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
90:自然大道十定律——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

自然大道十定律——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卷首语】老子《道德经》通篇都在讲自然规律。
因此,习用《道德经》最关键的一点也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我们要想人生幸福自在,身体健康长寿,家庭和睦温暖,事业持续发展,都要效法天地的运行规律——自然大道。
那么,自然大道的特点是什么呢?【自然大道十定律】一、因果定律:天地有因果,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我们自己决定。
而修行真正的进步,就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越来越遵循因果律。
二、吸引定律:老子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我们生命的一切,都是被自己的内在吸引而来!所以控制心念,修好德,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我们信仰什么,生命就走向什么!赵妙果老师把“思维的有效性”放在“道德经学用研习营”的第一架构,就是告诉我们: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无欲无为的无念放松是开发潜能的关键,静坐可以帮助人进入放松。
而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保持心的主人地位,让念头自然流过,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也就是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的修持方法。
五、当下定律:生命其实只能活在当下时刻,其他的都是头脑里的幻境!我们只需专注于调整好当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努力定律:老子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了解:80%的成果在最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
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七、应得定律:发生的一切都是最该发生的,都是果报。
通过修德行善,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厄运。
八、间接定律:《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就是要告诉我们,宇宙的规律就是:要想改变自己的某方面,先去帮助别人改变那个部分;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这两者是同时发生、互为因果的。
如何面对挫折 赵妙果老师与《道德经学用》41章分享

如何面对挫折赵妙果老师与《道德经学用》第41章的分享让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去享受老子关于宇宙规律之爱对我们的祝福!【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mèi),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ì)。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具有上德且知行合一者为“上士”。
上士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大道,就会如饥似渴,勤勤恳恳,自强不息;坚信不疑,依法修行。
具有小德且闻一善言心便喜,见一利欲心便乱者为“中士”。
中士是道与非道之间的徘徊者,他们大多接触到大道后,或热血沸腾,或将信将疑。
具有失德且嚣张无礼者为“下士”。
下士听到大道之理,会憋不住要大笑,这种嘲笑,是把大道之理视为异端邪说的讥笑——这实在是一种愚痴的表现!这些人听闻大道要是不笑,那么道也就不是道了。
以下是老子对从事于道者的忠告:“明道若昧”是指光而不耀者。
大道光明,精通大道者却外似愚昧,藏智敛慧,浑然无迹。
“进道若退”是指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进道之人是知止、知反、知退的勤而行之者;是真正孜孜不倦,以寻求大道之光的人;当他走向大道深处时,常人却误以为他在后退。
“夷道若纇”又好比若冬涉川——平滑的冰面比起伏的路面还要难行,更需谨慎而行之;过程中的种种挫折不是障碍,而是夷道的一部分,好比考试不是对针好学生的障碍,而是用来淘汰不用心学习者。
“上德若谷”是指上德之人,心德广大,如空谷一般,无所不容,无所不纳。
“广德若不足”是指德行广大,虽辽阔无边,包容一切,但广德者始终不自以为有德。
“建德若偷”是指德已厚,而不自以为厚;功已深,而不自以为深;兢兢业业,始终以圣贤之任为己任,以天地之心为己心;“偷”者,薄也。
“质真若渝”是指质朴纯真的德行,柔和而表现为平淡,出色而表现为普普通通的浅显。
讲好自己的故事,触动别人的心灵——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讲好自己的故事,触动别人的心灵——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展开全文阳春三月,北京《道德经》学用读书会上,又有三位新朋友是被“《道德经》学用”公众号上大家所写的真实故事吸引过来的。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工业平面设计师,他读《道德经》八年了,来到北京以后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理工男的性格让他进行了一系列认真的比较和分析:先是系统的搜集了北京几十家关于《道德经》的公众号;然后,大量、仔细阅读了每家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比对;最后,经过全方位的衡量,他得出一个结论,认为我们的最好——因为都是讲《道德经》学用的真人真事,落地有声!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来参加北京读书会。
还有一位朋友,虽然同在北京,但她住的很远,到读书会往返需要一百多公里。
所以,她看了一年我们公众号上大家的故事。
这一次决定亲自过来参与读书会。
当她听完大家的分享,眼含热泪,说出了自己当下激动的心情。
她是家里的老大,平时付出最多,妈妈患了癌症以后,出钱出力,都由她照顾。
这些她本来都不在乎,但妈妈却把自己的房子、钱、还有爱都给了弟弟妹妹。
因为妈妈说她是老大,小时候只有她一个孩子的时候,家里把好吃好喝的都给了她。
到弟弟妹妹出生,家里供不起那么多孩子,弟妹小时候都没享到福,现在她就应该多付出一点。
所以,现在若是她少给一点钱、少付出一点,妈妈就会用很难听的话骂她。
就这样,她对妈妈越来越不满,和弟弟妹妹干仗,连她的女儿都不管外婆叫外婆,而称之为“你妈妈”。
当她受了委屈时,女儿会气得说:“我要找你妈妈去问问,她怎么教育的子女?是怎么把你弟弟妹妹教育成这幅德行的!”但妈妈年龄大了,又得了癌症,弟弟妹妹是不会伸手照顾的,做这些事只有她。
所以,再委屈,她也得强忍着泪水,继续照顾妈妈。
渐渐的,她的憋屈变成了愤懑,愤懑得她都觉得自己要变态了——她经常在给妈妈洗内衣时,因为心里太生气,控制不住手劲,把衣服撕破,然后再出去买……就这样,她把自己整成了乳腺癌患者!说到伤心处,她双眼中噙满了泪水。
身体康复了,但“修行”永远在路上——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身体康复了,但“修行”永远在路上——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在这原谅月里,我学习了老师您对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贤于贵生》深刻分析的来信后,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做到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不容易。
您在信中讲到:“有修行的人,在疾病或厄运来临时能轻松自在,心存感恩,将病或厄运转为道用,这是我修行的机会,是清理障碍的机会。
”而我就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
我自己正在发生“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时,自以为我的心态不差,并牢记您的教导:“没有事的,会好的”,也没有惊慌失措,比较平静。
但与“有修行的人”思想境界一比,差距还是很大。
没有像他那样:“轻松自在,心存感恩”的崇高思想境界。
我没有意识到:这是给我“修行”的机会,是给我清理障碍的机会。
反映出我满足于一点小小的进步而没有勇往直前、勇猛精进的精神。
说明我的“修行”很不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满足的念头,“修行”没有终点站。
为此,我要通过“修行”努力损掉不合道的思想、行为。
特别要损掉思想心灵中的垃圾,这里有过去留下来的还未损掉的,还有新的被污染上的垃圾,这些都要及时发现、及时损掉。
要坚持践行老子:“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教导。
通过“修行”,要努力找到自己的“真我”。
“真我”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一个无私奉献社会的我。
要成为一个无私奉献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我,你就得从小事做起,尽力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要力所能及地去践行。
如:简单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是当前省、市政府及各级社区都要创建优美环境,就像清理垃圾干、湿分离,这项工作对我们每个公民来说是件小事,当然这小事做好也不简单。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切实认真的积极参与把它做好。
每个人都做到、做好了,那么各社区、各省市乃至全国建设优美环境的目标必定能达到。
这就不是小事,而是大事了。
我就从这一小事做起认真做好它,真正做到,这也是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修行”,走好“修行”的路,很重要的一条要培养一颗“慈爱”的心,你在日常生活中,你就会容易发现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和事,这就能更好地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本学传承】教育小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

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样东西,第一吃饭,第二吃苦,第三,要不怕吃亏。
吃饭吃的好,可以获得身体的健康。
能吃苦耐劳,尊重自然,敬畏圣人,这个心就健康。
那不怕吃亏,肯把好处给别人,那灵性就健康。
健康,就分为身体健康,心健康,灵性健康。
第一点,要教育孩子要吃饭为什么要懂得吃饭,从吃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对自然造化有没有感恩之心。
人生活在大地上,靠的是什么,是老天爷的成全。
古人讲的,人面对自然,犹如泡沫,不堪一击。
人类在灾难面前,地震,海啸,或者饥荒,等这些灾难面前,有多少力量呢。
就看六零年代,没有粮食,死了许多人。
现在有粮食了,但人会生病,得了癌症,又死了多少人。
人能活得,要感谢天,感谢大众,感谢人类的善念多的共业。
人类恶业重了,死亡都是一批批的。
所以人类对大自然,要有感恩,要有敬畏。
首先对吃的,用的,一定要珍惜,要恭敬,不要去浪费。
现在父母有钱了,自己也学会浪费,小孩子也一样。
那这样子很苦。
中国人治家,靠的就是一个俭。
你可以吃,但不允许浪费。
我见过一个小孩,吃饭弄得满桌子都是,色身就不健康。
米饭是宝啊,人可以不吃菜,不吃肉,不会饿死。
不吃五谷你看看,肯定不健康。
但现在人很难体验到这点,包括大人,对米饭都不尊重,垃圾桶一倒,老天爷都摇头。
第二点,要教育孩子要吃苦。
大人说,我不让孩子受苦。
你不让孩子受苦,天会让孩子受苦。
什么意思,天比父母大。
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带着苦乐来的。
有几分福报,就用几分。
多吃苦,是了苦。
不要觉得你不让孩子苦,他就能不苦。
虽然父子,但身心命运都无法代替。
佛是自己修的,苦是要自己了得,谁也替代不了。
小孩从小就不肯受苦,什么活都不肯干,让爷爷奶奶干。
这就是逆天。
长辈是天,晚辈是地。
不能把孩子当成老祖宗来伺候,这样子很损孩子福报。
让孩子受苦,他去成长,去了苦。
多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善事,积累阴德,这样子就是顺着天,天就会照顾好孩子。
但有的人就想着,为孩子谋幸福,赚了大笔钱留给孩子,甚至用非法的钱给孩子,这样子不是害了他吗。
孩子必须吃的5种苦

孩子必须吃的5种苦:
1.学习的苦:学习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孩子可以获
得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克服困难和挑战,这些都是学习的苦。
2.自律的苦:自律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品质之一,它需要孩子自我约
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
自律需要克服自身的懒惰、拖延和不良习惯,需要坚持和毅力,这些都是自律的苦。
3.批评的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和指责,这
些批评和指责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失落、沮丧和自卑。
然而,批评和指责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催化剂,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激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4.劳动的苦:劳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劳动,孩子可
以学习到许多生活技能和职业知识。
劳动也需要付出体力和时间,需要克服疲劳和厌倦,这些都是劳动的苦。
5.挫折的苦:挫折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可能会让孩
子感到失落、无助和绝望。
然而,挫折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道德经学用者感悟:《道德经》与家庭

道德经学用者感悟:《道德经》与家庭伟大的老子正因为洞悉了人类成长的阶梯,所以,才在第五十四章中告诉我们:和谐身心我的责任,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和谐企业我的责任,和谐社会我的责任。
每一个成功了的人没有不追求长久的,但事实上呢?好像并不太如愿的多吧。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从我自己的体会当中,我以为应该是把根本丢了的缘故。
有一句老话说了上千年了,这是一句耳朵都听出老茧的话:家和万事兴。
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的时候,那些事业蒸蒸日上,生活幸福美满的家庭,无不是和谐安康的。
一个家庭既像一个人身体上的细胞,又是一个社会的有机组成。
所以,当人体的某个细胞出现状况的时候,他必然就会给身体的某个器官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的修复,当它的负能量积累到足够的时候,我们整个身体就受拖累了。
那么,怎样才能确保我们家庭这个“细胞”健康而又充满活力,就是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课题了。
当老师在每一次的课程架构中为我们讲述:为人父母,亲密关系,在关系中成长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每一门功课的及格就是迈向和谐的开始。
所以,就让我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委,供大家解剖解剖吧。
老师曾经告诉我们,父母是自己选择的,我对照自己,也对照了一下我的孩子们,这句话我深信不疑。
为什么呢?我的家庭稍稍特殊,因为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我是“独立大队”,而且我的父母成为父母的时候都已是而立之年了。
拷贝不走样,我的孩子们也遵循着这种节奏。
当然,像我们家这种节奏的个例,在社会上应该是处于极少数的吧,所以,虽然在等待的过程中大家无法想象和理解,但在后期的过程中可能就占有一点优势了,那就是,我的孩子们上一年级就开始喊我老爸了。
先谈谈我和父母的关系吧。
父亲母亲都是农民的后代,通过命运的安排和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员。
所以,在我的血液当中既流淌着许多农民的特质,也有新一代工人的精神。
比如父母的勤劳,节俭,本分,乐于助人等等。
和父母的相处,很多时候说到底,能不能和谐,关键就在于尊重他们因为几十年生活的积累而形成的价值观。
85:心正必达身正——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

心正必达身正——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您知道吗?人世间发生的所有山呼海啸、狂风暴雨、天崩地裂、百川动摇、疾病肆虐、五谷不生,日月无光,都与人心躁动相关!我们的心是自己身体和生命的主宰,众人的心就是国家、地球、宇宙的主宰。
一旦心中贪欲大动,道德败坏,就将预示着前方正有即将到来的大灾难!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教诲我们,要守住心中的“无名之朴”,以此与自己人生二层楼的长情大爱保持联接,与三层楼上的天性保持联接;从而守住我们的使命感,守住我们的本源平衡力量!古人亦云“心正必达身正”。
一颗正心可以影响自己的身体进而影响天下人心,所以赵妙果老师告诉我们“自己好了,就是好了一个世界”[1]!人心归正,一身浩然正气,不谋私利,全天下自然安定。
如用之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让身体康健的最有效的灵丹妙药!一颗正心是人生最大的宝藏!学习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每一个人都会了解到命运真正的密码——就是“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2]。
因为“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制作者,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和执行者;同时也是自己行为的受难者。
人是习惯的奴隶,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又养出了我们。
人生播下什么种子,最终收获什么命运。
”[3]倘若人类自我心不正,走的道不正,守不住自己心中的道,祸必如影随形。
倘若我们的自我心不喜欢受到正心与道德准则的约束,终日沉迷于吃喝玩乐,享受过头了,就会将自己的福报消耗殆尽,则往往个体也会走上不归的死路。
这条死路、这番大祸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创造的。
上天只有好生之德,绝对不会干涉每一个人生命之花的自然运作。
只有我们人心善,才能对应美好的宇宙高能量加持;而人心恶,则只会吸引宇宙低能量。
人世间的善恶、正邪、好坏,正是平衡万物与众生的唯一准则。
人生的祸福相依,是人心与宇宙不同空间能量的一一对应。
所以,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选择,不在神佛,全在我手!因此,无论您是不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记住古圣先贤的训诫——“心正必达身正”,都能获得人生的大平安、大自在!祝福所有的朋友们,时刻保持一颗无私无畏的正心,获得大宇宙的祝福,亲手种下幸福人生的种子!作者:欣心注:以上[1]至[3]摘自赵妙果所著《道德经悟道心得》;文中部分内容摘自赵妙果所著《道德经学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
用系列
【卷首语】
我们作为父母,不能凭着满腔热情来爱孩子,如果教育孩子,疼爱过了成为溺爱,就等于害了孩子!人存于天地之间,就要听天地的。
父母是孩子的天,但同时要记得孩子还有他们自己比父母更大的天,那就是俗话讲的——老天爷。
这个老天爷是谁呢?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或天道的力量。
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顺应天道,才能生存;反过来,违背天道的话,生存就很困难,相信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懂的。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一生能健康幸福!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健康?真正圆满的健康是身、心、灵性三者合一的健康,缺一不可。
所以,我们从小教育孩子,就要教育他吃三样东西:第一吃饭,吃饭吃的好,可以获得身体的健康;
第二吃苦,能吃苦耐劳,懂的依靠自己的双手,这颗心就健康;
第三吃亏,不怕吃亏,肯把好处让给别人,尊重自然,敬畏天地圣人,那灵性就健康。
【教会孩子吃饭】
第一,为什么要教会孩子懂得吃饭?从吃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然造化有没有感恩之心?
人活一世,靠的是天地自然的养育。
对于这一点,科技再发达,当人面对自然时,依然犹如泡沫一般不堪一击。
想想,我们人类在地震、海啸或者饥荒等这些灾难面前,有多少力量呢?过去的战乱、灾荒年代里,无数人因此而死。
现在倒是和平了、有粮食了,但人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怪病,因病而死的人一点也不比那个年代少——这些都是人类的共业,谁也逃不掉!所以,我们要对大自然有感恩心、敬畏心,首先就应该表现在对吃的、用的所有的东西都要珍惜,要恭敬,绝对不要去浪费。
现在大部分父母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好了,有时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所以我们教出来的孩子也一样。
中国人治家,靠的就是一个“俭”,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告诉世人:“治人事天莫若啬”。
什么叫“啬”,什么又是“俭”?不是说有条件了还不让给孩子消费、享用,而是我们可以吃用,但不允许浪费。
现在很多大人和小孩,在吃饭时都会浪费很多,剩下了就垃圾桶一倒,这样不尊重粮食,老天爷都摇头。
而且,孩子从小就不懂得尊重食物,挑三拣四,他的身体也不会健康。
因此,有一件事情父母们一定要清楚,那就是“凡经我手,都是我的福报”。
现在,我们浪费的可不是国家的、社会的、公司的、家庭的或者他人的,那都是孩子自己这一辈子里有定数的福报。
【教会孩子吃苦】
第二点,父母要教会孩子能吃苦。
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受苦,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今天不让孩子受苦,明天,老天爷就会让孩子受苦,帮他补上这节课。
就像孩子要学走路,父母怕摔,总是抱着,结果等再想让孩子学的时候,他们所受的苦不知要大过小时候多少倍!
我们要记得,天永远比父母大!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带着苦乐来的。
多吃苦,第一是了苦;第二是接受大自然的礼物,在吃苦中成就自己。
所以,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
觉得我们想不让孩子苦,他就能不苦。
虽然血缘上我们是亲子关系,但孩子的身心命运,本事再大的父母都无法代替。
有一句话说的好:“佛是自己修的,苦是自己了的”,谁也替代不了谁。
所以,如果小孩从小就没学会吃苦,什么活都不会干、也不肯干,都让父母、爷爷奶奶干——这就是逆天。
长辈是天,晚辈是地。
不能把孩子当成老祖宗来伺候,这样子不是心疼孩子,是亲手扼杀了他一颗善良勤劳的心。
让孩子受苦,他自然会去成长,会去了苦。
如果有多余的钱,与其让孩子享用了,不如拿着去教孩子做善事、帮助人、教化人,这是给孩子做榜样,教会孩子积累阴德,教会孩子顺着天。
顺天道而行,天就会照顾好我们的孩子。
但这个道理不是人人都懂,很多家长为给孩子谋“幸福”,是用一辈子的辛苦赚一大笔钱留给孩子,甚至用非法所得的钱留给孩子的方法——结果培养出娇生惯养、培养出奢靡颓废、培养出白眼狼、培养出了一群啃老族……这样子不是害了他吗?记得,父母无法代替天,不要试图“替天行道”,自作主张。
要让孩子受些苦,这绝对是好事。
【教会孩子吃亏】
第三个,教会孩子吃亏。
这一点是最难的,因为现在连大人都怕吃亏,都不懂的吃亏是福的道理!有时难免觉得,好处都给别人占去了,自己就吃亏。
其实我们亏不亏呢,只有天知道。
普通人就怕吃亏,生怕好处给别人占了,只想从别人手里得到好处——这个是乞丐心态。
有个小故事说,有两个人死后到地府中,阎罗王问两个人:“你们投胎做人,是想让一万个人供养,还是供养一万个人?”甲抢着说:“我当然想要一万个人供养我。
”乙说:“那我选供养一万个人吧”。
等两个人投胎了,一心想要万人供养的甲,就做了乞丐;发愿供养万人的乙呢,就做了一方诸侯……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人活着要想天长地久、自在通达,就要效法天地,而天地最大的品格就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和“损有余以奉不足”。
所以,如果人一心就想从他人处获得好处,有了好处就沾沾自喜,这是非常短视、没有智慧的行为。
一般我们会说一个没有智慧的人灵性不强,这是真的,因为他的灵性不健康!灵性不健康,慢慢就会导致堕落。
让我们想一想,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他从没有为自己想,都为别人想,所以十方众生同瞻仰;领袖之所以被称之为领袖,是因为他们“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人们才愿意推选他、敬仰他;即使是一个普通人,懂得处处谦让,不争名夺利,也会获得众多好朋友,生活在友爱的幸福中……所以,中国有句从古传至今的老话——“吃亏是福”,这绝对不是徒劳的安慰,而是深谙天机!老天爷永远是最公平的,“自然大道就是一个平衡器,您在这方面吃亏了,老天就在那方面给予您补偿”[1]——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的智慧啊!
因此,教孩子学会吃亏,这是有智慧的家长做的事情,那您培养的就是灵性健康的孩子。
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走过了培养智商、培养情商的年代,迎来了培养灵商的新时代,谁先认识到这一点,从心灵上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谁就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送给他终生的幸福密码!因此,这第三点——教会孩子吃亏是最关键的教育。
“吃亏是福,量大命大”[2]。
【自然有因果、有平衡】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记得,教会孩子三件事:第一吃饭;第二吃苦;第三吃亏。
您教出来的孩子就错不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身体健康没有病苦;心灵健康没有烦恼;灵性健康终身幸福,不会堕落——这才是真正对孩子的好!
“自然界有平衡法则、因果法则。
平常吃点亏、吃点苦,人家多得一点,我们少得一点,人家提及我们或不提及我们等等,都不要看作吃苦、看作吃亏。
平常要有高姿态、高风格、高水平,这样才能量大、命大。
”[3]
作者:欣心
注:以上[1]至[3] 摘自赵妙果老师的《道德经悟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