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一词多义1.行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②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③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④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⑤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⑥琵琶行(文体之一)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2.引①引而不发(开弓)②引壶觞以自酌(端起)③乃引匕首提秦王(举起)④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带领)⑤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吸引)⑥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⑦李凭箜篌引(诗歌体例)3.乘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同乘一辆车)②乘虚而入(利用)③聊乘化以归尽(顺随)④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⑤自京师乘风雪(冒着)⑥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辆)4.策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②策扶老以流憩(拄着)③退而论书策(竹简)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5.之①求之靡途(代词,代“为长吏”)②四方之事(助词,“的”)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取独)⑤恨晨光之熹微(取独)⑥审容膝之易安(取独)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取独)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6.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③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连词,来,表目的)⑤倚南窗以寄傲(连词,来,表目的)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⑦策扶老以流憩(连词,表修饰)⑧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⑨景翳翳以将入(连词,表修饰)⑩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⑾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⑿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⒀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7.而①奚惆怅而独悲(表并列)②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③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④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⑤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⑥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⑦抚孤松而盘桓(表修饰)⑧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⑨或植杖而耘籽(表修饰)⑩临清流而赋诗(表修饰)古:指做官。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全)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归去来兮辞知识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二、古今异义1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所说表示爱情的话。
3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4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而遐观3、形容词活用名词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5、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四、重要实虚词: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以1.介词让--既自以心为行役拿---问征夫以前路把---农人告余以春及因为---家叔以余贫苦2.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目的,来----倚南窗以寄傲表承接,从而----园日涉以成趣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顺承)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友:老朋友生生所资生:维持资:凭借求之靡途靡:没有悟以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追:补救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顺随五、文言句式:1 判断句富贵非吾愿(“非”表否定判断)2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3 省略句(1)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2)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倒装句宾语前置(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归去来兮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归去来兮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整理《归去来兮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
盈:满。
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仙境。
3.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4.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5.三径,院中小路。
汉朝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
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
指做官。
7.归尽:到死。
尽,指死亡。
8.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
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归去来兮辞》作者介绍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高中语文文言文怎样学习第一,重视基础的记忆,多读多背,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第二,重视把握知识系统,多归纳,勤整理。
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习。
第三,古今结合,中外对照,在联系中学习。
通过对古今中外语言现象的广泛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
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语文文言文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语文文言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翻译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4)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6)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城趣时矫首而遐观2、动词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策扶老以流憩动词用作名词拐杖3、形容词活用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5、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四.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五.文言句式:1 判断句(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富贵非吾愿(“菲”表否定判断)2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倒装句宾语前置(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幼儿,儿童
(五)形作状 1. 心惮远役 (六)使动用法
到远处。2.矫首而遐观 向远方
1. 审容膝之易安
(七)意动用法 1. 悦亲戚之Fra bibliotek话 2. 乐琴书以消忧
使……安乐
2.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以……为愉快 以……为乐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 皆口腹自役 (二)介宾短语后置 1.问征夫以前路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 将有事于西畴 (二)宾语前置 1. 复驾言兮焉求 2.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 乐夫天命复奚疑 4. 皆口腹自役 5.耕植不足以自给 (三)被动句 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
(四)省略句 1.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2. 稚子候(于)门 3. 于是(余)怅然慷慨 4.(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 5. 云无心以出(于)岫 6.深愧(于)平生之志 (五)固定句式 1. 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例:载饥载渴 载歌载舞
一、文学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1.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 2.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韵文。起源于战国时期 的楚国,被称作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 作,又称作骚体。辞的特点是押韵,句式也较整齐,以四六字句 为主体。 3. 成语: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欣欣向荣: 本义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乐天知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三、词类活用 (一)名作状 1. 园日涉以成趣 3. 当敛裳宵逝 (二)名作动 1. 策扶老以流憩 3. 或棹孤舟
2. 时矫首而遐观 4. 情在骏奔 拄着 划船 2. 乐琴书以消忧 4. 实迷途其未远 2. 审容膝之易安 弹琴,读书 误入迷途
归去来兮辞文言文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归纳(教师版)一、重难点字词1、求之靡.途无,没有2、会.有四方之事恰巧,适逢3、心惮.远役畏难,害怕4、质性..自然本性5、于是怅然..慷慨失意的样子6、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7、归去来.兮助词,无意义8、觉今是.而昨非.正确;错误9、恨晨光之熹微..微明,天未大亮10、三径就.荒接近,近于11、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12、眄.庭柯以怡颜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13、时矫.首而遐.观举起,扬起;远14、景翳翳..以将入晦暗不明的样子15、抚孤松而盘桓..滞留不进的样子16、木欣欣..以向荣草木生长旺盛的样子17、泉涓涓..而始流细水慢流的样子18、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随心听任自然1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心神不安的样子20、或植.杖而耘耔立,树立二、一词多义1、策(1)策扶老以流憩拄(2)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苏轼《武昌九曲亭记》)拐杖(3)执策而临之竹制的马鞭(4)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鞭策(5)策勋十二转策书(君王封土受爵或免官,用策书为符信)(6)战国策一种文体2、或(1)或植杖而耘耔有时(2)或百步而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代词,有的人(3)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者,也许(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贾谊《论积贮疏》)语气助词3、聊(1)聊乘化以归尽姑且,暂且(2)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战国策·秦策一》)依赖,寄托4、去(1)彭泽去家百里距,距离(2)自免去职离开(3)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赴,前往(4)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左传·隐公六年》)除去,去掉5、稔(1)犹望一稔.谷物成熟(或“年”,因庄稼一年一熟,故以稔称年)(2)熟稔熟,熟悉6、期(1)帝乡不可期期望,要求(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规定的时日,期限(3)不期而遇约定时日7、胡(1)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8、奚(1)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2)乐天天命复奚疑什么9、乘(1)聊乘化以归尽趁,顺应(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3)乘风破浪乘着10、以动词(1)自以寿不得长动词,认为(2)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动词,率领介词(3)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介词,按照,依照(4)投以小石,琅然作声,如坠深穴介词,用(5)宁以新居,久不成寐介词,因为(6)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介词,凭借(7)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8)即以身家计介词,从(9)余以光绪己亥四月介词,在(……时候)(10)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介词,在(……地方)连词(13)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连词,用以,表目的(14)乐琴书以消忧连词,从而,表结果(15)请息交以绝遊连词,表并列(16)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顺承(17)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18)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淮南子·氾论训》)连词,表转折助词:和某些方位词、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和方位(19)数武以外助词,表方位通假字“已”(20)无以,则王乎!停止(《孟子·梁惠王上》)三、古今异义1、幼稚..盈室小孩;形容词,不成熟2、既窈窕..以寻壑幽深的样子;美好文静的样子3、于是怅然慷慨..感慨,叹息;情绪激昂,奋发四、通假字乃瞻衡宇衡——横五、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2、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喜悦3、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快乐4、或棹.孤舟名作动,用桨划船六、句式辨析(一)宾语前置句1、复驾言兮焉求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乐天天命复奚疑(4、耕植不足以自给5、皆口腹自役)(二)介词结构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七、固定词语1、遂见.用于.小邑被2、载.欣载.奔一边……一边3、诸侯以.惠爱为.德把……当作4、已矣乎...算了吧5、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八、文学常识陶渊明,是东晋(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文言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全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学问点全梳理《归去来兮辞》是文言文中的一篇诗歌,由南朝宋代文学家谢灵运创作。
它描写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于归程的期盼之情。
以下是对《归去来兮辞》的学问点全面梳理。
一、作品背景《归去来兮辞》创作于南朝宋代,此时南朝对北朝的统一形势格外不利,国家患病战乱的苦痛,人心思乱,民不聊生。
谢灵运以此作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对回归家园的渴望。
二、作品结构《归去来兮辞》总共十四句,分为七组对仗句。
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接受“平起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的句式构成。
三、作品主旨《归去来兮辞》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于回归家园的渴望。
诗人通过借鉴古人诗句,表达自己期望离开乱世归还家乡的心愿,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和对将来的期盼。
四、作品风格特点1.语言简练:《归去来兮辞》语言简练,句子简洁明白,字数有限却表达了肤浅的思想和情感。
2.形象鲜亮:谢灵运通过运用具象的词语,营造了光明、悲凉、温馨等各种情感氛围。
3.用典奇妙:谢灵运奇妙地借鉴了古人的诗句,使整篇诗歌更添古意,凸显了对国家兴亡和家乡之情的叙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一些重要词语解析1.“归去来兮”:诗人通过这一开头,既表达了自己离开乱世归还家园的心愿,又表达了诗人的忧虑之情。
2.“太乎以静”:“太乎”表示格外;“以静”表示以平稳的心态、和平的环境来对待问题。
诗中表达了对战乱时代,和平平稳的憧憬。
3.“长太息以掩涕兮”:“长太息”表示长长的叹息;“以掩涕兮”表示用叹息来掩盖泪水。
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悲伤之情。
4.“不思考”:“思考”即思考、挂念;诗中表达了诗人并非不思考国家兴亡,而是对于国家灭亡的苦痛深思。
六、作品的影响《归去来兮辞》是南朝的名篇之一,不仅表达了当时社会人民的心声,更凸显了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
该诗的简洁明白和情感肤浅,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归去来兮辞》的结构和词句的运用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
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
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
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
há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
)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
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
3.乘
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
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
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
shèng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
)
4.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
)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
)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5.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
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
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动词,托付。
)
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
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
②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
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
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
⑤汝姊在吾怀《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
8.而
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③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
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⑤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
9.之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助词,取独
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
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取独
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
⑥求之靡途代词,它
⑦公田之利助词,的
⑧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
⑨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10.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而”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
⑤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
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⑦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⑧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⑨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⑩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
⑾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
⑿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由于
⒀策扶老以流憩连词,相当于“而”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将有事于西畴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问征夫以前路
2.宾语前置
①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③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④皆口腹自役(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宾语前置)(三)被动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②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四)省略句
①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省介词“于”)
②稚子候(于)门(省介词“于”)
③(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省主语“余”)
④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语“余”)
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省主语“余”)(五)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例:载饥载渴载歌载舞
【附】
一、“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①以
②而
③之
④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
⑤来:虚词,可当助词讲。
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二、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