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笔记
七年级下册笔记生物

七年级下册笔记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初一下册生物笔记

初一下册生物笔记一、人的由来。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 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逐渐进化成人类,而另一部分仍然生活在森林中,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如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 人类进化的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 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能直立行走。
- 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
- 直立人会用火和制造更复杂的工具,如北京猿人。
- 智人,如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相似,能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还会人工取火等。
2. 人的生殖。
- 男性生殖系统。
- 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 输精管:输送精子。
-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为精子提供营养并有利于精子的活动。
- 女性生殖系统。
- 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 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 受精过程。
-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
- 胚胎发育。
- 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 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 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初具人形,称为胎儿。
-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 一般来说,怀孕到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3. 青春期。
-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笔记记书上的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笔记一、植物的结构与生长1.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结构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根是植物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茎是植物的支撑和导水导流的器官,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2.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主要包括萌发、生长和开花结果三个阶段。
在生长过程中,植物需要充分的阳光、水分和养分,同时也受到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动物的结构与生活1. 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主要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头部包括了脑、感觉器官和口器,躯干是动物的主体部分,四肢用于行走、奔跑和捕食。
2. 动物的生活动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是食草动物,有些是食肉动物,还有些是杂食动物。
动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存策略和种裙分布。
三、生物的繁殖与遗传1. 生物的繁殖方式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指的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孢子、分裂或者出芽等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2. 生物的遗传规律生物的遗传规律主要包括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阐述了基因的组合和分离规律,而染色体遗传规律则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来推断个体的遗传特征。
四、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 生物资源的利用人类利用生物资源进行食物的获取、药物的开发、纤维的生产等多种方式。
但是过度利用生物资源也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管理。
2. 生物的环境保护生物的生存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人类的活动也对生物环境造成了威胁。
保护生物环境是人类的责任,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预防和治理生物灾害等。
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笔记涵盖了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生物的繁殖与遗传以及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基础。
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
初一生物总结笔记大全下册

初一生物总结笔记大全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如直立行走、手足分工、使用和制造工具等。
3、人类进化的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二、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茎等组成。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生殖过程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胚胎发育: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时间一般为 280 天左右。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三、青春期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
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 60% 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如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很小,但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
常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 A、维生素 B1、维生素 C、维生素 D 等。
初一下册生物笔记归纳简单

初一下册生物笔记归纳包括以下内容:
1. 第一章:人的由来
2.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3.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4.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5.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6.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7.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具体来说,第一章“人的由来”涉及了人类的起源、生殖过程、胚胎发育等内容;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介绍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及如何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讲述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过程;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涉及了血液循环系统及其作用;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讲解了排泄系统的功能;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介绍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体活动的调节作用;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则涉及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等内容。
在记笔记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分段总结:将知识点分段进行总结,使笔记更加清晰易读。
2. 表格整理:对于一些需要对比的知识点,可以使用表
格进行整理,方便记忆。
3. 图形绘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绘
制图形来帮助理解。
4. 重点标记:在笔记中标记出重点内容,方便后续复习。
5. 缩写和简写:使用缩写和简写可以节省时间,同时也
可以提高笔记的整洁度。
6. 逻辑分类:将知识点按照逻辑进行分类,方便记忆和
查找。
7. 关键词和短语:使用关键词和短语可以快速回忆起知
识点内容。
8. 对比和对比表: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使用对
比和对比表来帮助记忆。
9. 复习和总结:定期复习和总结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
理解和记忆。
生物笔记七年级下册

一、人的由来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最接近。
他们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2)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
2、人的生殖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睾丸: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发育: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人类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它们含有能量,被称为人体的三大主要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属于无机物,它们不含有能量。
2.膳食纤维是除淀粉以外复杂的糖类,包括纤维素和果胶等。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
3.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蛋白质: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还能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也是供能物质,但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储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患夜盲症,皮肤粗糙。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患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归纳

一、细胞与遗传
1.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细胞分裂与生长: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意义。
3.遗传基础: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
4.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转录、翻译和修饰等。
二、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菌、藻类、真菌、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3.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和变异等概念。
三、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1.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物质运输和根系的吸收等。
3.植物的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四、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1.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脊索动物等的结构和功能。
2.动物的运动和感觉: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五、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1.人体的组成: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人体的调节与控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调节。
3.人体的呼吸与循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人体的营养与消化:消化系统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适应和生态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角色。
2.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态金字塔、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3.共生与竞争:共生和竞争的概念和例子。
以上是七年级下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随着对生物科学的深入学习,你将会更加了解生物的奥妙和精彩之处。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霸笔记手写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霸笔记手写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从化石可以看出,露西的髋骨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下肢骨更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
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人类的始祖生活在非洲。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人的生殖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
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里相遇的。
八周左右的胚胎呈现出人的形态,称胎儿。
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青春期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青春期心理特点的一些表现: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3.应当注意的是,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
因此,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相互帮助,与师长密切交流,健康的度过人生的金色年华。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
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3、缺乏症缺维生素A 缺维生素C 缺维生素B1 缺维生素B2 缺维生素D和钙夜盲症坏血病脚气病口角炎、皮炎佝偻病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
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
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5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6、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
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
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7、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8、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9、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0、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功能相关病症红细胞男: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 /L)女: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病白细胞(4—10)ⅹ109个/L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7、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出血状态止血方法动脉较厚大快离心输血分布较深喷射状(鲜红色)近心端止血静脉较薄小慢向心输血有的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平静缓流(暗红色)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最薄(只由一层细胞扁平细胞构成)最小最慢进行物质交换分布最广,全身都有慢慢渗出(红色)消毒后包扎9、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10、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
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11、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12、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向心室开心房→ 心室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向动脉开心室→ 动脉静脉瓣在四肢静脉内向心脏方向开静脉→ 心房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13、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1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15、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组织细胞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氧二氧化碳肺泡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16、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其数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17、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18、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
提倡无偿献血。
一次献血200---300ML。
19、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 。
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38KJ/g,蛋白质23 KJ/g,糖类17KJ/g。
2、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
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5、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
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
呼吸时会使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7、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8、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
它们的区别如下:概念实现方式表示方式结果肺的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呼气与吸肺的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气体扩散氧气肺泡血液二氧化碳静脉血变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气体扩散氧气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动脉血变静脉血10、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粪便不是代谢废物3、人体排泄的途径: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4、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书61、62页图6、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