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身心障碍家庭照顾者支持团体

合集下载

2024年度社工(初)《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4年度社工(初)《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4年度社工(初)《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为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整合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项服务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行动能力。

其中,社会工作者运用资源共享方式开展的服务是()。

A.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体检B.请社区干部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入户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C.利用自有教师资源和相邻社区的场地合作举办老年健康讲座D.利用自己机构的场地资源为目标人群开办老年健康教育小组2.独居的刘大爷在家意外摔倒卧床,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聘请了专业护理人员定时上门为刘大爷提供护理服务。

社会工作者小白入户家访时发现刘大爷存在被疏于照顾的问题,其依据是()。

A.刘大爷身上有多处淤青B.刘大爷个人卫生状况糟糕C.刘大爷身上有多处烫伤D.护理员不让小白见刘大爷3.下列关于系统脱敏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B.系统脱敏法有三个操作环节:放松训练,等级建构,系统脱敏C.系统脱敏法可以代替应对考试所应有认识、能力、方法与技能D.脱敏训练分为想象脱敏和现实脱敏4.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用妇女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构建男女平等和谐社区”项目,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小分队在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促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下列工作中,属于性别视角妇女社会工作方法的是()。

A.开办“儿童社会性别小课堂”B.举办“女性家庭贡献影像展”C.开展“五星好儿媳”评选活动D.开展“五好家庭”表彰活动5.长辈教育晚辈时经常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这一现象说明,老年人的()优于年轻人。

A.液态智力B.时空关系能力C.结晶智力D.形态思维能力6.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社区开展关爱高龄老人的服务,经过需求评估,小王在计划书中设计的具体干预措施之一是发动所在社区中的邻里、物业公司职工、保洁员等共同为社区内高龄老人提供支援,上述干预措施旨在建立社区居民关爱高龄老人的()A.个人网络B.邻里协助网络C.志愿者联系服务D.正式支持网络7.自独生女儿过世后,张女士与丈夫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丈夫逐渐染上了酗酒恶习,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还多次动手打张女士。

社会工作对失独家庭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社会工作对失独家庭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社会工作对失独家庭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在当代社会,失独家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失独家庭指的是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经历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和痛苦。

对于这样一群家庭,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工作者应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生活的信心。

一、失独家庭的心理困境失独家庭遭遇了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打击。

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由于意外或疾病等突发事件,这样的损失往往让他们无法接受和释怀。

他们常常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心理上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他们可能感到无助、绝望、愤怒、自责等负面情绪,甚至有的人还可能面临精神健康问题。

在这样的困境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困境,成为了必要且重要的任务。

二、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1. 倾听和理解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倾听失独家庭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

通过与他们建立真挚的沟通关系,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展示出无条件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关注的情感支持。

2. 信息传递和解释社会工作者要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传递有关失独家庭心理困境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通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向失独家庭解释他们所经历的各种心理反应和情绪,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困扰。

3. 情感支持和安慰失独家庭的情感支持和安慰是社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社会工作者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关怀,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这种支持和安慰可以是言语上的鼓励,也可以是身体上的陪伴,通过持久不懈的支持,激励他们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三、社会工作的支持措施1. 心理辅导和治疗失独家庭的心理困境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机构,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心理疏导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儿童游戏疗法等,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心理困境。

儿童福利法

儿童福利法

【法规名称】儿童福利法【颁布部门】【颁布时间】2004-06-02【正文】儿童福利法第1 条为维护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正常发育,保障儿童福利,特制定本法。

第2 条本法所称儿童,指未满十二岁之人。

儿童出生后十日内,接生人应将出生之相关资料通报户政及卫生主管机关备查。

身心障碍儿童之父母、养父母或监护人得申请警政机关建立身心障碍儿童之指纹资料。

第3 条父母、养父母或监护人对其儿童应负保育之责任。

各级政府及有关公私立机构、团体应协助儿童之父母、养父母或监护人,维护儿童身心健康及促进正常发展,对于需要指导、管教、保护、身心矫治及身心障碍重建之儿童,应提供社会服务及措施。

第4 条各级政府及公私立儿童福利机构处理儿童相关事务时,应以儿童之最佳利益为优先考虑。

有关儿童之保护与救助应优先受理。

第5 条儿童之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政府应予适当之协助与保护。

第6 条儿童福利之主管机关:在中央为内政部;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 为县(市) 政府。

儿童福利主管机关在中央应设置儿童局;在直辖市及县(市) 政府应设置儿童福利专责单位。

司法、教育、卫生等相关单位涉及前项业务时,应全力配合之。

第7 条中央主管机关掌理左列事项:一儿童福利法规及政策之研拟事项。

二地方儿童福利行政之监督及指导事项。

三儿童福利工作之研究及实验事项。

四儿童福利事业之策划与奖助及评鉴之规划事项。

五儿童心理卫生及犯罪预防之计划事项。

六特殊儿童辅导及身心障碍儿童重建之规划事项。

七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之规划训练事项。

八儿童福利机构设置标准之审核事项。

九国际儿童福利业务之联系及合作事项。

一○有关儿童福利法令之宣导及推广事项。

一一儿童之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事项。

一二儿童保护之规划事项。

一三儿童福利机构之筹办事项。

一四其他全国性儿童福利之策划、委办及督导事项。

第8 条(删除)第9 条直辖市、县(市) 主管机关掌理左列事项:一儿童福利机构之筹办事项。

二儿童及其父母福利服务之策划、推行事项。

精神疾病的社会支持和康复

精神疾病的社会支持和康复

精神疾病的社会支持和康复在当代社会,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负担。

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社会支持和康复,以及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精神病患者。

一、精神疾病的社会支持精神疾病的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环境和资源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持和帮助。

其中,家庭支持、友谊支持和专业支持是三个重要方面。

1. 家庭支持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尤其重要。

家庭成员应该表达出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家庭支持还包括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康复活动。

2. 友谊支持友谊支持主要是指社交圈子和朋友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持。

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友谊关系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孤独感和社交障碍,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

朋友的理解和陪伴可以让患者感到温暖和被接纳。

3. 专业支持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支持。

医生、心理治疗师和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帮助患者重建自己的生活非常重要。

二、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疾病的康复是指通过治疗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患者的生活恢复正常并达到自我满足的状态。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康复方面。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用药,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疾病的进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然而,患者应该遵从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通过与心理治疗师的面对面交流,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问题、情绪和行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职业能力。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加生活自信,并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支持。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长期照料与家庭支持体系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长期照料与家庭支持体系
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症状, 但无法治愈疾病。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正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如β淀粉样蛋白疫苗、神经生长因子等, 这些药物有望从根本上治疗老年痴呆症。
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认知训练、身体锻炼、健康饮食等也被证明可以减缓老年痴呆症的进展 。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新型的非药物疗法如光疗、音乐疗法、针灸等也可以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带来益处。
康复活动
机构照料还提供康复活动,帮助患 者进行身体锻炼和认知训练,以减 缓病情的进展。
社区照料
01
02
03
社区服务中心
在社区建立服务中心,为 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各种 照料服务,包括日常照顾 、医疗服务等。
定期巡访
社区照料还会定期对老年 痴呆症患者进行巡访,了 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提供 必要的帮助。
支持团体
症状
记忆力减退、日常事务处理能力 下降、语言和沟通障碍、行为改 变等。
患病率与影响
患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症的患病 率逐渐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 的负担。
影响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社交 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给家庭带来 经济和照顾压力。
病因与病程
病因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 关。
社区照料可以组织支持团 体,让患者有机会相互交 流、分享经验,减轻他们 的孤独感。
家庭照料
家庭成员照顾
家庭照料主要是由家庭成员来承 担照料责任,为老年痴呆症患者 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
专业培训
家庭照料需要接受专业培训,了 解如何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日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半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剧增。

因此,失能老人的照护资源显得极具重要性和迫切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概述“失能老人”,即是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或者丧失的老人,是一个需要通过外界长期照顾和具有严重依赖性的群体。

他们由于生理上功能的衰退如年迈、疾病、伤残等原因,在洗澡、吃饭、穿衣、上厕所、控制大小便、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活动必须他人协助或者完全依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半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剧增。

因此,失能老人的照护资源显得极具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失能老人照顾资源上,家庭、社区和居家养老机构等是失能老人提供照护资源的主要场所,也是失能老人照顾者的来源之地。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失能老人的长期照顾责任是由家庭成员承担。

然而,长期的繁重的悉心照顾,不管是对家庭成员,还是社区人员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带来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和负担,从而存在导致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出现异常,身心健康受损害的隐患。

照顾者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照护质量,甚至可能会引发冲突和矛盾。

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有效缓解他们的压力,提升照顾技能和水平,已然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东莞市莞城北隅为例,结合社区居家养老项目进行对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社工实务研究的方法,经过社工的多次社区入户探访形成的探索性建议,力图通过具体社区分析与探讨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发现社会工作在失能老人照顾者方面上服务的缺失和介入空间。

根据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从个体、家庭、社区和政府四个层面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策略。

二、失能老人照顾者的介绍及困境(一)失能老人照顾者介绍1、失能照顾者的概念本论文的探讨对象是照顾失能老人的起居饮食、医疗事项,并且开解老人情绪问题的这一群体。

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残疾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并不必然会构成其在社会参与中的障碍,实际上障碍的形成及其程度是由残疾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关系的“亲和度”所决定的,当残疾人遭到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的阻碍,无法利用其他人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系统时就会产生障碍。

残疾人问题实质上是残疾人平等的公民权实现不足的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残疾人在物质层面的困难是多方面的。

第一,经济困难。

残疾人及其家庭收入少、开支大,相对而言,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比较大。

残疾人本人因身心障碍及其家庭成员因需长期照顾等原因,在就业领域处于不利状态,这直接影响其家庭的收入;同时残疾人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无疑又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开支。

第二,住房困难。

目前,我国住房的商品化程度高,保障性住房相对较少,针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无障碍的保障性住房更加稀缺,由于残疾人存在各种行动性障碍,大多数需要与家庭长期照顾者共同居住,居住空间相对狭小,居住环境舒适性比较差。

第三,医疗困难。

不仅残疾人就医本身有许多特殊困难(如聋哑人就医就很难表达自己的病情,肢体残疾人就医有很多行动不便),而且当作为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就医时,残疾人则表现出缺乏帮助和照顾的能力,内心的焦虑和无能感十分强烈。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不少残疾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等现象。

2.精神层面的困难这主要是指残疾人在心理上的压力感。

传统中国文化的孽缘论和“污名化”的残疾文化对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导致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情感变化和心理负担,并在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陷入困境,尤其是残疾人家庭的长期照顾者,在“污名化”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产生孤独感、焦虑感和无奈感等。

3.社会交往的困难首先,参与机会缺乏,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特殊直接导致其社会交往的困境,不仅社会参与机会少,而且有时候不得不放弃参与,尤其是精神性疾病的康复者和家庭成员,受世俗性的社会偏见的影响,导致其摆脱不了封闭生活方式的形成。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必考(试题)(带答案解析)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必考(试题)(带答案解析)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必考(试题)(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某社区居民委员会接到多起居民投诉,反映部分老人大清早跳广场舞,音乐声音很大,打扰居民生活。

为此,社会工作者小张接受委托,召开居民议事会商讨解决此问题。

小张的工作内容属于( )。

A.老年社会工作领域B.社区社会工作领域C.家庭社会工作领域D.矫正社会工作领域【答案】B【解析】社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社区社会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答案选B项2. 为帮助社区中困难家庭青少年提高英语水平,社会工作者联系了一家英语辅导机构,希望其能提供免费辅导。

该机构负责人认为此事既回报了社会,又宣传了机构,因此同意开展合作。

根据上述情况,该辅导机构的合作动机是()。

A.公共关系B.社会联谊C.税法策略D.市场营销【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英语辅导机构开展免费英语辅导,表明了自身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成功创造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小亮,12 周岁,父母双亡,被县民政局认定为孤儿。

爷爷是其唯一在世的亲人,身体健康,经济宽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小亮应当由( )抚养。

A.爷爷B.居民委员会C.儿童福利机构D.父母所在单位【答案】A4.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本机构的服务项目进行了评估,尤其重视已完成项目的效果评估。

下列内容中,属于效果评估的是( )。

A.服务流程管理情况B.服务项目的进度情况C.项目经费支出情况D.服务对象的改善情况【答案】D【解析】方案的评估一般采用两种方法:①过程评估。

关注方案进行过程中服务对象和人数的变化,服务方案中必须完成的主要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是否按照预定的日期进行。

②效果评估,主要测量的是方案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5. 某儿童福利院接收了一些曾被拐卖的儿童,这些儿童健康状况差,经常表现出胆怯、惊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年身心障礙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計畫書
一、計畫緣起
身心障礙主要照顧者在家庭功能扮演重要角色,調和身心障礙者與家人間的互動與摩擦,同時也是忽略自我需求的照顧工作,更是一場無言地長期抗戰。

根據內政部統計,身心障礙民眾的主要照顧者,平均每天的照顧時間高達14小時,近7成9的照顧者都是女性;勞委會調查也發現,外籍看護工例假日不放假的比例也達5成4;4成的家庭照顧者有憂鬱症、照顧親人的平均期間長達十年。

復加長年來,民間或政府單位習慣以「身心障礙者」為關注焦點,挹注相關資源,無形中忽略主要照顧者的需求。

二、計畫目的
本方案立基於身心障礙者全人角度,著重家庭照顧者需求,藉由團體工作,支持家庭照顧者情緒與壓力的抒解,使其於團體中凝聚團體意識,提倡照顧者權益及需求,使團體成員在抒發照顧壓力同時,自覺自己的需求。

三、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
(二)協辦單位:私立美崙啟能發展中心
四、活動時間:10/1、10/8、10/15、10/22、10/29、11/5共計6次,AM9:00-12:30
五、活動對象:設籍本縣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者及其家庭照顧者,每場預計12人。

六、活動地點:社會福利館3樓團體室
七、團體領導者:花蓮啟智學校劉雄蘭社工師
九、預期效應
1.藉由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預估受益90人次
2.透過本計畫,可以讓參與者吸收新知、增進家庭功能,達到充權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