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课时作业18 美苏争锋 人民版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常州模拟)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这段材料表明( ) A.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历史必然B.法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D.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解析:选A。

根据材料“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必然,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只能”说明法国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赣州模拟)俄国二月革命时,社会革命党有八十万党员,孟什维克有二十万。

布尔什维克到1917年4月仅有八万人,那时列宁等党的领导人有的在国外,有的在流放地,在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这种情形导致了二月革命后( )A.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C.凸显出无产阶级政党暴力夺权的迫切性D.政党纷争导致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延续解析:选B。

根据所学,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应对境内外干涉势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承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才制定了暴力夺权的方针,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二月革命结束了长期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故D项错误。

3.(2018·太原模拟)在苏维埃革命发动初期的武装暴动中,有相当部分的地方革命武装执行了烧杀政策,一些地方甚至提出“杀尽豪绅焚尽城市”,“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等口号。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提升优质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提升优质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整合提升
条主线 社会主义发展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大重点 十月革命、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个阶段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 世纪六七 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 世纪 90 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次变
中国,坚持独立
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

自主的外交政
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
策,恢复在联合
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
国的一切合法席
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制”
项目
国际格局特征
中国国际地位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
盛顿体系”。原因:一战改 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 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
第一 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 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
次变 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 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
动 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 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
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 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无 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 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 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 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5 专题整合提升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5  专题整合提升

实。
返 首 页
6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


梳 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 关
理 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返 首 页
7

5.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 中

变 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 自主的外交政策,

动 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
恢复在联合国的一
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
切合法席位
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19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
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

第三 向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 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
向 等方面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根据材 外


理 料一“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 联
增长势头……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
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对盟友、对中国、对亚太等方面分析影
返 首 页
25
响。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

向 次变 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



际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 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政


秩序的重要力量

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0讲 解放人类的阳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0讲 解放人类的阳光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0讲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许多人深刻地认识到,不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是不能真正揭示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的,而在这方面,马克思有绝佳的分析技巧。

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A.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阐释B.对经济危机周期的成功预测C.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已是穷途末路D.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A[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故A项正确。

B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C项“已是穷途末路”说法错误;D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题干未体现。

]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材料强调的是( )A.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学说B.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C.把谋求人类解放作为目标D.揭露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C[根据材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与“一切人自由发展”不相符,可排除。

]3.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C[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经济危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所有制关系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窄,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

同时,也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社会化的生产力),并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无产阶级,故C项正确。

]4.巴黎公社曾发表《告农村劳动人民书》,宣告“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 专题优化提升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 专题优化提升教案

【专题优化提升】之小船创作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

材料表明( ) 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B.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C.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解析:选C。

据材料“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的进程,故选C项。

2.(2020·四川教考联盟三模)1922年10月,列宁在给加米涅夫的便条中讲道:“我宣布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同时还强调苏联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一定要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等轮流担任主席。

【教育资料】2019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2019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习专用

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空坐标专题概览]第10讲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对应学生用书第80页)考点1|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识记—基础知识梳理]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③思想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个人因素: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轻巧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一个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两位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3)三大运动:英、法、德工人运动。

(4)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5)四点内容:阐述基本原理、规律;明确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1)背景①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大败,普军压境。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导火线: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措施(5)失败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6)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巴黎公社的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0讲 解放人类的阳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0讲 解放人类的阳光
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巴黎公社成立时的形势
史料三:巴黎公社 ④“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
在国家机器方面的 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巴黎公社的革命体现了民主平等
改造措施
的思想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 会问题,先进人士在 19 世纪上半期有何理论探索?
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 政权方面
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 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接受选 民主制度 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 待遇方面 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结果:5 月 21 日至 28 日,经过巴黎保卫战即“五月流血周”,最后失败。 (5)失败原因 ①19 世纪 70 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还未达到完成社会 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公社缺乏统一的 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可供借 鉴的经验。 (6)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 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留下了宝 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巴黎公社的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第 10 讲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考点 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 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阶级基础: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 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轻巧识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一个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2)两位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33
基 础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冷战的发生和影响
知 识
(2019·扬州二模)冷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战后

遍 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和平政 后

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 时

法 全
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返 首 页
4




一 遍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


和_国__家__利_益__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
时 集

考 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_政_治__军__事__大国。
限 时

高 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 训

考 法
著进展……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



返 首 页
14




一 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



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 后


法 全
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返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课时作业18 美苏争锋人民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商丘摸底)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

”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希腊的腐烂”的含义,它是指希腊出现革命危机,美国干预体现了美苏的对抗,但与恐怖主义无关,故选C项。

【答案】 C2.(2016·蚌埠质检)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

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作者的这段言论( )A.为“遏制理论”造势 B.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C.促成北约成立 D.引发古巴导弹危机【解析】从题干“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呼吁美国政府去遏制苏联,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通过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它针对的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与争夺中间地带无关,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1962年制造的,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6·韶关调研)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

”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 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C.冷战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951年,此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针对的是苏联和新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源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故A项正确;一战、二战与“冷战”结束均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4.(2016·南通调研)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

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

”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解析】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故A项错误;从题干杜鲁门主张由美国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厌倦笼络苏联人等信息可以看出美苏矛盾加剧,故B项正确;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信息是杜鲁门的信件,因此不能说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故D项错误。

【答案】 B5.(2016·潍坊模拟)“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B.战时同盟解体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国家实力变化【解析】从“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可知“冷战”的原因是理念和发展目标不同,故A项正确;B项题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是“冷战”格局的表现,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D项也是冷战格局的原因,但题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A6.(2016·信阳调研)有史学家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 500马克。

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解析】“北约”和“华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主导下的政治军事集团,不涉及经济援助,故A项错误;欧洲煤钢联营于1951年成立,这与题干中时间“1949年起”不符,故B项错误;两国分别被美苏视为冷战的前沿,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欧洲国家,企图扶持和控制欧洲,联邦德国接受,而民主德国拒绝,因此出现上述现象,故D项正确。

【答案】 D7.(2016·太原质检)据《国际条约集》(1948~1949)记载:“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

”这说明当时的经互会( )A.让中国渡过经济难关B.有利于欧洲一体化C.逐渐发展为华约组织D.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解析】中国不是经互会的成员国,故A项错误;经互会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建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华约组织是军事组织,与经互会并列存在,故C项错误;成立经互会是针对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故D项正确。

【答案】 D8.(2016·荆州质检)《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

朝鲜战争的影响是(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可知朝鲜战争促使美国战略重点转移,故B项为最佳选项;材料中“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只是表明这场战争使中国更加彻底地倒向苏联,并不足以说明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故A 项不正确;朝鲜战争并没有使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也没有改变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故C、D两项不正确。

【答案】 B9.(2016·广州模拟)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得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

“它”是指(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解析】材料认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了以较低的代价,在短期内维护了世界和平的计划。

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免除了革命的威胁。

故D项正确。

【答案】 D10.(2016·大连调研)2015年11月24日,参与打击叙利亚境内恐怖势力的俄罗斯空军一架苏—24战机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被土耳其空军击落,俄战机随后在叙利亚一侧坠毁。

事件发生后俄总统普京说,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俄土关系,并随后对土耳其采取了大规模制裁措施。

有学者表示土耳其敢于挑战俄罗斯的原因在于其背后有北约撑腰,因为土耳其是北约成员,该学者表示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危机如不能有效解决,欧洲存在重回“冷战时代”的危险。

回顾历史,下列有关美苏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苏“冷战”的原因是双方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冲突B.揭开美苏“冷战”序幕的事件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美苏“冷战”使得世界动荡不安D.美苏“冷战”对抗并未演变为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霸权主义受到了第三世界的遏制【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A、B、C项符合史实,之所以未能爆发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言动武,双方都拥有核武器,且不愿看到二战的悲剧重演。

应选D。

【答案】 D11.(2016·长沙模拟)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

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

以上数据说明( )A.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解析】材料显示杜鲁门主义出台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美国国内对苏联态度的恶化是杜鲁门主义出台的民意基础,故A项正确;“冷战”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的驱使,故B项错误;苏联此时还没有扩张,故C项错误;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错误。

【答案】 A12.(2016·济宁模拟)“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

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 )A.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C.促进了欧共体的发展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解析】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应该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A项错误;西方国家在德占区成立经济统一体,并发行新货币,从而事实上形成了新主权国家,加速了德国分裂,故B项正确;欧共体成立于1965年,晚于材料涉及时间,故C项错误;该做法使得西德建立,后来苏占区成立了东德,德国长期分裂,故D项错误。

【答案】 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天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