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及大陆保险的区别精简版
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

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随着中国内地和香港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也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内地保险和香港保险作为两个重要的保险市场,在产品种类、监管体系、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进行分析比较。
一、产品种类和特点内地保险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寿险、健康险、意外险、财产险、车险等各个方面。
而且随着人们对保险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保险产品也在市场上推出。
定制化产品、抗癌险、少儿教育险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保险需求。
而在香港,由于其国际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特点,保险市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产品之外,还有更多的金融衍生保险产品、财产险、旅行险等。
香港保险市场对于高净值客群、国际业务等具有更多的专业性和多元性。
内地保险产品更多地受到国家监管的影响,产品特点更加偏向于保障性和稳健性,而香港保险市场则更多地跟随国际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产品创新性和灵活性更强。
二、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内地保险的监管体系由中国银保监会实施,监管体系相对较为集中。
由于国家层面的监管,内地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标准更加统一和严格,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而在香港,香港保险监管则由香港保险局实施,监管体系相对更加独立和灵活。
香港的保险市场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其监管标准和法律法规更加国际化和市场化。
内地和香港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内地的法律法规更多地受到国家层面的影响,更加注重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而香港的法律法规则更多地受到国际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加注重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
三、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在内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和城乡差异,保险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群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生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在农村地区,农业保险和意外保险的需求则更为突出。
而在香港,由于其国际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特点,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

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随着国际化的加速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宽,香港保险市场逐渐与内地保险市场形成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保险营销、产品定价、法律法规和监管等方面对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进行比较分析。
保险营销香港保险渠道多样,涵盖传统的营业员、经纪人、电销、数字化保险、集团保险等多种方式,既弥补了不同消费者购买渠道的需求,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广泛的销售渠道。
而内地保险则主要采用保险代理人、银行代理、保险经纪公司等渠道。
此外,两地营销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销售方式和资源的配置上。
香港保险公司注重线下营销,主攻个人保险市场,销售保险产品质量较高,而内地保险产品主要涉及大型集团业务,销售方式以电信推销和网络销售为主。
产品定价两地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方面也有所不同。
香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风险在于死亡保险,风险定价是以统计学数据为基础的。
在内地,保险公司更关注的是人身险、话费业务、车险等品种,风险定价方面,更偏重于实际赔付的经验。
另外,香港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但保障范围广,更注重长期的财务规划,而内地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更注重实惠、实用和短期内的福利保障。
法律法规香港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法规健全,监管透明规范。
香港保险市场采取了开放市场的方式,吸引世界各地保险公司和投资者进入市场。
与此相比,内地保险市场的法律法规相对较为严格,同时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制度日趋成熟。
内地监管机构加强了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加强了保险行业的自律,规范了保险市场,从而保障了投保人的利益。
监管内地保险公司面临的监管较为严格,相对于香港保险公司来说,监管标准更加严格。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对内地保险公司的主管机构,确保保险公司运营合法、稳定。
而香港保险监管机构香港保险业协会则是一个非营利性协会,主要以监管香港保险市场的经营和发展。
总结可以看出,内地保险和香港保险在市场发展、产品设计、法律监管等多方面呈现出较大的不同。
虽然两地保险业的市场与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两地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政策的逐渐放宽,两地保险市场将逐渐趋于一致。
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

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保险是一种弥合风险的金融产品,旨在保障个人或组织在意外事件或悲剧中的财务损失。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香港也一直是保险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然而,两地的保险市场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监管制度、产品特色、销售方式和市场竞争。
1. 监管制度在监管制度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存在较大的差异。
内地的保险行业主要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监管,它的主要职责是监督保险公司的监管、规范、指导和管理。
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则由香港保险监管局(IA)监管,其职责是确保市场风险得到控制,保护消费者利益并促进行业监管。
2. 产品特色内地保险产品通常有较高的保证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主要面向保险投资者。
而香港的保险产品通常更注重灵活性和资产配置,可以适应更广泛的投资需求。
此外,内地的保险产品多数可以用作储蓄和投资工具,而香港的保险产品更偏向风险保障和退休储蓄。
3. 销售方式内地的保险产品通常通过银行或保险代理公司销售,并且依赖于传统的线下渠道。
而香港的保险产品则更多以线上平台为主,同时也有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
此外,在香港,保险公司经常雇佣自由的保险经纪人来销售保险产品。
4. 市场竞争内地的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保险公司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配相对分散。
而香港的保险市场则相对较小,市场份额分布比较集中。
香港的保险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保险公司支配,其市场份额占总市场份额的大部分。
综上所述,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在监管制度、产品特色、销售方式和市场竞争方面有一些差异。
然而,随着两地开放的增强,这些差异也将逐渐消失。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对比分析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对比分析近年来,香港保险市场与内地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险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保险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香港保险市场以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著称,内地保险市场则以保险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为特点。
下文将对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进行对比分析,从产品特点、市场形势、监管机制等方面展开。
一、产品特点香港保险市场以各种保险产品均有涉及,而内地保险市场以寿险、健康险和财产保险为主。
其中,香港保险市场保险种类繁多,包括寿险、医疗保险、意外保险、车险、财产保险等,还包括一些特殊的产品,如旅游保险、宠物保险等。
相比之下,内地保险市场的险种较为单一,主要以寿险、医疗保险为主,其他保险种类占比相对较小。
二、市场形势香港保险市场发展成熟,国际化程度高。
香港保险公司可以在香港本地提供保险服务,同时也可以通过渠道拓展全球市场,进一步推广港式保险服务。
与此同时,内地保险市场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国内居民人均保险意识的提高,保险需求逐渐增大,尤其是医疗、养老等长期保险需求逐步增加,发展潜力巨大。
三、监管机制香港保险市场监管机制相对稳定成熟,同时,香港监管机构不断对市场进行监管,保证市场的公平、健康发展。
与此相对,内地保险市场监管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保险市场迅速发展,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保证保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监管机制逐步完善。
四、保险服务香港保险市场主张“以客为本”,居民保险需求多元化,高度注重保险服务。
香港保险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增加客户黏性,促进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相比之下,内地保险市场保险服务尚存在一定的滞后,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保险市场发展,保险服务会成为重要的竞争因素。
综上所述,香港保险市场和内地保险市场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随着两地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开放,双方将有更多机会进行合作和交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更优质的保险服务。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对比分析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对比分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保险业长期处于发展的前沿。
而内地的保险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中。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产品种类、监管制度、投资风格等方面对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进行对比分析。
一、市场规模:香港成熟,内地发展潜力巨大香港的保险市场规模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香港的总保费收入达约4347亿港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为4159亿港元,非寿险保费收入为188亿港元。
总保费收入位居全球第17位。
内地的保险市场规模虽然较低,但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内地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同比增长近14%,位居全球第二。
总体来看,香港的保险市场规模较大,但内地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二、产品种类:香港多元化,内地规范化香港的保险产品种类较为多元化,尤其是投资型保险和医疗保险市场规模较大。
其中,投资型保险产品多样性较高,包括万能保险、单价值连结保险、指数连结保险、对冲基金连结保险等。
内地的保险市场主要以传统的寿险和非寿险为主,产品种类相对较少。
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内地的保险产品越来越多元化。
短期健康险、重疾险、少儿险等保险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
总体来看,香港的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元化,而内地的保险市场规范化程度较高。
随着内地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政策的推动,内地保险市场也将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三、监管制度:香港独立自主,内地提供严格监管香港的保险业监管制度独立自主,由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负责监管。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定期公布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监管新政策,保障消费者利益。
香港的监管制度较为开明,并与国际接轨。
内地的保险业监管体系相对较为严格。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作为行业监管主体,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了保险公司的备付金管理、保险产品审核等监管措施,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总体来看,香港的保险业监管与国际接轨,独立自主;内地的监管机构加强了对保险行业的管理,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香港保险VS大陆保险(现金价值数据对比)

为什么大陆人赴香港买保险高达727亿每年!——深度解析历史悠久:香港保险公司多成立100年以上,且为全球顶级、知名公司。
公司非常安全:全世界监管最严格;平均偿付能力都在200%以上。
投保有保障:所有购买香港保险的承保的客户,都受到香港法律保护。
性价比相当高:相同年龄、同等保额,重疾险通常比内地保费便宜30%左右。
投资回报高:分红保险平均年复利高出内地2%,重疾险兼具分红储蓄功能。
保单条款相对更人性化:香港保险只有一条免责条款:1年~2年内自杀不赔,退还保费;内地公司不赔事项多:酒后醉驾、刑事、犯罪、地震、自然灾害等等。
香港的医疗和重疾保险是全球通用,保障范围更广泛。
美元保单,全球最大储备货币(美元占比超过60%,人民币占比1.5%),更抗通货膨胀;离岸资产,隐秘性好,子女未来留学移民提前储备美元,不受外汇管制,资金自由进出香港。
香港为避税港,港险完全避税、避债。
案例分析1:重疾险对比(如下表)案例2:分红险对比(如下表):现金价值最多是内地保险的7倍多。
保费:6.65万/年,受保人:0岁宝宝,缴费期5年,货币人民币(万)保险公司香港友邦中国X安中国X平太X洋产品名称充裕未来2玺越人生少儿版卓越至尊聚宝盆总保费33.2533.2533.2533.25第10年38.934.83931.8第20年80.561.158.956第30年15195.489.393.2第40年291149136146第50年470233208228第60年941364319356第70年1929571491553第80年3926894755861第90年7791140211631337第100年15450219617932077。
大陆保险与香港保险的区别ppt

CHINA 恶性肿瘤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 性病变(保额20%)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非开胸手术,保额
20%) 心脏瓣膜手术
主动脉手术
备注
腦腫瘤擴散(轉移性腦腫瘤),在其原发部位或 脑转移部位,一经诊断恶性肿瘤,即可赔付,一 般无需分开描述。
1、HK对原位癌有限制,许多原位癌(如胃肠道) 不包括。我们不仅未对原位癌有限制,还包括另 外4种早期癌症。 2、HK是共用保额,我们独立保额。
数据显示,该月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为2234亿 元人民币,稍低于6月的2414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的大幅升值,精明的香港人即把大量港元存款兑 换成人民币存款,除了赚取升值空间,同时也赚取利息, 造就了一批致富了的“渡边太太”。
| 24
人民币在台业务开启
| 25
2月6日宝岛台湾开启了人 民币存、放款与汇款等人 民币在台业务。
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
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 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 元汇率大幅上升。
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只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 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
注:上述产品的保险责任以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为准。
|4
|5
结论是:如果内地客户与香港保险公司因 保险赔偿出现纠纷,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居 不予受理。
内部资料,仅供保险营销员培训使用
……惟投保人必须为香港居民。由于 阁下 并非香港居民,因此基于职权范围所限, 本局抱歉未能进一步跟进阁下的投诉。
注:上述产品的保险责任以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为准。
由于两岸经贸往来及人民币升值可期,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手中持有人民币。 此前这些人民币只能放在家里或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不能存到岛内银行的户头上。 现在开办人民币存款或理财产品后,人民币存款利率较高,台湾民众就多一项较高 回报的理财产品,可以利率与汇率兼顾两头赚。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异同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异同境外保险为什么会便宜这么多?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香港是全世界安全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发案率之低排名世界前列。
香港医疗制度健全,也为其加分不少。
因此,世界再保公司对香港的评级非常高,基础保障费率非常便宜。
而中国的安全指数和医疗制度,大家都很清楚,费率当然会高。
为什么国内保险公司说香港保诚保险或其他境外保险不靠谱?就像A药厂的医药代表说B药厂的药不好,国产药的医药代表说进口药不好,进口药的医药代表说国产药不好一样。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屁股决定脑袋。
所以,才需要医生来判断需要用哪种药,对吗?为何香港保诚保险性价比上优于国内保单?1、监管环境不同国内的保监会喜欢“大包大揽”,而香港的保险监管机构是“抓大放小”,只管两件事情:一是诚信、合法经营;二是偿付能力。
在香港,由于监管机构的抓大放小,保险公司往往更有活力,盈利能力远远强于国内保险公司,因此产品设计更为个性化。
国内的保监会管什么呢?保险公司计算费率的依据,也被列入监管范围;甚至连险种的分类都要按照保监的条条框框来设置。
前段时间,很多客户朋友说,国内找不到单卖的重疾险。
事实上,并非找不到,在许多06、07年之后成立的健康险公司大都有此类产品。
关于重疾险单不单卖,这儿还有一个让业界很无奈的典故。
在国外,大多数单卖的重疾险,自然而然包括死亡责任(即寿险保障),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重疾险一般较贵,会消耗投保人较多的财务资源,如果受保人因非重疾原因死亡,而得不到理赔,显然是不人性化的。
所以,在中国引入重疾险时,也是这样考虑的。
但是,中国保监看到这样的产品申报,批复是:含有寿险责任,就应该分到寿险;含有重疾责任,就要分到健康险。
你一个产品,即有寿险责任,又有健康险的责任,究竟怎么分类呢?无奈,业界不得不把一个产品分为两个产品:主约为寿险或一个两全保险(死了也赔,没死到一定期限把保额返还);而附约是一个重疾险。
主约和附约不可拆分,不可单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4
Policy
政策收紧
内地人赴港买保险已连热五年,近几年每年规模增长达50%。
主要原因如下: 1.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步的在建立和加强,内地保险市场炙手可热,从市场来看,在MDRT全 球4.3万多名会员中,来自中国的占比超过12.5%,中国已经仅次于美国,成为MDRT会员 占比第二大国家。” 2.因为理财概念的深入人心,加上人民币贬值的消息,购买保险使人民币保值促使担忧资产 缩水的人到境外去投资。
近半年以来,大陆客购买香
港保险的政策正在一步步收
紧
万一一网网制保作险收集资料 下载 门户网站 整理,未 经授权 请勿转 载转发 , 违者必究
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今年跑
到香港买保险的人 非常多,而是去香 港买保险的内地人
一年比一年多。
政策收紧时间表
2016年 2月4日
2016年 3月12日
2016年 3月22日
购买了香港保险,不远万里只为缴一次年费,费时间,花高额路费, 是不是会觉得麻烦并且累得慌。因此,选择保险还是就近原则会更好。
警告3:就医理赔很多不便,保诚友邦等认可医院均为1000多家, 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大中城市认可医院较多,部分偏远地级市和 县级地区没有认可医院。相对国内保险公司认可医院还是偏少, 由 于香港和内地的医疗判断标准存在差异,购买重疾险就存在理赔风 险。若内地人赴港买了重疾险或其他健康险后,仍在内地就医,则 通常只就医于保险公司指定的签约医院才能获得赔偿。如果产生认 定差异,内地被保险人必须要到香港去协商甚至走法律程序,聘请 香港律师。香港律师收费高昂,即便被保险人最后赢得官司,诉讼 费用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更有甚者,如果最终理赔纠纷难以认 定,则会造成赔付困难,甚至拿不到赔付。
就医理赔很多不便,如果最终 理赔纠纷难以认定,则会造成 赔付困难,甚至拿不到赔付
大陆及香港两地监管和索赔行政差异
监管机构 注册 索偿
自律组织 监管方式
大陆
香港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香港保险监理处
大陆
香港、百慕大等
仲裁、司法
保险索偿局、司法
保险行业协会
同业公会
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
保险索偿局: 1990年2月註冊成立,切實執行自律監管計劃,專責處理由個人保單引起的索償投訴。 投訴局的營運經費來自會員公司,為投訴人提供免費服務。索偿投诉委员会最高裁决80万港币的赔案。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4年各类型保单结案分类 2014年結案分類
保险纠纷的处理-保险索偿局
数据来自香港保险索偿局官网.hk
案例1:香港重疾保单理赔被拒赔! 被保险人2011年8月买了香港某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保 额100万港币。2014年11月不幸确诊为乳腺癌并向申请 理赔,经过半年调查,保险公司通过信函的方式正式通 知拒赔,并宣告保险合同作废,在拒赔的来函中,该保 险公司列举了被保险人在投保之前与乳腺癌完全无关的 一些就医、住院经历,以被保险人投保时没有如实申报 这些经历,导致该公司承保时未能作出正确的风险评估 为由,拒绝赔偿,并撤销保单,将相关保费以支票形式 寄给他。
2010-2014年結案保單類別
保险纠纷的处理-保险索偿局
数据来自香港保险索偿局官网.hk
2014年各类型保单投诉类别
保险纠纷的处理-保险索偿局
数据来自香港保险索偿局官网.hk
2014年各类型保单结案分类
保险纠纷的处理-保险索偿局
数据来自香港保险索偿局官网.hk
警告1:签单相对麻烦 必须到香港签单才有效,如果在大陆签单,则为非法地下 保单,保单无效。(18年岁以下孩子可不来港)续期缴费不便香港保单的续期缴 费一般是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该方式转账至香港需要0.9%左右的手续费。但是很 多客户因为前几年来买保险时未开香港银行账户,今年将保费电汇到香港保险公 司账户,很多被内地银行以属于海外投资而拒绝。一旦无法通过转帐方式缴纳续 期保费,就需要投保人到香港亲自缴费,增加了不便因素 警告2: 2004年11月中国保监会和香港保监处签署《保险监管合作协议》,也就 是说,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不可在内地开展香港保险业务。内地居民可以购买香 港保险,但必须在香港签约。
不知道在香港是不是也这样,因为香港保险公司的合同和我们大陆的有所不同,香港的法律和大陆的也不同。”
案例2:香港重疾保单理赔被拒赔!
近日,一位被保人,在签署投保申请书后的第 4天早上,曾经到保险公司的医生医务所验身。而 当天下午,由于一个月来,右颈腺肿和后中鼻膈出 血,被保人向私家医生求诊,诊断结果显示患上鼻 咽癌,并在人寿保单生效后3年死亡。对此,保险 公司认为被保人没有在投保申请书上或在验身期间 披露上述任何病症,因此拒绝发放死亡赔偿,理据 是被保人没有披露重要事实。
2016年 4月22日
外管局
央行
国家外汇局
保监会
境外使用银联卡刷 卡消费每笔不得超 过5000美元;
禁止境内居民通过跨 境电子支付购买人寿 保险、投资性返还分 红类保险产品。个人 账户资金向香港保险 公司对公账户转账被 叫停。
国家外汇局综合司 司长王允贵:境内居 民个人到境外买人 寿保险和投资返还 分红类保险是不被 允许的。
保监会对内地居民 赴港购买保险作出 风险提示,希望内 地居民在选择赴港 购买保险产品要慎 重。
万一一网网制保作险收集资料 下载 门户网站 整理,未 经授权 请勿转 载转发 ,
违者必究
Risk & Warning
购买香港保单的风险&警告
相对内地保险而言,大 陆客购买香港保单有不 可忽略的缺点及风险。
据林先生介绍“我也问过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对方告诉我他们只能够裁定80万港元以下的索偿,80万以上索偿出现纠纷 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因此,在收到保险公司的拒赔信之后,我再次写信向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说明,该公司在拒赔信中作为拒赔理由的病史,与 我老婆得乳腺癌并无直接关联,并且证明了2010年时,老婆曾在香港进行过全身体检,当时显示一切正常。”林先生告诉记 者,“我也找了律师朋友咨询过此事,他告诉我,类似的情况如果是在大陆进行诉讼,我获得胜诉的概率是百分之百,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