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药时最好不要拿糖来解苦

合集下载

给孩子吃中药家长要注意

给孩子吃中药家长要注意

给孩子吃中药家长要注意作者:王平来源:《中华家教》2011年第08期夏秋交替,气温变化多端,再加上九月孩子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身心容易产生不适,于是就引发了疾病。

有些疾病采用中医疗法效果较好,在让孩子吃中药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下事项。

给孩子吃中药的关键中药大多味苦,且药量较多,对孩子来说服用比较困难。

家长应该耐心、细心地引导,让孩子多次少量服用。

吃药关键:1.煎药液量不宜太多,但亦不能浓缩太少,一般以80~100毫升为妥。

药煎得太浓,药性挥发较大,一则失去药效,二则粘稠更为难服。

2.喂药不能性急,应少量多次地喂。

将一天的药分3~4次或更多次。

3.中药可能有苦味,除药内加甘草调味外,也可加少许糖。

4.对呼吸道的疾病,也可用中药气雾吸入。

中药加糖要谨慎大多数中药煎汁是非常苦的,儿童往往拒绝服用。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服下药,往往在中药里加了许多糖,以此来减轻药的苦味,这样做是不妥的。

中医在诊病用药时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将疾病分寒、热、虚、实症,热病用凉药,寒病用热药。

从中医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

白糖由于凉性,可以去“火”;红糖由于暖性,可以祛寒。

民间流传的药方中,用白糖煮茶水用以祛火;用红糖煮生姜、葱头水用以祛寒、治感冒等等。

所以凉性药物可加白糖,热性药物可加红糖,不会影响药效,如果随便加糖则可能影响药效。

家长不妨在医生开方时,询问一下能否加糖,加什么糖,据此加糖就可以了。

有些药物虽然较苦,但苦味起着一定药理作用。

如瓜蒂散是一种苦味催吐剂,以苦味刺激舌上的味觉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如果加糖服用就有可能使药物失去药效。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其中蛋白质、鞣质等成分可与红糖中的铁、钙等杂质相互作用,使药效有所改变。

所以中药加糖要谨慎。

关注儿童用药安全——系列儿童用药科普

关注儿童用药安全——系列儿童用药科普

关注儿童用药安全——系列儿童用药科普人们都知道生病了要吃药,只有及时吃药才能更好的促进病情的恢复,但你知道儿童在生病了之后应该怎么用药吗?根据医学统计显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是成年人的2倍,新生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更是高达成年人的4倍!只有针对儿童采取正确的用药方式,才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好的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进而帮助儿童健康的成长。

1.不要用果汁或乳制品让孩子服药在为孩子送服药物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使用果汁或乳制品进行送服,但果汁当中的果酸却会与药物当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而乳制品则会在儿童的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并影响药物的吸收。

因此,家长应当避免使用乳制品或果汁送服药物,而且在孩子服药之后应当间隔至少一个小时候再让孩子喝果汁或乳制品。

2.不要在喂药时加糖有的家长为了掩盖药物的苦味会在孩子服药的时候加糖,但糖当中通常含有较多的其他微量元素以及杂质,这些物质很容易与药物中的鞣质与蛋白质等成分结合并影响药效,同时还有可能干扰孩子对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吸收。

因此,家长应当避免加糖喂药,而是采用其他的措施喂药。

3.不要强行为孩子灌药在很多儿童生病之后,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康复会用撑开孩子的嘴巴,捏着孩子的鼻子强行灌药,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孩子对服药产生恐惧,更容易因为孩子的挣扎而导致药物的误吸。

只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安抚孩子,并且使用药匙、滴管等工具辅助喂药,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4.不要让孩子吃成人药物目前,市场上专门的儿童药物种类相对较少,价格也相对昂贵,因此一些家长在孩子需要用药的时候就会选择成人的药物减量让孩子使用。

但是,儿童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身体内很多脏器与系统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因此让孩子吃成人药物的话即使是减量服用都有造成危险的可能。

因此,家长应当尽量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而没有儿童专用剂型的药物则需要医生判断儿童需要按怎样的剂量成人药物。

5.不要给孩子乱用退烧药发烧是儿童生病后身上经常出现的症状之一,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发烧之后让孩子使用退烧药控制体温,有的家长还会让孩子同时服用多种退烧药。

服用中药时可以加糖吗

服用中药时可以加糖吗

服用中药时可以加糖吗一般来说,中药,特别是汤药都比较苦,有些人往往受不了这种苦,不加糖就喝不下去。

尤其是很多孩子在服用中药时,因为觉得苦就哭闹不休、拒绝服用,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喝下药,往往在中药里加些糖,以此来减轻药的苦味。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一般来说,中药是不适宜加糖服用的。

我们常吃的糖分为白糖和红糖。

红糖性温,白糖性平,白糖凉性大,易祛火;红塘属暖性药,可以祛寒。

白糖可以提高机体对钙的吸收,但不可服用过多,否则会妨碍钙的吸收。

红糖杂质较多,但营养成分较好,有益气、缓中助脾化食、补血破瘀等功效,还兼具散寒止痛作用。

但正是因为两种糖功效不同,因此在服用中药时,绝不可随意加用。

其次,中医在诊病用药时,多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四大证,然后对证下药,热证需用凉药治,寒证需用热药医。

每味药都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

辛能散,甘能缓,酸能收,苦能涩,咸能人肾,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

补益药多属味甘,服用时通常口感较好。

辛味中药多具有发散作用,酸味中药多具有收敛作用,咸味中药多具有软坚作用。

而苦味药多用于清热,因此其“苦”是有一定目的的,如果在辛、苦味的中药内放人蔗糖,便缓和了药物作用。

因此,在服用中药时,绝不能避其苦味,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疗效了。

因此,如果在中药中加糖的话,往往会影响其药性。

比如在退烧中药中加糖,其有效成分就会发生降解;再有,一些药必须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才能发挥疗效。

中药的成分复杂,如果加糖服用,很可能会与红糖中的铁、钙等发生作用而影响疗效。

总之,中药加糖后会有以下影响。

●中药中含有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而砂糖(特别是红糖)则富含铁、钙等元素,如果两者同服,会使药物的部分有效成分凝固、变性、沉淀,进而影响药效。

而且加糖后有利尿作用,也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蔗糖属于温性,掺人寒性中药则会缓解其寒凉之性,降低疗效。

中医药相关知识1

中医药相关知识1

口服中药时不宜加糖:生活中,一些人服中药时,常因汤剂苦口难以下咽,服用时总少不了加些糖来降低苦味。

其实,加糖后的药剂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效。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

其中,辛能散,甘能缓,酸能收,苦能涩,咸能入肾。

不同口感的中药也就具有不同的药效。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

因此,对于医师所开出的苦药,就要求患者必须苦口咽下去。

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一些苦味的中药都具有特殊的疗效。

糖特别是红糖中多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一旦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后,就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孕妇慎服中药;由于西药多是化学合成药,其中不少西药对胎儿有不良作用,特别是60年代震惊全球的“反应停”致畸胎儿事件以来,许多孕妇对西药都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因而为了胎儿的安全和健康,在怀孕期间,孕妇因病需用药物时,多喜欢选用中药。

但中药并非都是绝对安全的。

许多中药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及化学成分亦十分复杂,特别是各味中药相互配伍以后其产生的作用差异较大,有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怀孕的最初三个月内,孕妇除慎用西药外,亦应慎用部分中药,以免造成畸胎或导致早产、流产。

大毒大热药物。

如生南星、甘遂、朱砂、雄黄、大戟、附子、商陆、斑蝥、蜈蚣、砒石等,本身就是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

中药雄黄已肯定有致畸胎作用,孕妇应绝对禁止内服,朱砂含有可渗性汞盐(即水银),可在孕妇体内蓄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耳聋、斜视、智力低下等。

活血化瘀药物。

如桃仁、红花、枳实、蒲黄、益母草、当归、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穿山甲、乳香、没药等,可使孕妇血液循环加快,具有刺激子宫,反射性引起子宫强烈收缩的作用,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使胎儿发育不良及产生各种畸形,甚至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

滑利攻下药物。

如滑石、木通、牵牛子、冬葵子、薏苡仁(根)、巴豆、芫花、大戟、甘遂等,多有通气利尿下泻的作用,可通过刺激肠道及消化系统,兴奋子宫并引起反射性的收缩,使胎儿着床不稳而引起流产、早产。

喝中药别加糖 祛药苦有妙招

喝中药别加糖 祛药苦有妙招

喝中药别加糖祛药苦有妙招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用药体系。

但是,很多人在喝中药时会感到苦涩难以忍受,甚至会加糖来掩盖苦味,这是极为不可取的。

喝中药时加糖会影响中药的疗效,因此应该想一些别的方法来祛药苦,让我们来看看有妙招。

1、泡制适宜在泡制中药时,要注意适当控制水温、开水浸泡时间的长短。

一般来说,中药泡制水的温度不宜超过80度,泡制时间也不要过长,因为过高的水温和过长的泡制时间会使得中药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或挥发,甚至产生毒性。

泡制时间过长,则会增加中药的苦味,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用药方法来泡制,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2、加入其他食材中药本身苦涩,如果再加上糖,反而会掩盖中药的味觉,从而影响中药的疗效。

但是,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搭配其他食材。

如蜂蜜、红枣、枸杞、姜糖等,这些配料能起到一定的调味作用,使得中药的味道变得更加圆润,不仅易于入口,而且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3、慢慢喝中药喝的慢一些,就会觉得苦味减轻了。

因为中药刺激味觉的基本物质是黄酮类,它在口腔的感受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4~8秒,所以如果将中药饮料慢慢品尝,可以使黄酮类化合物分散在口腔的大部分区域,这样就不会在一瞬间刺激大量黄酮受体,从而减缓苦味。

4、轻轻搅拌在喝中药时,可以适当轻轻搅拌,这样可以将中药味道更均匀地分配到饮料中,使药物没有机会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区域,从而减少苦味。

总之,喝中药的最佳方法是遵照医生的指示,按照规定的用量和质量,正确泡制,并选择适当的口感配料,不要一味地加糖。

中草药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天然药物,不仅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而且还可以解决许多人体内的疾病。

所以,我们要珍惜中草药这一瑰宝,通过正确的泡制和搭配,使中药不再苦涩。

苦配甜 药效尽失

苦配甜     药效尽失

苦配甜药效尽失医师开的是苦药,究必须苦口咽下去。

可是有些人因为药口感不好,就同时吃些糖或其他甜食,但这样并不好,会影响药效。

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铁钙等元素和杂质,一旦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与之结合,就会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

这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有些药必须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才能发挥出疗效。

若加糖,则失去了这种作用,也达不到治疗效果。

糖可以干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热药的药效,降解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如马钱子极苦,加糖就会降低药效。

自制简易流感药膳风寒感冒食疗方症状为发热恶寒,头痛身寒,流涕等。

生姜红糖茶:生姜1片,开水冲泡,代茶饮之。

葱白粥:糯米30g,生姜2片,捣烂,入连须1节,加米醋1毫升,趁热饮。

紫苏粥:白米25g常法煮粥,粥熟放苏叶5g。

风热感冒食疗方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痛、目赤。

菊花茶:菊花5g,开水冲泡,代茶饮。

桑菊豆豉饮:菊花5g,桑叶5g,豆豉3g,煎水饮。

薄荷芦根饮:芦根30g,薄荷25g,煎水饮用。

白菜绿豆饮:白菜头1个,洗净切片,绿豆芽15g,煎水饮用。

银花薄荷饮:银花30g,薄荷10g,鲜芦根60 g,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g,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

每日3~4次,温冲服。

风湿感冒食疗方症状为发热、头痛、头晕、鼻塞、声重、困倦乏力,纳减欲吐。

藿香饮:鲜藿香叶5g,砂糖适量,煎水饮。

香薷饮:香薷10g,厚朴5g,白扁豆5g,(或加白糖适量)。

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代茶频饮。

喝中药别加糖 祛药苦有妙招

喝中药别加糖 祛药苦有妙招

喝中药别加糖祛药苦有妙招中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珍视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治疗疾病、强身健体,保健养生等多种功效。

但是,中药的味道苦涩,对于一些不太喜欢苦味的人来说,可能会犯难。

那么,如何解决中药苦涩的问题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喝中药别加糖,祛药苦有妙招。

一、喝中药不加糖中药的药效大多来源于苦味成分,若加糖就会影响中药的效果。

所以喝中药最好不要加糖,这样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中药的药效。

二、中药熬制后调味中药的苦涩口感主要来自中药的药性和药性的挥发物,而这些负面因素可以通过熬制来解决。

熬制时,首先将中药加入到干净的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沸。

在熬制过程中,可以加入些许香料如:八角、陈皮等进行调味,这样能够缓解中药的苦味,同时也能够增加一些口感。

三、中药与食材搭配中药毕竟是非常苦涩的,只依靠熬制加香料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和一些食材搭配使用,这样既能够去除中药的苦味,还能够进一步补充营养。

例如,枸杞、红枣、莲子、山药等具有滋补功效的食材,可以直接加入熬制中药的水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中药的口味。

四、换种服法有些人无论怎么调味都无法忍受中药的苦味。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换种服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中药煎剂可以搭配蜂蜜或柿子椒一起服用,中药丸可以搭配温水或者柠檬汁一起服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中药苦味,让服用中药的过程更加顺畅。

总体来说,中药的苦味确实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一个因素。

但是,中药所具有的药效和养生功效,却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我们要找到喝中药别加糖,祛药苦有妙招的方法,让中药喝起来更加的轻松自然。

小儿喝中药不能加糖

小儿喝中药不能加糖

小儿喝中药不能加糖
中药汤剂效果很好,但是比较苦,不用说孩子,就是大人喝完着
都困难。

于是有人想,为掩盖难以下咽的苦味,可不可以在汤药里加
点糖呢?这种只顾爽口的做法不宜提倡,否则可能降低疗效,甚至还
会产生副作用。

在每个方剂中,组成的药物皆有“酸、苦、甘、辛、咸”的
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

而碳水化合物也相当程
度具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例如,糖具有润肺和中、补脾缓肝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燥呕吐、口干舌燥、中焦虚、胃痛的病证,因此中医也
把糖类想当然作为一味中药。

不过,它在临床使用中也有所迷信。

首先,多食会助热,如果医护人员有腹胀中满、湿热停滞体内、痰积聚在体内、舌苔厚腻等症状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
反应。

有痰者也不宜服食。

其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苦瓜药剂中,
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所,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
影响疗效。

再次,人参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
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
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会危害健康。

最后,有些药是通过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更好地发
挥疗效。

例如黄连,就是惊讶通过味觉分析器的兴奋,进而提高食欲
中枢的兴奋,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从而发挥健胃的指导作用。

如果加糖就这些会失去这种作用,达没去治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孩子吃药时最好不要拿糖来解苦
导语:孩子感冒发热时往往感到口中无味,父母会给他们吃些糖来增加食欲。

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感冒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
孩子感冒发热时往往感到口中无味,父母会给他们吃些糖来增加食欲。

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感冒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运动缓慢,消化机能失常,常常表现为食欲下降。

中医认为“甘能伤脾”,此时如果让孩子吃过多甜食,可使体内消耗掉大量维生素,口腔内的唾液就会减少,食欲反而更差。

尤其是饭前吃糖较多的话,会引起血糖升高,会使患儿失去饥饿感,到吃饭的时候不愿吃东西。

过多吃甜食还会降低免疫力。

大量的甜食含丰富的蔗糖、果糖等成分,当人体血糖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加快生长繁殖,引发疖疮等皮肤感染。

二是当糖在体内分解产生热量时,会产生大量丙酮酸、乳酸等酸性代谢物,使机体呈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不仅容易感染,还可引起其他一些儿童期疾病,如软骨病、脚气病、慢性消化不良、性情暴躁等,严重的还可引发免疫系统疾病。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感冒发热时,应让他多休息、多饮水,以利降温和排泄体内有害物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