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件

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 动,学生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问题,培养初步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 习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应用 意识。
课外实践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趣味竞赛、数学建模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 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数学读物、参加线上课程等方式,拓 宽数学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家校合作
家长会
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 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PT课件、电子 白板等,有助于教师生动形象地展示 教学内容。
教学工具
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用于辅助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 。
网络资源
数学教育网站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课程,教师可以下载课件、教案等资料,也可以在 线观看教学视频。
教育论坛
教师可以在论坛上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质 量。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 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 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 、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场景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网络教学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须知:
用与一个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就是近似计 算。近似计算是估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把近似计算的 结果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悟到用整十数 代替原有的数进行近似计算,所得结果比用整百数代替原 有的数进行近似计算所得的结果更接近精确计算结果,然 而用整百数代替原有的数进行计算比用整十数进行计算要 快得多。
教学建议:
第一教时: 一、激趣引入,感受估算 出示: 一台快译通大约640元,猜一猜实际它的价格是多少? ( 631元——644元) 师: 猜的价格都合理,为什么? (都比较接近640元,也就是大约是640元) 师: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把一个数看作整十、整百的 数,这样容易记,容易算,这就是—— 估算与精确计算。
小丁丁 462 + 229 = 691 460 + 230 = 690
462+229=691(元) 小胖 460+220=680(元) 小巧 470+230=700(元) 小丁丁 460+230=690(元)
小结: 这里进到或退到接近的整十数中, 用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这是计算 的关键。
练习:P36试一试 189 120 117 - 67 - 61 - 99
146 - 78
163 - 45
140 - 84
校对评讲 小结:做三位数减法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 起来再减。
2、静安希尔顿饭店比金茂大厦矮多少米? 421-143= 独立尝试,全班交流
练习:P37 109 105 - 27 - 69
100 - 34
总结: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沪教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内容及要求课前口算练习30×12= 24×5= 300×15= 25×40=102×3= 430×20= 16×50= 405×4=1.独立完成2.集体核对学习习惯:认真倾听,仔细核对。
【教学意图】通过口算对“因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法、“因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乘法等内容进行回顾,为本节课的学习提前做好铺垫。
一、回顾旧知,确立目标(一)回顾知识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最近我们我们学习过哪些与乘法有关的知识?想一想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引出课题: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练习课)(二)明确学习目标1.提出要求: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2.操作说明根据实际表现,打上相应个数的☆1.回顾所学知识。
两位数乘两、三位数2.回忆计算要点。
横式计算(分拆因数)竖式计算(数位对齐)3.阅读学习目标。
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大胆的举手介绍自己的思考结果。
学习习惯:认真仔细的倾听同伴的发言。
回答问题声音清晰响亮。
【教学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初步梳理知识点,为进一步的完善知识结构做准备。
同时结合练习课的特点发布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为最后的自我学习评价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重点梳理(一)情境呈现1.谈话引入。
春游,要考虑哪些问题?2.数据呈现:(小调查)门票价格统计表3..提出问题。
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出示人数:(128人、110人、203人)4.解决问题。
每个项目费用是多少元?(课件出示)5.交流反馈。
1.个别回答。
2.阅读表格。
3.提取信息。
4.独立思考:求各个项目的费用(只列式、不计算结果)5.同桌交流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交流,主动介绍自己的方法。
学习习惯:能听清老师的提问。
能仔细的倾听同伴的发言,并作补充。
学业成果:能合理的选择门票价格,并列出正确的算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

橡皮1元 橡皮 元
圆珠笔1.2元 圆珠笔 元
收音机48元 收音机 元
铅笔0.6元 铅笔 元
电饭煲124元 元 电饭煲
文具盒18.5元 元 文具盒
日记本3.5元 日记本 元
书桌288元 元 书桌
7
9
0.3
0.7
虞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山上覆盖 着茂密的树林,可以调节温度,林区 的温度明显低于市区的温度。当虞山 26.9 林区地面温度( )℃时,常熟市 33.6 区地面温度( ) ℃ ,虞山林区空 24.3 气温度( ) ℃ ,常熟市区空气温 26.8 度是( ) ℃。
虞山最高峰望海墩海拔261.6米,次高 虞山最高峰望海墩海拔261.6米,次高 峰火烧山顶258.2米 吴王点将台218.7米, 峰火烧山顶258.2米,吴王点将台218.7米, 金鸡墩221.1米。 金鸡墩221.1米。
0.9
3 0.3
5 0.5
7 0.7
2角是 10 元,还可以写成0.2元。 和1元合起来,是1. 2元。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 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 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 3……是自然数,0 们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 们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 0.4 、1.2 和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 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 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 边是小数部分。
虞山城墙全 1998.8米 长1998.8米。
虞山索道长1068.3米 虞山索道长1068.3米。
0.5
1.7
2.3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练习册三年级下第73页答案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练习册三年级下第73页答案1、若tan(π-α)>0且cosα>0,则角α的终边在()[单选题]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正确答案)2、? 转化成角度为()[单选题] *A. 150°B. 120°(正确答案)C. 270°D. 90°3、下列表示正确的是()[单选题] *A、0={0}B、0={1}C、{x|x2 =1}={1,-1}(正确答案)D、0∈φ4、2.线段是由线段平移得到的,点的对应点为,则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单选题] *A.(2,9)B(5,3)C(1,2)(正确答案)D(-9,-4)5、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m,m+9)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若点B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单选题] *A.﹣11<m<﹣4B.﹣7<m<﹣4(正确答案)C.m<﹣7D.m>﹣46、8.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 ).[单选题] *A.明天气温为30℃B.学校新调进一位女教师C.大伟身长丈八(正确答案)D.打开电视机,就看到广告7、13.在海上,一座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灯塔()[单选题] *A.南偏西50°方向B.南偏西40°方向(正确答案)C.北偏东50°方向D.北偏东40°方向8、多项式x2+ax+b=(x+1)(x-3),则a、b的值分别是()[单选题] *A. a=2,b=3B. a=-2,b=-3(正确答案)C. a=-2,b=3D. a=2,b=-39、函数y= 的最小正周期是()[单选题] *A、B、(正确答案)C、2D、410、已知sina<0且cota>0,则是()[单选题] *、第一象限角B、第一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正确答案)D、第四象限角11、9.点(-3,4)到y轴的距离是()[单选题] *A.3(正确答案)B.4C.-3D.-412、38.如果m2+m=5,那么代数式m(m﹣2)+(m+2)2的值为()[单选题] * A.14(正确答案)B.9C.﹣1D.﹣613、11.小文买了一支温度计,回家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小气泡(即不准确了),先拿它在冰箱里试一下,在标准温度是零下7℃时,显示为℃,在36℃的温水中,显示为32℃,那么用这个温度计量得的室外气温是23℃,则室外的实际气温应是()[单选题] *A.27℃(正确答案)B.19℃C.23℃D.不能确定14、17、已知点P,且是方程的解,那么点P在()[单选题]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正确答案)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5、在△ABC中,bcosA=acosB,则三角形为()[单选题] *A、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正确答案)D、等边三角形16、下列计算正确是()[单选题] *A. 3x﹣2x=1B. 3x+2x=5x2C. 3x?2x=6xD. 3x﹣2x=x(正确答案)17、-230°是第()象限角?[单选题]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正确答案)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8、2.比3大- 1的数是[单选题] *A.2(正确答案)B.4C. - 3D. - 219、21、在中,为上一点,,且,则(). [单选题] *A. 24B. 36C. 72(正确答案)D. 96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第一象限角是锐角B、第一象限角是锐角(正确答案)C、小于90°的角是锐角D、第一象限的角不可能是钝角21、10.下列四个数中,属于负数的是().[单选题] * A-3(正确答案)B 3C πD 022、下列各角中,与300°终边相同的角是()[单选题] *A、420°B、421°C、-650°D、-60°(正确答案)23、19.下列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的是()[单选题] * A.(﹣)和﹣(﹣)B.﹣5和(正确答案)C.π和﹣14D.+20和﹣(﹣2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正确答案)B.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C.-a一定是负数D.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25、2.在+3,﹣4,﹣8,﹣,0,90中,分数共有()[单选题] *A.1个B.2个C.3个(正确答案)D.4个26、5.将△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的关系是( ) [单选题] *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正确答案)C.关于原点对称D.将原图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27、46.若a+b=7,ab=10,则a2+b2的值为()[单选题] *A.17B.29(正确答案)C.25D.4928、8.一个面积为120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米,苗圃长是()[单选题] *A 10B 12(正确答案)C 13D 1429、3.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单选题] *A.6的平方根为±3B.若x2>0,则x>0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正确答案)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30、3.如果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单选题] *A.这两个数都是正数B.一个为正,一个为零C.这两个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D.必属上面三种情况之一(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单元教学内容:数学广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集合思想的渗透;等量代换思想的渗透。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在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的“分类”,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启蒙。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三上“测量”单元中的“生活中的数学”一课中介绍的“曹冲称象”等都等量代换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原型。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第一借助熟悉的题材,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注重直观。
例题和练习中都是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单元教学重、难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集合思想教学内容:教材108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结合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集合的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
二上:表内乘法 二下: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内容结构
※ 年、月、日
? 自主归纳大、小 月
? 2月的特点
? 多种记忆方法
? 月、日、星期之 间的关系
※ 平年、闰年
? 自主归纳
※ 主题图
? 体会一天24小时 的周期变化
? 应用钟面,引发 认知冲突(12时 出现三次
? 引入24时计时法 的必要性
? 探究活动 ? 一天有24小时 ? 内、外两圈刻度 ? 展开成直线
? 先制定计划再执 行计划
? 指导检验的方法
第六单元 年、月、日
一、在本套教材中的位置
一上:认识整时 二上:认识半时、分 三上:时、分、秒
三下:年、月、日
二、内容结构
例题
教学内容
例1 认识年、月、日
例2 平年、闰年
24时计时法
例3 解决问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 明确新知的性质 ? 整体把握关系 ? 特殊的日子
三下:面积的含义 长、正方形的面积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 五下: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六上:圆的面积 六下:圆柱的表面积
二、内容结构
例题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教学内容 面积的含义 统一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cm2、dm2、m2)
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简单的实际应用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简单的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 12时计时法与24 时计时法的关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pptx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数量6/个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11 12 13 14 15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数量/7个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数量/个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
主讲教师:青原区实验小学:xx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1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 的需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了解平均 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初步通过平均数的区间范围判断所求平 均数是否正确。
学校篮球队不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10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会 用到平均数?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11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12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2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3
自学指导:认真观察42页例1,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多少个 矿泉水瓶?
(2)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四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变得一样多? (3)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4)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他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想:要先
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2019-11-6
感谢你的聆听
4
想:可以把他们四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先合起来,再平均分 成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