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与人生——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
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

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闻名于世。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遗产,道德经引领着人们探索人生道路的智慧。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感兴趣的人,我也借此机会进行学习和思考。
在研读《道德经》过程中,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道德思考和人生观念。
本文将从三个主要方面分享我的个人体验和心得。
1. 返璞归真,追求自然之道《道德经》中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古人认为,追求道德真谛的根本是返璞归真,回归到人类本性的原始状态。
人们常常迷失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和浮躁中,追逐物质欲望而忘记了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
而《道德经》则告诫我们,只有通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在实际生活中,我开始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每当我身处大自然之中时,我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无论是散步在花园中,还是远足在山林间,都能使我心境舒畅、头脑清醒。
通过这种返璞归真的体验,我意识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心的平和比物质上的富有更为珍贵。
2. 保持内心的安宁与从容《道德经》中也提到了保持内心的安宁与从容。
现代社会给我们施加了沉重的生活压力,我们时常感到焦虑、紧张和不安。
然而,《道德经》教导我们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应对这些挑战。
我学会了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小片刻的宁静,并通过冥想和静心练习来放松自己。
通过专注于自身的呼吸和感受,我能够摆脱思绪的困扰,使心灵得到短暂的安宁。
并且,我开始更加注重时间的规划与管理,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以达到更好的生活平衡。
3. 尊重他人,和谐相处《道德经》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复杂多样,往往出现冲突和矛盾。
《道德经》则提供了一种相处之道:尊重他人、包容差异、以和为贵。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开始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
我学会了倾听,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不轻易批判和评判他人,以和为贵。
《道德经》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道德经》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这次我去文化城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因为从小家里很穷,八岁就开始和面,烧锅,做饭,割草喂牛,吃的都是杂粮,直到现在我对杂粮馒头还心有余悸。
后来找了个婆家,比我娘家还穷,冬天洗脸都没有一个不漏的盆,结婚的床是借别人的,还有一半有个坑,一不小心有可能就掉到床底下去了。
在这样贫穷的家里,公公婆婆还特别重男轻女,从第一个女孩开始家里就开始了为生男孩燃起的硝烟,最后在先生的打骂,公婆的白眼刁难下,我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终于生了儿子。
在儿子一岁的时候,我被先生告知他养活不了我们娘四个,要我必须出去打工,当时我的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五岁,一个一岁,我已经在家里做了八年多的家庭主妇,带了七年多的孩子,现在突然被逼迫着出去打工赚钱养家,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我没有退路,先生给了我200块钱,我哭着离开了我亲爱的朝夕相处的孩子们,那一刻我的心碎了,心生生的疼,我舍不得我的孩子,我不知道我走后他们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会不会想我想得哭……唉,先生说我在外面如果找不到工作就不要回到这个家里来。
从我离开家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这一切都是贫穷带来的灾难,我出去后一定要拼命赚钱,我要先经济独立,解放自己,然后才能解救自己的孩子,否则我的女儿们在这样的农村将来也是我这样的命运。
于是我来到了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非常珍惜,从不迟到早退,每天晚上下班赶紧坐公交车回去,到我住的菜市场捡人家晚上仍的菜,拿回来洗洗晚上做着吃了,再留一部分第二天带午饭。
我想的是能省一分是一分,能省一毛是一毛,我每天忍受着巨大的思儿之痛在生活,我要能赚到足够多的钱,就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了!我在电脑城打了两个月的工之后就开始自己开电脑公司,虽然没有任何经验,但是我看到人家电脑公司的老板赚钱,我每月750 块钱的工资,什么时候能攒到让我与孩子们在一起啊?那时候一心想赚钱,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的第一次创业成功了,我赚到钱了。
如何面对挫折 赵妙果老师与《道德经学用》41章分享

如何面对挫折赵妙果老师与《道德经学用》第41章的分享让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去享受老子关于宇宙规律之爱对我们的祝福!【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mèi),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ì)。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具有上德且知行合一者为“上士”。
上士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大道,就会如饥似渴,勤勤恳恳,自强不息;坚信不疑,依法修行。
具有小德且闻一善言心便喜,见一利欲心便乱者为“中士”。
中士是道与非道之间的徘徊者,他们大多接触到大道后,或热血沸腾,或将信将疑。
具有失德且嚣张无礼者为“下士”。
下士听到大道之理,会憋不住要大笑,这种嘲笑,是把大道之理视为异端邪说的讥笑——这实在是一种愚痴的表现!这些人听闻大道要是不笑,那么道也就不是道了。
以下是老子对从事于道者的忠告:“明道若昧”是指光而不耀者。
大道光明,精通大道者却外似愚昧,藏智敛慧,浑然无迹。
“进道若退”是指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进道之人是知止、知反、知退的勤而行之者;是真正孜孜不倦,以寻求大道之光的人;当他走向大道深处时,常人却误以为他在后退。
“夷道若纇”又好比若冬涉川——平滑的冰面比起伏的路面还要难行,更需谨慎而行之;过程中的种种挫折不是障碍,而是夷道的一部分,好比考试不是对针好学生的障碍,而是用来淘汰不用心学习者。
“上德若谷”是指上德之人,心德广大,如空谷一般,无所不容,无所不纳。
“广德若不足”是指德行广大,虽辽阔无边,包容一切,但广德者始终不自以为有德。
“建德若偷”是指德已厚,而不自以为厚;功已深,而不自以为深;兢兢业业,始终以圣贤之任为己任,以天地之心为己心;“偷”者,薄也。
“质真若渝”是指质朴纯真的德行,柔和而表现为平淡,出色而表现为普普通通的浅显。
讲好自己的故事,触动别人的心灵——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讲好自己的故事,触动别人的心灵——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展开全文阳春三月,北京《道德经》学用读书会上,又有三位新朋友是被“《道德经》学用”公众号上大家所写的真实故事吸引过来的。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工业平面设计师,他读《道德经》八年了,来到北京以后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理工男的性格让他进行了一系列认真的比较和分析:先是系统的搜集了北京几十家关于《道德经》的公众号;然后,大量、仔细阅读了每家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比对;最后,经过全方位的衡量,他得出一个结论,认为我们的最好——因为都是讲《道德经》学用的真人真事,落地有声!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来参加北京读书会。
还有一位朋友,虽然同在北京,但她住的很远,到读书会往返需要一百多公里。
所以,她看了一年我们公众号上大家的故事。
这一次决定亲自过来参与读书会。
当她听完大家的分享,眼含热泪,说出了自己当下激动的心情。
她是家里的老大,平时付出最多,妈妈患了癌症以后,出钱出力,都由她照顾。
这些她本来都不在乎,但妈妈却把自己的房子、钱、还有爱都给了弟弟妹妹。
因为妈妈说她是老大,小时候只有她一个孩子的时候,家里把好吃好喝的都给了她。
到弟弟妹妹出生,家里供不起那么多孩子,弟妹小时候都没享到福,现在她就应该多付出一点。
所以,现在若是她少给一点钱、少付出一点,妈妈就会用很难听的话骂她。
就这样,她对妈妈越来越不满,和弟弟妹妹干仗,连她的女儿都不管外婆叫外婆,而称之为“你妈妈”。
当她受了委屈时,女儿会气得说:“我要找你妈妈去问问,她怎么教育的子女?是怎么把你弟弟妹妹教育成这幅德行的!”但妈妈年龄大了,又得了癌症,弟弟妹妹是不会伸手照顾的,做这些事只有她。
所以,再委屈,她也得强忍着泪水,继续照顾妈妈。
渐渐的,她的憋屈变成了愤懑,愤懑得她都觉得自己要变态了——她经常在给妈妈洗内衣时,因为心里太生气,控制不住手劲,把衣服撕破,然后再出去买……就这样,她把自己整成了乳腺癌患者!说到伤心处,她双眼中噙满了泪水。
【赵妙果教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分享】生命在古老《道德经》学用中蜕变

【赵妙果老师解说道德经之学用者分享】生命在古老《道德经》的学用中演变我学习《道德经》和传统文化已有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有一千八百多天。
正是由于有缘参加了传统文化《道德经》的学习,让我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仿佛再生。
说到收获,五年前的情况就不得不做个总结。
从身体层面来说:我的身体早已经是严重的亚健康状态。
颈椎有的时候累到抬不起,左膝曲折时的刺痛,上下楼梯都需要扶墙。
更令人揪心的是,公司氛围春夏秋冬一个样:冷飕飕的,楼道会面的同事大部分都像见了陌生的索债人那样。
这样的环境,自然业绩也长久的阻滞不前,配合的供给商也是爱理不理的无所谓。
更糟糕的是,重要的外销业务骨干此时大病在身,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司的将来。
就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之中,感恩牵手的老师们,让我当仁不让的踏上了求道之旅。
一路走来我都是一个所谓的完满主义者,说白了就是一个较真的人。
自然,在学习《道德经》的路上也多亏了本来的这类较真,由于社会上的培训课程上过许多,经过连续几届的较真以后,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良多。
以前,由于与公司合一,早饭常常是在同事们上班以后才去食堂用餐的。
而经过连续三次的文化城熏陶,已经让我的作息时间静静的改变了。
基本上五点一到,自但是然的会醒来,接着跳一遍拳操舞。
每日依据这类节奏不中断的连续,以前颈椎与左膝的缺点,什么时候完全的远行了都不知道,实在是厚厚的一笔收获。
第四次的时候,我动员了两位股东一同参加文化城的学习,以后在此中一位同事的帮助下,将造福了很多人的拳操舞带到了公司的晨会中。
日复一日的飞舞中,同事之间的氛围发生着静静的变化。
此中出现的变化事例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在此只好简单的给大家做个报告。
有一位新来的财务经理,以前待过几家远超我们实力的公司,再加上自恃业务经验丰富,又有经历,一付傲视世界的表情,让公司里很多的同事都不敢与之交集。
换在没有学习以前,预计我的心也是虚的。
当我一次又一次的从真挚、仁爱、谦卑中找寻真谛的时候,无形之中内在的力量也油但是生。
赵妙果老师关于《道德经》第二章的学用分享

赵妙果老师关于《道德经学用》分享第二章“有与相生”无为是什么?老子《道德经》第二章中阐述了无为的概念,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无为而是做了能放下,无为是一种功在天下的胸怀,无为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成长,无为收获的是无所不为的成功。
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无为是我们快乐人生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论。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经》第二章,领略老子伟大哲学思想的千古魅力。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皆知美自称为美,就有丑了;皆知善自称为善,就有不善了。
因此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形,高与下相互补充,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随从,这是永恒的规律。
所以圣人做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生长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已有,为万物尽力而不思图报,功成而不自居。
正因为不居功,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习用】本章共88个字,分三层阐述,第一层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一层主要告诉我们,营建生命工程需要学习科学辩证法的,有时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临近。
按照老子无为观点,生活中其实是没有善恶美丑是非对错的,所有的善恶、美丑、是非、对错、强弱、成败、祸福、生死等都是让我们觉察自己,内观自己,任何发生的人事都是来成就我们,走向圆满的。
第二层次提出六个辩证定律:有无相生定律,难易相成定律,长短相形定律,高下相倾定律,音声相和定律,前后相随定律,阐述了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音就没有声,没有长也就没有短,没有前就没有后,没有根就没有花,所有事物都是“相反相成”。
其中“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是让我们去悟道做到,是整合力量的关键词。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三章:无为妙用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三章:无为妙用——2011年07月01日——七月的天空涌动着强大的流光溢彩,七月的大地孕育了悠悠的繁花似锦,七月的心灵传来了清澈的空界灵通。
在天地万物的祷告声中,我们听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三个不”,即:“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
这样做得到的结果是“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
第二,坚持“圣人之治”,即:“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这样做得到的结果是心灵广大了,生活简单了,性情柔和了,人心稳定了。
第三,坚持“无为”的原则,即:“无知无欲”。
这样做得到的结果就是复归自然、敦厚纯朴、快乐幸福!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三章的《无为妙用》。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要崇尚贤才,使人民不争斗。
不要看重稀有物品,使民不偷盗。
不显耀各种食欲,使民心不乱。
所以圣人的方法:净化人的心灵,关心人民生活,弱化争名斗志,增强人民体质。
常使民没杂念、没贪欲,使“智者”也不敢妄为。
为无为,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治理的。
本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是“不尚贤”。
老子说“不尚贤”有三层含义:第一,表示人与人之间有平等之心。
就像一台奔驰轿车,离了发动机不行,离了车轮也不行,离了螺丝钉照样开不走。
作为企业离开了管理人员不行,离开了最底层的工人也不行。
因此,即使我们地位高了,我们更要敬畏百姓——尊重比我们低的人,才能体现您真正的贵族精神。
第二,表示能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国家的柱子。
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企业家等等是国家的柱子;革新能手、劳动模范、技术尖子、高级技师等等也是国家的柱子……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国中六千兆亿细胞众生的柱子,人人都是柱子啊!第三,就是说有七分成绩不要包装成十分,老子的“不尚贤”,就是有十分成绩要说成七分。
101:把敬畏放在人生旅途的行囊中——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

把敬畏放在人生旅途的行囊中——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今天我开的车正在一条不太宽阔的马路上行驶,突然从马路的对面冲过来一辆豪车,我一个急刹车,就差几公分没有追尾。
看看那个司机好像正在打电话,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后面的我经历了这么惊险的一幕。
这件小事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我们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言语,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肢体语言,甚至不经意一个电话的“漏接”都有可能对别人造成很大程度的“伤害”。
这让我想起老师在《道德经》研习营反复提到的“敬畏”二个字,我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把这二个字“遗忘”。
我们往往对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会产生一些“敬畏”,对于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事情或者自己认为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敬畏心”没有了。
“敬畏”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没有“分别心”。
“敬畏”不会随着环境、地点、人物产生变化。
我非常喜欢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告诉我们的一句话“豫兮,若冬渉川”,每个人走一步都像冬天踩着冰过河,充分了解了“冰”的厚薄程度再决定下一步是否可以“行动”。
我曾经和一些企业家交流,一些企业家在企业还不太强大的时候,他们采取了老子《道德经》的方法“豫兮,若冬渉川”,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个方法丢失了。
企业我说了算,我以前的成功就是靠这种模式等等。
其实我们如果始终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始终以“敬畏”的心态认真仔细的来对待每一件事,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不把这次经验用于下次,因为冰层的厚薄是不一样的。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希望把“敬畏”二个字放在人生路途的“行囊”中,把“敬畏”落实在日常工作学习中。
作者:卫东,编辑:欣心注:原文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每月一信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谷与人生——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卷首语】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老子用简洁精炼的方式,来教导人们向自然学习;老子用自然的演绎力和联想力,希望人们要主动地与自然接触,向谷神学习,就是向山谷精神学习——山谷精神的灵魂是空,空的灵魂是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取之不尽的。
当我们读到山谷精神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登山过程中,所看到山的整体,看到山峰与山谷,因为山谷的存在,才使得山峰显得更加雄伟。
【山谷的虚空意味着什么】
幸福人生如同老子所说的俊美山峰,人人向往,人人喜欢,但是俊美的山峰美在哪呢?美在山谷提供了一个“空”的意境,离开了山谷的虚空,就没有山峰和整个山的美丽。
这里一个关键是老子通过山谷的“空”,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人生哲理呢?
山谷的“空”意味着广阔,意味着有发展的余地,意味着不可穷尽。
在具体生活中,我们落实“空”的智慧,就是要修炼一颗无我的心,学会放空自己,驱除欲望的枷锁,化除生活中许许多多不愉快的事情,让心灵更加自由与开放——自由与开放意味着面对无限和无限变化的可能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喜欢虚空,大家更愿意追求充满,追求看得见的东西。
追求权力,追求名利,追求自我标榜,追求虚荣。
因此,无法摆脱你争我斗、尔虞我诈的怪圈……这些都是社会动乱的根源,都是人类无法超越厄运的根源。
山谷的虚空是什么?是心善,是言善,是行善;是对人厚道,是不与人为了一句话而斤斤计较。
山谷的虚空是什么?是没有口舌,没有妄语,没有争斗是非,没有自以为是,没有自称为王。
山谷的虚空是什么?是清新,是法喜,是陶醉,是向往。
我们可以推想一下,我们具有这样像山谷一样的虚空胸怀吗?我们希望人生像山峰一样俊美吗?如果我们读懂了老子的山谷精神,那么一个人的福报也就快要到了,人生山峰和山谷精神就会更加稳定和常在。
因为每个人生的山峰都伴随着山谷的存在,而且山谷恰恰是人生山峰存在的基础和背景。
离开山谷的人生山峰是不存在的,离开人生山峰的山谷也是不存在的。
【山谷的精神与人的心量】
我们用山谷精神,来观察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用山谷精神来观察日常生活中人和事。
如果遇到别人因为一句话就让我们不高兴;因为一件事就让我们不满意,就生气啦,发火啦。
生气是什么概念?发火是什么概念?生气会在人体内产生一种灰色的气体,毒害我们健康的肾上腺素;发火会烧掉我们做的功德,会烧坏我们免疫系统。
所以,我们能不能把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的那些小事不要放在心上?我们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我们的心是平静的、宁静的、、广大的、包容的,这就是山谷精神,这就是大道心,
这就是修炼,这就是修福!
作者:赵妙果,摘抄:虹霓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著作《人类快乐的养生指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