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合集下载

墨子

墨子

谢谢! 谢谢!
所以君子做事能力日益加强。志愿日益广大, 修养更加提高。君子处事的原则是,贫穷 时要表现他的廉洁,富足时要显示他的义 气,生时被人爱戴,死时为人哀悼,这四 个方面不可虚假,而且要反身自问是否有 虚伪之处。存在心底的是无尽的爱;自身 的举止行为是无限的谦恭;出口之言无限 的善良。能够使存在于内心之爱体现于外 表行为,一直到年老,还坚持不懈修身的, 大概只有圣人了吧!
译文
• 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 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 根本。办丧事虽讲礼仪, 根本。办丧事虽讲礼仪,但哀痛是根 本。做官虽讲才识,但德行是根本。 做官虽讲才识,但德行是根本。 所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 所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 身边的人不能亲近, 身边的人不能亲近,就不要期望招徕 远人。亲戚都不归附, 远人。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追求对 外交往;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 外交往;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不 要追求多种事业。一个事物都弄不明 要追求多种事业。 就没有必要追求广博多识。 白,就没有必要追求广博多识。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 公元前376),名 ),名 墨子:(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 翟(dí), 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 , 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 南商丘) 南商丘)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 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 墨两家号称"显学 显学",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 , 儒 、 墨两家号称 显学 , 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 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 。 由于墨子倡 导尚贤、 尚同、 兼爱、 非攻、 节用、 导尚贤 、 尚同 、 兼爱 、 非攻 、 节用 、 节葬等主 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 因此, 张 , 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 , 因此 , 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 墨子》 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 。 《 墨子 》 就 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资料的总集。 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资料的总集 。

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

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

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墨子简介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墨子人物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墨子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墨子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

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

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早年经历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

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师从儒者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

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墨子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丧和奢靡礼乐,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从墨子对儒家的攻讦中可以看出,两者在爱的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扞格。

2020安徽公务员考试文学常识之诸子百家——墨家

2020安徽公务员考试文学常识之诸子百家——墨家

2020安徽公务员考试文学常识之诸子百家——墨家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平民阶级的一个学派,墨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显学,他和儒家、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其首领被称为“巨子”,由于其代表的是平民,所以参加墨家的人是大部分是社会的各种底层阶级。

他们的思想多是代表中下层利益的,在他们的著作中,不仅有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还有科学思想。

像光学中的“小孔成像”,数学中的几何原理,武器学等等。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子师从儒家,学习过《诗》《书》等经典著作,但是墨子对儒家的学说不完全认可。

对于儒家的慈、孝、仁、义等基本思想是认同的,但对儒家的天人观念,神鬼观等持不认同的态度,这也跟他自己的阶级地位相关。

墨翟在《墨子·鲁问》中提出了他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他是深入民间的很有影响力的一位哲人。

墨家吸纳的门徒一定坚守墨家的政治思想,遵守墨家的组织原则。

所以墨家的组织结构显得很紧密,加入墨家的“墨者”一定在思想上先认可墨家学说,之后也一定身体力行。

被派到各国做官的墨者,由于各种条件不能做到墨家要求的,宁可辞官也要坚持原则。

墨家最大的领袖称为“巨子”墨子就是第一代巨子,巨子代代相传,有绝对的权威。

因为加入墨家的墨者多为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掌握技术,所以墨家学说中除了政治、礼仪、哲学上的主张之外,还有记录技术、自然之学的部分。

在政治主张上,他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极力阻止战争的发生。

他们尊天事鬼,却主张薄葬,不注重礼乐制度等等,墨者行侠仗义,有财相分。

自然技术上,对于一些自然知识的认识的广度以及深度,远远早于西方人。

小孔成像、几何学说、力学原理等等在墨子一书中都有论述。

墨子还是一位机械大师,发明创造的精密机械如连弩车、赣车等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

诸子百家——墨子

诸子百家——墨子

1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译文】什么都忍让,是不可以的,譬如说自己受到伤害 的时候不能忍让。 17.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 德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1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译文】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 照自己。 19.万事莫贵于义。 【译文】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20.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译文】由于攻战而灭亡的,多得难以数清楚。
墨家纪律
由“巨子”执行“墨子之法”。墨者“巨子”腹住在秦国,他的 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 就命令不杀。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还是坚 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 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正因为如此,墨者很能 战斗,具有“赴火蹈刀,死不还踵”的精神。但是,墨家是一个 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史记》记载,在楚 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巨子"孟胜 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 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巨子"于田襄子,自己 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 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 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如果 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 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 危难等等。
十大主张
在《墨子· 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 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 “尚同”、“尊天”、“事鬼”、“非乐”、 “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 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 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 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 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墨 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 袖称为“巨子”。第一任巨子是墨子,后来 的“巨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

墨家

墨家

主要著作
• 墨子博学多才,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 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其实想主要保存在《墨子》 一书中。 •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 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 、《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 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家思想
• 兼爱 • 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 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 非攻 •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 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 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 尚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 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 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 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 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简介
• 墨家,为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 翟,世称墨子,墨家之名从创始人而得。之后由于西汉汉武帝 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 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汉武帝在位时代之 后基本消失。
创始人
墨子姓墨名翟,生卒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鲁国人。 出生社会下层。最初受业于儒家(《淮南子•要略》载:“墨子 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因不满儒家维护强权高贵 尊尊亲亲压抑人性的统治思想,及对儒家强调的繁文缛节和靡 财害事的丧葬报有疑虑,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强调要学习 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遂脱离儒家的“其君用之,则安富尊 荣”,而创立墨家。墨子为宣传自己主张,广收门徒,一般的 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

中国历史上的智者墨子

中国历史上的智者墨子

中国历史上的智者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字墨子,原籍今河南省灵宝市墨子镇,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之外的一位重要代表。

墨子提出了尊崇兼爱、反对战争和武力的理念,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智者之一。

本文将从墨子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墨子的生平墨子出生于战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他的家族曾经是郑国士族。

墨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很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他在学问方面广泛涉猎,尤其对于机械学、光学以及社会伦理学有着深入研究。

墨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学问成就,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追随者。

他的追随者通过墨家学派的传承和弘扬,将墨子的思想发扬光大。

第二部分: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兼爱和反对战争。

墨子主张“兼爱”,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该彼此关爱、互相帮助。

他强调人类之间的平等和共同的利益,反对封建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和贵族特权。

墨子强调“兼爱”的原则,并不是简单的道德声讨,他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式。

他提倡各国各派之间的合作,以维护和平与稳定。

他主张将有限资源利用在人民福祉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公共福利。

同时,墨子反对战争和武力。

他认为战争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给社会带来破坏和流血。

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纷争,寻求互惠互利的协商。

第三部分:墨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兼爱”理念对于后来的儒家学派和其他思想家都产生了启发。

在兼爱思想的影响下,墨子的学派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墨子对科学事业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他对于机械学和光学的研究,奠定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

他发明了墨西拿包、水车等一系列机械装置,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墨子的反对战争和武力的思想也对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墨子主张用和平来解决冲突,这种思想为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借鉴。

墨子的人物简介

墨子的人物简介

墨子的人物简介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初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以及军事家,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墨子的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的人物简介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

墨子有著作传世,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的有《尚贤》、《兼爱》、《非攻》。

学说思想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生活上奉行“以自苦为极”。

墨家在战国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其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的生平简介墨子的出身微贱,曾经学习过儒家的儒术,后来由于不满儒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于是就自己创立了墨家学派以抗衡儒家学派。

墨子曾经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墨家学说,有《墨子》一书流传于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甚至和儒家学说并称“显学”。

公元前5世纪,墨子出生在以木工为生活手段的家庭。

墨子从小就学习了家里的木工制作技术,由于聪明又善于思考,他成为杰出的木匠工程师,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墨子曾经做宋国大夫,觉得"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以看出墨子是一个体察"农与工肆之人"苦难的士人。

墨子"好学而博",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爱民者。

墨子可能是察觉到了人性薄弱的地方,他的著作《天志》《明鬼》宣扬要敬重天道和鬼神,用来威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皇帝,逐渐的形成了墨家宗教观。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收门徒,将自己的学说宣传出去;二是积极地反对兼并战争。

前376年,墨子卒,墨家弟子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狐骀山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墨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之一。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思想家墨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人,也有说他为鲁阳人或滕国人,他是宋国目夷的后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

墨子的先祖原是殷商的王室,后因故降为了平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子小时候做过牧童,学过木工,也接受了文化教育,曾学习儒学,但对儒家的一些思想不予认同。

墨子最后舍弃儒学,而另外创立了“墨学”,提出了“非攻”、“兼爱”、“尚贤”等管线,四处讲学,广收门徒,很快有了大批的追随着,形成了一个团体称“墨家”。

在墨子晚年的时候,墨学已与儒学齐名,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儒墨显学可谓是百家之首。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学派,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

后墨子的弟子根据其生平事迹与语录,写成了《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

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
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

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

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

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

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墨子的“非乐”思想《墨子;非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墨子从穷苦百姓出发,认为上位者不应该天天歌舞升平,而不顾穷苦百姓的生死。

《墨子;非乐》原文共有三篇,而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三十二篇《非乐上》,第三十三篇和第三十四篇则在宋朝前期就已经失传。

非乐,顾名思义,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

墨子出身农民,之后也多是如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

他认为,所有事情都应以利国利民为宗旨,而音乐的盛行占去了统治者们管理天下的时间。

而因为想要音乐创造的器材也使百姓们加大了负担,占据了他们生产的时间。

所以这种没有意义的活动理应禁止。

墨子认为,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饱穿暖,而音乐不仅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让他们不再寒冷,最重要的是音乐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

反而因为统治者贪图享乐,耽误了国家的管理,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的劳苦大众。

墨子的这种思想是处在“兼爱”的基础上,《非乐》这篇文章充分的体现了他的主张思想,在当时那样动荡战争不断的社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