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限制性因素分析
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限制因素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限制因素摘要:自然保护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的结果。
各国建立自然保护区既是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条件情况而决定的,同时也是国际上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相互协作的结果。
所谓的自然保护区就是生物物种的“贮藏库”,保留和挽救了大量濒危动植物,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来源。
自然保护区更是进行自然保护和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研究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规律以及稀有特种动物的繁殖驯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自然保护区是向人类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某些自然保护区还为人类旅游提供了相应的条件。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非常完整的没有受污染的生态系统,为人类保留了自然环境的“本质”,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好坏,促进改变利用方式。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
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3.我国自然保护区遍布全国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保护区域。
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此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矛盾。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会导致土地使用权和资源利益的重新分配。
一些农民可能会因为保护区的建立而丧失耕地和采矿权益,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
由于保护区的限制,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许多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而保护区的建立可能会限制这些活动,对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控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协调发展。
应该重视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参与和共享利益。
保护区的建立应该与周边社区的发展相结合,使周边社区能够分享保护区的利益。
应该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控技术支持。
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保护区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平衡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利益。
还应该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长效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决策共商,增加双方的互信和理解。
要注重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结合。
通过引进适合周边社区的产业和发展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增加人们对保护区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
首先,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
一方面,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职责涉及多个部门,导致管理权责不清,协作不畅,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较大,监测和巡逻力量不足,常常出现违法乱建、非法捕猎等现象。
因此,应当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大巡逻执法力量的投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其次,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相对较多,而北方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相对较少,甚至存在“空白区”。
这导致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不到充分重视,且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物种。
因此,有必要加大北方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优化保护区的布局,做到南北统筹发展,确保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还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污染排放、非法采矿等,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因此,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经济活动的监管,控制污染排放,制定相应的保护区规划,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并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最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依靠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而目前我国在自然保护区科研和技术支持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提升技术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发展。
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南宁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在自然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南宁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南宁市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的存在1. 缺乏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南宁市民对自然资源保护意识的覆盖率不高,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很多人存在短期行为主义,只关注眼前利益。
南宁市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
2. 生态破坏严重:南宁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过度侵占生态用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受到破坏。
南宁市的水资源也受到过度开采和污染的影响。
3. 自然保护区管理薄弱:南宁市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自然保护区内存在非法猎捕、采挖和伐木等行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数量和活动空间受到威胁。
二、对策的探讨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南宁市政府应该加强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可以通过举办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对自然保护知识的普及等方式,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南宁市政府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其执行的力度。
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高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南宁市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开发的管理,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宁市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南宁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宁市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往往导致周边社区的资源紧缺、生计问题和环境压力等问题,因此,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是必要的。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保护区造成了资源匮乏。
自然保护区禁止了周边居民的采伐、捕捞、狩猎等生计活动,使他们失去了原本的生活来源;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采取了大面积的封禁措施,导致周边居民的土地利用面积变小,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等生计活动受到限制。
其次,自然保护区给周边社区带来了环境负担。
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必须得到保护,因此,野外火灾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必须尽可能减少。
但是,这意味着采取了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包括禁止开山、禁止堆放垃圾等。
这些措施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周边社区的环境,比如禁止建设污水处理厂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
此外,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不规范容易导致骚扰和破坏。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管理者要对资源进行保护和保管,不能容忍社会上一些捕捉、盗猎和破坏活动,但是,在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活动方面还存在不足。
因此,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之间需要协调发展。
应在以下方面展开工作:第一,加强沟通与联动机制。
针对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发现的问题,应该建立更为广泛的联动机制和沟通机制。
同时,应该利用科技手段,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方知情、互相支持,共同协商和维护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利益。
第二,制定合理的产业转移计划。
对于因自然保护区禁止生计活动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周边社区,应该考虑实施产业转移计划,协助他们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这需要严格的规划、调研、评估和监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
第三,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
应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利用传统文化、物理展示、网络媒体等,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等方面来探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
一、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社区居民是自然保护区的第一位旅游者和参观者,他们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社区的生态旅游产业和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接待量。
调查显示,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居民中,只有少数人对自然保护区有比较准确的认知,甚至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程度,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演讲、发放宣传手册、举办活动等方式来提高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程度。
同时,还可以与周边的学校开展合作,通过将自然保护区的知识纳入到教育内容中来提高青少年的认知程度。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周边社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周边社区的活动也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合作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为周边社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自然保护区还可以提供生态保护的岗位,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周边社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例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施工噪音等问题。
为了保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不受到污染,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制定保护计划、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来保护自然环境。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十分重要,只有实现合作,才能够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保护分析计划和管理措施,实现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之间的互动合作。
结论。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自然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却常常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往往会影响到周边社区的生产生活;周边社区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也会对自然保护区造成损害。
如何实现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可以为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揭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讨促进双方协调发展的路径。
通过对案例分析和政策建议,旨在为保护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关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可以有效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协调发展可以促进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业和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增加保护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良性互动和协作还有利于增强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素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研究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不仅对于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价值。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维护的重要基地。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威胁着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从立法保护、管理体制、科学监测、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资源保护不力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但由于部分地区的资源保护不力,导致野生动植物面临破坏和灭绝的危险。
一些非法采伐、滥捕滥猎等行为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开发、污染等现象严重威胁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3.管理体制需要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国家、省、市、县一级的自然保护管理机构组成,但由于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不畅,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1.加强立法保护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资源利用行为,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完善管理体制应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加强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3.加强科学监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科学监测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I Xi n g q u n , WEN J u n
( B u s i n e s s s e h o o I o f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5, G u a n , C h i n a )
缺、 社 区 自然禀赋 欠佳和社 区与外界 关 系不顺制约 了 自然保 护 区周边社 区发展 ; 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可利 用资源、 政府
行 为和保护 区留给社 区的生存 空间等与居 民对保护 区的 态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 出通过有 效劳
务输 出、 发展地 方农业 经和减 少社 区居 民对限制社 区发展 因素的 负面感知 可有效 改善保 护 区周边 民生
i s s u b j e c t t o l a c k i n g o f o w n c o n d i t i o n s , n a t u r a l e n d o w m e n t s a n d t h e c o m m u n i t y r e l a t i o n s w i t h t h e o u t s i d e . T h e r e
问题 。
关键词 :自然保护 区; 社 区; 发展 ; 限制性 因素
中 图分类号 : x 3 6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6 0 7 5 ( 2 0 1 3 ) 0 4 — 0 0 4 4 — 0 5
Th e De v e l o p me n t Re s t r i c t i v e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o n S u r r o u n d i n g
me n t o f l o c a l a g r i c u l t u r e,a nd r e d u c i n g t h e n e g a t i v e p e r c e p t i o n o f c o mmu n i t y r e s i d e n t s t o i mp r o v e t h e p e o p l e’ S
Ab s t r a c t :A s u r v e y o n 1 1 d e v e l o p me n t r e s t r i c t i v e f a c t o r s w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s u r r o u n d i n g c o mmu n i t y r e s i de n t s o f L o n g h u s h a n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a n d Yi n d i a n s h a n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i n g u a n g x i , u s i n g c o r r e l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t wo i n d e ・ p e n d e n t s a mp l e s t - t e s t o f S P S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s u ro u n d i n g c o mmu n i t y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i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re l a t i o n o f c o mm u n i t y a v a i l a b l e r e s o u r c e s ,g o v e r n me n t b e h a v i o r ,t h e s u vi r v a l s p a c e l e t f b y n a -
t u r e r e s e r v e s b e t we e n t h e r e s i d e n t ’ S a t t i t u d e s t o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s . Pr o p o s e d b y e f f e c t i v e l a b o r e x or p t ,d e v e l o p —
李星群 , 文 军
( 广 西大 学商学院 , 南宁 5 3 0 0 0 5 )
摘 要: 通过 对广西龙虎 山和银殿 山两个 自然保护 区周边社 区居 民随机抽样 , 针对 l l 项 限制社 区发展
因素进行 了问卷调查 , 并采 用 S P S S相 关性和 两独 立样本 t 检 验 分析 , 结果显 示 : 社 区居 民 自身条件 欠
l i v e l i h o o d e f e c t i v e l y . Ke y wo r ds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s ; c o mmu ni t y; d e v e l o p me n t ; r e s t r i c t i v e f a c t o r s
第3 2卷 第4期
2 0 1 3年 I 1月
中 南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CENT RAL S 0UT H F ORES T I NVENT ORY AND PL气 NNI NG
V0 1 . 3 2 Nn 4 NO V . 2 01 3
广 西 自然保护 区周 边社 区发展 限制性 因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