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习题精选(选择题)

合集下载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练(含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练(含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ké)深处。

B.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yìng)急措施。

C.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yǔn)石的撞击。

D.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fèng)。

2.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们确实检侧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夕大浪。

C.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但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A.特朗普对美国新冠疫情的应对方式,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B.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得极为致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泛大陆”是指板块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的这个大陆。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带碰撞( )褶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国家、家,代表作有《》《》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答:(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40字左右。

答:(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是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奇的自然界里,动物的易容技术真可谓大师级别。它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融
合在一起,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和毛病。实际上,动物伪装术是一种很 好的自我保护方式,能避免一些大自然的劼难,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 (1)文段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______”应改为“______” (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0 分)
1.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或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 囊列车” ②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 2013 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 即超级高铁的雏形 ③这一概念最初于 1997 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 ④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 ⑤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 特殊交通工具。
A. ④③②⑤①
B. ⑤③④①②
C. ⑤③①④②
D. ④⑤②③①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三月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一倍。 B. 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C. 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 D.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干旱的国家之一。该国希望通过人工降雨这项有争议的技术来提高年降雨量。阿 联酋正在试图从飞机上发射盐炮弹来进行人工降雨。该技术被称作云种散播技术, 其目的是增加云层凝结从而提高降雨的可能性。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

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

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

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

然而植物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肉细胞里,一般会有20至100个。

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

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1、这些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文段中“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一句中的“它们”所指代的是:。

3、“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这一句的主干是:。

4、“光合作用”的定义是( )A、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变化的结果。

B、叶绿体吸收了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高能的有机物质的作用。

C、叶绿体和蛋白质组成的小颗粒和水以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并放出废气──氧的过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
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和解释。

3)选文提到了应急措施,请问是指什么措施?为什么需要采
取这种措施?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球科学的研究。

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的说明方法。

3)应急措施指的是对地球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需要采取这种措施是因为地球环境和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威胁。

1993年,古生物学家在非洲国家尼日尔的撒哈拉大沙漠
里发现了一种完整的食肉恐龙化石,被称为“非洲猎人”,身长近10米,拥有长长的头骨、强有力的前肢、锋利的弯曲爪子
和坚挺的长尾巴。

与“非洲猎人”一起,还发现了几条蜥脚类恐龙,它们的牙齿呈宽的抹刀形,与侏罗纪晚期繁盛于北美洲西部的圆顶龙相似。

古生物学家惊讶地发现,相隔数千公里的非洲和北美洲的恐龙具有如此接近的亲缘关系。

然而,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大陆漂移。

据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这种说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加上“可能”和“也许”更加准确。

因此,大陆漂移是导致非洲和北美洲恐龙亲缘关系如此接近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piāo yí (2)liú shì(3)zhě zhòu (4)xié dài (5)jié nàn (6)zhì mì(7)zhuī sù (8)tiān yī wú fèng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2):随身带着。

(3):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5):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郑师傅一天的精心修补和整理,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破旧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B.古生物学家发现原始人类遗骸化石,时间可追溯到180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生活在该区。

C.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之于生命的重要。

D.麦收时节,某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森林扑火实战演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演练提升森林防火指挥员和队员们的实战能力。

B.进博会不仅是采购、交易、洽谈、合作的舞台,更是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成果及走向的窗口。

C.2019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D.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科普作品。

C.《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学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A组1.根据拼音写汉字。

鸟tún( )目zhězhòu( ) xié( )带潮xī( ) 领yù( ) yǎn( )射2.下列词语有写法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人员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第1页共8页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B组5.把下面的几个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但不要改变原意。

在逆境中保持自信。

在任何环境中都有能力自我适应、自我发展。

是在重压下的勇敢。

生命的真谛是在艰苦奋斗中的奋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页共8页第 3 页 共 8 页腰围上的中国陈 卓①和大多数学者不同,英国通亚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和首席研究员保罗·弗伦奇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综合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综合练习(有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复盖着丰富的化石。

B.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秘,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C.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

D.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侯。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们把很多生物并不喜欢的木材、真菌和半腐烂的枝叶当美食,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纤维素和木质素。

②白蚁只需嚼碎树枝草茎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并吞人腹中,消化工作则由披发虫负责。

③白蚁是古怪的美食家、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④大部分动物无法直接消化吸收纤维素,但白蚁有此本事,因为它们有一位好盟友——披发虫。

⑤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最多的有机物,白蚁只要带上披发虫,几乎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

A.③①④②⑤B.③①⑤④②C.③④②①⑤D.③①④⑤②二、填空题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鸟臀目()褶皱()两栖()携带()陨石()劫难()piāo()移骨gé()追sù()péng()胀尘āi()潮xī()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

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彩蝶纷飞,是大自然展出的最缤纷的画卷;。

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三、综合性学习1.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请你针对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有同学认为:“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是个人的事。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3)请根据下图中校团委对学生进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四、简答题阅读《恐龙无处不有》一文,回答问题。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2.赏析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地震.(zhèn) 劫.难(jué) 天衣无缝.(fèng)
B.褶.皱(zhě) 潮汐.(xī) 海洋深渊.(yuān)
C.陨.落(yǔn) 追溯.(sù) 地壳.运动(ké)
D.衍.射(yǎn) 彗.星(huì) 两栖.动物(xī)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B)
A.鸟臀.(tún) 褶.皱(zhě) 两栖.(xī)
B.潮汐.(xT) 劫.难(jié) 衍.射(yǎn)
C.追溯.(sù) 遗骸.(hái) 陨.石(xǔn)
D.蟾蜍.(yú) 驮.着(tuó) 地壳.(qiào)
3.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检测衍射泛大陆
B.膨胀缓慢岛屿链
C.漂移流逝不解之迷
D.地震构造天衣无缝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逻辑顺序。

B.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抒情和描写在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和递进式。

事物说明文大都用总分式结构,事理说明文大都用递进式结构。

D.说明文中比较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举例子、作诠释等。

5.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B )
A.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B.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C.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恐龙的灭绝呢?是星体撞击呢?还是火山喷发?
D.“毫无疑问,”教授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6、下列句子没有语回可病的一项是(C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7.下面这段文字中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 ,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①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②气候逐渐变冷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④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A.《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从标题就能看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

B.《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C.《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D.“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非常形象可感。

9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泛大陆”是指板块将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
C.斯石英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紧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在一些受到巨大陨石撞击的地方发现斯石英,可以证明斯石英的形成需要具备巨大压力。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完成后面题目。

10.“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B)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11.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B.“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的原因是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被巨大的撞击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D.作者通过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了“撞击说”。

阅读后答题
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
①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就会发生。

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

②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

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灭绝叫大灭绝
③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

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比如陨星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

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即将到来的第6次生物大灭绝将是人为的。

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他灭绝事件更为恶劣。

④新研究发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

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

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有150种鸟类灭绝。

⑤根据化石记录,无脊椎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从起源到灭亡,据估计大约是500万—1000万年,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则快得多,通常是100万-200万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对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估测,认为当今地球每小时就有3种生物灭绝,也就是一天灭绝72种生物。

⑥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
到2050年,目前25%—50%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更为可怕的是,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得脆弱,当它受到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12.下列关于本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B.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环境越来越差。

C.人类的活动使得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

D.人类是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

1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②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地说明了稳定期和剧变期新生率、灭绝率的大小。

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几类常见的导致生物大灭绝的自然灾害。

C.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后生物灭绝速度加快了。

D.第⑥段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的论断,使文章内容更真实可信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选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可能”“濒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

D.文章通过说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的恶果,呼吁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