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相对局限生长
弥漫性生长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CT表现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肿瘤播散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对白质纤维素影响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男,15岁,头痛
Two cell pattern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男,11岁,头痛6月,加重伴恶性呕吐4天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男,19岁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鞍区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ຫໍສະໝຸດ 鉴别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鞍区生殖细胞瘤
女性多见,70%;尿崩症-下丘脑 不同类型
三脑室内:
体积大,出血坏死、囊变
视交叉、漏斗、垂体柄
体积小,形态多样,少出血、囊变,神经垂体信号改变
蝶鞍内
与微腺瘤不能区分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咽管瘤
颅咽管胚胎残余上皮/鳞 状上皮细胞化生
儿童鞍区肿瘤50%
高峰:5-10/40-60岁
囊实性、囊性、实性
钙化常见
分型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女,10岁,阵发性 呕吐2年
颅咽管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男,51岁
颅咽管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生殖细胞瘤ppt课件

生殖细胞瘤ppt课件

放疗前的护理
症状护理
—颅内压增高 —神经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的病人,做好各种 安全保护 —尿崩症: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必要时记录 每小时尿量
放疗后的护理
• 放疗时的皮肤护理: —照射部分皮肤要求清洁干燥,勿用力摩 擦或使用刺激性的药物、热敷和理疗,禁 止使用肥皂,避免吹风和日晒 —出现放射性皮肤反应,如皮肤瘙痒时可 用鱼肝油软膏或可的松冷霜或止痒剂止痒 —若出现湿性皮炎,为防止即发感染,局 部应用抗感染、收敛药物,出现全身反应 时,通知医生处理
放疗后的护理
• 骨髓抑制的护理: —出现Ⅱ度骨髓抑制(2.0~3.0×109/L),遵医嘱使 用升白细胞药物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保护性隔离,减少探视 —定期复查血常规 •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呕吐时头偏一侧,不可吞下呕吐物 —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予止吐药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腹胀、呃逆、呕吐,呕吐物是否 为咖啡色,大便颜色是否正常,防止胃肠道出血。
诊断
• 影像学检查: —CT —MRI • 实验室检查: —垂体功能 —泌乳素(PRL)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β-hcG等
治疗
• 手术 • 化疗 • 放疗——生殖细胞瘤 对放疗敏感。目前主 要治疗方案以放疗为 主
放疗前的护理
• 心理护理 • 放疗前准备: —测量体温 —清淡饮食 —术前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支持治疗 —头皮剃发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测
定义
• 生殖细胞瘤 是发源于胚胎 生殖细胞的肿 瘤,是颅内较 为常见的一种 恶性肿瘤。
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池。肿瘤多发生于儿 童和青少年,以10~25岁多见,男女比约为2.24:1, 位于鞍上生殖细胞瘤则以女性多见。国外研究发现, 其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0.2%~1.7%。

脑生殖细胞瘤ppt精品医学课件

脑生殖细胞瘤ppt精品医学课件
7

2018/8/27

除生殖细胞瘤以外的肿瘤总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
概述



2018/8/27
生殖细胞瘤起源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 细胞的残余组织,多见于性腺; 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线部位(松 果体或鞍上区)、纵隔或骶尾区等其 它部位; 虽然生殖细胞瘤的组织学所见均相同, 但是生长于不同部位的肿瘤名称各异。 例如:位于睾丸者称精原细胞瘤 (sernimoma),位于卵巢者称无性细 胞瘤(dysgeminoma),而位于中枢神
2018/8/27 20
2018/8/27
21
2018/8/27
22
2018/8/27
23
肿瘤标记物测定
肿瘤类型 生殖细胞瘤 绒癌 胚胎瘤 内胚窦瘤 标记物 PLAP阳性 HCG阳性 HCG阳性, AFP阳性 AFP阳性
PALP:胎盘碱性磷酸酶;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018/8/27
24


2018/8/27
1、CT表现: ①肿瘤最常见于松果体区,位于鞍上区肿块 常累及漏斗; ②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无出 血、坏死及囊性变,可分叶,但境界清楚;瘤体 本身钙化少见,典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常见肿 瘤包埋松果体钙化灶。 ③增强扫描呈中等至明显的均匀强化。 ④室管膜下转移可表现为沿脑室壁线状或条 片状强化,沿脑脊液向蛛网膜下腔播散表现为脑 表面、脑池的线状或结节状强化。
8
流行病学特点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有显著的地域差别, 欧美等西方国家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0.4%一 3.4%,在亚洲国家约占全部儿童颅内肿瘤的 11%。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约90 %的病例发生于20岁之前,发病年龄高峰在 lO~12之间。 NGGCTs的发病年龄高峰要早于生殖细胞瘤。 NGGCTs的男女之比为3:l。而生殖细胞瘤比为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ppt课件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ppt课件

颅内各类肿瘤的发病率:
胶质瘤45% 脑膜瘤16% 垂体瘤10% 神经纤维瘤10% 先天性肿瘤10% 转移瘤6%。
3
性别发病率: 多数肿瘤男性多于女性
部位发病率: 胶质瘤:大脑半球为多,额叶>颞叶 >顶叶>枕
叶。 脑膜瘤:大脑半球突面、鞍结节、蝶骨嵴、矢
镰旁。 垂体瘤:鞍区
4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1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 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肿瘤起源于颅内诸组织结构:颅骨、脑膜、 血管、颅神经、脑实质及胚胎残余组织。 继发性肿瘤: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经血 流转移至脑组织或直接蔓延侵犯颅内组织。
2
发病率: 原发性肿瘤(7.8-12.5/10万) 继发性肿瘤(2.1-11.1/10万) 国内资料:原发+继发(36.6/10万)
神 脑(脊)膜肿瘤
经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理 局部肿瘤的扩延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1 星形细胞肿瘤 Astrocytic tumor .2 少枝胶质细胞肿瘤 Oligodendroglial tumors .3 室管膜细胞肿瘤 Ependymal tumors .4 混合性胶质瘤 Mixed gliomas .5 脉络丛肿瘤 Choroid plexus tumors .6 来源未确定的神经上皮肿瘤 Neuroepithelial tumors •of •uncertain origin .7 神经元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混合 性肿瘤Neuronal •and •mixed neuronal-glial tumors .8 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 Pineal parenchymal tumors .9 胚胎性肿瘤 Embryonal tumors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l 除生殖细胞瘤(GE)以外的肿瘤总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其中除良性畸胎瘤外,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均为恶性肿瘤,均可经过脑脊液播散或全身转移,但GE的生存率较NGGCT要高。

2016年WHO生殖细胞肿瘤分类发病机制l起源倾向于胚芽移行异常学说:在胚胎迁移折叠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遍布整个胚胎,当这些迁移的全能干细胞未完成正常演化而停留时,很可能变成肿瘤。

生殖细胞瘤是一组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未分化肿瘤。

l原始生殖细胞大部分停留在中线附近,颅内发病率按部位依次为松果体区、鞍上区等,少部分由于第三脑室发育而移动至丘脑、基底节区。

l 其他学说包括:胚胎细胞剩余学说、发育不良学说、错构瘤学说。

病理特征l镜下:细胞均匀呈层状排列或分叶状排列,细胞密集,核大,胞质透明,富含糖原;特征是沿纤维血管间隔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l大体:肿瘤大小不一,虽可见边界,但呈浸润性生长,灰红色,质软,易碎,可见有出血、囊变和钙化。

概述l GE占原发颅内肿瘤的0.5%-2%,是GCT最多见的类型,占65%。

l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高峰是10-14岁。

l性别:男女比约2.24:1;鞍上区以女性多见,丘脑-基底节区几乎均为男孩。

l部位:几乎均发生于间脑,主要是松果体区及下丘脑-漏斗轴;依次为松果体区、鞍上区、丘脑和基底节区,也可松果体区和鞍上同时受累。

l组织学:属恶性肿瘤,可沿室管膜和脑脊液播散。

l实验室检查:AFP;β-HCG;PLAP;CEA。

l 治疗:对放疗、化疗敏感,预后好,种植播散影响预后。

临床表现l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部位有一定相关性。

l松果体区GE: 压迫中脑导水管或阻塞其开口➢颅高压症状(松果体区GE最常见症状)。

l鞍上区GE: 影响下视丘—神经垂体系统➢中枢性尿崩症(常为鞍上区GE首发症状,90%) ;压迫视神经、视交叉➢视力和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内分泌症状 。

l 丘脑-基底节区GE: 进行性肢体活动障碍、偏瘫(与肿瘤侵犯内囊有关),进展缓慢;智力障碍(与肿瘤累及双侧基底神经节区或早期皮质萎缩有关)。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
生殖细胞瘤
• 生殖细胞瘤(germinoma)占原发颅内肿瘤的0.5%~2%好发于松果体 区,其次为鞍上池,丘脑和基底核区;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 少见。
临床与病理
•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约占松果体区肿瘤的50% 还可见于松果体至下丘脑的中线部位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和易发年龄;当儿童松果体区和(或) 鞍上发现类圆形肿块时,则应考虑生殖细胞瘤可能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试验性放射治疗是诊断生殖细胞瘤的有力佐证。 •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需与松果体细胞瘤、畸胎瘤、脑膜瘤相鉴别;
鞍上的生殖细胞瘤则需与鞍区其他肿瘤加以区别。
临床与病理
• 生殖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可以沿室管膜和脑脊液播散:由于生殖 细胞瘤对放疗敏感,试验性放射治疗有效是诊断生殖细胞瘤的一个 有力证据。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颅压增高、中枢性尿崩症、 内分泌紊乱,上丘受压引起双眼上视困难,下丘受压则致双耳听力 丧失等。
影像学表现
• 1. CT平扫表现为边缘清楚、不规则、不甚均匀的略高密度肿块, 增强扫描为均一强化。脑室壁可出现带状或结节状强化影,提示有 室管膜扩散。
影像学表现
• 1. CT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常并有梗阻性脑积水。放疗后肿块内 可出现低密度囊性变。
影像学表现
• 2.MRI 肿瘤呈等T1或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周围水肿 不明显;在矢状位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与脑室及脑干的关系;增强 扫描有助于检出经脑脊液种植的病灶。
诊断与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生殖细胞瘤对放疗非常敏感,分次放 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生存率 及治愈率都很高。
➢ 生殖细胞瘤经过手术及术后放疗其15 年生存率为87.9%。
诊断要点
➢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 男性多见,鞍上区GE则以女性多见 ➢ 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区、丘脑和与肿瘤
部位相关 ➢ DWI高信号,ADC低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 可沿室管膜和脑脊液播散 ➢ 对放、化疗敏感 ➢ 临床、实验室检查
➢ 实验室检查:AFP;β-HCG;PLAP;CEA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
MRI:肿瘤呈等T1或稍长T、长T2信 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周围水肿 不明显;在失状位可很好地显示 肿瘤与脑室、脑干的关系;增强 扫描有助于检出 经脑脊液种植的 病灶。
男,8Y。 CT示松果体区、三脑 室旁见稍高密度影, MRI上T1WI呈等及稍低 信号,T2WI呈等及稍 高信号,FLAIR呈高信 号,增强扫描呈明显 强化;中脑导水管受 压,出现梗阻性脑积 水及室旁水肿。
➢ 好发于成年人 ➢ CT略高密度 ➢ 肿块可见包膜,向鞍上生
长, 冠状面可见“束腰 征” ➢ 垂体多不能显示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 内分泌改变
常起源于鞍膈、鞍结节、前床 突及部分蝶骨嵴。好发于成人且发 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见。 脑膜瘤一般多为良性,生长较为缓 慢,但也可压迫并侵入附近的组织 结构(如视交叉/神经、海绵窦等) 引起相应的症状。 ➢ 好发于40-60岁中年人,无性别差
男,7Y,视物模糊2月余……
男,14Y,右侧偏瘫3年伴视力下降3个月
男,13岁

男,12岁,反复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5天
鉴别诊断
A 颅咽管瘤 B 垂体瘤 C 鞍区脑膜瘤 D 松果体细胞瘤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优秀课件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优秀课件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多发条带状
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瘤 周无或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 MR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 MR增强:随程恶性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度强化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图)
颅内肿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熟悉各种影像学方法对颅内肿瘤诊断 的价值与限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影像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学习重点难点
• 本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影像学表现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年 龄多在50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病理以坏死和出血为 特征
• 增强
-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 状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
-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 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 脑积水
• 增强
-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 移灶也明显强化
髓母细胞瘤 (图)
室管膜瘤
• 概述
-占颅内肿瘤3-5%、占神经上皮肿瘤12%,儿童多 见(1-5岁),70%位于幕下,四脑室最多见,成 人多位于幕上,10-20%脑脊液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视力和视野障碍
可表现为发育迟缓
基底节区
肢体活动障碍
松果体区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
松果体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 50%松果体肿瘤 • 软组织肿块
• CT高密度 • 增强明显,“V” 字征
• “Engulf” 松果体,中心钙化 • 囊变,出血少见
男,15岁,头痛
Two 殖细胞瘤
•男,11岁,头痛6月,加重伴恶性呕吐4天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男,19岁
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
• 发病年龄较生殖细胞瘤大 • 呈“爆炸”钙化灶 • 多见于女性 • 很少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 • 患者性征发育迟缓或不发育
松果体细胞瘤
男,39岁,视力模糊
中等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
基底节区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 生殖细胞瘤10%;儿童基底节肿瘤25% • 与松果体区不同
• 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体积大 • 囊变坏死、出血多见 • 斑片状、分隔状强化,斑点状强化(播散) • 同侧皮层萎缩- 内囊受累
相对局限生长
弥漫性生长
CT表现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肿瘤播散
生殖细胞瘤
对白质纤维素影响
生殖细胞瘤
同侧皮层萎缩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术后复查
2M 10M 33M
男,24岁 胶质母细胞瘤(含少突细胞瘤成分)
淋巴瘤
• 发病年龄较大 • 囊变坏死少 • 强化明显
小结
• 三个发病部位(临床,影像,鉴别)
• 松果体区 • 鞍区 • 基底节-丘脑区
谢谢聆听!
男,4岁,头痛伴恶心、呕吐
松果体母细胞瘤
女,17岁,头痛、呕吐及复视
o 起源于松果体区脑室管膜连合下器官的特殊的室管膜细 胞;
o 组织学检查肿瘤表现出乳突状特点、线团及血管周围假 菊形团
松果体乳头状瘤
脑膜瘤
胶质瘤
• 主要位于松果体周围脑实质结构,若能发现肿瘤来自胼胝体、顶 盖等松果体周围结构时,鉴别意义更大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颅咽管瘤
• 颅咽管胚胎残余上皮/鳞状上皮细 胞化生
• 儿童鞍区肿瘤50% • 高峰:5-10/40-60岁 • 囊实性、囊性、实性 • 钙化常见 • 分型
女,10岁,阵发性呕吐2年
颅咽管瘤
男,51岁
颅咽管瘤
鞍区脑膜瘤
男,1岁,自发眼震3个月 视交叉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鞍区脊索样胶质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
影像诊断及鉴别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魏新华
纲要
• 概述 • 影像诊断及鉴别
• 松果体区 • 鞍区 • 基底节-丘脑区
• 小结
概述
• 原始生殖细胞残余组织 • 部位
• 中枢神经系统中线部位
• 松果体区及鞍上区
• 偏离中线而异位
• 基底节、丘脑和大脑半球等
• 流行病学
• 亚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 • 10-12岁(90%<20岁) • <1%颅内肿瘤 • 3-5儿童肿瘤 • 0.4-1成人颅内肿瘤
• 不同类型
• 三脑室内:
• 体积大,出血坏死、囊变
• 视交叉、漏斗、垂体柄
• 体积小,形态多样,少出血、囊变,神经垂体信号改变
• 蝶鞍内
• 与微腺瘤不能区分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女,1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停经半年,双下肢乏力、自觉视力减 低2月
生殖细胞瘤
女,9岁,渐进性视物模糊1年,加重半年
• 浸润性生长 • 增强检查,良性可不强化,恶性强化明显
其它生殖细胞肿瘤
• 生殖细胞瘤-60% • 畸胎瘤-33% • 内胚窦瘤-AFP升高 • 绒毛膜癌-HCG明显升高 • 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影像表现 无特异性
畸胎瘤
畸胎瘤
鞍区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
鞍区生殖细胞瘤
• 女性多见,70%;尿崩症-下丘脑
• 临床
• 性别特征
• 松果体区男性多见(M:F= 5-22:1) • 鞍上区女性多于男性(F:M= 1:1.3) • 基底节、丘脑和大脑半球几乎为男性
• 治疗: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 • 临床表现
松果体区
鞍区
中脑导水管受压
下视丘—垂体系统
颅内高压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癫痫发作
可表现为性早熟
尿崩症最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