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自考】自考本科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老师强烈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代码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代码03709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和第一章样本,完整版12页)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4)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2.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

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3.英国古典经济学:17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主要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些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4.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体系,它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做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3)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2.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03709_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笔记

03709_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笔记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⑵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⑶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⑷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立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知道工人接近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答案】C【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法国社会空想主义是圣西门和傅里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D【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总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答案】A【解析】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有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答案】C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2014年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最新题库 完整版

2014年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最新题库 完整版

03709马克思一、单选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D )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B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7.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8.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10.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B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5.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C )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6.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自考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自考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选1.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教育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封建社会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础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6.*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利己主义9.资金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生产阶段1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1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c+v1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13.*1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垄断价格1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1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国际垄断联盟1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1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19.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20.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22.*2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正确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2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2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楚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能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2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思能动性的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28.*2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2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形象性3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真理具有相对性质二、多项选择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细胞学说.狭义相对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律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理在事先.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时候哲学道理有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哲学和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律思想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实行等价交换37.*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国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完全摆脱接收教育和训练的限制三、简答题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代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精编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代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精编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1-37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 )2-102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3-173 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3-178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4-187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4-198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4-206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D )5-245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5-250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 A )5-251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 D )5-262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 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6-273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社会生产价格 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6-274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6-293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6-300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7-309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7-334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8-345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2014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真题及答案

2014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真题及答案

2014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3709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9题)1、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近代哲学C.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2、与时俱进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C.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正确答案:B3、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这些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先验论和反映论正确答案:A4、既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又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这是一种()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正确答案:C5、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作为其实质和核心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B.普遍联系的观点C.质量互变规律D.辩证否定的观点正确答案:A6、拒腐防变就要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答案:B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正确答案:B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正确答案:C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正确答案:B10、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多数人拥护B.权威认可C.方便实用D.社会实践正确答案:D11、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A12、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交往关系D.思想关系正确答案:B1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正确答案:A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正确答案:A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正确答案:D1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正确答案:D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正确答案:C18、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正确答案:B19、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A.流通资本B.商品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正确答案:D20、资本主义经济中部门内部竞争形成()A.商品的生产价格B.商品的市场价格C.商品的社会价值D.商品的个别价值C21、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A.股份公司的股息B.股份公司的利润C.银行利息率D.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C22、因地理位置较好而缴纳的地租属于()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II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正确答案:A23、垄断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分工的发展B.商业生产者的分化C.市场机制的完善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D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主要形式发展变化的顺序大体是()A.商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C.产业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A25、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善的社会经济基础,这是指()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全面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出现正确答案:B26、在国际共运史上,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正确答案:A27、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资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正确答案:C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D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正确答案:B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题)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A.相对主义B.经验主义C.折衷主义D.教条主义正确答案:BD2、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C.否定是事物的全盘否定D.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正确答案:ABD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单项选择题0.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0.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C】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0.4.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0.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0.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A.逻辑性B。

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0.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0.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0.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0.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D】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0.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1.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世界观是【A】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1.5.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D】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1.6.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1.7.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B】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1.8.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D】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1.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1.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不可逆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伸张性1.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A】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1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1.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A.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B.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C.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D.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1.15.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16.时间是物质运动的【A】A.持续性和顺序性B.广延性和伸张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17.空间是物质运动的【C】A.无限性和绝对性B.有限性和特殊性C.广延性和伸张性D.持续性和顺序性1.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B.主观的精神活动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1.1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1.20.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C】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1.22。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C】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1.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2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D】A.原因和结果互相作用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1.2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1.26.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B】A.绝对性和相对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有限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27.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昕谓错误。

这说明【C】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1.28.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它的理论依据是【D】A.矛盾的统一性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1.2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B】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3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1.3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1.3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3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1.3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1.3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C】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1.3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37.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A】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D.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经常变化的1.3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3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平稳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1.40.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B】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C.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1.41.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

这是一种【D】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1.42.“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C】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1.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44.循环论的错误在于【C】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1.4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1.46.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