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测试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业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业水平测试卷(满分120分,限时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阅读·劳动”主题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语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她完善。
1.以下是小语拟写的“冬日畅读·非你莫属”活动文案,请你协助她完善文案内容。
(6分)读书,在静谧.中摒除浮zào,沉淀心灵。
阅读没有扭转.时空的超能力,却可以让我们蹚过历史长河回看过去,拥抱未来;阅读无法带着我们piāo洋过海,但书中的文字却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去________(遨游闲游)世界;阅读没有万能的魔法,但每一个字迹都盛满了一个不朽的文明。
为了消解凛________(洌冽)的寒气,激发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班级特举办“冬日畅读·非你莫属”的活动。
(1)请你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静谧.()浮zào()扭转.()piāo()洋过海(2)语段中横线处应填入哪个字或词?请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2分)2.小语准备做古诗文阅读笔记,请你帮她补写完整。
(8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与情深义重的李白交朋友,“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寄情;我想与乐观自信的刘禹锡交朋友,“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秋词》(其一)],借明丽秋景,引豪迈诗情;我想与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谭嗣同交朋友,“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潼关》);我还想与修德明志、教子有方的诸葛亮交朋友,“⑦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诫子书》),告诫我们内心恬淡方可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3.活动需要制作有关“读书方法”的专题展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3套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分值120分)一、积累运用(34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禁锢.(gù)怂.恿(sǒnɡ)迷惘.(máng)B.长喙.(huì)瞵.视(lín)羽翮.(hé)C.感喟.(kuì)屋脊.(jí)倏.地(shū)D.伫.立(zhù)嗔.怪(chēn)干瘪.(biē)2.(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不动声色一尘不柒妄下断语怪诞不经B.斑斑驳驳生意葱茏进退维谷据为己有C.眼花嘹乱秩绪井然石破天惊神采奕奕D.遒劲有力相得益章面面相觑大相径庭3.(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2)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3)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不力原型拔苗助长B.不利原形拔苗助长C.不利原形好高骛远D.不力原型好高骛远4.(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5.(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通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②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省体操男队新选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B. 2019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C. 王刚和李铁是乒乓球队的男双主力队员,他们从小就青梅竹马....,在一起玩耍,所以二人在场上配合得十分默契。
D. 辩论会上,我方辩手巧舌如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 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 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②④③①D. ③①④②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作者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芦花荡》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D. 《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散文集,是他构建的“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C. 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始龀”“加冠”“垂髫”“不惑”“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D.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 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中途离开说“失陪”【答案】C【解析】C项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用来指幼年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加冠男子满二十岁不惑四十岁耳顺六十岁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应为“垂髫”“始龀”“加冠”“不惑”“耳顺”2.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写诗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B. “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浩瀚的海面上冰雪覆盖的景象极言奇寒C. “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写诗人以孙权自喻表现其虽年迈但还要建功立业的胆识和勇气D. 《别云间》表达了诗人对山河沦丧、壮志未酬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抗击侵略的坚定信念【答案】B【解析】B项“海面上”错误“瀚海阑干百丈冰”的意思是无垠的大沙漠上覆盖着百丈冰雪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underset\cdot的一项是()A. 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纪年 2021年用干支纪年则为辛丑年丑对应十二生肖的牛那么这一年出生的小孩属相是牛B.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扶摇直上”等成语就出自其中C.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答案】B【解析】B项“扶摇直上”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②屠暴起_______________③先洞开圈门_______________④以尾轻击猪臀_______________4.(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②至山凹狼凶相毕露猛扑啮其喉饮其血食其肉乃从容而去4.(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是什么?【乙】文中的“猪”愚蠢在何处?【答案】(1)①看视, ②突然, ③打洞(名词动用), ④用【解析】(1)①句意看到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看视②句意屠户突然跃起暴突然③句意(狼)首先在圈门上打了个洞洞打洞(名词动用)④句意(狼)用尾巴轻轻敲猪屁股以用【答案】(2)①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②到了山凹处狼才将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猛然扑咬猪的咽喉喝光了它的血吃光了它的肉才从容地离开了【解析】(2)①洞挖洞隧入从通道进入②至到毕全啮咬去离开【答案】(3)示例①【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均运用了叙议结合②愚蠢在贪图小便宜吃大亏错信敌人被表象所蒙蔽(经不住诱惑不能抵挡诱惑被事物表面的假象所蒙蔽)【解析】(3)第一问【甲】文前两段主要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最后一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点明主旨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乙】文主要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最后一段是议论点明主旨指出“因贪欲受贿而锒铛入狱者与彼猪何异” 由此分析两文都是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第二问阅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关键语句分析结合“即轻舒前爪为猪搔痒猪身多虱搔之甚感惬意搔到妙处猪四蹄平伸一任摆布”“轻啮猪耳使立与己并肩站以尾轻击猪臀并驾而行”与结尾的议论“今视因贪欲受贿而锒铛入狱者与彼猪何异”分析可以看出猪的愚蠢之处即贪图小便宜轻信狼被狼的虚伪表象所蒙蔽经不住诱惑5.(1)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5.(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与【甲】文第二自然段相比在写水方面有什么不同?【链接材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A.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B. 沿溯阻绝/天下独绝C. 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D.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答案】C【解析】(1)A项在/从B项阻断/绝妙C项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D项清波/清澈故选C【答案】(2)①这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②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解析】(2)①奔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②甚箭即“甚于箭” 比箭还快甚超过【答案】B【解析】(3)B项“还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错误【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答案】(4)【甲】文写了水势大和水流急(水流迅疾)【链接材料】则写了水的清澈透明【解析】(4)阅读文本【甲】文第二段中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写了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链接材料】中通过写潭中鱼在水中的一举一动清晰可辨侧面衬托出水的清澈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6.(2)诗的三四句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境界很动人6.(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前两句抓住雪净、牧马还、月明等景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B. 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 “满”字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D. 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答案】C【解析】(1)C项梅花开满关山是虚景不是实景【答案】(2)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解析】(2)由“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可推知答案注意“笛”的正确书写【答案】(3)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解析】(3)“雪净”“胡天”“牧马”“月明”“羌笛”是实写“梅花”纷飞是虚写所以本诗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请问那梅花究竟在何处落下没想到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便布满了关隘山川借雪花纷飞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李东不爱学习“我”忧心——_______________ “我”感动——从没让他上台分享“我”惭愧一一李东给“我”倒水润喉“我”_______________7.(2)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⑧段?7.(3)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7.(4)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7.(5)本文的题目别具一格请赏析【答案】李东给“我”送糖, 赞赏【解析】(1)解答本题先根据提示确定答案所在区域再提取关键语句概括作答根据提示的“感动”可定位到文章第⑥段“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本段讲述的是李东给“我”送糖“李东给‘我’倒水润喉”对应文章第⑩⑪段根据“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可知“我”的感受是“赞赏”【答案】(2)通过自然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表达了“我”为忽略李东而感到愧疚的感情为引出下文“我”对李东的关心这一情节作了铺垫【解析】(2)通过自然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表达了“我”为忽略李东而感到愧疚的感情为引出下文“我”对李东的关心这一情节作了铺垫【答案】(3)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解析】(3)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答案】(4)①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②从“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渴望被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解析】(4)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描写等角度入手由“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可见李东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由“老师我出彩了吗”可见李东渴望被认可有积极进取的意愿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答案】(5)①“出彩”揭示了小说的中心②“出彩”是全文的线索③题目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④反问句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5)①“出彩”揭示了小说的中心②“出彩”是全文的线索③题目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④反问句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8.(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8.(2)下面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根据提示简要分析①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②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修改后的好处修改前一阵又一阵的风穿箱而过修改后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8.(3)通读全文概括文中“青海汉子”的形象特点8.(4)结合全文探究文末“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答案】(1)“我”到青海出差买下一袋白蘑菇准备带回北京给妈妈由于白蘑菇不易保存在酒店服务员告诉“我”如何保管火车上在青海大汉和车友的帮助下“我”终于把保存完好的白蘑菇带回家给了妈妈【解析】(1)概括事件要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本文主要讲述了“我”从青海带白蘑菇回家给妈妈途中因蘑菇保存问题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帮助酒店服务员告诉我如何保管青海大汉帮忙通风车友们积极配合使“我”最终如愿以偿的故事【答案】(2)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蘑菇新鲜肥美可爱的样子表达了“我”能为妈妈带她喜爱的白蘑菇的喜悦之情②修改后的句子使用短句节奏明快形象地写出了风在飞奔的列车上呼啸突出了一路“呼啸”的风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证委婉含蓄地赞美了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解析】(2)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首先指出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的感情“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蘑菇新鲜肥美可爱的样子表达了“我”能为妈妈带她喜爱的白蘑菇的喜悦以及“我”对妈妈的爱②从句式的角度分析长句多用于描写适合于抒情短句多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因此修改后的“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运用短句(排比句)节奏明快交代了行程的不断变化形象地写出了飞奔的列车上风呼啸的情景突出了一路“呼啸”的风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证委婉含蓄地赞美了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修改前的“一阵又一阵的风穿箱而过”则没有这些表达效果【答案】(3)青海大汉是一个性格豪爽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做事细致周到的人【解析】(3)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手法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从“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的语言描写中表现出大汉热情善良从“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的动作描写中表现大汉性格豪爽乐于助人做事细致周到【答案】(4)这句话不仅写出了白蘑菇汤的味道之美凝聚了女儿对母亲的爱更赞颂一路上陌生人的心灵之美【解析】(4)该题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以及深层含意“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表层含意是白蘑菇本身的味道鲜美深层含意是“我”不远千里地带白蘑菇给母亲白蘑菇是凝聚了女儿对母亲的关爱和孝心的这过程中还包含着一路上陌生人的帮助所以也表达了对一路上陌生人纯洁善良的心灵的赞美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暑假里同学小明邀你去江边游泳你将怎样劝阻他?9.(2)假如一旦发现有人溺水你认为应该怎么办?请说出两点【答案】(1)示例小明私自到江边游泳是十分危险的事你和我的游泳技术都不算好极易发生危险为了生命安全还是不去为好你说呢?【解析】(1)进行劝告时注意语言得体语气委婉然后将原因表达清楚即可本题可以从去江边游泳的危险这一角度进行劝说言之成理即可【答案】(2)示例①如果有足够的救人能力马上进行施救②如果没有救人能力不要盲目施救应马上报警或向最近的人求救【解析】(2)当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要盲目的下水施救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溺水者此时的求生意志非常强会不顾一切地抓住可以抓住的东西就算你会游泳也有可能被拖下水从而面临危险如果周围有人要及时进行大声呼救或者打电话报警如果周边有救生圈等救生工具可以及时抛给溺水者10.(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词语玲珑剔透()吮吸() páng bó()bān lán()10.(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10.(3)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恰当的话【答案】(1)tī, shǔn, 磅礴, 斑斓【解析】(1)“剔”读作“tī” “吮”读作“shǔn” “páng bó”写作“磅礴” “bān lán”写作“斑斓”【答案】(2)崖, 涯, 沧, 苍【解析】(2)“浩瀚无崖”写作“浩瀚无涯” “悲壮沧凉”写作“悲壮苍凉”【答案】(3)你的灵魂应该是一匹不会停歇的野马尽情地奔跑【解析】(3)仿写句子时要注意格式和修辞手法和距保持一致示例你的灵魂应该是一匹不会停歇的野马尽情地奔跑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综合性学习某班拟开展“走进《朝花夕拾》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写一段文字分享你的阅读成果 150字左右专题一鲁迅的童年专题二鲁迅笔下的人物【答案】专题一鲁迅的童年是有趣的有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惩罚、三味书屋中的乐趣、隐鼠被谋害的气愤……也有吃菱角、罗汉豆、香瓜的回味无穷等从《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中都可窥见鲁迅童年时期的天真、质朴及善良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不难看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从鲁迅的描写中足见其有趣的童年专题二鲁迅在《朝花夕拾》里回忆了很多人物如多次出现的长妈妈她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在她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善良朴实的性格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悲悯在文章中既揭示了他们身上麻木不仁愚昧的一面又歌颂了他们身上朴实善良的一面【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名著的情节内容、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要紧扣主题或探究专题突出重点融入自己阅读名著的体会和感悟若选择专题一可从记叙鲁迅童年的几篇散文来作答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若选择专题二可以抓住几个典型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例如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注意字数限制。
第五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2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分数:50分)班级姓名一、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每小题1分)1. ,却话巴山夜雨时。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刘禹锡《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是,。
4.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达诗人虽年迈体弱,但仍愿守边报国的诗句是:,。
6.在“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两句告诫同学们放纵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
7.在生活中,我们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学会从反面借鉴,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8.读书不觉已春深,。
二、语文基础和实践活动(12分)9.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2分)A.怂.恿(sǒnɡ) 怅.然(chànɡ) 大相径庭神彩奕奕B.斑斓.(lán) 温驯安详嗔.怪(chēn)C.胸襟.(jīn) 恋恋不舍迷惘.(mánɡ) 伫.立(zhù)D.蹒.跚(pán) 温煦.(xù) 据为已有禁锢.(ɡuò)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我国公安部“猎狐行动”的强大攻势下,那些畏罪潜逃跑到国外的犯罪分子,最近一段时间惶惶不可终日....。
B.我们小区的张大爷孤苦伶仃....一个人,日子过得很是凄惶。
C.我们家的小狗经常无所顾忌....地在大街上“方便”,让人既好气又好笑。
D.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我妄下断语....,锁定了嫌疑对象。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庐山是个美丽的地方,夏日的庐山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阳光中学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D.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全卷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0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盔甲(kuī)确凿(zuó)人迹罕至(hǎn)B.感慨(kǎi)倜傥(tì)一日三省(shěng)C.啄食(zhuō)一箪食(dān)博学笃志(dǔ)D.搓捻(niǎn)绽开(zhàn)恍然大悟(huǎng)【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
A.确凿(zuó)-(záo);B.一日三省(shěng)-(xǐng);C.啄食(zhuō)-(zhuó);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派遣附和精疲力竭惊慌失错B.坍塌突兀微不足到战战兢兢C.硬朗流淌一丝不苟漠不关心D.淩乱纯粹精益求精见异思迁【答案】C【解析】【详解】A项,“惊慌失错”应改为“惊慌失措”;B项,“微不足到”应改为“微不足道”;D项,“淩乱”应改为“凌乱”。
C项正确。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张璐同学在“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答案】C【解析】A中“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与语境不符;B中“别有用心”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环境D中“乐此不疲”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环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9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教师参加了庆祝教师节活动。
B.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毒品的危害性。
C.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们班也名列前茅。
D.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行为,成都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22年单元测试卷(0817)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22年单元测试卷(0817)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祈求(qí) 滑稽(jī) 阻塞(sè) 通霄达旦(xiāo)B.嫩绿(lǜ) 弘扬(hóng) 享受(xiáng) 金榜题名(tí)C.潜力(qián) 辐射(fú) 脑髓(suǐ) 不计其数(jì)D.偶尔(óu) 萧瑟(xiāo) 栖息(qī) 锋芒毕露(bì)2.(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他总是对其他同学的缺点妄自菲薄,因而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B.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那么我现在过的什么日子,真不堪设想了C.我们若想收获真挚的爱情,就要身临其境地站在朋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D.他的思维缜密灵活,学习成绩优异,老师们也对他顶礼膜拜,关爱有加3.(2分)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善良是火种,只有不停止传递,就能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修改:把“就”改成“才”B.组委会决定,每位参赛者总结发言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左右。
修改:删掉“左右”C.学校经常开展的安全疏离演练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护。
修改:把“增强”改为“提高”D.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又怎能完成和参与一项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呢?修改:把“参与”和“完成”调换位置4.(2分)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韩愈字退之,欧阳修字永叔,他们都是唐代文学家,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B.《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我们学过他的词《渔家傲•秋思》C.宋濂,明初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是他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是一篇赠序D.《行路难》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是他的作品5.(2分)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五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4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3分)A.葱茏(lónɡ)惩戒(chénɡ)B.蜷伏(XXX)怂恿(sǒnɡ)C.匍匐(pú)温驯(xùn)D.禁锢(ɡù)哺乳(bǔ)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A.不动声色一尘不柒妄下断语怪诞不经B.斑斑驳驳生意葱茏进退维谷据为己有C.眼花嘹乱秩序井然石破天惊神采奕奕D.遒劲有力相得益彰面面相觑大相径庭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蜷伏(弯着身体卧着)B.瞵视(瞪眼注视)羽翮(鸟羽)C.斑斓(灿烂多彩)倏地(迅速地)D.嗔怪(对别人表示不满)怅然(失望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电车内,一位中年人说了一些怪诞不经的话,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B.曲阜作为一座旅游名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游玩。
C.假烟制售团伙气焰嚣张放荡不羁,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D.多读好书能增长知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与书为友让人获益匪浅。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XXX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日前播出后,观众反应异常强烈,XXX直到了人人谈论的程度。
B.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C.端午节的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这部电影,我很熟悉,因为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研究生活的励志片。
6.仔细阅读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田县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七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3分)1、 给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字:(2分) 屏.( )弃 挑剔.() 葛.( )藤 狡黠.( )运ch óu ( ) 流光y ì ( )彩 b ó( )杂 àn ( )然神伤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3分) ( )A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①仅仅 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
②如何 核污染是核能利用中的一个大问题。
③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对 传染病至关重要。
A 、防止 防治 防御B .防御. 防止 防治C .防治 防止 防御D .防治 防御 防止4. 选出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句:(3分) A.第十二期《〈求是〉杂志》不到一星期就销售一空B.我最近读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觉得诗中的意境十分优美。
C.今天,《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农民爱看喜盈门》的文章。
D.《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所作。
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 .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D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6. 按原文填写(10分)(1) ,斜晖脉脉水悠悠。
(2)飞来山上千寻塔, 。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4)商女不知亡国恨, 。
7、(1)《论语》十则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论语》十则中,孔子自述其志的句子是: ,。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景的句子: ,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7分)一、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3分)8. 词语积累:(1分)千寻:9. 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10、给下列加点的字。
(4分)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知.也11、翻译下列语句:(4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2、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2分)13、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2分)14、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下面课外选文,完成23—27题。
(共10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月光晒谷罗西①有句话叫“月光晒谷”,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可是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求得生存发展;同时,也需要温柔的月光,去爱、去体恤……②不久前我去宁德采访,在车站附近碰见一个农妇,正挎着一篮子草莓叫卖。
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是一篮鲜红欲滴的草莓。
③我只是匆匆一瞥,农妇就追上来了,跟在我身边不断地说:“很好的,一篮只卖10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摇摇头——不可能带一篮草莓长途旅行吧。
可是,她紧跟不舍,斗笠被风吹掉了也无心去捡。
④夕阳在远处,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卖掉,然后拿着钞票回家。
家里有饥饿的孩子在等着她吗?或者还有刚下班正等着晚饭的老公?⑤但我只能说:“对不起!”她步伐不停,脸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得更加明显,沮丧极了。
我想,干脆给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⑥我突然想起在我们单位门口卖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场上便宜,而且新鲜。
一次,我给他一元钱,他给我一条黄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葱,完了还要找我一毛钱。
我说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们吧。
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摊和其他顾客,追了我10多米远,把一毛钱给我。
他呵呵地笑着说:不是我的,一分钱都不能要。
⑦奇怪的是,他黑红的脸,和此刻眼前农妇的脸,居然都让我莫名地感动。
他们过得都不宽余,他们流汗的脸,他们奔跑的姿势,让我还有些隐隐不安。
⑧最终,我掏钱买下了这篮草莓,并且把它送给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⑨非洲之父史怀哲曾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
”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解决温饱而已,但是我同样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对此曾有过切肤之痛。
从儿时起,我就有大侠梦,幻想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做个佐罗式的英雄,出没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⑩我有一个朋友,同样有过佐罗梦。
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改行做了策划人,后来成为职业策划大师,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让那些富翁、新贵之流,很高兴地解囊掏钱,他再把这些钱,用于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11他有一个24K真金的头脑,也有一颗24K真金的心。
他经手过一笔又一笔的善款,但他的手一直非常干净。
他仍然生活清贫,但他无比快乐满足。
不用剑,不用枪,甚至不用拳腿,他用智慧成就善良,真当了一回英雄。
○12我没有如此能耐,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圆梦。
装修房子时,买材料我会斤斤计较,一块砖便宜两毛,就能节省好几百元;但在请民工搬运时,我从不讨价还价。
给自己添置衣物我很抠门儿,但是每逢开学我都会给失学儿童寄点学费。
○13 写下这些,我不怕有人见笑。
虽然通常只有阳光能晒谷,月光是晒不了谷的,我所做的,如此微不足道,但毕竟我在接近自己的理想。
每一天,我都有心去做诸如此类的小事,也许最终无法改变什么,但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晒谷”的心肠,那么爱心造就的和谐的美,就会如同花香,盈满我们的世界。
(选自《今日文摘》2006年第1期,有改动)15.本文围绕“月光晒谷”,详写了哪两件事?又略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并填写下表。
(4分)详写略写16.文章第⑦段中,“我”看到卖菜男子与卖草莓农妇的流汗的脸、奔跑的姿势,为什么会有些“隐隐不安”?(2分)17.从全文看,作者知道“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却呼唤“月光晒谷”,为什么?(2)18.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月光晒谷”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为了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请你拟一则标语用于布置教室。
(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Array成全一棵树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
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
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
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
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
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
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
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
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
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
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
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
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
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
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
孩子是认真的。
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
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
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
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
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
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
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
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他们都叫他阳光。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乡,母亲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儿子。
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一辆小轿车回来的。
但他没有让车子进村。
从村头他就下来自己走路,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
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
她依着树。
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
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亲搂在怀里。
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
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
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那些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15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