间交流与传播。
丝绸之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而在公元7至14世纪间达到其巅峰。
在这个时期,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被通过陆路和海路带到欧洲,同时文化和宗教也沿途传播。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丝绸之路上得到了繁盛发展,许多旅行家、学者和商人沿着这条路线进行交流和探险。
丝绸之路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仅是商品的供应国,还是技术和知识的输出者。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在西方世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也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同时,丝绸之路也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和知识的融合,使中国文化更加开放多元,充满活力。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它对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方的影响深远,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联系,更是文化、科技和人员交流的桥梁。
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交流与贸易的重要性,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进而对当前的全球化与交流有更深入的认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让读者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预期和指导。
首先,文章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于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一个概述,并提出文章的目的和重点。
可以简要介绍丝绸之路是什么,以及它在中国历史和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
它连接了中国和欧亚大陆,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作用,也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一、地理位置丝绸之路地理位置广泛,主要贯穿亚欧大陆,连接了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
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西端终点则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塔里木盆地向南,通过南亚和印度洋抵达印度;另一条是通过喀喇昆仑山口,经过中亚和伊朗到达地中海沿岸。
二、历史演变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丝绸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从一个单纯的贸易道路逐渐发展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政治往来的重要通道。
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和天山走廊,与中亚和西亚贸易往来频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径逐渐发生变化,通过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经过南亚到达印度洋地区。
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并与欧洲贸易开展了联系。
三、文化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商业往来的增强,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带到了西方,而西方的黄金、马匹、宝石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引进到中国。
这种商品交流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东西方文明得以互相借鉴和发展。
例如,佛教在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艺术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丝绸之路还成为了各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如希腊艺术、波斯故事、阿拉伯语言和天文学知识等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总结起来,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商业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它连接了东西方,通过商品贸易和文化传播,促进了各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十分重要,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一步。
丝绸之路发展史

丝绸之路发展史
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的贸易路线网络,连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汉朝。
下面是丝绸之路的发展史的主要阶段:
1. 前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朝建立后的西部边境贸易,当时主要是蜀地(今四川)出产的丝绸流向西域(今新疆地区)。
2. 西汉时期(公元9年-公元220年):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丝绸、茶叶、铁器、玻璃器皿等商品开始从中国的内陆地区运送到中亚和西亚地区。
3.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由于东汉帝国的衰落和中亚地区游牧民族的崛起,丝绸之路的繁荣度有所下降。
4.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时期,随着唐朝的兴起,丝绸之路的地理范围进一步扩大,触及欧洲的地中海地区。
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亚,向西到达了伊斯坦布尔、罗马和亚历山大等地。
5.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在宋元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逐渐减弱,主要的贸易路线转向了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海上航运的发展,欧洲各国直接从中国购买丝绸等商品,绕过中亚和西亚的陆地贸易。
总的来说,丝绸之路在其鼎盛时期对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丝绸、茶叶等商品的出口,也带来了西方世界的香料、珍宝、文化和宗教等的传入中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下)

些国家也希望将本 国的所信仰 的宗教传至东方 。元 上再度活跃 , 出现 了复兴热潮。
2 0 1 4 年第 0 6 期, 总第 2 8 4 期
陇 原 春 秋
F A Z H A N 。 L O N G Y U A N C H U N Q 1 U
随着改革开放 的逐步 深入 ,中国经济 发展令世界 供 新的增长力量 ;有利 于构筑 以开放促 进中国西部大 以促进国 内改革红利的释放来推 动可持续发展 。 瞩 目,重建丝绸之路也成 为丝路沿线 国家和地区 的共 开发 , 同愿望 。与 中国相邻 的中亚各 国希望 与中国扩展合作
这从侧面反映西北丝绸之路贸易的衰落。 随着欧洲海权及阿拉伯世界 的兴 起 , 特 别是马可 ・ 波罗 了这一点 , 的 中国游记刊行后 ,中国及亚 洲成为许多 欧洲人 向往 明代 中期 以后 , 采取 闭关 政策。与此 同时 , 造船技
的一片繁荣富裕 的文 明国度 , 东西海上 往来 逐渐频繁 。 术和航海技术不 断发 展 , 海上 交通更是代之而起 , 使丝
使南方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得到 突飞猛进 的发展 。在农 土库曼 、 克里米 亚半岛 ; 波斯道——敦煌 、 罗布泊 、 天山 大不 里士到土耳 其 , 驿道纵 横交错 , 意大利 人马 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 , 水 田增加 , 水稻种植面积扩 南路 、
大, 产 量大 幅提 高 , “ 苏 湖熟 , 天下足 ” 的谚语形 象地反 可 ・ 波罗就是这个 时候 由这些驿道来到 中国 , 这是 丝绸 到l 5 世 纪初 , 察 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 国所 占的重要地位 。这一 之路的又一个 繁荣 时期 。但好景不长 , 时期 , 南方棉花 的种植推广 、 棉纺织技 术 的提高 、 造船 合台后王势力进一步分裂 , 新疆和 中亚 地区各 自割据 , 技术的进 步以及商 品经济 发展和海外 贸易 的繁荣 , 都 不相 统属。同时 , 为 了推行伊斯 兰教并控制丝绸之路的 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 , 至于元朝开通漕运 和海运 , 中国 咽喉要道 , 察合台后王与 明朝争夺 哈密 , 这场战争前后 在蒙元时期 , 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江南地 区 ,更是说 明南方 经 进行 了一百三十余年。 济 已经超过北方 , 取得了不可 动摇 的经济重心地位。 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 该路 主要 以南海为 中心 , 起点 主要 中亚 、 西亚广大地 区的直接统治 , 使东西驿路通畅 , 许多 时。但蒙古帝 国也摧毁 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大量关卡 教士和商人 , 都沿此路东来 中国, 丝路又繁荣 “ 海上丝绸之路 ” 是古代 中国与外国交通 贸易 和文 欧洲使者 、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探究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探究丝绸之路,这个看起来很充满神秘感和故事的词语,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概念。
它的名字,来源于公元19世纪,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冯·热纳的创作。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和中亚、波斯、阿拉伯、印度、罗马以及希腊等国家间交通往来的商路和文化交流的古道。
在丝绸之路上,中原文明走向世界,世界文明也影响中国。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而以下就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探究。
一、丝绸之路的发端丝绸之路的起源源于3000多年前,是一个悠久而源远流长的历史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东南沿海、南方地区、河南和山西一带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楚墓文物中,南方文化集团在早期已经形成了纺织工艺和丝绸生产技术。
而这些技术,逐渐传向了中原地区,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在最早的时候,丝绸之路只是一条线路从秦国的长安往西,途中经过敦煌、青海、末什泼、伊犁河谷、喀什达坂、塔里木盆地,最终到达了印度。
自此之后,丝绸之路,逐渐向北、向西、向南扩展,成为了一个跨度广泛、移民多样、贸易频繁、文化交锋的综合性交通网络体系,带动了中国、西域和各主要西部文明的交流。
二、丝绸之路的演变第一条丝绸之路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成为了复杂而完整的交通网络,以中亚贸易中心的烏魯木齊为中心,向西进入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并进入地中海地区,一直向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形成了从中国远东到地中海之间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之一。
这条路线共计7200公里,沿途有36个国家和地区,历时1800年,被誉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交流之一”。
三、丝绸之路的经济作用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奢侈品,是沿着这条路路运输出口的,而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地儒雅瑰丽的物品,则也通过这条路线对中国产生美丽的影响。
通过它,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世界各地的经济与文化之间也产生了交流融合的趋势。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时期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的主要道路,连接了中国、印度、中亚和欧洲,跨越了沙漠、山脉和草原。
它不仅是物资贸易的经济走廊,也是文化、宗教和艺术的交流平台。
在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商业组织、政治权力和文化影响,对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发展源于商业贸易和文化互动的需要。
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前二千年期间,亚欧大陆的地区开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商业交流。
随着商业贸易的不断发展,丝绸成为了丝绸之路的核心产品。
在中国,丝绸被视为贵族和皇室的奢侈品,因此这种稀有物品成为了世界各地统治者的时尚。
从公元前二世纪起,汉朝开始逐渐控制了丝绸之路,使用其进行通商贸易和外交往来。
这些交流使得汉朝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得到了发展。
在其余的时间里,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交流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而降至低谷。
然而,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重新活跃起来,唐朝的繁荣背后离不开其通商贸易和多元文化的流动。
二、丝绸之路对全球化的影响尽管丝绸之路并没有象征性地将欧亚两大洲连在一起,但它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文化之间的互通。
在商业方面,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成为了东亚、南亚、中亚以及欧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文化方面,它不仅促进了信仰和宗教的交流,也带来了各种知识和技能。
佛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透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中国、印度以及欧洲;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让汉朝的士人们对希腊文化充满兴趣。
丝绸之路还创造了很多机遇,并为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它通过贸易和技术转移,使人类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对建筑和艺术的影响也极大。
不仅多种表现艺术,例如音乐、舞蹈、戏剧和手工艺,丝绸之路上还有建筑技术的交流,以及瓷器、漆器和文房四宝等工艺品的生产和流通。
三、丝绸之路对中国历史和经济的影响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经济因此发展,文化和知识也随之涌入中国。
世界风貌在中国的转化,特别是在唐朝时期丝绸之路最为繁荣,中国出口商品种类也从唐朝开始增加,包括丝绸、茶、瓷器和黄金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下)□孙占鳌四、元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衰落元代以后,丝绸之路贸易整体上趋向于衰落。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二是海上丝路贸易的繁荣,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唐代安史之乱后的数百年间,北方地区战火纷飞,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直接服务的黄河流域丝绸生产几乎陷于停顿。
同时,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贸易安全难以保障,丝绸之路因此逐渐衰落。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
次年五月,北宋灭亡,赵构即位称帝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重要影响。
南宋建立后,人民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纷纷南迁,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南方相对和平稳定,这些条件促使南方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南方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更是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
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欧洲海权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特别是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刊行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文明国度,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
此后,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国家开始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陆上丝绸之路,经由海路接通中国,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
一些国家也希望将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传至东方。
元代中央政府、元代官方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和允许私人出海贸易的开放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贸易的繁荣。
元政府大力鼓励外国来中国进行贸易,并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专管外贸事务。
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些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广州起航,越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共140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
同时,伴随着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其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元代中期,中西丝绸之路贸易曾一度活跃。
从东亚到西亚钦察道———敦煌、哈密、别失八里(吉木萨尔)、土库曼、克里米亚半岛;波斯道———敦煌、罗布泊、天山南路、大不里士到土耳其,驿道纵横交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这个时候由这些驿道来到中国,这是丝绸之路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但好景不长,到15世纪初,察合台后王势力进一步分裂,新疆和中亚地区各自割据,不相统属。
同时,为了推行伊斯兰教并控制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察合台后王与明朝争夺哈密,这场战争前后进行了一百三十余年。
在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东西驿路通畅,许多欧洲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东来中国,丝路又繁荣一时。
但蒙古帝国也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大量关卡和腐朽的统治,令丝绸之路通行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方便。
元代丝绸之路交往的主要目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
诸如马可·波罗和长春真人的游记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从侧面反映西北丝绸之路贸易的衰落。
明代中期以后,采取闭关政策。
与此同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更是代之而起,使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
五、21世纪丝绸之路的复兴进入21世纪,丝绸之路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出现了复兴热潮。
FAZHAN·LONGYUANCHUNQIU陇原春秋252014年第06期/总第284期FAZHAN·LONGYUANCHUNQIU 陇原春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重建丝绸之路也成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愿望。
与中国相邻的中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
同时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断呼吁,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由于远离全球贸易的主要通道,内陆地区比较贫穷和落后,除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沿海地区依靠全球贸易,更为发达和富裕。
中国国内是这样,全球也是如此。
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很多是内陆国家,其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几十亿人生活的内陆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边缘,造成了发展失衡。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国内来看,可以使西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从全球来看,可以使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更多地参与全球贸易,中国和全球经济发展都将更为平衡。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习近平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这将是一个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兴经济合作区。
中国政府的基本设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通过“五个沟通”逐步实施。
首先,加强政策沟通。
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
其次,加强道路联通。
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第三,加强贸易畅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
各方应该就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
第四,加强货币流通。
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是一个多赢的构想,是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必将使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内陆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会上升,全球经济格局将随之改变,开创内陆和沿海共同发展、更加平衡的新局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的良好政治、国防、民族环境,有利于中国和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更紧密、文化更互融、政治更互信,有利于中国新疆等地区的稳定发展和周边国家安全建设;推进区域间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互联互通,提高区域合作水平,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激发区域内经济增长潜力,为全球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力量;有利于构筑以开放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以促进国内改革红利的释放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坚持全球经济开放、自由、合作主旨下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新理念,也高度揭示了中国和中亚经济与能源合作进程中如何惠及其他区域、带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思路,更是中国站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战略高度推进中国与中亚合作跨区域效应的新举措。
从国内来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内经济稳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着力点,填补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构想将西部地区推送到对外开放的前沿,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中国的西进战略,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的开拓为发展空间,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
更大意义上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很可能会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国民族复兴的新动力。
从更高层面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共同繁荣,共享合作之益,共享互补之利。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大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亚国家与我国的友好交往已有上千年历史,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中亚国家有很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在制造业、路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很强大的技术力量,双方互有所需。
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如顺利实施将重新打通阻滞多年的亚欧经济动脉,实现各国从交通、贸易直至投资、金融的互联互通,描绘出惠及经济带沿线各国甚而影响更深远的亚欧经济新版图。
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联动亚欧涵盖3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使辐射太平洋至波罗的海间亚欧大陆“共振”,使全球经济格局随之改变,开创内陆和沿海共同发展、更加平衡的新局面。
(完)参考文献[1]《隋书》卷六七《裴矩传》.[2]《隋书》卷六九《裴矩传》.[3]《资治通鉴》卷一八一.[4]《隋书·音乐志》.[5]《隋书·炀帝纪下》.(作者系酒泉市政府副秘书长、史志办主任)26发展·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