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行政机关(二):振济委员会
自考中国行政史历年试题论述题部分的答案整理(部分题目因重复已归纳到简答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宋代监察制度的改革。
P144一、台谏趋于合一。
宋朝以前的御史、谏官职责分明,御史的任务是监察百官,掌握弹劾权;谏官的职责则是批评君主,掌握谏诤言事权。
宋朝开始出现台谏合一趋势,宋真宗时设言事御史,神宗改制后谏官可以行使御史的弹劾百官之权,哲宗时规定台谏官同时上殿,台谏官职责开始混杂,到南宋时台谏合为一体。
台谏合一使监察的锋芒集中于各级官员,特别是宰执受到严格监督,这和专制皇权提高的趋势是相适应的。
二、赋予台谏官以特权。
从庆历年间开始,不再用现任宰相推荐者为台谏官,后又取消了执政者亲属担任台谏官的资格,至北宋末年形成定制。
从此以后,宰相不得推荐台谏官,台谏官的任免“必由中旨”。
台谏官由此脱离了相权的控制,称为皇帝加强专制权力的工具,其权力得到强化。
三、轻重相制,交叉监督。
宋代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而且还加强了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监察,形成轻重相制、交叉监督的格局。
宋朝监察官员权力虽然很大,但同时也处在被监察的地位上。
御史台一方面对各级官员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力,另一方面又被置于作为其监察对象的行政机关的监察和控制之下。
42.试论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主要特点。
P240第一,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第二,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
第三,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但是,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带有较多的“临时”色彩。
41.试析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
P140-14239.试分析中国古代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
P74第一,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
这是中央集权制得以延续和在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
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此来调解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行政机关(三):善后救济总署

卫 生、 黄 泛 区 复兴 等 专 门委 员 会,还在 全 国 各收 复 区内 设立 了 l 5 个分署, 在上海 、 天津 、 青岛、 九龙、 广州、大 连等 主要 港 口设有储运 局 , 承担 卸货 及 转 运任 务。行总 的 善后 救 济 事业 中,凡 属于 战 灾救 济 性 质 的 工作 ,如 协 助 难 民返 乡 分发 食 、 物 衣 被 等 ,均 由行总及 其 附属 机 构 直接 负责 ; 于 战后 基建 性 质 的工 属
◎ 黄进东
彭秀 良
1 9 3 l月 9日,在世界 反 4 年 1
和 公共 卫生 专 家、 几名 社 会 工作者 和 难 民专 家组 成 的小 组 。这 个小组 与 中国 的中央 和 地 方卫 生 、福 利机 构 合 作 ,开 展一 项 以防 治 霍 乱为 主 的 疫 病 防 治 工作。但 是 ,与 中 国向 联 总提 出的 数 额 庞大 的善 后救 济计 划 相 比 ,这 个办 事 处 实 在 显得 力不 从心 ,而 国 民政 府又 不愿 意 让联 总 直接 插手 中国国内的 善后救 济 工作 ,
I 法西斯 战争胜利曙光 将现 I -
之 时,世界 反 法西 斯 联 盟 在英 、美 两 国提 议 下 成 立 了 由 4 个 国 家 联 4 合 组 成 的 “ 合 国 善 后救 济 总 署 ” 联
(ne ais e f n Rhbit n Uid tn t N o Rl ad eaiai i e l o t Amn' tnU R A, 下 简称 联 总 ) dis ai ,N R 以 ir o  ̄ ,
联总的义务,负有双重责任。
依 照 行总 组 织 法 ,行 总下 设 储 运 、分配 、赈恤 、财务 4 厅及调 查、 编 译 、总 务 3处,并 设 有 农 业、 工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法制史第17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律

四、法律内容
伦理观念。〔3〕采纳社会防卫主义,实行保安处分制度,用以补充或 代替刑罚的措施。
2、刑事特别法
在刑事镇压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更多的是依靠大量的刑事特别法。这些 刑事特别法的主要特点是〔1〕补充和扩大刑法典关于犯罪的内容和范 围。特别是把中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对抗其专制统治的行为规定为 犯罪 ;〔2〕实行重刑主义,如在?戡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中 那么规定,对内乱罪不问首从,一律处死刑或无期徒刑;〔3〕触犯刑 事特别法的“犯罪〞,多由军事机关、军法机关或特种刑事法庭审理; 〔4〕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保安处分〞制度。
四、法律内容
〔七〕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司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其下设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及官吏惩戒委员会
〔1947年后改称公务员惩戒委员会〕;自1928年11月起,南京国民政府 还曾在司法院下设司法行政部,综理司法行政事务,1943年1月以后, 司法行政部脱离司法院而隶属于行政院系统。 〔2〕地方司法机关 由四级三审制→三级三审制〔即在中央设最高法院,在各省或特别区设 高等法院,在县或市设地方法院〕。当时在县一级,司法处兼理地方司 法,是其司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3〕特别司法机关 特种刑法庭,主要审判危胁到其政权的刑事案件,即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为对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而进行的革命活动案件。 军事审判机关 ,主要审理军人违法犯罪案件,在必要时也插手非军人的 普通刑事案件,尤其是政治性案件 。 特务组织,即中统与军统。
四、法律内容
2、单行商事法规 〔四〕刑事诉讼法 1、?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1928年、1935年两部〕; 2、特别刑事诉讼法规,如如:?各省高级军事机关代核军法案件暂行方
法?、?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特种刑事法庭审判条例?、?反革命案 件陪审暂行法?等等 。 〔五〕民事诉讼法 1、?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1931年、1935年两部〕 2、单行民事诉讼法规,如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宣布继续援用北洋政 府时期的?民事诉讼执行规那么?,又于1931年1月始实施?民事调解法? 等。 〔六〕行政法 特点〔1〕没有编纂统一的行政法典,而是将分散的行政法规按门类汇 编。其行政法规具体可分为九大类:内政、教育、军政、地政、财政、 经济、人事、专门职业、行政救济。〔2〕体系完整、内容详备,几乎 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有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加以标准和约束。
《行政组织学》考试题库超完整

.,行政组织学小抄汇总(已整理)1 (单选题)下列属于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的是(政府 )。
2 (单选题)在古埃及掌握着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的是(法老).3 (单选题)在我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全国人事的是(吏部)。
4 (单选题)在我国历史上提出政权和治权相区别,主张实行“五权分立”的是(孙中山)。
5 (单选题)职位是(人和目标隔责权的结合).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辅助机关的是(镇政府)。
7 (单选题)影响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的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方面是(经济环境)。
8 (单选题)行政组织冲突产生的客观原因是.( 分配资源). 9 (单选题)行政组织目标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制定目标). 10 (单选题)不属于行政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的是(执政党). 11 (单选题)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 (行政)。
12 (单选题)行政组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具有(政治性)。
13 (单选题)保护环境属于体现为行政组织的(文化)。
14 (单选题)古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15 (单选题)古罗马帝国时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是(皇帝)。
16 (单选题)英国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1688 ). 17 (单选题)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英国) . 18 (单选题)法国确立“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是在(第五 ).19 (单选题)确立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是(秦朝). 20 (单选题)我国古代主管监察的御史台设立于(元朝). 21 (单选题)1949年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政务院) . 22 (单选题)马基雅维利的代表著作是( 君主论). 23 (单选题)主张扩大行政部门权力的学者是(汉)。
24 (单选题)《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 泰罗). 25 (单选题)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泰罗)。
26 (单选题)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
27 (单选题)提出“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三种行政组织模式的学者是( 里格斯)。
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十三章抗战前的南京政府

第十三章抗战前的南京政府国民政府主席的地位及其职权的变化:国民政府主席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在训政初期,拥有较大的权力。
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对外代表国民政府,主持国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有权签署公布法规、发布命令,提请任免五院院长、副院长、陆海空军副司令及各部、会长官。
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修订《国民政府组织法》,大大地削减了主席的权力,使之成了虚位元首,不再成为政争目标。
军事委员会:设于1925年,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机关,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选任委员长1人,委员若干名,委员长由蒋介石担任。
军事委员会地位十分重要,实际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同时居于党政领袖地位,蒋介石正是利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职权左右朝政,控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党政大权。
国民政府内部直属机构:有秘书处、副官处、参事处。
国民政府直辖机关: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中央研究院、外交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购料委员会、赈务处、太湖水利工程处、督办广东治河事务处。
五院院长的选任机关:行政院。
五院各自的性质用项机构设置:1、行政院:下设九部(内政、外交、军政、财政、实业、教育、交通、铁道)、两个委员会(蒙藏、侨务)、一署(卫生)。
2、立法院:1928年12月设立,最高立法机关;3、司法院:1928年11月设立,最高司法机关;4、考试院:1930年1月设立,最高考试机关;5、监察院1931年2月设立,最高监察机关。
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构想的五院制的区别:是有本质区别的。
孙中山是主张宪政开始后才实行五院制的,前提是经过训政后,人民已经会掌握四种政权,政府依人民意志执行五种权力,其目的是为了“还政于民”。
而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提前到训政时期实行,而且将人民的四种政权付托给国民党,并由国民党中央指挥,监督政府行使五种治权,其实质是利用训政以剥夺人民的权力,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国民党控制行政活动的二个步骤:1、颁布《训政纲领》。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6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6(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元朝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中书省B 枢密院C 审刑院D 宣政院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解析] 元朝仿照宋制,以枢密院作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
与宋朝不同的是,宋朝的枢密院与中书省是平级的,而元朝枢密院的地位低于中书省。
可见,选B 项。
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而不是军事机关。
审刑院是宋朝元丰变法前设置的牵制三法司的皇帝御用司法机关,元朝没有此机构。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的军民政教事务的机构,也是元朝中央最高**审判机构。
2.下列有关清末法制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清末修律改变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 清末修律过程中,无论是商事法律的修订,还是民事法律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参与C 清末司法改革使得刑部成为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D 清末制定的《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 清末修律改变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分别制定了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商事法律及程序法律,从而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故A项表述正确。
清末对民事和商事法律的修订过程中,邀请了日本法学家松岗义正、志田钾太郎、冈田朝太郎、小河滋次郎等人参与制定工作。
故B项表述正确。
清末改刑部为法部,作为全国最高司法行政机关。
故C项表述正确。
D项错在:清末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
3.清末修订的法律中,标志着实体法和程序法首次分离的诉讼法律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B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C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D 《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 1906年编纂完成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首次区分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凡叛逆、谋杀、故杀、伪造货币、印信、抢劫并他项应遵刑律裁判之案为刑事案件。
公务员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中国近代史简述

1856年至1860年间,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沙俄趁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中国领土140多万平方公里。
1894年8月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它使刚刚崛起的日本通过掠地、赔款获得了巨大利益,为日后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打下了基础,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毛泽东提名,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
在维新派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全国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即“百日维新”。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存、富国求强的社会变革运动,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维护独立主权的爱国政治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建国初期经济困难最突出的表现是市场不稳定和通货膨胀。党和政府相继组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决定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即统一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动、现金管理,实现了国家财经济状况初步好转。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①土地改革的完成;②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③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国开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答案

形考任务一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
君主专制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战国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洋务运动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
清末的1905年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
中华民国的建立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世袭君主制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
王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西周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夏朝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 。
皇权专制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1911年的辛亥革命15.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政治制度16.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体的是()。
国防最高委员会17.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民生18.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议会的政府是()。
南京临时政府19.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李鸿章20.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时期。
秦汉21.晚清政治变革给人们留下哪些启示?答:第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式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是带有被动的性质.第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于有效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干预,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在传统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而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盆支持.在伶统的政治体制下进行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新与旧的矛盾不可避免,能否处理好新与旧的矛盾是改革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克 : 中 国社 会服 务 事业 》 王 《 ,商
务印 书馆 14 年版 , 4 ~ 4 页) 5 0 第 8 9
小本借贷处
为 使 背 井 离 乡的 难 民 能 自力更
生 地 从 事小 本 经 营,振 济 委 员会在 各 省组 建 小 本 借贷 处,每 单位 拨 付 基金 1 ~3 万 5万元 不 等, 由各单位 循 环发 放 贷款 ,每人 每 次 贷款 数 目 为5 0~ 80 ,分期摊 还 。 0元
理 难 民 职 业介 绍 之机 关 、团体 ,应
的 救济事 项 。 1战区救济 区 . 振 济 委 员会在 各 战 区及 其 附 近
划 分救 济 区,办 理战 区难 民救 护 收 容、 紧急 工赈 、 农赈 、灾 难 调 查 等
6 难童教养院及振济学校 . 振 济 委 员会集 合 各救 济 教养 机
介 绍所 无法 比 拟 的社 会控 制 力, 国
集 中进行 “ 治 训练 ,军事 、生 产技 政 术 训练 ,救 护 训练 ” 等,以 适 应 战 时需要 , 同时也配合职业介 绍等工作。
院公 布的 由振 济 委 员会 救 济 的 难 民
为 4 0 万人。据孙 艳魁研 究 ,战时 90
有序 的。
振 济 委 员会 对难 民救 济 花 了 大 量 心 血 ,也 取得 了不 小 的成 绩。
2 运送配置难民站 .
各地运 送 配 置难 民总站 及分站 , 办 理救 护、运 送、 配 置及 临时 收 容 事 项 ,创 设全 国运 配 网于交 通 冲要
据 振 济 委 员会 的统 讹 接 受 救 济 的 难 民为 : 97 8 13 年 月至 13 年底 为 99 10 8 万人 l 90 为 34 4年 1 8 万人 l 91 4 1 年为 17 0 万人 l 92 4 年为 2 0 1 2 万人 ; 14 年 为 8 93 8万人 l 9 4年 上 半 年 4 1
侨 团。截 至 l4 年 5 92 月,共救 济 内
移 侨 民 13 8 8 ( 克 : 中 国社 32 7 人 王 《 会服 务事 业》 ,商 务 印 书馆 1 4 年 5 0 版,第 5 O页) 。
和 难 童 的收 容 教 养,也是 救 济难 民 的重 要方 面。 为了解 除 受 灾和 失 业 人 员的 痛 苦,振 济委 员会配 置 了庞
事项 , 先后 共设 立 l个 救济 区。“ 1 该 会 对 于 战 区 紧急 救 济 及 灾 荒 急赈 , 年 来 如 黄 河 决 堤 水 灾 、华 北 水 灾 、 山东河 南 水旱 灾 荒均 经 拨发 巨款 振
济 ,近 如 赣北 寇 灾 、陕 省 灾荒 、鄂
7振 济工 振 济 实验 农场、振 . 济女子工艺 及难民技工培 训班 社
大 的 分支 机 构 ,分 别 办理 不 同类 型
日内函 复,其 已录 用 者,并 须 将 其 服 务处 所 担任 职 务及待遇 情形 分 别
叙 明,如 有 变 动 ,仍 须 随 时 函报备 查 。办理 难 民 职 业介 绍之 机 关、 团 体 ,不得 向请 求介 绍职 业 之 难 民 及 征 求 员工 者收 受 任 何 费用 。各 地 办
为 了培 育 难 民 的手 工 艺生 产 能
力,振 济 委员会开设 了振 济工, _ =振
之 机关 、 团体 ,应 于 每 半 个月将 此 项 工 作 详 情 造 具 表 册, 报 告本 会,
表 册式 样 另订之 ; 办理 难 民职 业 介 绍 之机 关 、团 体 ,应 自拟 定 办 事细
关 团 体 , 如 中 国 战 时 儿 童 保 育 会、
中华 慈幼 协 会、战 时儿 童 救 济协 会 等 ,广 设儿 童 教 养 或保 育 院 所,以 资 收容 教 养 ,并 设 立振 济 学 校进 行 文化教 育和 爱国教育。
互 相联 络协 助 ,并 联 络 当地 其他 机 关 、 团 体 、学 校 、工 , 商 号 及 热 _ = 心 慈 善 公益 人 士,取 得 其协 助 ,以 增 进 工作效 率 。办 理难 民职 业 介 绍
为 24 2 万余 人 。抗 战结 束 后 ,行政
地 带,并 设 立 了 3 1 难 民 运 配 站 5处 分站及 招待所。 3 难民组训委员会 .
难 民组 训 的主 要 内容 是 对 难 民
9 难民职业介绍所 .
设 立 难 民职 业 介 绍所 是 变 消极 的收 容 给 养为 积极 的协 助 引导 。战 时 的 公立 职 业 介绍 所具 有 私 立职 业
省 米黄 、 湖北 第三 次大捷 难 民急赈 、 甘 肃旱 灾 雹 灾 、浙省 寇 灾 、粤灾 豫
灾 均 经分 别拨 发赈 款 ,赶 诉 抢救 。 ”
济 实验 农场 、振 济 女子工 艺社 及难 民技 工培 训班 ,以 期 难 民能 够 在大 后 方获得 自力更生 的能 力。
8
.
则 ,报请 本 会 备案 。 ”从 法 条 来 看,
报 请本 会 核 办 ; 要 员 工 之 机 关 、 需
团 体 、 学 校 、 工 , 商 号 或 个人 , _ = 均 得 向办 理 难 民职 业 介 绍 之 机 关、 团体 请求 介 绍 员工 ,接 到介 绍 员工
函件后 ,无 论 录用 与 否,均 应于 三
国内侨籍 学 生 以及依 赖 侨 汇接 济 之
理 t3一 般 失业 人 员,交振 济 委员 ( )
会 办 理 ( 海 峰 : 15 年 之 中 国 程 《 98
劳 动界 》 国际劳 工通 讯 》 第 6 ,《 卷 第 7 , 15 年 ) 期 9 0 。对 难 民 的组 训
而 设立 ,救 济 对 象为 海 外 侨胞 、 归 国侨民、 国内侨属专 恃 侨汇 为生者 、
家依 靠 行 政 强制 力 ,运 用 各种 手 段 统 筹规 划 ,通 过 多种 渠道 为 请 求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