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三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对教材的理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哲理性强。

它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内心深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言简意深,通过小村庄的变迁,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因他们的错误行为,引发了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

这篇课文编排的意图有两个: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题会期表达的效果,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乱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

三、本课的重、难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设计的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接近,又有以前类似课文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这节课上,我以“美丽的小村庄最后为什么消失了”为主线,采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体会的形式进行教学。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在交流中使学生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理解本课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将学习引向深入,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时我创设情境,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在说、演、想、读、写的过程中,达到本课的编排意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提高理解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附件一:小学语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篇课文。

本单元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破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

从故事中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课文看似是个简单的小故事,但是告诉我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针对学生平时朗读感悟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让他们体会到本文的内涵,激起他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依据文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学习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附二: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人们无节制的砍伐树木,严重的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最终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洪水,冲毁了他们辛辛苦苦得到的一切。

课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三、说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了解小村庄变迁最根本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说教法、学法在物质需求日益满足的今天,环境保护更加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通过让学生来找重点句来读、来思的方法解决问题,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五、说教学过程首先通过直观画面,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思维,让学生自由去描绘,不局限画面去描述,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之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美丽的村庄,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使学生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感情基础。

寻找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时,我才用了抓重点句子来分析理解,通过反复诵读来深入体会,如“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句中抓住了“谁”、“拎”,让学生理解到村庄里的人,毫无约束、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

之后再深入去读,在读中品味。

然后通过裸露的土地不断被扩大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村庄的人对树木的肆意砍伐从未停止过,而且愈演愈烈,村庄的环境也愈来愈恶化,最终导致村庄被毁。

引导学生明白是村民的长期乱砍滥伐,造成了最后的恶果。

斧子只是个帮凶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三、检查预习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一、教材简说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建议1 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7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7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7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

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

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教材分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述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

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现在的深圳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经济特区。

可是以前的深圳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3.是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在面临环境危机时,从盲目破坏到自觉保护环境的过程。

本文以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村庄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小村庄环境变化的原因及人们的转变过程。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美丽的村庄图片,引发学生对村庄的向往。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理想的村庄。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小村庄的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讲述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村庄环境变化的原因。

4.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小村庄的人们在环境危机中有什么变化?5.体会文章主旨(1)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6.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方法。

(2)教师辅导,重点讲解难写字。

7.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2)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船在大洋中航行。

这天,海面上出现了成群的海鸥,他们鸣叫着、飞翔着,十分热闹。

孙文听水手说:“海鸥的出现,证明快到陆地了。

”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

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的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有着鲜明的对比,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比,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郁郁葱葱,各式各样”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本文特点,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
1、“以读代讲法”,关注学生个性,营造一个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师生平等对话,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2、品析词句法,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品读语言,在揣摩语言形、声、色中感悟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我抓住了许多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朗读感悟。

最后充足文本,并超越文本,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设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练习背诵课文中的好句佳段,完成相关作业。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活情感,第二板块——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变化前村庄的美丽。

第三板块——研读2~5自然段,感受变化中的“无情”。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课件出示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范读课文第1自然段。

当学生还陶醉在美丽的小村庄之中的时候,课件的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画面定格在被洪水肆虐后的小村庄上。

在滔滔的洪水声中,我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我想,通过课件的演示,孩子们经历了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这种震撼心灵的画面,一定能激起他们很多的疑问,而问得最多的一定是:{小村庄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是谁让小村庄变成这样?}当学生充分质疑后,我导入:是啊,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为什么要问,就让我们
带着这些为什么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第二板块——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变化前村庄的美丽。

(这板块,我分三步进行教学。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通过抓重点句“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村庄的美丽,首先,我让学生划出能够让你的眼睛为之一亮的词语。

并通过交流板书: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然后,通过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把这些词语读成一幅幅画面;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联系实际,畅谈感受:孩子们,假如你的家就在这美丽的小村庄里,每天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这一切,你的心情会怎样?让学生畅谈感受,各抒己见……
【本环节,我由段到句,由句到词,又由词到画面,由画面到句子,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走了个来回,充分地感受到了变化前小村庄的美丽。


第三板块——研读2~5自然段,感受变化中的“无情”。

1、老师过渡:是啊,生活在这样美丽的村庄里,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

课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
些锋利的斧头。

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样的心情?预计学生会说:我很难过,我很生气,我很遗憾等等。

我顺势引导:读出你的难过,或者说读出你的遗憾……
2、老师引导: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请同学们静静地读一读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村民们靠斧头都得到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并根据反馈,出示课件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3、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仔细研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首先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人们把树木砍来建成了房子,做成了家具、工具,有的还用树木当柴烧。

然后,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山上的那一棵棵大树,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别砍啦,再砍就没啦;也有的可能会说:真可惜,把我这样的大树当柴烧,真是大材小用。

4、大树的这句句呼唤,声声控诉,村民们听到了吗?感觉到了吗?学生会答:没有。

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他们一点儿都没有听见呢?请你快速地读读2-4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预计学生会画出这两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捡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仔细读读这两句,哪些词语告诉你村民们一点儿都没有听到大树的这句句呼唤,声声控诉?用笔把它圈出来。

预计学生会圈出“谁家想……谁家想……捡起……一棵一棵”和“一年年、一代代、不断的减少、不断扩大”等词语。

请大家静静地凝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可能会说:这些人砍树太随便了,这些人一点儿都不爱护树木,这些人一定会有报应的,有些环保意识强的学生还有可能会感觉气愤。

我顺势引导:面对这样的村民,大自然开始惩罚他们了。

引读第四自然段的话——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5、照应开头,引读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没有的仅仅是那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吗?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让学生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说:的()没有了。

比如:郁郁葱葱的
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小河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也没有了。

在学生每说出这个词时,我就马上把它擦掉,等到四个词语说完的时候,黑板上除了课题,也什么都没有了。

这时,再次引读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朗读感悟,深深地体会到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危害。

同时,让学生当大树进行角色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村民们的随意砍伐,毫无环保意识,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导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存在,就在我们学校的周边和你们家附近都有,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和建议吗?我准备让学生小组交流,再指名汇报。

2、请你用充满深情的话语,向21世纪的人们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认为应该把它的外延进行扩展,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这样的思考,回归生活,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能教育别人。


四、说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在感受小村庄的美丽的时候,我的板书上有这四个词语,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随着对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的层层感悟,我逐个擦去了这四个词,在突出本文这个重点句的同时,也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环保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