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指标在胸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

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

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许广艳;许力【摘要】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作为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速大型手术术后康复、改善其预后方面的作用令人关注.基于现有的文献报道,本文总结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监测方法、观察指标和液体选择,并分别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胃肠手术、胸科手术、肝脏手术、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影响.结果表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大型手术术中液体管理具有显著优势,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术后康复和改善预后.【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09)006【总页数】6页(P550-555)【关键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加速康复外科;大型手术;预后【作者】许广艳;许力【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05液体治疗作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患者术中安全和术后康复,不仅为外科医生广泛关注,也为麻醉医生所重视[1]。

近年来,随着ERAS理念的推广、中高危患者的增多、手术量及手术难度的增加,液体治疗不断发展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展开研究[2- 3]。

继传统补液治疗和限制性液体治疗后,更加精准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T)理念得到广泛认可。

GDT是指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机体对液体需求,进而采取的个体化的补液疗法。

ERAS模式下GDT能否充分发挥优势常取决于手术和患者共同风险因素。

既往研究表明,对于中高危患者,术中个体化GDT可使其有更大获益[4- 6]。

因此,近年来GDT在ERAS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接受大型手术的中高危患者。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指标研究进展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指标研究进展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指标研究进展颜勇军【摘要】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是目前最优化的液体治疗策略之一,利用无创或微创动态监测手段,有效的标准治疗流程,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和组织供氧,从而减少高危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年出现及应用较多的几个监测指标进行综述.【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9(045)00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指标;高危手术【作者】颜勇军【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资阳 642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R614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是指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疾病种类、术前全身状况及容量状态等采取的个体化补液方案,是高危手术病人最优化液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术期液体治疗不恰当会造成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储备下降,易并发心力衰竭。

GDFT通过最优化的心脏前负荷,既可维持有效血容量,保证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供,又可避免组织水肿,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

2017年Som等[1]发表的一篇关于非心脏手术病人GDFT的Meta分析表明,GDFT能显著减少伤口感染、腹部并发症、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各种研究中达到目标所采用的评估指标、监测方法、实施方案很多,本文对近年出现及应用较多的GDFT监测指标进行综述。

1 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过去认为是与心血管功能相匹配的血管内容量,因此常用于术中监测,必要时还需结合有创动脉血压的结果进一步进行液体负荷试验。

然而Pestel等[2]在对猪模型血容量监测的研究中指出,在失血量小于30%的预计血容量时并不引起CVP的明显变化,此外在病理状态下,CVP的变化范围较大,如机械通气压力较高或进行胸腹部的手术后,用固定带或有大量腹水的患者,胸腔内的负压显著下降,引起CVP明显升高;反之由于机械通气压力的不足、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肺组织病变以及大气道阻塞等种种原因而导致的呼吸增强、增快时,胸腔内的负压则显著升高,将引起CVP明显下降。

(完整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完整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引用本文: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6):413-416.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一、前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

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

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 (无肝肾功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与用途

一教学目的与用途

教师指导用书一、教学目的与用途1 、教学目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是一种改善患者转归的新方法,主要用于围术期液体管理,以血流动力学指标为补液目标,实时监测围术期持续变化的指标进行个性化补液,预防围术期血容量不足或过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转归。

肺部超声曾是临床超声应用的禁区,直到1992 年“世界肺部超声之父”Daniel A.Lichtenstein 教授出版了第一部重症肺部超声相关的专著,肺部超声技术才逐渐被更多临床医学领域。

如今,已可以通过肺部超声实时监测达到精确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但在麻醉科,超声的应用仍以引导神经阻滞等较多,限制了研究生在这块领域的学习,且形象化及可视化的教学案例资料匮乏。

通过学习有关肺部超声常见征象及操作技术,胸科手术管理、液体治疗方案及案例分析,同时通过案例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肺超声原理及技术理解掌握,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胸科手术的麻醉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完成研究生教学目标。

2 、课程的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①肺部基本解剖结构②掌握肺超声常见征象及操作技术③掌握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④掌握双腔支气管内插管技术及适应证、禁忌症、并发症。

5、术中液体管理。

主要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以图为主,文字简练,视频演示,便于记忆。

(2)技能目标①肺超声操作技术②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

主要通过手术室教学示范,案例分析,提问回答,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胸科手术的麻醉方案及操作技术。

二、涉及知识点第三版<<临床麻醉学》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一、插管前准备及麻醉二、支气管内插管三、拔管术四、气管、支气管内插管常见并发症第十六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第一节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一、麻醉期间液体选择二、围术期体液改变三、围术期间液体治疗四、围术期间液体治疗的管理第十七章胸科手术的麻醉第一节剖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一、剖胸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二、侧卧位对呼吸生理的影响第二节麻醉前评估与准备一、麻醉前评估二麻醉前准备第三节胸科手术麻醉的特点与处理一、胸科手术麻醉的基本要求二、单肺通气第八版《外科学》第六章麻醉一、概念二、分类三、解剖四、方法五、适应症六、并发症《肺部急重症超声》第三章一、胸壁疾病二、胸腔积液第四章一、肺实变二、肺间质纤维化第六章:气胸第八章: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程序与应用一、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与BLUE程序二、肺部急重症超声检查与F程序三、配套教材《现代麻醉学》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集体编写的麻醉学专著,1987年第一版面世后即受到广大的麻醉工作者的喜爱,近年来,麻醉学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有了许多重要进展,此书遵从由简入繁、从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介绍,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既有学术价值,又能指导实际。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临床新进展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临床新进展

管测量混合 静脉血液饱和度 , 输液使其 S O 6 % , v > 0 结果 发现肠 道吻合 口周围组织氧分 压各 组有 统计学 差异 , 目标 导 向羟乙基
淀粉 组 为 2 5 , 4 % 目标 导 向 乳 酸 林 格 液 组 为 17 , 酸 林 格 液 4% 乳
组仅 为 l6 , 明 G F' % 表 1 P I可提 高小 肠黏膜 的 氧分 压 , 好 的微 更 循 环灌 注 、 组织氧合及更高 的代谢水平 。V n en等 对预计 …血 量 > 0 l 大型 手术 在经食 道 多 普勒 ( eo hga D p l , 5 0m 的 O sp ael o p r e O 监 测 下 术 中 采 用 血 浆 扩 容维 持 最 大 S 与 常 规 液 体 治 疗 进 D) V
及 H hbad等 为 腹 部 手 术 的 实 验 猪 实 施 G F 用 肺 动 脉 导 ie r n P T,
有效 I容量 , 仃 L 保证 微循环 灌注 和组织氧 供 , 又可避 免组织 水肿 ,
减 少 发 症 , 短 住 院 天 数 。但 各 种 研 究 中 达 到 目标 所 采 用 的 缩 评估指标 、 测方 法 、 监 实施方案 、 液体治疗 种类各不 相同 , 文就 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外 最 新 的研 究 成 果 作 一 综 述 。
微 循 环 , 少 胃肠 道并 发症 , 快 恢 复 等 。 减 加 四、 D G T使 用 的液 体 种 类
量 监护仪 , 留置颈 内静脉 或锁 骨下静脉及 股动脉 导管 , 深静 需 经 脉 导管快速推注冰盐水 , Pco 南 i 动脉导管测量 动脉 管 内温度 c 的变化 , 测得 S 方法也 属有 创 , 律失 常时 南 于动脉 波形 不 V 心 规则 可导致 其测定值的不准确 , 相对复杂 , 造价也 较高 。经食 道 超声心 动图测 定降主 动脉单 位时 间的 血流量 即心 排量 , 此方 法 无创 , 而且有 研究 报道 经食道 超声 心动 图与 S a . az 定 w nG n 测

目标导向液体容量治疗及进展

目标导向液体容量治疗及进展
静脉系统“库存”全身血容量的70% 顺应性
是动脉的30倍 对容量变化起缓冲作用
2021/10/10
16
CVP、PCWP
CVP、PCWP压力指标,不能反应容量状态 对容量负荷反应差
容量改变与∆CVP之间不相关 CVP、PCWP受影响因素多(胸腔内压力、
腹内压、心脏泵血功能、静脉压力容积、 回心血量、肺血管阻力、心包压力…….)
安全 简便 精确 无创或微创 可用于早期监护并适用于整个围术期
2021/10/10
12
围术期GDFT对术后转归的影响
Bundgaard通过对1966-2006年Medline的文献搜索,有9篇有关围术期 GDFT的文献:
7篇显示住院日减少 2篇显示急诊病床或ICU的时间减少 3篇证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 4篇显示术后并发症减少
维持术中PP 最小化也可达到每博量的最大化,实现围术期的GDFT 液体负荷时使△PP 减少10%以下
2021/10/10
10
指导GDFT的监测方法
PAC肺动脉导管监测 TE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PiCCO连续心排出量监测 Modelflow 其他
2021/10/10
11
理想的指导GDFT监测方法
2021/10/10
21
SVV 每博量变异度
在使用机械控制通气时发生的同一动脉压 变异现象称为逆向奇脉,与自主呼吸时相 比只是变异的方向相反:由于正压通气后 对胸内压变化,动脉压在吸气时增加、在 呼气时降低。
SVV计算:在一个呼吸周期或其他时间段内, 通过(最大SV﹣最小SV)/平均SV的公式计 算而来。
2021/10/10
3
常用液体治疗标准
三、根据实际液体需要量计算的标注补液 量

ERAS理念指导下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

ERAS理念指导下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

国际夕卜科学杂志2021 年1月第 48 卷第1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January 2021 , Vol. 48,No. 1• 67 •[27]刘明永,张良民,刘鹏,等.单纯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脊柱结核伴僵硬性后凸畸形[G]//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0A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重庆,2015.北京:中华医学会,2015: 1-1.[28] Tang Y, Wu W J, Yang S,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case-control study[ J]. J Orthop Surg Res, 2019, 14( 1) :233.DOI:10.1186/sl3018-019-1252-4.[29] Shen J , Zheng Q, Wang Y, et al. One-stage combined anterior-posterior surgery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 J ]. JSpinal Cord Med, 2019:1-8. DOI:10.1080/10790268.2019.1607454.[30] Zhang HQ, Hu X, Yin X, et al. One-stage combined anterior-posterior approach treatment of multiple cervicothoracic spinaltuberculosis with kyphosis[J]. Int Orthop, 2015, 39(8):1605-1610. DOI:10. 1007/s00264-015-2778-7.[31] Erturer E, Tezer M, Aydogan M, et al. The results ofsimultaneous posterior- anterior- posterior surgery in multileveltuberculosis spondylit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kyphosis [ J ] . EurSpine J, 2010, 19(12):2209-2215. DOI:10. 1007/s00586-010-1481-z.[32]潘伟,李劼,朱卫国,等.分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补充融合治疗儿童胸椎结核伴侧后凸畸形[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41). DOI:10. 3760/cm a.j.issn. 0376-2491.2019.41.010.[33]麦尔旦江•麦合木提,牙克甫•阿不力孜,徐韬,等.后路矫形联合前路支撑植骨治疗非治愈性重度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J]•中华骨科杂志,2019, 39(12):727-736. D0I: 10.3760/cm a. j. issn. 0253-2352. 2019. 12. 002.[34] McGuire E, Rajagopal S, Vaikunthanathan T, et al. Extraspinalartirular tuberculosis:An 11 - 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demographicfeatur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East London [J」.J Infect,2020,81(3):383-389. IX)I:10.1016/j.jinf.2020.06.M1.[35] Ekinci S, Agilli M, Ersen 0,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tuberculous spondylodiscitis [J ]. Eur Rev Med Pharmacol S ci,2015, 19(5) :700-701.[36]梁彦,赵永飞.脊柱结核后凸畸形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7, 16(5):530-533, 536. DOI: 10. 3969/j.issn. 1671-6450.2017.05.025.[37 ] Kandwal PGV , Jayaswal A. Management of Tuberculous Infectionof the Spine[ J].Asian Spine J, 2016, 10(4) :792-800. DOI:10.4184/asj. 2016. 10.4.792.[38]钟沃权,曾岩,陈仲强,等.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中华骨科杂志,2016, 36(14) :921-928. DOI:10. 3760/cm a. j. issn. 0253-2352. 2016.14.006.[39 ] Jeszenszky D, Haschtmann D, Kleinstuck FS, et al. Posterior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in early onset spinal deformities [ J ].Eur Spine J, 2014, 23( 1):198-208. DOI:10. 1007/s00586-013-2924-0.[40] Liu C, Lin L, Wang W, et al. Ix)ng-term outcomes of vertebralcolumn resection for kyphosis in patients with cured spinaltuberculosis:average 8-year follow-up [ J ]. J Neurosurg Spine,2016, 24(5):777-785. DOI: 10.3171/2015.8.SPINE15534.(收稿日期:2020-06-14)E R A S理念指导下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何燕张建友孙建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25000通信作者:孙建宏,E m a i l:jianhongsun@163.c o m【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围术期通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多模式策略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新型理念。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意识评估(consciousness assessment)是神经重症医生临床诊疗活动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特殊状态,准确评价患者意识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评估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

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手术技能,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基于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手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集中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单元。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需要生命支持的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其他进展性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等。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等,NICU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1.人员配置:需要至少配备一名具备重症医学、神经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医师全面负责诊疗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1 GDFT 监测指标
目前, 临床上常用于胸科手术的 GDFT 监测指标包括: 每 搏量变异率 (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 、 中心静脉血氧饱 、 心指数 (CI) 、 中心静脉压 (CVP) 、 胸腔内血容 和度 (ScvO 2) 积指数 (ITBVI) 、 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等。下面将对各 个监测指标进行介绍。
1.1 每搏量变异率吸 周 期 中 左 心 室 每 搏 量 (stroke volume,SV)的变异度, 机械通气时, 胸腔内压随着呼吸发生 规律变化, 从而导致 SV 出现波动, 即: SV 在呼气时下降, 吸 气时升高。SVV 可通过经外周动脉波形分析以及脉搏波形 分析、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肺热稀释 + 脉搏轮廓分析等技 术 进 行 测 量。SVV 是 反 应 心 脏 前 负 荷 的 重 要 指 标 之 一, 能 够预测输液反应和判断患者容量状态, 属于功能性血流动力 学指标。目前, 临床上用于测定 SVV 微创监测的常用方法 有 Flotrac/Vigileo 系统和 PiCCOplus 系统, 而 Flotrac/Vigileo 与 PiCCOplus 相 比, 在预测容量治疗反应方面的敏感性更 高 [3]。故临床上更常使用 Flotrac/Vigileo 系统。每搏量变异 度的计算方法为 : 在机械通气的每个周期中, 每搏量的最大 值 (SVmax) 与 每 搏 量 的 最 小 值 (SVmin) 之 差 与 每 搏 量 的 平 均值 (SVmean) 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SVV = (SVmax - SVmin) / SVmean ×100%, 其 中 SVmean = (SVmax + SVmin)/2。SVV 的变异程度越大, 表明有效血容量不足程度越严重。 有研究证实, SVV 能够准确预测胸腔闭合状态下机体对 但在心胸外科手术中, 开胸或者改变体位 容量治疗的反应 [4], 后心脏前负荷或左心室后负荷和静脉回流的改变是否会影 响 SVV 的测定结果是临床实践关注的重点之一。项舒玮 [5], 不同体位时 SVV 对容 唐亮 [6] 等人均证实了在开胸手术中, 量治疗反应的准确性没有影响。谢芳华 [7] 等人以及 Haas [7] 投稿邮箱: sjzxyx88@126.com
6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2
·综述·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指标在胸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白晓蕾,解雅英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麻醉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要: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 是一种改善患者转归的新方法,主要用于围术期液体管理,以血流动力
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 以 SVV 为导向的液体治疗在开胸手术 中不会导致液体超负荷, 能够改善肺功能, 从而促进术后肺 功能早日恢复。 SVV 作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监测指标之一, 具有创伤 小且操作方便等有点。只需行有创动脉穿刺, 连接传感器、 监护仪即可。它对外周动脉的波形特征并结合患者的基本 信息 ( 年龄、 性别、 身高、 体重等 ) 进行分析、 连续测定, 且根 据患者血管的生理学改变自动进行连续校准。但是 SVV 的 临床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Heenen 和 Hyung Kook Kim 等人研究发现自主呼吸和不同潮气量均可影响 SVV 的准确 性, 甚至不如静态指标。另外, 心功能障碍时 SVV 也不能准 SVV 作为 GDFT 的指 确反映液体治疗效果 [8-9]。综上所述, 标之一可以用于开胸手术中, 但是使用时应注意影响其准确 性的因素。 ScvO 2 是反应组织器官氧供的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肺动 脉导管、 脑氧饱和度或血气监测等方法获得。ScvO 2 主要用 于指导重大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管理、 判断患者预后等。有 通过监测 ScvO 2 可 研究表明, ScvO 2 与氧供需平衡密切相关, [10] (CO) 。氧代谢发生变化 直接反映氧供 (DO 2)和心输出量 有助于缓 早于血流动力学改变 [11]。而早期纠正氧供需平衡, 解组织器官缺氧, 降低患者病死率 [12]ScvO 2 比其他常用指标 能更准确反映心血管功能、 组织氧代谢和细胞氧利用情况 [13] 。胸科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有研究表明,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 并降低氧的消耗。王会东等人研究结果表明, 目 者的 ScVO 2, 并且术后脱机时间、 标导向组的 ScvO 2 较对照组有所增加, ICU 驻留时间也有所缩短。但是, 目前几乎不会将 ScvO 2 单 独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常常与其他 监测指标联合使用。
学指标为补液目标, 实时监测围术期持续变化的指标进行个性化补液, 预防围术期血容量不足或过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转归。随着监测指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用于胸科手术的 GDFT 监测指标也在不断发展。
关键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指标;胸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323.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72.029
0 引言
胸科手术范围一般包括食道和肺两大部分, 手术过程中 为了便于操作, 常需要单肺通气, 手术体位多采用侧卧位并 需剖开一侧胸腔。这两者均可引起患者一系列生理变化: 一 侧 胸 腔 剖 开 后, 胸 腔 内 负 压 消 失 与 大 气 压 相 等, 肺 泡 萎 陷, 再加上侧卧体位有较多的血流分配到非术侧, 这就造成了通 气血流比例失调, 即术侧无效腔增大, 非术侧肺内分流增多。 患者术前禁饮 可引起反常呼吸以及纵隔摆动 [1]。另一方面, 禁食, 术中失液麻醉药物导致血管扩张。以上因素均可对血 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有助于组织 因此, 灌注, 减少术中危险性因素发生, 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2]。 及时监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非常重要。 目 标 导 向 液 体 治 疗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 是一种改善患者转归的新方法, 主要用于围术期液体管理, 以血流动力学指标为补液目标, 实时监测围术期持续变化的 指标进行个性化补液, 预防围术期血容量不足或过量, 减少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转归。目前用于 胸科手术的 GDFT 监测指标种类很多, 本文就国内外常用的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及效果作一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