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_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花雨》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能复述故事内容。
2.掌握生字词:桂花、嗅、甘甜、蜂蜜,能正确书写并理解词义。
3.能感受诗意的抒情散文,欣赏文字之美。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生字词:桂花、嗅、甘甜、蜂蜜的书写和词义。
2.理解并复述《桂花雨》的故事内容。
难点1.能够感受和理解散文中的诗意境界。
2.运用生字词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第1课时)》。
2.教学课件或者黑板。
3.生字卡片:桂花、嗅、甘甜、蜂蜜。
4.学生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导入1.老师先播放桂花绽放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桂花的美。
2.通过问题引入:你们平常去哪里能看到桂花?桂花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学习新词1.展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看、读、背。
2.教授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让学生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
阅读课文1.学生课本打开到《桂花雨》一文,供学生自读。
2.鼓励学生读一读桂花的描述部分,感受其中的诗意。
3.分段教学,解释一些生字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
理解故事1.讲解《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复述。
2.提问:为什么桂花花瓣上有露珠?桂花为什么发出阵阵香气?3.学生讨论,体会故事中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补充活动1.绘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桂花雨》中的场景或者情节。
2.默写生字:让学生尝试用生字词造句。
五、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本课内容的习题。
2.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看到桂花时的感受,并用本节课的生字词进行描写。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故事讲述,让学生感受桂花之美,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并通过生字词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多参与,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桂花雨(蘇教版語文四年級)小板橋中心學校石麗仙【課題】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2課【教材簡解】《桂花雨》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の敘事散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の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の樂趣,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の無比懷念。
作家琦君以童年時代の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の童趣、純樸の情感。
課文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一如桂花,散發著濃濃の思鄉懷舊情韻,讀後讓人回味綿長。
【目標預設】“笨笨拙拙、新鮮、尤其、沉浸、挑揀”等詞語,規範書寫“尤”“謝”等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描寫桂花不同角度の香。
3.學會抓主要事件和關鍵詞句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分清文章主次の能力。
の情景,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對於桂花の深切情感,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の。
【重點、難點】重點:抓住課文中の主要內容和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香,體會作者の思想感情。
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閱讀敘事類散文:讀出動“情”の事,讀懂“事”中の情。
【設計理念】1.“以人為本,以讀為本。
”通過多種形式の讀,引導學生在與文本對話の過程中感悟、體驗,從而得到語言訓練,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實現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の對話。
”2.創設情境,依據圖畫再現、角色表演和想象畫面等途徑,把學生引入課文具體の情境中,把文字轉化成一幅幅畫面。
讓作者拉近讀者,並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悟文章中の語言文字。
の教學規律,重視識字寫字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寫生字。
引導學生認認真真讀好書,端端正正寫好字。
【設計思路】從文題入手,引領學生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對全文有一個整體の把握,並對課文定下了情感基調。
從“樂”入手,讓學生找關鍵字句,力求與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語言の魅力。
在預習の基礎上,進行重點字詞の教學,留足10分鐘の學習生字時間,認真規範地寫好漢字,陶冶學生性情。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琦君童年时代的“桂花雨”,感受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3. 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情节,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难点:理解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播放桂花雨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美景。
2. 学生分享对桂花雨的认识和感受。
二、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拼写、解释。
3. 学生互动交流,巩固生字词。
三、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讨论课文内容(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情节。
3. 学生分享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表达对家乡和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板书设计:桂花雨生字词课文分析作者情感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桂花雨的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自读、跟读、拼写、解释等方式,较好地掌握了生字词。
朗读课文环节,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到了语音语调和表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讨论课文内容的环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作业设计方面,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并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花雨的来源和特点。
2.理解表达方式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3.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桂花雨的特点和来源。
2.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3.桂花雨的欣赏和创作。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桂花雨的来源,理解诗歌表达的方式及其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2.在了解桂花雨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和创作,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自然拼读课文中的几个生僻字(如桂、隐等),引导学生回想课文中的桂花雨,让学生快速了解桂花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探究(30分钟)1.分组朗读课文,并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说明作者怎样使用语言和词语,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桂花雨的美好。
2.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桂花雨这首诗歌,了解诗歌中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其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3.学生针对桂花雨的表达方式,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桂花雨,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3. 创作实践(4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创作,根据桂花雨的主题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向其他小组汇报创作成果。
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需要向报道小组提问。
提问的问题可以从内容、表达方式、韵律、意境等多个角度出发。
3.总结展示,学生总结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语言和词汇上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
4. 课堂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针对学生表现做出评价,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小组展示和提问环节,以及课后自主创作和提交作品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反思环节,综合评估学生对桂花雨的理解和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扩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感受、欣赏和创作诗歌。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诗歌阅读材料和组织相关活动的方式开拓学生的诗歌观赏领域,培养学生欣赏、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3篇(特等奖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3篇(特等奖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对家乡的思念,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桂花“香”的特点,以及从摇花乐中体会到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思念。
【学习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由《乡下人家》导入。
二、初读课文。
1、仔细读文,看看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我们见到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2、学生反应。
三、学习桂花的“香”。
1、画下带有“香”字的句子。
2、这些句子写法一样吗?品读其中的一两句。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摇花的“乐”。
是怎样表现他的乐的呢?学生自读自悟。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用劲的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的动作和语言;之后请学生联想,当自己站在桂花树下,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从而理解“乐”。
)五、合作沟通,体会思乡情。
1、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己解答疑问。
3、师:每每想起母亲说的话时,眼前总不禁会出现她送桂花的情景。
4、同桌合作对话,再现当时的情景。
六、简介及其作品。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一处你熟识的景物,以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板书设计】景桂花(香)7* 桂花雨(思乡)情事摇花(乐)说课稿《桂花雨》说课稿一、说教材《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童年美妙生活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本文语言清爽,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8个自然段。
文章先写小时侯“我”最喜爱桂花,由于“它的香气真是迷人”。
第四、五、六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对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这种情感集中表达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桂花雨第一课时(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习课文《桂花雨》,了解桂花雨的来历、特点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 生字词学习: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课文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桂花,引起学生对桂花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桂花有什么了解?桂花有哪些特点?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桂花雨》,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要求学生正确朗读、书写。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文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五、朗读练习(5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要求语气、节奏准确。
2. 教师点评、指导。
板书设计:桂花雨来历:民间传说特点:香、美、浪漫作者情感:喜爱桂花、热爱家乡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桂花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和家乡的热爱。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桂花雨》,学生了解了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掌握了生字词。
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朗读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④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第2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桂花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桂花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赠送桂花的快乐时光,以及离开家乡后对桂花的怀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闻过桂花的香味,引导学生回忆与桂花相关的事物。
(2)板书课题:桂花雨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桂花雨。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桂花雨童年的快乐对家乡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桂花雨的小故事。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与桂花的相关经历。
八、课后反思补充说明:1. 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 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
小板桥中心学校xx
【课题】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简解】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
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谢”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桂花不同角度的香。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对于桂花的深切情感,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
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
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
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
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学习生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xx雨”
1.孩子们,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桂花从古至今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篇章,也进入了我国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散文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故乡,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学生书空)
2、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听出一种疑问,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3.质疑:
究竟什么是“桂花雨”?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文通字顺,边读边在文中找找答案。
4、刚才,孩子们读得很认真,老师相信文中的二类字你一定能读正确。
(出示二类词)
5、真棒,每个字都读得字正腔圆,看一类字词,能读正确吗?(出示一类词)笨笨拙拙撮檀香桂花卤
xx尤其沉浸吩咐
谢落炉烟袅袅挑拣
(1)指名读,指导吩咐读轻声
(2)理解:
吩咐挑拣“吩咐”什么意思?我和你谁吩咐谁?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咐谁?用“吩咐”说一句话。
“挑拣”什么意思?选字填空:
(课件出示字典上的解释)看意思,选字填空
老人从地上()起一块鹅卵石。
老人从一堆石头中()起一块鹅卵石。
(3)写“尤”“谢”,请同学仔细观察,今天的红色字是——生字。
指名交流记忆。
我们不仅要记住字形,好要写好它,师范写“尤”“谢”,生描书空,描红红生字。
二、整体感知,情系“xx雨”
1、孩子们读准了字音,写好了生字,明白了字义,让我们把字词带到文中,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什么是“桂花雨”?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2、指导朗读,我们带上什么感情色彩,才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3、全班齐读,大家喜欢这种感觉吗?我们也来喊一喊。
4、展开想象,完成练习。
5、再次朗读,此时此刻,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我,情不自禁的喊道——(桂花雨);心中充满了快乐的满足,我又呼喊道——(桂花雨);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如雨的桂花——(桂花雨)。
三、仔细品读,赏析“xx”
1、此时此刻,桂花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板书:
xx)
2、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桂花“香”,请同学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桂花的香,用笔勾画下来。
3,学生反馈。
4,出示句子。
xx完成朗读。
5、配乐朗读。
6、再次回顾xx,比较句子,思考:
你有什么发现?或在这两句话中,哪个字眼用得最好?(都有“浸”字),“浸”在文中选第几个解释?(使渗透)
7、总结,是呀,用的多么巧妙的字眼,一个“浸”让我们感受到了桂花香味儿弥散的时间长,范围广。
四、提出问题,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思考:
课文除了写桂花香,还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摇花乐,又是一种怎样的快乐,我们期待着下节课,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作者xx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
2、抄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12、xx雨
xx浸
摇花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