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

合集下载

(D)赵文舟生物学野外实习发展战略(未完成版)赵文舟10210700129

(D)赵文舟生物学野外实习发展战略(未完成版)赵文舟10210700129

我们通过对比从19XX年至今历年学生野外实习留下的昆虫标本
可以发现,近年来作为野外实习成果的标本不论从制作水平上还是 鉴定水平上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从19XX年至今,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水平,学习情况,教学成果 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原因一:高校扩招带来学生素质下降:
700
60 招生数(万人)
——孙丙耀《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图一 评论
图二 评论
图三 评论
图四 评论
图五 评论
图六 评论
总结(可能出现的问题)
1.近几年标本的制作水平(展翅、铭牌编写、标本盒制作等)明显下降。 2.由早期到近期,标本的鉴定水平、分类精确度明显下降。 3.近几年昆虫针,标本盒的质量有明显下降。 4. 5.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是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态学等生物学 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生科院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理 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它在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实现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扩大和丰富学生生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独立工 作能力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自力能力、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作精神、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 要途径。
生物学野外实习发展战略
赵文舟 10210700129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在天目山国家级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进行,是在学生完成植物 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普通生态学理论和实验课学习之后集中进行的实践 教学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动植物标本的鉴 定、动植物资源调查、动植物生态观察和研究和社会生物教育资源的参观 和利用。在实习路线踏察、标本采集等野外调查基础上,进行动植物标本 的鉴定和标本制作,编制动植物名录,分析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和利用。 旨在训练学生从事野外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生态观察和研究 的能力。

天目山生物地理

天目山生物地理

生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摘要:在2010年浙江野外实习中,我们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了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认识,掌握了群落调查的方法,并调查了解了植被分布影响的主要因素,深入理解了地形、地貌与植物分布的关系,土壤与植被分布的关系,气候与植物分布的关系和人类活动与植物分布的关系。

关键词:西天目山、植被垂直分布、典型植物一、西天目山概况天目山为浙江省第一名山, 以“天目灵山”佛教圣地著称, 并以茂密华盖的森林而驰名; 是现代风景旅游名胜区, 更是国家级和国际“MAB”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位于抗州市西北94km , 地处东经119°24′11″~ 119°27′11″, 北纬30°18′30″~ 30°21′37″, 属浙江省临安县管辖。

天目山由东、西天目两部分组成, 两主峰相距8165 km。

山顶各有一池, 形似双目, 故名。

天目山古称“浮玉”。

天目山名始于汉代, 距今已1500 余年。

该山地处浙皖两省交界处, 为浙江西北部之最大山脉。

脉向自西南—东北。

南起安徽省绩溪, 入浙后向东北延伸, 经临安、安吉至德清境内, 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 m ) 是位于山脉部, 系长江与钱塘江分水岭。

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呈梯级下降, 消失于长江三角洲平原。

东天目山的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 西天目山的原生植被保存完好。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划定于西天目山双清溪峡谷一带。

占地面积1050 公顷, 为一坐北朝南的“中山峡谷区”, 相对高度1200 m。

(自350 m~ 1506 m ) , 山势陡峻、悬崖绝壁、沟谷错落、溪水清彻。

天目山植被天目山区域地质位于扬子准台地南缘钱塘凹陷褶皱带。

是我国地质最古老的地区之一。

于古生代下志留纪前加里东运动后上升为陆。

之后燕山期酸性和中酸性岩浆广泛喷发, 组成了天目山系主体。

地层以火山岩为主, 约占保护区90%。

全部由侏罗纪中统黄光组组成; 沉积岩只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和西南部边缘, 由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和西阳山组, 奥陶系下统印渚埠组等组成。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5所学校,对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进行了建设,并获得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建设项目,本文将项目建设情况予以汇总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野外实习;天目山;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到自然界中去实习,可以真实地接触形形色色的生物,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0多年来,华东地区高校一直以浙江省天目山为核心,进行生物学野外实习,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进行了建设,2007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5校(简称“华东5校”),获得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

一、生物学野外实习的理念1实习体系。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实践环节嘲,“华东5校”联合开设的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改变了以往单纯动植物分类的生物学野外实习体系,形成了通过资源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结构研究的野外资源调查系统。

结合野外实习区域的物候与地质状态,关注野外实习区域的经济发展与野生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发展,进行从微生物到动植物的多系统研究,尝试了从宏观研究手段到分子水平研究的探讨,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方式多样、布局合理、行之有效的野外实习理念。

通过野外实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生物在野外的生长情况、生物多样性形成及特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为开阔生物学视野奠定了基础。

2实习条件。

我们通过多年来在基地的实习,深刻感受到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所蕴含的丰富的多样性生物及保存完整的自然植被。

通过对植被的紧密接触,不仅助于师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也助于师生对自然界等多方面的了解。

经过多年的建设,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已成为师生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可以满足华东乃至跨区域高校生物学师生的实习。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10 江文正等: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与思考醉、固定、保存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相关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要求学生关注教师如何开展实习基地背景资料的收集、实习的前期准备以及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工作,使学生知晓如何组织和开展野外实习,这对师范院校学生今后开展教学实习的组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互助合作研究实践,在小课题研究中训练沟通能力,在合作中学会承担责任。

显然,我们的野外实习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5-6]。

2 实习内容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2.1 动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为期一周,实习内容主要分为水生生物采集与鉴定、昆虫采样与标本制作、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夜间动物观察、自主课题研究和答辩等几大板块。

通过动物学野外实习,学生可以在溪流中捕捉形形色色的水生动物,小到单细胞的藻类和轮虫,大到脊椎动物的鱼类和两栖类。

那些曾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生动地演绎在眼前,使学生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功。

昆虫的采集和标本制作也是动物学野外实习内容之一,学生在老教师引导下,走进山野,认识栖息其中的各种昆虫,学会正确的昆虫捕捉方法,晚上回到驻地后进行昆虫标本的制作。

教师的讲解与实地的观察结合,唤起了学生们心中对昆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为了更好地观察鸟类,天不亮学生们就进入山中,学习教师传授的辨鸟技术,加上望远镜的助力,学生们可以成功观察到各种生境下的鸟类。

学生们对每天的夜间动物观察也充满了兴趣,有星星点点的萤火虫、若隐若现的东方角鸮(Otus sunia)鸣声,还有宽翅纺织娘(Mecopoda niponensis)、大寰螽(Atlanticus magnificus)、条螽(Ducetia japonica)等各种鸣虫发出的不同叫声。

自主课题和小组汇报是对动物学野外实习成果的考核和检验,各小组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和相互协作,完成课题研究和汇报。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野外实习在生物学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探索生命奥秘,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3日至7月11日,前往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场为期九天的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板块,我们将结合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总结本次实习的收获和感悟。

二、实习内容1. 植物实习在天目山,我们见识到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识别了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标本制作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制作植物标本,掌握了叶脉纹理、叶质、花序和果实类型等科学描述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分类学知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2. 动物实习在动物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扫网、空网、毒瓶毒箱等捕虫工具,对天目山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学会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将捕获的昆虫制作成标本,为学校标本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多种鸟类和水生生物,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 微生物实习在微生物实习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土壤样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对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实践技能。

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方面,我们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完善,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实地考察、标本制作、土壤样本采集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学术研究、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环保意识:在天目山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加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目录绪言实习简介。

1 实习目的。

1 实习路线。

1 西天目山简介。

1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1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

5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绪言实习简介实习目的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西天目山简介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

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

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

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

野外考察植物实习总结

野外考察植物实习总结

野外考察植物实习总结野外考察植物实习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野外考察植物实习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野外考察植物实习总结16月25日,我们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上午我们参观了位于此处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并在有关专家的讲解下学习了有关野生动物习性及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下午我们游览了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在野外辨认各种植物,以及观察植物分布的特征及规律。

一、实践目的通过参观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以及对楼观台森林保护区的参观考察,可以近距离观察珍惜保护动物和野外的各种植物及自然景观,增加对在课堂学习的动植物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更可以通过实践深刻理解课本上所学的生涩知识,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在可能的情况下用自己所学解决具体的生产实践问题。

二、所学专业知识: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我们看到了四大国宝及其他各种珍稀野生动物,大大开阔了视野。

四大国宝是指: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这里的四大国宝的圈养规模,均为国内前列。

而且还有如:黑熊、夜枭、小熊猫、孔雀等珍稀保护动物。

专家首先带领我们参观大熊猫舍,大熊猫憨态可掬,走起路来一扭一摆的满是富态,不过由于是在室内圈养的,大熊猫浑身比较脏,远没有以前在电视上见到的那么“黑白分明”。

据专家介绍大熊猫这个物种存在的历史非常久远,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

据考证曾经大熊猫应该是肉食动物,不过后来由于环境改变,食物缺乏,它们改变了习性成为了杂食动物,但主要以竹子的叶及嫩茎为食。

有一种身披金色毛发,在林间翻飞的精灵,比美猴王还美,它就是金丝猴。

金丝猴浑身金毛,尽显王者风范,它们的“宿舍”是“高层建筑”,在人工搭建的猴舍中有很多树枝,藤条,人们尽量模仿野外环境使它们在室内安家。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前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区,是我国中亚热带具有代表性的山地。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自然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以及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实习内容1. 样方调查我们采用样方法对天目山地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

于海拔500米左右处开始一天的实习,同学们分为五组,用明黄色玻璃绳围起5m×5m的样方,仔细清点样方内的乔木、灌木与草本。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对天目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有了初步了解。

2. 植被分析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天目山的古树、大乔木、稀有植物等,分析了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生态适应性。

3. 地形地貌观察天目山山地海拔在240-1506米间,相对高差达1200米。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地形地貌进行了观察,了解了天目山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目山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众多珍稀物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了天目山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样方调查、植被分析和地形地貌观察等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四、结论本次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
一座座山头从眼前划过,校车飞速行驶,渐渐的被包裹在群山之中。

秀长挺拔的柳杉长在高高的山坡上,越发显得高大。

阳光穿行于茫茫林海,斑驳的树阴和潺潺的泉水透着山里的清凉。

回忆天目山实习
透过车窗,所能看到的只有参差的树木和盘山的公路。

此刻已无法看到柳杉和银杏此类高大树木的树冠,对着窗外发呆,期待一睹天目山的风采。

迎接我们的是一幢老式的旅馆,屋子里阴暗潮湿,充满着霉味。

不过也顾不上这些,一听说吃饭,都跑下楼去,想尝尝所谓的山味儿。

回想起来,唯独对梅干菜有些印象,其他也吃不出什么味来。

饭后自是回去收拾东西,晒被子晾衣服。

山里湿度大,什么东西都会透着点霉味。

这也很正常,可掀开凉席一看,我床板上赫然躺着一双前人留下的半白半黑的袜子。

吃惊! 发呆! 沉思片刻,会是怎样的仁兄,竟把袜子穿成这幅摸样?
听说山下有个超市,晚饭过后便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去逛逛。

我们沿着公路下行,经过一岔口。

一边是通往禅源寺,另一边是通往山下。

禅源寺略有名气,于是决定先禅源后超市。

来到禅源寺发现到处都在修建,寺院后是一宾馆样的建筑,很有商业味道。

一路上没碰上半个和尚,院内也没什么生气。

或许是重建的缘故,寺内不够清静,僧侣们都纷纷回“家”去了吧。

那个所谓的超市令人有些失望。

其实只是几家商铺,卖的都是些土特产。

可是有那么几种果子,都是从什么“夏威夷果”的包装袋里倒出来的,好个地方特产!
晚上开了个小会,交代了几天的日程安排。

第二天就正式开工了!
植物实习
植物实习基本上是采植物问老师,然后就一股脑地装袋。

五人一组,一个上午可采一百二三十吧。

不过有兴致高的,头脑发热只顾采,可采两百多。

牛啊,同样的小花采了两三遍。

这其中的乐趣,便是发现我采的野草孙老师大多也不认得! 但面对那陌生的满山花草,只得哀吾生之须臾。

中午回来,不多说,又累又饿。

吃完饭便去冲澡,接下来就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可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下午整理标本,在老师的催促下,吃饭前也总能收拾妥当。

老师干嘛要催呢?有人给出了鲜为人知的解释,说是为了不耽误老师吃饭,整理的标本可都是放在饭桌上的。

植物实习最为痛苦的事,莫过于顶着烈日晒纸收纸,热! 好在还没晕到一头就往旁边那干涸的泳池里栽。

说起这游泳池,有点伤心,我还带了泳裤呢。

唉,没想到这泳池天天都用来晒被子! 泳裤也只能当内裤穿。

植物实习一共三天,艰难地度过了。

心里最为不痛快的就是觉得自己与好些植物缘未断情未了,不禁在马路边徘徊。

动物实习
动物实习是非常累的,要拿着网追着跑。

不过当发现什么稀奇少见的小动物时,同学那股干劲可是露于颜表,杀气腾腾! 有不少舍身为虫的英勇行为,摔得,滑的,滚的,尖叫的,历历在目。

下午最为轻松,做做小工打打杂一晃就加餐饭去了。

动物实习中最为“惊险”的貌似就是晚上出去捉蛇了。

不过我们小组
“行军”的那天晚上,动用了五六只手电也未照得一丝蛇影。

孙老师要我们走水路,我们走的却是硬邦邦的公路。

比看风景还要悠闲,天黑嘛也没啥看的,所以悠闲! 可是穿了靴子总得沾点水吧,于是找了处浅水,捞了几条小鱼,抓了几只蛤蟆便打道回府了。

动物实习中收获最丰的当属灯诱。

倘若在诱布前站上几分钟,便会有如身中暴雨梨花针,全身布满飞虫。

当晚噩梦梦见的不是别的,正是那铜绿丽金龟!
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山里的雨真是可爱。

一场大雨,动物实习进行了两天就圆满结束了!
日全食
不得不提这百年难得一遇的日食奇观,也算是我们实习期间的一个小插曲。

天目山上虽不是最佳观测点,但已体验到那种好似分钟之内日夜交替的奇妙感觉了。

这得十分感谢孙老师给我涂的那块纯天然“日全食眼镜”,不错,不错!
调查
灯诱! 从晚上八点灯诱到凌晨两点! 听起来还真够吓人。

不过还好,人多力量大。

三四一十二,分三组,一组两小时。

努力没有白费,调查做的还不错。

据说灯诱当晚,有彩臂金龟驾临! 但不知是哪位仁兄杀红了眼,逮到手就给它一针甲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这样毙命了。

考试
这是最担心也是最为关心的事了。

虽然老师们制造出相当恐怖的气氛,吹胡子瞪眼睛,偶尔运功来几声狮子吼什么的,但还是基本都过了。

第二天,
就也就是最后一天了,登仙人顶!
登顶
一袋榨菜,一瓶八宝粥,两馒头两个蛋,这就是上山的干粮。

三个班浩浩荡荡向山上行去,雨不停地敲打着石阶,水流极其湍急,山路曲曲折折,雨水与汗水交织了一路。

累是累,不过到老殿歇脚,喝茶,吃红薯那会倒是难得的宁静与惬意。

登上顶峰便亟不可待的向远方望去,可天公不作美,云来雾绕。

虽未能在仙人顶上大饱一览众山小之眼福,但也有凌云驾雾之感,遂作诗一首:
凭栏远眺雾连天,十里未得众山小。

如舟凌云仙人顶,寸步不移飘万里。

2012年7月前往浙江临安天目山进行野外实习。

7月15出发,当天抵达天目山。

7月16-18植物实习。

7月19休息,交换工具。

7月20-21动物实习。

7月22日全食,参观博物馆。

7月23大雨,休息。

7月24-26作调查,写报告。

7月27答辩。

7月28考试。

7月29登仙人顶。

7月30返校,大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