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ppt课件

红山文化
• 勾云形玉佩
红山文化
• 玉龙
红山文化
• 龙形玉璜
红山文化
• 龙形玉佩
红山文化
• 龙形佩
红山文化玉璧
• 这件红山文化玉璧方形而圆角, 器缘略有残缺,长15.9厘米、宽 14.4厘米,孔径6.4厘米,厚0.8厚 度。璧内外缘磨薄,一边有双孔, 孔间距3.2厘米。孔系对钻而成, 有移动痕迹。器身正而微凸并打 磨光滑,背面较为平整,通体素 面无纹饰,因此可称素面玉璧。 其色黄绿中泛白,且有白色絮状 物和稀疏的黑点.透明度虽不高, 其温润的玉质却让人爱不释手。 这件玉璧的玉料系岫岩透闪石玉, 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同类形状 中最大的玉璧。其年代距今约 5000年,造型是典型的红山文化 玉璧。
中国出产玉石的地方
• 辽宁玉石有三个品种,其中两宗全国出名;一是代表我国岫岩玉鼻祖 的岫岩县玉石,简称岫玉岫岩玉呈碧绿色、绿色、淡绿色、灰色、白 色、黑灰色、花色、黄色,透明度较好。一是阜薪的玛瑙玉石。
• 新疆玉石分为和田羊脂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等。 上品羊脂玉有两种色泽,以无瑕、点、绺的仔玉为贵。羊脂白仔玉呈 蜡质光泽,有羊油脂白状,温润宜人,多出产在新疆和田的玉龙喀什 河和喀拉喀什河流域。还有一种略带青灰色的羊脂玉,温润可人,有 强烈的蜡质感
•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玉斧
玉串饰
• 良渚文化类型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玉器代表文 化
• 北方代表:红山文化
• 南方代表:良渚文化
• 中原代表: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 中华第一玉龙
迄今最早的玉龙,造型 奇特
黄玉猪龙
• 红山文化玉器
猪龙同体是吉祥神, 以祈雨求丰年,浑 厚粗壮而神秘。

天津博物馆珍藏古代玉器一览

天津博物馆珍藏古代玉器一览

天津博物馆珍藏古代玉器一览金声玉振之祥。

汉代青玉磬。

磬体厚重,敲击声清脆洪亮,为汉玉磬珍稀之品。

虎熊驱凶邪。

东汉白玉虎熊纹珮。

此珮雕刻虎、熊、螭(龙之子)纹,以显诸兽的神威。

玉之新韵-魏晋南北朝玉器(公元220-589年)。

矫健神勇的玉兽。

南北朝青玉兽。

南北朝青玉羊。

南朝黄玉瑞兽。

南北朝青玉卧兽。

造型肉丰骨劲,壮健雄浑。

卧兽让人领悟到玉之柔厚而又具骨力之美。

南北朝青玉骆驼。

南北朝白玉翼兽。

简淡爽利的玉饰。

魏晋青玉螭纹佩。

刻线细爽坚劲,龙口的一排牙齿,龙螭身上的细鳞纹,这些都是纹饰造型的新式样。

南北朝青玉螭纹饰。

九螭各显神姿,穿行于云水之间,纵横错落,潇然舒美。

美玉纷繁-唐宋辽金玉器(公元618-1279年)。

宋代青玉鹅形盒。

宋代黄玉谷纹觥。

玉觥的造型依商周青铜觥(酒器)雕成。

所饰谷纹为东汉特点,其综合性模仿,可见玉工的构思巧妙。

鸟兽亦可观-此期种种玉禽玉兽,造型准确,无过多雕饰,风格简约、朴质。

唐代青玉马。

古代艺术品中的马,以汉唐者最为精彩。

此玉马虽垂首跪卧,但仍蕴藏着奋力与强悍的气势美。

唐代白玉兔。

唐代白玉熊。

玉熊非但毫无凶猛之状,反而憨态可掬。

唐代黄玉骆驼。

宋代白玉兽。

宋代白玉双兽。

宋代白玉驼獾。

宋代白玉鹰。

宋代白玉鸟。

玉传佛意-佛教进入中国后,为传统玉文化输入了新元素,内含佛义的玉器,别开生面。

唐代白玉飞天。

宋代白玉飞天。

甘肃敦煌莫高窟唐壁画飞天。

辽金白玉飞天。

辽代琉璃迦陵频伽饰。

辽金青玉迦楼罗形饰。

唐代白玉莲瓣形环。

装饰品丰美多姿-饰有人物、花鸟纹、龙纹、凤纹的佩玉,生机活现,形意精新,表现装饰品的时代风尚。

唐代白玉环。

宋代青玉云龙纹饰。

宋代白玉谷纹龙形珮。

唐代青玉龙纹铊尾。

宋代道人观书纹带板宋代白玉绳形饰唐代白玉龙纹带板辽金青玉鹘鸟啄天鹅纹带穿。

鹘即海冬青。

宋代青玉兽面纹琮宋代白玉云纹卮宋代青玉鹅。

盛世遗珍——上海博物馆汉代玉器和唐代玉器欣赏

盛世遗珍——上海博物馆汉代玉器和唐代玉器欣赏

盛世遗珍——上海博物馆汉代玉器和唐代玉器欣赏汉代、唐代都是华夏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盛世,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国力强盛,对外作战的武功更是彪炳千秋——汉代把主要的外敌匈奴打没了、唐代把突厥打跑了。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玉器和唐代玉器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很有特色,有些玉器令人叹为观止、过目难忘,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螭龙纹鸡心佩美艳无比、东汉四灵纹玉胜是独此一份,唐代玉飞天则是各个博物馆中最漂亮的。

下面请欣赏一组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玉器和唐代玉器精品。

12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蟠螭纹韘形玉佩,玉佩外缘镂雕两只螭龙,该韘形玉佩为熟坑,经过盘玩后沁色有所扩散和淡化,玉表可见饭糁悬于玉肉之中,像花生酥一样的感觉。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蟠螭纹玉饰,造型为螭龙盘伏于一个卯形器之上,也是经过盘玩的熟坑玉器。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龙首玉带钩,沁色较均匀地附着于玉表,玉表可见玉肉中的白化斑。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玉凤鸟,凤鸟作回首状,玉质较通透,玉表有橘皮纹和沁。

12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青玉璧,双区,内圈雕刻莆纹,外圈游丝刻凤鸟纹,两区之间以斜线纹分割。

此件玉璧,美在游丝雕刻的凤鸟上。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蟠凤纹玉剑珌,一面高浮雕一螭龙,一面高浮雕一凤,底部有两条绺裂,一条绺裂已入沁,凤头和边缘部分有沁。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蟠凤纹玉剑珌,镂空雕,龙身雕刻云纹变形成心形,龙尾为扭丝纹。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蟠凤纹玉剑珌,局部鸡骨白,典型的开窗见地。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勾连谷纹玉剑璏,已经鸡骨白。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勾连谷纹玉剑璏。

12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玉剑首,正面内凹,雕刻出芽谷纹、变形云纹和网络纹,十分精美。

上海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战国玉剑首,也是精美无比。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玉剑首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饕餮纹玉剑格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汉龙凤玉佩,龙和凤十分凶猛,整体上有战国遗风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东汉龙凤纹玉剑璏,正面高浮雕一条螭龙,和一只凤的头部。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一、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玉人头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乳白色,局部有褐色浸蚀。

体扁平,头像作侧视,以阴线刻一橄榄形目,头顶有一椭圆形发髻,鹰钩形鼻,嘴微张,脑后有外凸的耳形脊。

头下有颈,嘴角处有一个穿圆孔,可供佩系。

陕西神木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5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淡黄色。

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

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

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

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长17.8厘米厚0.9厘米刃宽7.2厘米孔径1.2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青色。

长方形,顶端平整,两侧斜直,刃部较宽,两面磨刃,略呈弧形,四边较薄,中间较厚。

通体磨光,靠近顶端有一圆孔,两面钻透。

此件制作精致,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60年山东曲阜出土。

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璇玑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玉质泛白色。

体扁平,中央有圆孔,形似变形的环。

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

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小凸齿十二组三十六个,等距分布。

是观测天象之器,或是织机上某一部件,有待研究。

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径8厘米人面纹玉佩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墨色。

体扁平,呈四边略外凸的方形,背部中央有一垂直的凸脊,脊上有一横穿,可供穿系。

正面刻人面纹,面部正视,以阴线刻橄榄形眼眶,眶内饰一横线作目,双目相连,等腰三角形纹作鼻,横道弦纹作口。

虽五官比例不甚协调,但轮廊俱现,为大汶口文化较早的人面形玉饰。

山水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高3.2厘米宽3.9厘米兽面纹玉(石奔)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

原断为两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

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另一面较窄。

国宝档案

国宝档案

国宝档案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8)雁纹玉饰元代宽5.3、高4.5、厚1.8厘米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玉质青色,沁成鸡骨白色,有牛毛沁。

带板作委角方形,以深雕法琢穿梭于花朵中的大雁,以阴刻线作纹饰,大雁展翅欲飞,栩栩如生,花朵用斜削和打洼手法表示。

整器构图疏密有致,雕工精细。

龙纹玉饰元代长5.2、宽4、厚1.2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玉质青色,略带沁。

边框委角,减地浮雕饰一龙戏珠,龙身细小卷曲,满身饰双阴刻线表示龙鳞,龙发往后飘拂,大眉压眼,颈、腿施重刀,龙身和龙头可见钻孔痕迹,典型元代龙纹造型。

龙穿花纹玉饰元代长7.4、宽6.6、厚1厘米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玉质白中带青灰斑。

单面透雕花果龙纹,龙身卷曲,细颈长嘴,须发飘扬,底纹为透雕枝叶花卉。

制作采用管钻深雕法,钻痕不加修饰,有明显的元代制玉风格。

云龙纹玉尾元代长9、宽5.5、厚1.7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黑白两色。

器体呈长方形,扁平。

正面根据玉料颜色的不同巧雕龙纹和云海纹。

在一火焰形开光内,浮雕一龙,龙菱形眼,嘴前伸,龙发下飘,细颈,身体扭曲,尾压于后腿之下。

墨玉部分浮雕海水云纹,海水中凸起连绵的山脉。

背面平整无纹,四角各有斜穿小孔一对。

此器利用黑白玉色巧雕而作,匠心独运。

鹘攫鹅纹玉带环元代长7.2、宽6.2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青白色,有黄褐色沁斑。

在椭圆形托环上高浮雕、镂雕海东青(鹘)捕天鹅的“春水”图案。

一矫健有力的海东青(鹘)正啄住仓皇逃窜的天鹅,充满紧张肃杀之气。

“春水”玉之题材虽滥觞于辽契丹族的“春捺钵”,但目前辽代此类玉器还未有出土,所见多为金元玉器。

此玉两侧均有长方形隧孔,应为束带中所用之带环,可供带钩或绦带穿过。

狮戏球纹玉带环元代宽6、高4.6厘米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玉质青白色。

镂雕狮戏球形象。

正面为狮与球舞动的飘带,巧妙地把球甩在了背面,两侧各有一对孔可供绦带穿缀用。

狮子头上的鬣毛呈球状,高高隆起,尾巴两侧为卷云纹,中间呈拂尘状;飘带翻卷,立体感很强。

玉见华夏——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赏析

玉见华夏——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赏析

玉见华夏——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赏析文/图:方芳 李历松赏鉴APPRECIATION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之中,豫、鄂、陕三省交界处。

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饶、矿藏丰富,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就有先民繁衍于此。

独山矗立在南阳中部,以盛产玉料见称,所产玉料颜色丰富,比重大、硬度高,名为独山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

这为先民就地取材制作工具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南阳也因此成为我国史前时期玉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距离独山仅2.5公里之遥的黄山遗址,其发现和发掘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遗存的空白,被评为“2021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实证南阳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便较为发达的玉器制造业。

作为“中原文化与江汉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南阳地区出土的大量精美古代玉器,所涉时间基本覆盖中国古玉文化重要的发展阶段,完整地映衬出中国玉文化“物-神-人-物”的发展规律,是探寻先民治玉工艺发展轨迹,探索中国玉文化精神根源,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脉络的重要物证,具有十分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汉·双凤出廓玉环直径 8.4厘米、孔径4.4厘米、厚0.4厘米,南阳市拆迁办164号墓出土。

白玉,受沁呈黄白色,质润微透。

环两面皆饰谷纹,廓外上琢“山”字凸饰,凸饰中间钻一孔。

左右出廓各饰一凤,凤高冠,勾喙,长尾046玉的等级化、礼仪化促进治玉水平原始社会时期,就地取材制作石器是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内容。

黄山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左右,出土了大量石器、玉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其中玉制生产工具数量和种类最多。

在制作石质生产工具及装饰物的过程中,先民受原始审美意念驱动,逐渐认识到其中一些石头更加温润而有光泽,慢慢产生了以美石为玉的观念,辨别出“石之似玉”者与“石之次玉”者,玉的概念渐臻当今真玉范畴。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持续提高,玉从“美”的象征成为巫觋手中的圣物,用来沟通神灵与感应天地,为人们求得庇佑。

玉器设计艺术

玉器设计艺术

良渚文 化
玉琮
玉兽面纹琮(局部)
玉串饰
原始社会 良渚文化
玉蝉
由岫岩玉制成,呈黄 色。蝉的头部平整, 尾端呈圆弧形,两侧 及腹部平直,背部凹 陷,其头部以双圈纹 饰作蝉目,背部则以 数道凸弦纹饰作为简 化的躯体
玉蝉饰纹简练,身躯 肥壮,是迄今所知最 早的玉蝉。
小结
➢ 综观原始玉器的造型来源和依据,说明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古玉依其功能和 造型分为两种不同的发展序列: ➢ 一种是礼玉,如琮、璧、圭等。表现为 对称、规矩、稳定的造型。 ➢ 一种是饰玉,主要为动物或鸟兽造型。 一般形体生动,技法多变,具观赏价值。 这些玉饰品,一方面是为了美化自身,另 一方面又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原始社会 良渚文化 早期 1984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 山墓葬出土。项饰玉料有的 呈湖绿色,有的呈鸡骨白色, 它由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穿孔 管、珠、坠共七十粒串成环 形。其中最下一粒坠呈钟状, 其两侧的两粒珠上分别饰有 简化的变形兽面纹。在新石 器时代遗存中常发现玉项饰, 但在珠粒上饰兽面者此为首 例。
原始社会的玉器
❖史前的玉器工艺与石器有着直接的联 系,甚至可以说是由石器工艺发展演变 而来的。 ❖原始人在制造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在 选择石料时往往遇到纹理细密、色泽精 莹的“美石”,有的经过加工可以随身 佩带。所以当石器逐渐被金属工具取代 后,玉器就成了独立的工艺品种发展起 来。
早在7000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晚期,我 们的祖先就已经用玉石进行雕刻了。在 各大原始文化遗址如红山文化、良渚文 化、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有大量的玉 雕发现。这些工艺品,无论在取材、造 型、纹饰上都表现出很高的技艺和丰富 朴实的审美情趣。造诣精湛,内涵深邃。
玉器设计艺术
玉器
“美石为玉”,玉为石的一种,种类很多, 如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等。

中国艺术品精华欣赏

中国艺术品精华欣赏

中国艺术品精华欣赏田园情趣玉雕《田园情趣》11×8×13.5CM,以绝妙的构思俏色雕刻,蟋蟀在白玉地张之外最精妙地起到了对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神,整件作品采用了镂雕、立雕技法,白菜造型技法吸收了以瓷器薄胎特点表现形式雕刻,白菜卷曲自如,造型完美,雕刻技法细腻,白菜卷叶胎薄如纸,在灯光下更显滋润、通透,该件作品具有精湛的技艺以及高升的美学造诣,是俏色玉雕中之精品。

祝寿图整件作品由名贵的紫檀木及印度檀香木制成。

紫檀檀香插屏宽:35cm 高:33cm,画面描绘出童子祝寿的吉祥如意的欢乐场面,寓意富贵长寿和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神州处处皆春风的祥和气氛。

其花纹全部由手工拉锯制成,花纹图案对称均匀、精工。

画面拉花精细,人物图案采用烙铁经不同的温度变化绘制。

该插屏制作难度大,整座插屏设计古朴庄重,典雅秀逸华。

寒江独钓壶寒江独钓壶17×6.5×10CM,是寿山石雕著名工艺师林文霖先生的作品,石壶作品取材于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江雪》一诗,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寂静、凄寒的渔翁独钓图:空中雪花纷飞,山中无鸟兽,路上无人迹。

然而就在这幽僻清冷的世界里,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竟独自坐在一只孤零零的船上垂钓寒江!柳宗元是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的渔翁,来巧妙地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内心世界。

林文光在制作中巧妙地采用巧色处理画面,技法的多变,使作品更充满其意境,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精品。

观音该尊《观音》22×28CM,以整块黄水晶雕刻创作,黄水晶是一种颇为罕有,产量较少的水晶。

作品中水晶透彻质感把观音慈仁的神态表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手执莲花姿态高雅、自然。

雅服饰的皱褶刻画得犹如飘动的感觉,表现极具细腻完美,再现了高超的工艺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作品采用立雕形式构思设计表现,技法则运用了镂雕、圆雕等多种刀法。

作品造型独特,含蓄,展现出了极富浓郁的东方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宗教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玉龙
图7-2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 7.9厘米,口径12.8厘米。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 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 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丁。土气 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 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中 国玉器工艺历史悠久,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4 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都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原始玉器, 如块、璜、斧等,其主要被用作礼器、工具、武器、装 饰等。此外,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精髓。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图7-22 青玉云龙纹炉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3 翠玉白菜
图7-23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如图7-23所示)是中国 的一种玉器雕刻,它以一块半白半绿的 翠玉为原材,外形极似真实白菜。翠玉 白菜不止一棵,但最著名的一棵现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棵翠玉白菜长18.7 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菜上 螽斯和蝗虫刻雕得惟妙惟肖,与毛公鼎 、肉形石并称“台北故宫三宝”。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 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 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 中国四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充溢 着中国整个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 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 子爱玉,希望在玉上寻找到天然之灵气。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 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不计其数。 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 “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 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古人心目中 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 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 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唯 有玉佩(如图7-20所示)。繁钦 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 或写作“佩”。古人对玉佩的 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 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图7-20 双鱼玉佩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周礼·玉藻》有言:“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带必有 佩玉,唯丧否……天子佩白玉而玄组授,公侯佩山玄玉而 朱组授,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授,世子佩瑜玉而綦组授, 士佩瓀玟玉而缊组授。”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的高度 上。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 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 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 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 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 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 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 润如玉”。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1. 大玉龙 2. 青玉云龙纹炉 3. 翠玉白菜
中国玉器艺术欣赏
大玉龙,曲长60厘米,直径 2.2~2.4厘米。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作品。其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 龙体较粗大,卷曲,呈反“C”形, 长吻微翘起,有两个圆鼻孔,双目 呈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 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 棱形网纹。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 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