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14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33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风沙地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风沙地貌

课时33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类型(1)风蚀地貌类型成因形态特征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盛行风对地表进行侵蚀沟槽和垄脊相间,走向与主风向一致(2)风积地貌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状如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③分类类型形态特征对环境的影响固定沙丘沙丘上生长有植物植被能固定流沙流动沙丘没有植被随风移动,在沙漠边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特别提醒河岸、湖畔、海滨地区的主要沙源的形成过程(1)河流中上游地区,泥沙经过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堆积于河流、湖泊、沿海地区。

(2)枯水期,河流、湖泊、沿海地区泥沙裸露。

(3)再经过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在河岸、湖畔、海滨地区形成沙滩或沙丘。

一、雅丹地貌1.形成条件因素影响岩性条件岩性较松软或者泥岩和砂岩软硬互层、有垂直节理(缝隙)发育的湖相沉积地层更容易被风蚀形成雅丹地貌动力条件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环境条件极端干旱或者干冷多风的气候条件、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较为湿润地区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其他条件风化作用、重力坍塌、盐类风化和龟裂等。

其中盐风化是由于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分蒸发使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类似冰劈作用),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内陆干旱区和海岸表现最明显2.形成过程(1)地质时期河流、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水平岩层。

(2)地壳抬升,水体外泄或蒸发,岩体出露。

(3)气候干旱、强劲的定向风沿裂缝侵蚀,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凹槽,坚硬岩层出露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台地,雅丹地貌形成。

3.地貌特点(1)形态不规则的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课时跟踪练5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课时跟踪练5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跟踪练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于2021年9月24日16时29分(当地区时,采用的夏令时)从加拿大温哥华(49°13′N,123°06′W)机场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51分降落在中国深圳宝安机场(22°32′N,114°03′E)(图2)。

孟晚舟在飞机上感言:“此刻飞机正飞在北极……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读图,完成1~3题。

1.孟晚舟乘坐的我国政府包机从温哥华到深圳飞行了( )A.2时22分B.12时22分C.14时22分D.16时22分2.该航班航线最可能途经( )A.阿拉伯半岛B.俄罗斯东部C.美国东部D.格陵兰岛3.飞机出发时温哥华气温为15℃,飞机抵达深圳时气温为27℃,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起飞时间按照西八区区时计算,但由于是夏令时,所以实际当时西八区区时是15时29分,然后飞到深圳,用的是北京时间,时区相差16小时,用25日21时51分减去16小时,得出降落时的温哥华时间25日5时51分,再减去起飞时的温哥华时间24日15时29分,得出14时22分,C正确;A、B、D错误。

第2题,结合材料描述,飞机飞过北极上空,又根据两地经纬度,说明最可能飞过俄罗斯东部。

B正确;A、C、D错误。

第3题,出发地温哥华正值午后,到达地深圳正值夜晚,但深圳温度仍然更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圳的纬度较低,故气温较高,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1.C 2.B 3.B(2022·浙江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天舟四号于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于北京时间5月18日20时左右在浙江上空过境。

据此,完成4~5题。

4.美国洛杉矶(西八区)的华侨收看火箭发射直播,选择时间为( )A.5月10日9时30分左右B.5月9日9时30分左右C.5月9日19时30分左右D.5月10日19时30分左右5.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与当天傍晚天空中实际可观察到的现象相符的是( )A BC D解析:第4题,材料指出“天舟四号于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5月10日1时56分,即东八区区时为5月10日1时56分;美国洛杉矶位于西八区,东八区与西八区相差16小时,所以火箭发射直播时西八区区时:5月10日1时56分-16时=5月9日9时56分,与5月9日9时30分最为接近,B正确。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卷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分层练4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卷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分层练4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 B ) A.木星与土星 B.金星与火星 C.金星与木星 D.火星与土星 6.下列关于凌日和冲日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B.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C.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可发生冲日现象 D.在地球上既可看到火星凌日,也可看到火星冲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第5题,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远近的排列顺序为水星、金星、地 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可知,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金 星与火星,B正确。故选B。第6题,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该位于太阳 和地球轨道之间;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可发生冲日现象,行星 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说明地内行星不能发生冲日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在晴朗的星空下,可以通过北极星判断方向。先在夜空中找到大熊座(北斗 七星,勺状)和仙后座(W型),再在其间找到小熊座尾部的北极星。据此完成 13~14题。 13.图中各点代表的都是天体,它们属于( A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14.仰望星空,北极星周围各星体的运动状态是( B ) A.有一部分星体发生位移 B.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 C.相对于北极星静止不动 D.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4 15 16 17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太阳系“家庭会议”纪要
太阳——我是家长,我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以上,你们在我 的引力下,都要围绕我旋转,都要听我的,八兄弟姐妹公转运动方向都要自 西向东,运动要大致在一个平面上,轨道要近乎圆形,否则我们的家庭就没 有秩序。金星——我是星光大道上的明星,我的最佳创意是“太阳从西边 出来”。火星——人们一直怀疑我是地球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地球—— 我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我的运动和结构与七兄弟姐妹有许多相同之处。 木星和土星——别看我们身形如此高大,实际上是虚胖。天王星和海王 星——没人疼,我们躲在寒冷阴暗角落里,瑟瑟发抖。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7 板块运动与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7 板块运动与地貌

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1.六大板块名称: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

(2)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地貌(1)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

(2)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

特别提醒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在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上形成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关键信息点拨]图示区域位于北太平洋海域,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而形成。

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海沟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D对。

第2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选C;海岭、裂谷为生长边界的宏观地形。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新人教版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33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下图示意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该地地表分布有三种不同的岩层,其分布范围分别是M、N、P。

经观测发现,该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且岩层年龄为M<N<P。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处于( )A.背斜顶部B.向斜槽部C.向斜右翼D.背斜右翼2.①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处于断裂带,岩石破碎B.向斜槽部地势凹陷C.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重D.地表岩层差异侵蚀[2023·江西八校联考]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

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

据此回答3~4题。

3.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4.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下图示意我国准噶尔盆地南缘小泉沟油藏地质剖面。

读图,完成5~6题。

5.小泉沟最适宜钻井采油气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6.小泉沟( )A.主要地质构造为向斜、断层B.甘河子南断层发生晚于甘河子北断层C.N岩层形成于甘河子北断层发生后D.地质构造主要受张力形成[2022·天津高三二模]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

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

据此完成7~8题。

7.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 )A.甲B.乙C.丙D.丁8.推测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是( )①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②丁为背斜构造,岩层不易被风化侵蚀③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微弱④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课时作业33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2.解析:第1题,岩层年龄为M<N<P,右侧岩层老,左侧岩层新,结合背斜、向斜岩层弯曲特点,可以判断地质剖面示意图位于向斜右翼或背斜左翼,故C项正确。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作业提升132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作业提升132

课后作业提升1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基础演练]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2.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经过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灌木下土壤往往具有更多的养分,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

下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A.土壤B.气候C.水分D.植被4.“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A.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C.调节气候D.涵养水源[2022·福建莆田高一质检]我国寒温带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环境冷湿为特点,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大小兴安岭在春季容易发生火灾。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寒温带湿地生态脆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纬度C.冻土D.地形6.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易发生大火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植被生长好,可燃物多B.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C.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D.气温回升,对流旺盛,雷电频发7.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4(2024海南学业诊断)现代社会长途飞行特别普遍,但是远距离飞行会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的紊乱,这样就须要确定的时间去调整生物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时差。

探讨发觉,假设你须要跨越的时区数字为N,往西飞一般须要N/2天的时间倒时差,往东飞则须要N×(2/3)天的时间倒时差,往东飞比往西飞须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调整。

据此完成1~2题。

1.某人从北京动身,前往的目的地中须要倒时差的时间最长的是( )A.莫斯科(37°E)B.新德里(77°E)C.悉尼(151°E)D.檀香山(157°W)2.许多飞行达人发觉长途飞行时选择下午或晚上到达目的地更简单倒时差,由北京飞往洛杉矶(118°W)飞行时间为13小时左右,则最适合选择的航班动身时间是( )A.7:00B.11:00C.16:00D.21:00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莫斯科所在的时区是东三区,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间隔5个时区,须要5/2=2.5天的时间倒时差;新德里所在的是东五区,与东八区间隔3个时区,须要3/2=1.5天的时间倒时差;悉尼所在的是东十区,与东八区间隔2个时区,须要2×(2/3)≈1.3天倒时差;檀香山所在的是西十区,往东飞时与东八区间隔6个时区,须要6×(2/3)=4天倒时差,因此从北京动身前往檀香山时须要倒时差的时间最长,D正确。

第2题,由设问可知选择下午或者晚上到达目的地更简单倒时差,因此只须要计算出飞机到达洛杉矶时的当地时间就可以解答出此小问。

假如飞机在北京时间7:00动身,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到达洛杉矶时的当地时间为4:00,到达时间为凌晨,即将迎来日出,A错误;假如在北京时间11:00动身,到达时间为洛杉矶当地时间早上8:00,B错误;假如在北京时间16:00动身,到达时间为洛杉矶当地时间13:00,C错误;假如在北京时间21:00动身,到达时间为洛杉矶当地时间18:00,最简单倒时差,D正确。

高中地理课时作业(人教版选修第二册)课后作业提升2

高中地理课时作业(人教版选修第二册)课后作业提升2

课后作业提升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基础演练下图为江西省婺源县月亮湾“宅高田低”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广布B.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C.河流径流量全年稳定D.地处地势的第一级阶梯2.月亮湾“宅高田低”()①是由于当地地处高原山区②利于躲避洪水和方便灌溉农田③反映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④体现人地和谐的文化观念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

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窑洞春晓”。

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这种建筑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平坦,降水丰沛C.土壤直立性强,雨季短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4.在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中,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石漠化D.土壤盐碱化读图,完成5~6题。

5.以下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B.区域关联性示意图C.区域一致性示意图D.区域整体性示意图6.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①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

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

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

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 m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

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

(2)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能力提升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

下图中的四个福字分别将其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

据此完成8~9题。

8.甲、乙、丙、丁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A.陕西、湖南、贵州、新疆B.陕西、四川、贵州、云南C.北京、重庆、四川、云南D.福建、四川、重庆、上海9.与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均不相邻的是()A.甲B.乙C.丙D.丁澳大利亚(图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能练(三十三)
(建议用时:40分钟)
A组跨越本科线
(2017·合肥模拟)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

读图回答1~3题。

1.红水河()
①水量大②多宽谷③水流湍急④有结冰期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与龙滩水电站比较,大藤峡水电站()
A.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B.海拔更高
C.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D.距离主要市场更近
3.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
A.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增强
B.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C.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
D.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1.A 2.D 3.D[第1题,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位于南方季风区,降水丰富,水量大,无结冰期;河流主要流经山地地区,河道狭窄,水流湍急。

第2题,与龙滩水电站相比,大藤峡水电站距离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近,海拔更低,落差更小,但距离珠江三角洲等市场更近。

第3题,水库形成的库区,河流流速降低,对两岸的冲刷力量降低;红水河未流经四川;红水河属于
珠江上游,梯级开发能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红水河梯级开发,其水电主要送往华南地区,能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

]
托坎廷斯河发源于戈亚斯州巴西利亚中部(海拔1 000m)阿纳波利斯附近,自源头由南向北流,在贝伦附近注入大西洋马拉若湾。

下图为托坎廷斯河流域图及贝伦与巴西利亚两地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河流流域()
A.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B.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河流径流量大,雨季时易发生洪涝灾害
D.流域内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5.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进行水电开发,对该流域的影响主要有()
①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③增加入海水量④加速河口淤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C 5.A[第4题,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流域内地势南高北低,A错。

北部为地处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炎热,人口稀少,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B错。

河流在南部高原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在北部平原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大,雨季易发洪涝,C正确。

热带地区,以热带种植园农业为主,D错。

第5题,上游修建水库,仅改变入海径流的季节分配,提高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但不会增减入海径流量,③错。

因上游泥沙在水库内淤积,下游河口淤积减少,④错。

利用水力发电可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故A正确。

]
(2017·天津模拟)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7 0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 500米。

历史上多洪涝灾害。

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

据此回答6~7题。

6.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落差大,多曲流
7.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是()
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
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6.B7.D[第6题,一般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包括水量大,落差小导致排水不畅,从材料中可知该河多洪涝灾害,只能从水量大方面分析。

该河位于长江中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易出现洪涝灾害。

第7题,该流域内落差大,不可能全流域通航;修建水利工程只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电力,而不是原料;大型水利工程本身就是重要的景点,可以发展以山水、大坝、水库为景点的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读某著名河流流域面积和流量随干流流程变化图,回答8~10题。

8.该河主要支流有()
A.3条B.4条
C.5条D.6条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是()
A.长江B.尼日尔河
C.亚马孙河D.黄河
10.甲折线在河流下游随干流流程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
A.河道宽阔、水深B.多条支流注入
C.形成了地上河D.河道多弯曲
8.B9.D10.C[第8题,流域面积从源头到入海口是逐渐增加的,不可能减少,因此,甲折线表示流域面积,乙折线表示流量。

支流汇入干流时,河流流量明显增大,对应的一段折线与横坐标之间夹角较大。

第9题,长江、亚马孙河主要支流超过4条,沿途流量不断增大,A、C错;尼日尔河下游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流量不断增大,B错。

第10题,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进入平原地带后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支流无法注入,流域面积狭小。

]
B组名校必刷题
11.(2017·大连模拟)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此图以小时为单位)。

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A.地形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D.f4地段流速最快
D[等流时线密集,说明汇流速度慢,坡度缓;f1处坡度最缓,f4处坡度最陡,流速最快,B错误、D正确;等流时线的数值大小除了受坡度影响外,还和距河口距离有关,植被覆盖率虽然影响流速,但影响不大,A、C错误。

] 12.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2)指出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

(3)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黄河上游(河口以上地区)有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分布,说明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第(2)题,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几乎无支流汇入黄河,黄河下游为“地上河”;而且径流量在不断减少。

第(3)题,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应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答案】(1)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无法建大型的港口;黄河的下游径流量较小、水浅,大型船只无法通航;黄河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3)上游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上、中游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流域内合理调配水量,防止断流;治理河流沿岸污染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左图所示国家为内陆国家,国土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

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称谓。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600毫米。

由于长期粮食不足,2009年开始从中国引进水稻种植技术,并获得成功。

该国矿物能源非常短缺,电力资源以水电为主。

下右图为尼亚瓦龙古河上的Nyabarongo水电站及其多年各月平均发电量变化曲线图。

(1)说明材料中水电站多年各月平均发电量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2)综合开发可以促进流域发展,据图分析尼亚瓦龙古河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图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会对下游的卡盖拉河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影响水电站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径流量,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不稳定,一年中赤道低压带两次控制该地区,河流会形成两次汛期,故一年中有两个时期发电量较大。

第(2)题,河流的综合开发主要围绕水资源展开,开发河流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功能。

第(3)题,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破坏了原有植被,降低了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造成下游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沉积;农业污染造成下游水质下降,威胁流域内生态安全等。

【答案】(1)特点:发电量不稳定,3~5月和9~12月发电量较大。

原因:当地降水不稳定,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发电量不稳定;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一年中赤道低压带两次经过该地区,河流有两次汛期,故出现两次发电量峰值。

(2)境内多山,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流域内河湖广布,可发展淡水养殖业;水旱灾害较多,可通过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稳定粮食生产;保护流域生态,发展旅游业等。

(3)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增加下游河流含沙量;泥沙沉积造成河湖面积萎缩,加剧洪涝灾害;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下游水质下降,威胁流域生态稳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