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介绍及选读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墨子画像
墨 子 全 书
墨 子 救 宋
墨子纪念馆
鲁山墨子像
重点问题解析
第一课:《兼爱》 (1) 指出下列加蓝字的通假字 富必然侮贫,贵必敖贱(敖通“傲”)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以通“已”,已经) 苟君说之(说通“悦”) 教驯其臣(驯通“训”)
(2)指出加蓝字的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
【译文】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 “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义的 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亲 密,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
第五段选文: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 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 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译文】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 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 (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 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 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 就使之居于下位。
第三课:《尚贤》 (1)学习掌握加蓝字的通假字
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辟通“避”) 四鄙之萌人闻之 (萌通“氓”,民) 谨上为凿门 (谨通“仅”) 泰颠于置罔之中 (罔通“网”) 虽在于侯波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 (施通“剔”) 美章而恶不生 (章通“彰”)
(2)指出蓝字的用法,意义
①则是本失其所欲:名→状,从根本上。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前 479年—前381年),名翟,又称墨翟,鲁国 人。
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 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 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 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
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 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 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 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 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 非攻。”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学高二语文同步课件《墨子》选读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一兼爱
哲思短章
时间 总是这样:因为失去童年,我们才知道自己长大;因 为失去岁月,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因为失去,我们 才知道时间。 我们把已经失去的称作过去,尚未得到的称作未来, 停留在手上的称作现在。但时间何尝停留,现在转瞬 成为过去,我们究竟有什么?
温馨晨读篇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文本审美
尚实重质话墨子 墨家注重实践,不尚空谈,因此其文章也是注重实用性, 不重文采。尚实重质是其文章的最突出的特点。这一鲜明 的特点,有别于《庄子》,不同于《孟子》,从课文节选 的一章也可以看出。 选文部分从仁人的事业说起:“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 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指出对于天下而 言其利为何,其害为何:“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 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 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1.作者作品 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年,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 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佚 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墨子本人、墨子的弟子及其 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是以仁者非.之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④破.碎乱.行________________ (3)动词的活用
认为不对,反对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⑤越王击金而退.之____________使____……分散,使……混乱
《墨子》选读(知识讲解)

《墨子》选读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从不同的选文中,初步了解墨子的哲学思想。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曾任宋国大夫。
初学儒,后自成学派,广收门徒,游说诸侯,使墨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其学说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为核心,对逻辑学、认识论也有探究。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
“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
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
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佚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后学著述的结集,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一般认为其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篇体现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
背景简介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
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
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
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19-20第6单元 《墨子》选读PPT课件人教版

11
3.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 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并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 贱”的主张。 4.节用节葬 墨子反对儒家久丧厚葬之俗,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并在这方 面身体力行。
12
[文本概览] 本单元共三节,《兼爱》主要告诫世人要懂得相互爱护,只有这样, 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同时文中还强调了统 治者的喜好对国家的命运有巨大的影响。 《非攻》主要体现了墨子反对战争的观点。文章以这种思想为基础, 认为攻打别人的国家是最大的不仁不义,是最大的错误和罪过。 《尚贤》主要体现的是墨子关于人才选拔的观点。墨子认为不应该以 血统为承袭的依据,而应该注意从普通百姓中选举贤能,从而巩固政权。
9
2.形式 虽仍属记言性质,但其所记的是首尾完整、逻辑性很强的论文,而且 每篇都有标题,可以概括本篇的中心思想。这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中国的论辩散文从《墨子》开始。
10
[感知思想] 墨子的主要思想 1.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 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非攻,即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反对战争。 2.天志明鬼 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百姓。墨子不仅坚信其有鬼神,而且 认为它们对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他强调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 想。
1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2
知人论世
[走近先贤]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1.生平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 468—前 376 年),名翟,春秋战国时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 人物。
3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 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墨子》选读使用

《墨子》选读使用《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的思想著作,由墨子及其门徒编纂而成。
本文将从《墨子》中选取一些内容进行阐述,共计1200字以上。
《墨子》共纳八十篇,主要内容涉及到墨子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批判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其中,对于战争问题的讨论尤为突出。
在《墨子》中,墨子批判了诸多战争的不义和残暴。
他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中的根本矛盾之一,带来无尽的苦难和伤害。
他提出了非攻的思想,认为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人类最理想的追求。
墨子强调了爱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彼此关爱,不应该伤害和侵犯他人。
他提出了“以兼爱治天下”的理念,即每个人都要泯灭自己的私欲,关爱他人的利益,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子关注到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权力和地位应该通过劳动和能力来决定,而不是通过出身和财富。
他主张建立公平的制度,让人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墨子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做到诚实守信,行为得体。
他反对欺诈行为,主张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墨子对于宗教问题也进行了思考。
他批判了迷信和盲从的行为,并主张将信仰归纳为“天命”和“天理”,强调人们应该按照天命和天理的准则来生活。
《墨子》中还涉及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例如牛背上说书人的故事,墨子救孤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们墨子提出的思想是可行的,值得追求的。
总之,墨子的思想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解决社会矛盾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提出的非攻、爱人、公平、诚信等思想,都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和应用的。
通过阅读和理解《墨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问题和挑战,并为构建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古文经典解读墨子选读

古文经典解读墨子选读古文经典解读——《墨子选读》《墨子选读》是一本中国墨家学派经典著作,作者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
他提出的墨家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兼容并蓄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墨子选读》中的经典内容进行解读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墨家思想。
一、墨子与兼爱《墨子选读》的核心思想是“兼爱”。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取消家族和国家之间的界限,推崇普遍的兼爱精神。
他主张所有人应该彼此关爱,不分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
这种兼爱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不同,墨子认为仅在于对自己有利时才去关心他人,并非真正的兼爱。
墨子的兼爱思想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公正的追求,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二、墨子的反战主张墨子对战争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他主张通过兼爱来达到消除战争的目的。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灾难,因此应该通过和平来解决争端。
墨子提出了“非攻”的主张,主张不主动发动进攻,诉诸于和平解决纷争。
这一思想也对后世的和平主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墨子的科学精神除了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墨子还非常关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他提出了很多科学观点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墨子提出天地万物都服从于规律,通过观察天象和测算日食、月食等现象,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他还研制了很多实用科技装置,如反射镜等。
墨子的科学精神对古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墨子的抱负与理想墨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争斗的社会。
他希望人们互相协作、和平相处,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墨子的理想社会构想并非幻想,他通过“非攻兼爱”的思想体系,试图打破当时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
尽管墨子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墨子的道德与伦理观墨子对伦理观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主张道德的标准应该是“有为有不为”。
墨子认为,道德标准不应仅限于说而不做,而是要根据人们的行为来判断。
他强调人们应该以行动来体现道德和伦理观念,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言辞。
特别经典兼爱——墨子《先秦诸子选读》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 通“腰”)
教驯其臣(“驯” 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 “萃”)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古义:人群分散;今义:破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 :连 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有一次,墨子率弟子到卫国游说,车中 “载书甚多”,他的弟子弦唐子感到奇怪, 问墨子带书何用。墨子说:“过去周公每天 早上要读一百篇书,晚上还要接见七十个读 书人,所以他知识渊博,政绩显著,我上没 有治理国家的责任,下没有耕种土地的任务, 怎么敢不读书呢?” 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墨子听到消息后急 忙劝阻。墨子对大将项子牛说:“攻打鲁国, 是齐国的大错。以前吴王矢笠先后攻打越国、 楚国、齐国,获得胜利。后来诸侯报仇,吴 王大败,所以大国攻打小国,是互相残害, 灾祸必定反及于本国。”项子牛遂罢兵。
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
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同学们诵读第一自然段。内容是什么? 如何理解呢?
天下之害的具体表现: 国与国: 家与家: 人与人: 君与臣: 父与子: 兄与弟:
诵读第二三自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二、 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返回
作者逸事
公孟子多次与墨子讨论学术、人生等问题。一次, 公孟子头戴礼帽,腰间插笏,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 问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墨子说:“从前齐桓公、晋 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位国君,服饰好孬贵贱不 同,但作为都一样。我以为有作为不在于服饰。”用 事实折服了公孟子。 墨子多次与儒家弟子巫马子辩论。一天,巫马子 对墨子说:“你行义,没见有人帮助人,也没见鬼神 赐福给你。但是你还在做,你有疯病?”墨子回答: “假若你有两个家臣,一个表里不一,一个表里如一, 你看重哪个?”巫马子说:“我看重后者。”墨子说: “既然这样,你也看重有疯病的人。”
墨子简介及《墨子》介绍

墨子简介及《墨子》介绍
墨子简介及《墨子》介绍
1.墨子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2.《墨子》简介
《墨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长时间在黑暗中的沉默,不仅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
甚至影响了对其浅层语言的理解,而且,也限制乃至取消了她对中华文化建构的发言权,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只好潜伏在中华文化的潜流之中,或沉默,或偶尔嗫嚅着发出微弱的声音。
然而,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可以暂时寂寞,但她不会永远寂寞,她终究会迎来发言的机会,而且,这一发言必然是黄钟大吕,天下耸动。
转机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西学东渐的历程与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为古老的中国文化打开了新的视野,新的目光触及到了黑暗中的《墨子》,才惊讶地发现,她原本就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長隔2000年之後,墨家思想曾再度復興。 先是明末清初之際,思想家顏元提出,克 欲自苦,習行力學,兼重義利。實際上是 復活了墨家學說。 其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墨家又一次 得到大力提倡。墨翟取代孔子,被奉為中 國的宗師,墨家思想成為中國人救亡圖存 的思想武器。
墨子介绍及选读
墨子生平 墨家組織及命運 關於《墨子》一書 墨子思想學說 《墨子》選讀
一、墨子生平
墨翟,生卒年月應在西元前468年~前376年, 魯國(今山東省滕州市)人。也有人說為宋國 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說:“蓋墨翟, 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 或曰在其後。”
書孫晚 局詒清 ,讓著 《名 墨墨 年子學 。間大 詁師 》孫 中詒 華讓
2001
四、墨子思想
(一)兼愛、非攻 (二)尚賢、尚同 (三)節用、節葬 (四)天志、明鬼 (五)非樂、非儒
五、《墨子》選讀
<一>修身第二
[題解] 該篇論述自我修養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一個人為 人治國的根本原則。這個根本樹立得不牢固,就 不能成就功業。提出修養的方法、準則及不修養 的危害,而且要持之以恆的身體力行,這些觀點 對於現在一些急於想幹出一番事業的人來說,仍 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三、關於《墨子》一書
《墨子》一書,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 傳弟子對墨子言行記錄的彙集,內容涵蓋 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學等 各方面,博大詳贍,在先秦諸作中沒有一 家能與之媲美,是研究墨子思想的直接材 料。漢班固《漢書· 藝文志》載:“《墨子》 七十一篇。”《隋書· 經籍志》載:“《墨 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注: 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宋《中兴 馆阁书目》载有十五卷六十一篇。 現存本子只有五十三篇,其中十八篇均已 散佚於唐宋時期。
(一)组织运作
鉅子在墨家學派內由絕對的權威。並且後 世的鉅子為前世的鉅子所指定,梁啟超說 “其制度與基督教之羅馬法王相類。墨門 子弟必須聽命於鉅子,為實施墨家的主張, 捨身行道。被派往各國做官的門徒必須推 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
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 財相分”。首領要以身作則,實行“墨者 之法”。墨家聚徒講學,身體力行,成為 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锐普论坛chinakui发布:
《墨子》一書的原本,在當時為竹書,故有七十一篇 之目,漢人轉錄於帛,故有‘十五卷之分,至末代 而後開始有刊本,初為北宋景祐中祟文院所藏之本, 到了明正統十年刊行《道藏本》,於是世間得重見 《墨子》十五卷的全書。到明嘉靖年間又有壬子銅 板活字本及癸丑庸刊本,到清代乾隆年間,汪中始 研習此書,著有校本及表微一卷,今皆不傳。同時, 畢沅、孫星衍、盧文弨合力注釋、校讎,發行經訓 堂《墨子注》十六卷。此後,王念孫逐條校注,作 《讀墨子雜誌六卷》。到光緒年間孫詒讓搜集清儒 各家校說,多至十餘家,積三十年之久,著《墨子 間詁》十五卷,內容比較詳密精取近代治墨家學說 的多採用它作為參考。
萧鲁阳编著 , 《墨子元典校理与方言研究》 , 西安地图出 版社 , 2003年05月第1版
王焕镳 , 《《墨子》校释商兑》 , 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 , 1986年05月第1版
名辩、物理、光学、哲學等多 學科内容 墨子言行记录,体现墨子善辩、 睿智通达、博学多才、善于领 导的形象。 關於防守的,有兵書的性質
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 11 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 旗帜、号令、杂守
(二)主要参考书目
今传《墨子》的早期刻本是明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 刊本,十五卷本,最為善本。 比较好的註釋本還有以下幾個: 畢沅:《墨子註》(經訓堂本,浙江局刻本) 孫詒讓:《墨子間詁》(中華書局,諸子集成本) 梁啟超:《墨經校釋》(中華書局,飲冰室合集本) 吳毓江:《墨子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 張純一:《墨子集解》(成都古籍书店 ,1988年) 高亨:《墨經校铨》(科學出版社,1958年) 王煥镳:《墨子校釋》(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
漢以後,墨家作為一種理論和學派是失傳 了,但它在民間仍然影響了近2000年。 比如,在歷代農民起義關於平等博愛、誅 暴安良的社會理想中,在歷代的豪俠義士 們為正義而不惜兩肋插刀的人生追求中, 墨家思想仍依稀可見。 其主要原因在於,墨家作為小生產者的學 說,最能反映勞動大眾的需要和利益,意 志與願望。
墨家是先秦時代唯一的有嚴密的組織和鮮 明的宗旨的學派,其團體組織形式在諸子 百家中是獨一無二的,墨家學說的興盛與 墨家組織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後由於各種 社會及墨家自身的因素在秦統一前夕急遽 衰微。
(二)墨家命运
墨學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無疑占著極重要 的位置。 戰國以後,墨家已經衰微。到了西漢時, 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的 變化以及墨家本身並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 練、嚴厲規則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漢之 後基本消失,成為絕學。
(一)作品简介
章節 篇數 內容
其前三篇提倡敬贤修身,后四 篇为后文的纲要。
十論,墨子學術的基本思想
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7 辞过、三辩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24 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 大取、小取、经上、经下、经说 6 上、经说下 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 5
會廣泛關注的學問 ,顯學更接近於現在的 科學物理研究,被稱為實踐學派 。
二、墨家组织
墨家是由墨子創立的一個團體組織,活躍
于整個戰國時期,實行“巨子制”的組織 形式,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选拔贤者担任, 代代相传。《吕氏春秋》记载墨子是墨家 第一任巨子,禽滑釐是第二任巨子。墨家 內部有明確分工和嚴厲的法紀,奉行勤儉 的生活作風,進行宣揚墨家"兼愛"等主張和 反對侵略,代表了平民階級的利益,勢力 曾盛極一時。
墨家組織嚴密,《公輸篇》記載墨子為止 楚攻宋,派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墨子守圉 之器,在宋城以待楚寇。沒有嚴密的組織, 在先秦的時代,一下組織三百個弟子參與 守禦的任務,是不可想像的。如此有計畫、 有目的的行動,說明墨家組織發揮著重要 的作用。 墨家弟子不光要學習墨家學說,還要親身 加入到實踐主張的行列中。為了實現非攻 的主張,弟子們要時刻準備著投入到守禦 弱國的任務中。為實現其道德理想,應有 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
王焕镳 , 《《墨子》校释商兑》 , 中国社会科学焕镳 , 《《墨子》校释商兑》
<二>兼愛上 第十四
[題解] 兼愛是墨家十大主張的核心。本文認為天下之亂 起子不相愛。父與子,兄與弟,君與臣,皆自愛 而不愛對方,虧人而自利,社會於是乎亂,盜賊 自愛而不愛他人,放行竊奪;諸侯大夫自愛其國 與家,而不愛他人之國與家,故相攻伐。若使天 下交相愛,愛人若已,所有竊奪攻伐現象都會消 除,天下就會太平。這是墨子關於社會和人際關 係的美好願望。
墨子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軍事家和自然科學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子少時出生貧賤,自稱“賤人”(《墨子· 貴 義》),曾師從儒學,(《淮南子· 要略》云: “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 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事, 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後不滿儒家的繁文縟 節,針對儒家思想提出了自己思想體系,創立 墨家學派。其弟子學術“顯榮於天下者不可勝 數”(《呂氏春秋· 當染》),墨學一度成為戰 國時與儒學並稱的“顯學”(《韓非子· 顯 學》)。 指與現實聯繫密切,引起社
墨家弟子依能力而分工。把他們分為談辯、 說書和從事三組,加以訓練。
而訓練的目標,墨子要求其墨家弟子必去 心中六種怪癖的情緒,做到“默者思,言 則誨,動則事,使三者代禦,必為聖人, 必去喜、去怒、去樂、去悲、去愛,而用 仁義。手足口鼻耳,從事於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