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体系的瓦解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课件

弊端 优势
遗留大量历史问题阻碍发 展
减小代价取得阶段性成功
问:对比下面两张图片,分别用一些词来形容,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
独
独
立
立
后
后
的
的
新
苏
加
丹
坡
(1)内因:
①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 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 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 识。
②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在带给原住民灾难的同时,也将那些先进的生产 技术带了过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殖民地的经济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甘地
尼赫鲁 真纳
非洲
①埃及: 领导人:纳赛尔 方式:谈判与武装斗争 成果:1952年废黜国王、
1953年成立共和国、 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 ②阿尔及利亚: 民族解放军的武装斗争迫使法国殖民者承认1962年阿 尔及利亚独立 ③非洲南部的国家也为独立而不断斗争,1960年被称 为非洲独立年,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殖民体系彻 底崩溃
纳赛尔 曼德拉宣誓就职
拉丁美洲
①古巴 领导人:卡斯特罗 方式:武装斗争 成果: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 儡政权,1961年古巴成立社 会主义国家。 ②巴拿马:直到1999年美国 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 部主权。
1945-1991年,全世界90多个国家实现了独立,以惊
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③广大殖民地区的人们为了争取自由独立,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以 印度为例,1945 年印度爆发了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 600 次,1947年 又增至1 811次。同时,还爆发了水兵起义和特仑甘纳等农民起义。这些斗争 极大地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994年 1994年4月26日子夜,南非升起了新国旗,象征 26日子夜,南非升起了新国旗, 日子夜 着南非已经告别种族主义统治, 着南非已经告别种族主义统治,迈向新的历史时 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在当天展开, 期。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在当天展开,5 20日 曼德拉宣布非国大在大选中获胜。 月20日,曼德拉宣布非国大在大选中获胜。 3个多世纪的种族隔离 制度和白人种族主义统 终于走到了终点, 治终于走到了终点,南 非开始迈上政治解放和 种族平等的发展道路。 种族平等的发展道路。
1956年 1956年,埃 及总统纳赛 及总统纳赛 尔宣布将运 河收归国有。 河收归国有。 他说: 他说:“今 天我们实现 了真正的主 权、真正的 尊严和真正 的自豪…… 的自豪 我们的财富 已经还给我 们了。 们了。”
活动题: 活动题: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有什么历史 意义? 意义? 捍卫了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 A、捍卫了国家主权; 它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B、它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能从中获得巨 大经济效益,这对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 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具有 大经济效益,这对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具有 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C、还激励了其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 激励了其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 斗争。 斗争。
(2)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 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 1964年 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 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 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 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 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宣 言》。 地点:日内瓦 地点: 发展:后来发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后来发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性质:国家经济领域反帝、反殖的重要力量。 性质:国家经济领域反帝、反殖的重要力量。 经济领域反帝 宗旨:打破不等价交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宗旨:打破不等价交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P10的材料 1970年发展中 的材料: 年发展中…… 看P10的材料:1970年发展中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PPT优秀课件

(二)非洲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国别
概
况
①1868年苏伊士运河通航
埃及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 后,英法控制运河。
__纳__赛_从尔英国人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②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
争,占领整个埃及。 加纳 1957年独立(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3.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和苏联的支持 4.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非殖民化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探究·两极格局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 河主权的正当要求遭到了英法
的拒绝……英法联合以色列,
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
战争爆发。……苏联也对英法
表示强烈不满,美国总统艾森
豪威尔致电英国首相艾登,要
巴拿马 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_巴__拿__马__运__河__全部主权
卡斯特罗与 切格瓦拉
卡斯特罗对群众 发表演讲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四)背景
1.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的 殖民政策调整。
2.战争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民族意识增强,培养 了民族革命力量。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 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民主运动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 织条件。
印度尼西亚 1949 马来亚 1957
老挝 1945 柬埔寨1953
菲律宾 1946 新加坡 1965
古巴 1959 推翻美国傀儡政权 1961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999 那会巴拿马运河主权
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 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 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国别
概
况
①1868年苏伊士运河通航
埃及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 后,英法控制运河。
__纳__赛_从尔英国人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②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
争,占领整个埃及。 加纳 1957年独立(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3.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和苏联的支持 4.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非殖民化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探究·两极格局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 河主权的正当要求遭到了英法
的拒绝……英法联合以色列,
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
战争爆发。……苏联也对英法
表示强烈不满,美国总统艾森
豪威尔致电英国首相艾登,要
巴拿马 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_巴__拿__马__运__河__全部主权
卡斯特罗与 切格瓦拉
卡斯特罗对群众 发表演讲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四)背景
1.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的 殖民政策调整。
2.战争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民族意识增强,培养 了民族革命力量。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 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民主运动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 织条件。
印度尼西亚 1949 马来亚 1957
老挝 1945 柬埔寨1953
菲律宾 1946 新加坡 1965
古巴 1959 推翻美国傀儡政权 1961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999 那会巴拿马运河主权
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 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 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亚
非
拉
独 哪一年代独立的国家最多? 立 后 的 60年代(1960年有17个,被称为“非洲年”) 亚 非 拉
一、冲破牢笼:殖民体系的崩溃
3.崩溃影响 赢得独立,改变世界政治版图
为亚非拉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 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以南6亿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每天消
费不到1美元的贫苦状态。整个大陆
的债务负担达到了2000亿美元。世
界上较早的传染病仍在非洲流行。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非洲联盟”徽标
英国记者凯文拍摄于苏丹,获普利策新闻奖
三、艰难曲折:第三世界的挑战
(二)共同的挑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哪?
如改变重工轻农的战略,实行不同程度 增5.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
的私有化,促进非洲区域的经济合作等 达到2.7%,人均产值由1950年的396美元增
措施。经济逐渐开始增长。
加到1980年的2045美元,而当时全世界发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展中国家的人均年产值仅为650美元。
三、艰难曲折:第三世界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成为低价原料产地和高污染企业所在 地,发达国家输出高价工业品,赚取“剪刀差”。
◎发达国家为何能占据主导权?
发达国家拥有技术、资本等方面的优势; 发展中国经济上依赖发达国家。
“剪刀差”: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 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又提高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 市场价格。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同地位,这种不同造 成了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通过这种交换手段可以赢得高额利润。
第41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二战初期英军的溃退,表明大英帝国已相当脆弱,难以为殖民地带 来安全保护,削弱了帝国的凝聚力;英国为争取殖民地人民参战,曾许 下种种诺言,战后需要兑现;战争中盟国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有利于 殖民地人民觉醒;战争还使殖民地不少人士成长为民族主义领袖,他们 领导了战后的独立运动;战后美苏等大国对殖民主义的抵制,也造成了 不利于殖民帝国延续的国际环境。
(3)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非殖民化”的推进。 (4)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的要求。(提示: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以“占 领”“奴役”为主要手段的旧的殖民主义统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5)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斗争。
2.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方式 (1)特点 ①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②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 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 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④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
(2)非洲: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经历了较快发展—陷入困境—开始 增长这一曲折发展过程。
(3)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__巴__西__、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 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3.成就取得原因:国家的独立;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努力探索适 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意义:在构建新的国际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非洲
国家 (地区)
时间
____1_9_5_2_____年
埃及
____1_9_5_6_____年
事件
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 黜国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 ___苏__伊__士__运__河____主权,英军撤离 运河区
殖民体系瓦解

民时代的终结。
1956年埃及收归苏 伊士运河
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
课本P9
• 苏伊士运河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缩短 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距离;
• 收归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获 得巨大经济效益,恢复和发展有重要 意义。
• 激励了其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 放斗争。
二.亚非拉的声音
① 政治斗争 ---亚非会议(1955年) 不结盟运动(图册P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然而,三八线事实上被美苏两国加以利用。 1945年8月14日为杜鲁门批准。次日,杜鲁门 便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杜鲁门批 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 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 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线为分 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 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 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 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就这样,三八线作为 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 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 的现代化追求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
社会主义
越南北部
1、亚洲民族解放的浪潮
朝鲜
(最早兴起, 20世纪40年代) 中国
最大的殖 民地国家
印度
专题探究一
为什么被称为“黑非洲”和“苦难的非 洲” ?
看图总结:非洲独立各个阶段的情况 :
1960年被称为 “非洲独立年
2、非洲大陆独立进程 1990年纳米比亚 (1960年---1990年) 的独立,标志着殖
这条约300公里长的分界线斜穿朝鲜 半岛,它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 以不同的角度越过重山峻岭,穿过181 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 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 显然,对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 以及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八线都是一 条极不合理的分界线。但是,这并不表 明匆忙划出的这条分界线没有政治上的 考虑。
1956年埃及收归苏 伊士运河
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
课本P9
• 苏伊士运河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缩短 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距离;
• 收归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获 得巨大经济效益,恢复和发展有重要 意义。
• 激励了其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 放斗争。
二.亚非拉的声音
① 政治斗争 ---亚非会议(1955年) 不结盟运动(图册P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然而,三八线事实上被美苏两国加以利用。 1945年8月14日为杜鲁门批准。次日,杜鲁门 便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杜鲁门批 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 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 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线为分 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 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 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 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就这样,三八线作为 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 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 的现代化追求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
社会主义
越南北部
1、亚洲民族解放的浪潮
朝鲜
(最早兴起, 20世纪40年代) 中国
最大的殖 民地国家
印度
专题探究一
为什么被称为“黑非洲”和“苦难的非 洲” ?
看图总结:非洲独立各个阶段的情况 :
1960年被称为 “非洲独立年
2、非洲大陆独立进程 1990年纳米比亚 (1960年---1990年) 的独立,标志着殖
这条约300公里长的分界线斜穿朝鲜 半岛,它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 以不同的角度越过重山峻岭,穿过181 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 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 显然,对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 以及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八线都是一 条极不合理的分界线。但是,这并不表 明匆忙划出的这条分界线没有政治上的 考虑。
殖民体系的瓦解

殖民体系的瓦解
• 殖民体系的形成与影响 • 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 • 殖民体系瓦解后的影响 • 殖民体系瓦解后的新秩序 • 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与教训
01
殖民体系的形成与影响
殖民体系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殖民体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直接或间 接手段,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和剥削。
战争和政治变革是殖民体系瓦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 列强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实力大减,无法再维持其殖民统治。同时,民族主义和民主思潮 的兴起也推动了政治变革,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殖民体系瓦解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许多殖民地的 经济逐渐与宗主国分离,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和贸易。这使得殖民地的经济越来越独立, 不再依赖宗主国的资源和技术,从而削弱了殖民统治的基础。
全球影响
殖民体系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全 球化进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02
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
殖民体系的瓦解原因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殖民地人民长期受到压迫和剥削,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和自由,开始反抗殖民统治,成 为殖民体系瓦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争与政治变革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01
国际力量重组
殖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国际力量 的重新组合,新兴国家崛起,改 变了世界格局。
02
资源分配变化
03
地缘政治变化
随着新独立国家的出现,全球资 源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对世界 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殖民地的独立改变了地缘政治格 局,增强了某些地区的战略重要 性。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联邦制与邦联制
• 殖民体系的形成与影响 • 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 • 殖民体系瓦解后的影响 • 殖民体系瓦解后的新秩序 • 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与教训
01
殖民体系的形成与影响
殖民体系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殖民体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直接或间 接手段,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和剥削。
战争和政治变革是殖民体系瓦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 列强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实力大减,无法再维持其殖民统治。同时,民族主义和民主思潮 的兴起也推动了政治变革,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殖民体系瓦解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许多殖民地的 经济逐渐与宗主国分离,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和贸易。这使得殖民地的经济越来越独立, 不再依赖宗主国的资源和技术,从而削弱了殖民统治的基础。
全球影响
殖民体系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全 球化进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02
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
殖民体系的瓦解原因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殖民地人民长期受到压迫和剥削,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和自由,开始反抗殖民统治,成 为殖民体系瓦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争与政治变革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01
国际力量重组
殖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国际力量 的重新组合,新兴国家崛起,改 变了世界格局。
02
资源分配变化
03
地缘政治变化
随着新独立国家的出现,全球资 源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对世界 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殖民地的独立改变了地缘政治格 局,增强了某些地区的战略重要 性。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联邦制与邦联制
殖民主义的瓦解

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印 度尼西亚和阿富汗五国发起和筹备。
铁托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 第三世界崛起的重 要标志。
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2006年)
三、美、欧、日关系的变化
1948年及1970年美国和法、德、日、英四 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如 下表:
年代 1948年 1970年 美国(%) 54.6 37.8 法、英、日、联邦德 国之和(%) 19.6 31.5
油价上涨、油源减 少、美国人的日常 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经济下滑。
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
迪拜人工岛
迪拜人工岛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
1、高收入的中东海湾和其他地区的石油出口国
2、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3、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4、最不发达或低收入国家 最不发达或低收入国家的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 2)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所占 比重低于10%; 3)成人识字率低于20%。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302座瞭望台 第一层防线: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 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铁丝网(通电的) 第六层防线: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 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第二道水泥墙,高3.5~4.2米、厚15厘
铁托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 第三世界崛起的重 要标志。
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2006年)
三、美、欧、日关系的变化
1948年及1970年美国和法、德、日、英四 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如 下表:
年代 1948年 1970年 美国(%) 54.6 37.8 法、英、日、联邦德 国之和(%) 19.6 31.5
油价上涨、油源减 少、美国人的日常 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经济下滑。
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
迪拜人工岛
迪拜人工岛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
1、高收入的中东海湾和其他地区的石油出口国
2、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3、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4、最不发达或低收入国家 最不发达或低收入国家的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 2)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所占 比重低于10%; 3)成人识字率低于20%。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302座瞭望台 第一层防线: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 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铁丝网(通电的) 第六层防线: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 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第二道水泥墙,高3.5~4.2米、厚15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 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 的主权,进行了顽强 的斗争。经过谈判, 1977年9月巴美双方 签署条约,巴拿马逐 步收回运河主权。巴 拿马终于取得了维护 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的伟大胜利。
亚非国家的发展
• • • • • 1.亚非国家独立后,有哪些相似的历史任务? 维护国家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 2.第一次灭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是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
亚洲四小龙
• “亚洲四小龙”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亚洲的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韩国。推行 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 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
•
GDP:国内生产总值
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 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①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 ②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促 进了科技和生产的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
190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
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印巴分治则
是英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
结果,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 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 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初期亚洲部分独立的国家
1947
二战后初期亚洲独立的国家及时间
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 印度 作为最大 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 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前情回顾
• • • • • • • • 1.东欧剧变的“变”有那两层含义? 执政党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2.冷战的结果如何? 美国胜利 苏联解体 3.苏联解体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 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
殖民体系的瓦解
亚洲国家的独立
印度独立
印 巴 分 治
印巴独立标志英国对印度长达
七十七国集团 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比1950 年下降了54%,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品在 同时期上涨了44%。1960—1972年,发展中国 家由于这种不等价交换而蒙受的损失总额达 1034亿美元。 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 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形成“七十七 国集团”。 宗旨是加强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在国际 经济领域的合作,采取一致立场反对超级大国 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争取公正、 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947年8月独立的。是当时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殖民地。被称为“英王王冠 上最明亮的宝石”。
埃 及 独 立 领 导 人 : 纳 赛 尔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红海,也是 联结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国际交通要道,有极为 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对英法两国来说,是 至关重要的“咽喉”。因此自一八五九年至一 八六九年苏伊士运河凿通以来,英法帝国主义 一直牢牢控制着它。苏伊士运河百分之九十六 的股票掌握在英法殖民者手里。苏伊士运河公 司是埃及的“国中之国”,公司的总办事处, 董事处和股东大会都设在巴黎,公司有自己的 密码和旗号,英国在运河区派驻重兵。英法帝 国主义通过运河掠夺巨额利润,一九五五年埃 及只得到运河收入的百分之三,其余全为外国 垄断资本所有。
1956年以前,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为 英国控制。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 将苏伊士运河全部收归国有。他激动地 说:“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 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 …我 们的财富已经归还给我们了。”
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
• 苏伊士运河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缩短 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距离; • 收归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获 得巨大经济效益,恢复和发展有重要 意义。 • 激励了其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 放斗争。
非洲被瓜分
非 洲 独 立 进 程
看图总结:非洲独立各个阶段的情况 :
1960年被称为 “非洲独立年 2、非洲大陆独立进程 1990年纳米比亚 (1960年---1990年) 的独立,标志着殖 民时代的终结。 1956年埃及收归苏 伊士运河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古巴独立
古巴特产
• 对照课本, 说说古巴独 立的意义。
亚非国家的发展
• • • • • 1.亚非国家独立后,有哪些相似的历史任务? 维护国家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 2.第一次灭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是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
亚洲四小龙
• “亚洲四小龙”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亚洲的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韩国。推行 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 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
•
GDP:国内生产总值
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 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①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 ②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促 进了科技和生产的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
190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
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印巴分治则
是英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
结果,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 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 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初期亚洲部分独立的国家
1947
二战后初期亚洲独立的国家及时间
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 印度 作为最大 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 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前情回顾
• • • • • • • • 1.东欧剧变的“变”有那两层含义? 执政党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2.冷战的结果如何? 美国胜利 苏联解体 3.苏联解体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 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
殖民体系的瓦解
亚洲国家的独立
印度独立
印 巴 分 治
印巴独立标志英国对印度长达
七十七国集团 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比1950 年下降了54%,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品在 同时期上涨了44%。1960—1972年,发展中国 家由于这种不等价交换而蒙受的损失总额达 1034亿美元。 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 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形成“七十七 国集团”。 宗旨是加强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在国际 经济领域的合作,采取一致立场反对超级大国 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争取公正、 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947年8月独立的。是当时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殖民地。被称为“英王王冠 上最明亮的宝石”。
埃 及 独 立 领 导 人 : 纳 赛 尔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红海,也是 联结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国际交通要道,有极为 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对英法两国来说,是 至关重要的“咽喉”。因此自一八五九年至一 八六九年苏伊士运河凿通以来,英法帝国主义 一直牢牢控制着它。苏伊士运河百分之九十六 的股票掌握在英法殖民者手里。苏伊士运河公 司是埃及的“国中之国”,公司的总办事处, 董事处和股东大会都设在巴黎,公司有自己的 密码和旗号,英国在运河区派驻重兵。英法帝 国主义通过运河掠夺巨额利润,一九五五年埃 及只得到运河收入的百分之三,其余全为外国 垄断资本所有。
1956年以前,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为 英国控制。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 将苏伊士运河全部收归国有。他激动地 说:“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 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 …我 们的财富已经归还给我们了。”
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
• 苏伊士运河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缩短 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距离; • 收归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获 得巨大经济效益,恢复和发展有重要 意义。 • 激励了其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 放斗争。
非洲被瓜分
非 洲 独 立 进 程
看图总结:非洲独立各个阶段的情况 :
1960年被称为 “非洲独立年 2、非洲大陆独立进程 1990年纳米比亚 (1960年---1990年) 的独立,标志着殖 民时代的终结。 1956年埃及收归苏 伊士运河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古巴独立
古巴特产
• 对照课本, 说说古巴独 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