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14
三.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 :100×109/L~300×109/L。
血小板 减少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
血小板消耗增多: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肝硬化等
(2)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
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 苷或6一巯基嘌呤等。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 则表示预后不良。
2.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 (1)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1
※贫血的原因: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
③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
④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
⑤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
6
(2)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 ①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

实验室检验优质课件PPT

实验室检验优质课件PPT
手册》
其余:时玉声 等主编《兽医 临诊检验手册》
2021/02/01
10
红细胞(RBC)计数
❖是将一定量的供检血液经一定倍数稀释 后,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并换 算为每 1 L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主要用于贫血性疾病的判定。
2021/02/01
11
❖ 计数法:用显微镜计数法
1. 红细胞稀释液
2. 试剂:0.1mol/L盐酸溶液:浓盐酸8.5ml加蒸馏 水至1000ml。
3. 操作:
1) 于测定管内加入0.1mol/L盐酸溶液至百分刻度 “20“或重量刻度“2“处。
2021/02/01
8
2) 用沙利氏吸血管吸取被检血液至“20“刻度处, 并用棉球或纱布拭去管壁外血液。迅速将沙利 氏吸血管插入测定管底部盐酸液中,缓慢挤出 血液,再吸取上部清液,反复冲洗沙利氏吸血 管2~3次,并混匀,静置10min。
2021/02/01
• 如病畜精神稍差,口粘膜轻度干涩,皮肤弹性实验 持续时间2~4S,血浆蛋白8%~9%,PCV达50%,可 提示为轻度脱水。
• 病畜精神差,喜卧少动,口粘膜干涩,皮肤弹性实 验持续时间6~10S,血浆蛋白9%~10%,PCV达5口粘膜极干涩,皮肤弹 性实验持续时间20~45S,血浆蛋白12g%,PCV达60
1) 0.9%氯化钠溶液
2) 赫姆氏液配法为氯化钠1g,氯化汞0.5g,结晶硫 酸钠5g,加蒸馏水溶解至总量200ml,再加石炭 酸品红溶液数滴,借以与白细胞稀释液区别。
2. 计数方法
1) 血液稀释:取清洁、干燥小试管一支,加红细胞 稀释液4ml,而后用沙利氏吸血管吸取供检血液 至10刻度(10μ l)处,用棉球或纱布拭去管壁外血 液,将沙利氏吸血管插入小试管内稀释液中,挤 出血液,并吸洗2~3次,混匀。血液被稀释400倍 (因家畜红细胞比人多,200倍稀释不易计数)。

实验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血沉机理:
1、血浆因素: 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当纤维
蛋白原,球蛋白等(带正电荷物质)增加时, RBC易于粘连成缗钱状而下沉。
2、红细胞因素:贫血。 3、其他因素:红细胞的形状等。
红细胞聚集
缗钱状聚集
三.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①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快; ②妊娠3个月以上,直到分娩3周内, 血沉增快; ③60岁以上的高龄者血沉增快。
1.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等重金属中毒 2.有核红细胞:见于各种溶贫及珠蛋白
生成障碍性贫血 3.染色质小体: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4.卡波氏环: 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性贫血和铅中毒等。
染色质小体、卡波氏环、嗜碱点彩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NRBC):
第二节 血液的其他检查
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 二、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 三、红细胞比积(PCV)测定 四、三种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六、血细胞直方图 七、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2.贫血疗效观察: 治疗有效——网织红细胞增多; 治疗无效——网织红细胞无增长。
3.结合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形 态,可初步作出贫血的形态学诊断。
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血沉(ESR)检查——
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0~15 mm/h; 成年女性:0~20 mm/h。
2、病理性增快:
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病活动期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手术创伤、心肌梗死 ③恶性肿瘤,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 ④贫血:轻度贫血:110g/L>Hb≥90 g/L;
中度贫血:90 g/L>Hb≥60 g/L; 重度贫血:Hb<60 g/L。

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21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CL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89年CLL国际工作会议(IWCLL)提出的标准: 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至少持续4周以上 (NCLL)或>10×109/L持续4周以上(IWCLL)。 2.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分型:①典型CLL:不典 型淋巴细胞≤10%;②CLL/PLL: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占 11%~54%;③不典型CLL:外周血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 细胞,但幼淋细胞<10%。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学习目标
1.掌握慢粒的实验室特点、核型改变和融合基因的意义。 2.熟悉慢淋、慢粒-单和慢中性粒白血病的实验室特点。 3.了解各种慢性白血病的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检验
3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一、概述 •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有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 • 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 CML可向各类型的白血病转变。 • 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
或原单十幼单≥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培养呈小 簇生长或不生长
14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四、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引起脾大的其
11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分期及诊断标准 2.加速期 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 (1)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和白细胞增多,治疗无效 (3)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外周血及/或骨髓原始细胞(I型十Ⅱ型)10%~19%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

6.红细胞检查 –各种参数
(二)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对同一血液标本同时测定的RBC、HGB 、Hct三项测得值 经计算可得出RBC的三项平均值参数(如下表所示)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MCV MCH MCHC (平均RBC容积) (平均RBC的HGB量)(平均RBC的HGB浓度) 概 念 平均每个红细胞的 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 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 体积(fl) 血红蛋白量(pg) 血红蛋白浓度(g/L) 参考值 80~100 fl 26~32pg 310 ~ 350 g/L (31% ~ 35%)
【RBC基础理论】人体每小时要制造约5亿新红细胞。 1. RBC来源、生成、寿命和衰亡
珠蛋白 参与再造血 衰亡红细胞 铁 胆色素 参与胆红素代谢
EPO
红细胞的组要功能是通过HB实现的。RBC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HB:是微红色胶体样的呼吸载体 1. HB组成 = 珠蛋白(1分子) + 亚铁血红素(4分子) 2. RBC及HB生成调节的有关因素(重点了解)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和肝脏分泌的激素样物质 ■ 激素(睾丸酮)--男性比女性多 ■ 维生素B12 (VB12) 及叶酸—影响细胞分裂 ■ 铁(Fe ) ■ RBC自身调节
3.红细胞检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 RBC、HGB、Hct 三项指标对贫血的有无、程度、形态学分类等诊断有重要意义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生理性↓: 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及妊娠中晚期 病理性↓: (1)红细胞生成不足 骨髓造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RBC及HB生成减少(缺铁贫及铁利用障碍的铁粒幼贫血) RBC分化成熟障碍(缺VB12及叶酸—DNA合成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溶血性贫血等) (3)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消化性溃疡,痔疮)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26
2. 参考值范围:
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27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28
29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
35
36
3. 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
WBC N
预后较好 ↑

病情较重 ↑

病情危重 ↑/↓

恢复期
N
N
E
+ -
+
L
核象
/ 轻度左移
↓ 中度左移
↓ 重度左移
↑ 恢复正常
37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 及相关指标:
1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以皮克(pg)为单位 。 MCH = Hb/RBC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 仪器法27~34 pg

血液的一般检查-1

血液的一般检查-1

正常细胞性贫血
82—
27—31
320—360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1
320—360
小细胞性贫血
<80
<27
<320
小细胞正色素性 贫血、单纯小细 胞性贫血
<80
<27
320—360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原 理:反映RBC体积异质性

法:分析仪器自动完成检测,
以RDW-CV或RDW-SD表示
参考值:11.5-14.5%(RDW-CV)
2.溶血性贫血

为RBC寿命缩短破坏加剧,而骨髓造血功能 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①HB、RBC ↓WBC、TBC可正常偶可↑Ret ↑
②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异形改变,骨髓红系↑ ③MCV、MCH、MCHC均正常,RDW ↑,有时MCV↑ (如伴有巨幼改变时)
诊断步骤
首先确定是否溶血:检测RBC破坏增加
三、血细胞比容和有关参数的应用
一)血细胞比容测定(Hematocrit HCT)
原理:血液有形成分(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 积的比值
方法:温氏法
微量法(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
HCT参考值
男 女
微量法
温氏法
0.467±0.039 %
0.40±0.50 %
0.421±0.054 %
0.37±0.48 %
–低色素/高色素/嗜多色性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卡波环/有核红细胞
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呈淡桔红 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淡染区,具有此类特征 的红细胞被称之为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红细胞检验的应用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2.贫血的辅助诊断与分类; 3.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4.职业病筛查。 5.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高性疾病 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疾病 急性失血,溶贫、 AA 巨幼贫、肝脏疾病
慢性感染、慢性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缺铁贫、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均一性 正常细胞非均一 性 小细胞均一性
疾病 急性失血 再障、G6PD缺乏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小细胞非均一性 大细胞均一性 大细胞非均一性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 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包括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 及各种骨髓炎,肝肾功能不全或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产生EPO不足 或肿瘤性疾病产生过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造成的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结合MCV和RDW分析贫血的类型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急性失血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非均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MCV RDW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缺铁性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液学检验
第一章 红细胞检验
刘子杰 云南省实验诊断研究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crocyte
36
360
fl
leukocyte Βιβλιοθήκη istogram干扰因素:
试剂反应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 白细胞团块或破坏
冷球蛋白 单克隆蛋白
有核红细胞
血小板团块 未溶解红细胞
L
35 90
M
160
N
450 fl
platelet histogram
干扰因素 • 血小板聚集 • 巨大血小板 • 白细胞碎片 • 红细胞碎片 • 冷球蛋白 • 小红细胞
principal of coulter hematology ststem
•直方图histogram
电阻抗方法的检测原理
电脉冲信号
erythrocyte histrogam
normalcyte microcyte
干扰因素: 红细胞聚集 红细胞溶解 大、小红细胞 血小板聚集 巨大血小板 冷球蛋白 白细胞极度增高
1)血细胞计数方法
(1)手工法(白细胞计数)
0.38ml稀释液 充分混匀
20ul血液
充池、静止
镜下计数
Neubauer计数盘
3mm
WBC WBC
WBC
WBC
1mm
计算:WBC/L=N/4×10×106×20
(2)自动血液分析仪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AHA
• 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neutrophil eosinophil basophil monocyte lymphocyte
water solid element
1.外周血计数blood cell count
• 红细胞计数erythrocyte count 方法method 正常参考值reference interval 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 • 白细胞计数leukocyte count •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definition: Relative
layer after blood centrifuged
Hematocrit
手工法
Centrifuging
Hematocrit is % of total volume made of cells
HCT=RBC×MCV
AHA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2.血红蛋白测定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emoglobin
• 方法method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hemiglobincyanide (HiCN)method
Hemoglobin Structure
THE NORMAL HUMAN HEMOGLOBENS
2
20
fl
2)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女(3.5~5)×1012/L
男 (4~5.5)×1012/L
生理性变化 ①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②精神因素 ③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 ④气压降低 ⑤妊娠中、后期
病理性变化
(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最 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anemia。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原因的 出血。 ②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 ③造血原料不足 ④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Hemoglobin Globin Chains Major Source Embryo % Neonate % Adult %
Gower1 Gower2 Portland Hb F
ζ2/ε2 α2/ε2 ζ2/γ2 α2/Gγ2a
Yolk sac Yolk sac Yolk sac Liver,spleen
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但对贫血程 度判断的准确性优于红细胞计数。
3.红细胞比容 hematocrit(packed cell volume)
volume of blood occupied by erythrocytes. An average figure for humans is 45 per cent, i.e. A packed red cell volume of 45ml in 100ml of blood.
实验诊断学
laboratory diagnostics
血液一般检查
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临床
选择检验项目(筛选) 分析检验结果
进一步选择检验项 目(鉴别、诊断) 诊断
RBC
hematocyte (45%) WBC
blood
platelet
Fg plasma (55%) serum
50 25 25 0
0 0 0 75
0 0 0 <1
α2/Aγ2
Hba HbA2 α2/β2 α2/δ2 Bone marrow Bone marrow 0 0 25 <1 97 3
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120~160g /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老年(70岁以上): 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L
骨髓约10天
Bone marrow
血液约 组织 10h 1~2天
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
白细胞增高 暂时性:严寒暴热,边缘池释放 持续性:化脓性感染或晚期肿瘤,贮备池粒细胞 入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分裂池增大、细 胞周期延长、血运转时间延长。 白细胞减低 暂时性:伤寒可能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 熟粒细胞入血。 持续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 粒细胞生成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 进,粒细胞破坏过多。
脱水、利尿剂
3) 粒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粒细胞池granulocyte pool
原粒 中幼粒 杆状核 早幼粒 晚幼粒
分叶核 Circulating pool
分裂池
Mitotic pool
成熟池
Maturation pool
贮备池
Storage pool
循环池 逸出血 管,进 边缘池 入组织
Margin pool
(2)红细胞增多
①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可以引起低氧血 症的疾病:心血管病、肺疾病、异常血红蛋 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皮质 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关、药物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③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