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题库选择题
第七章 树立法治理念 尊重法律权威(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信仰 B.宣传法律知识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A.调整社会关系类型相同B.调整方法相同C.保障权利途径相同D.调整机制相同3.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应当坚持( )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4.国家的根本法是:()。
A.行政法 B.刑法 C.宪法 D.民商法5.以下哪个不属于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 )A.讲法律B.讲证据C.讲程序D.讲法学6.讲法理,不要求:( )A.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B.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C. 提供结论D.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 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 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8. 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信仰 B.宣传法律知识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9.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A.调整社会关系类型相同B.调整方法相同C.保障权利途径相同D.调整机制相同10.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应当坚持( )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11.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 )A.法的国家强制性B.法德普遍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的不可违抗性1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A.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 B.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13.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法律的()A.政治建设方面的作用B.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C.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D.对外建设方面的作用14.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检察机关C.监察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5.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
近代史题库第七章

近代史题库第七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党当局以“非法团体”为罪名,首先强令解散的民主党派是( A )A.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农工民主党D.民主促进会2、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地点是( B )A.南京B.北平C.西柏坡D.重庆3、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是(A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4、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解放区是( A )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5、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运动是( B )A.一二三○运动B.一二一运动C.五二○运动D.五卅运动6、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的阶段是( A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进攻阶段C.战略相持阶段D.战略转移阶段7、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 D )A.学生运动B.一二一运动C.一二三○运动D.五二○运动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盾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9、《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10、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 )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1、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 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12、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D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A\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1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B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15、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D )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16、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D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17、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A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8、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是( C )A.陈、谢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B.陈、粟率领的华东解放军主力C.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D.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主力19、1947年,国民党战略进攻的重点是( B )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20、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是( D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改组国民政府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21、国民政府解散民盟的真正原因是( C )A.民盟与共产党一起组织武装,共同参加人民解放战争B.民盟企图推翻国民政府,取代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C.民盟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D.国民党发动的内战进展顺利,民盟已没有利用价值22、中国共产党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井冈山土地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3、决定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乡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 B )A.十二月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全国土地会议2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D )A.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D.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25、抗战胜利后,美国帮助蒋介石将大后方的军队运送到内地,其直接目的是( C )A.帮助蒋介石打内战B.扶蒋反共C.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D.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反共政府26、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D )A.实现土地国有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D.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27、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 C )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C.仿效西方民主,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28、1949年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的直接意图是( A )A.缓兵之计B.屈服求和C.划江而治D.国共合作29、有人说:“民盟被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起点。
第七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

第七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在所选项字母上划圈)1.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是()AA.记忆B.表象C.想象D.思维2.人在意识的调控下,主动收集某些知识经验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是()AA.外显记忆B.內隐记忆C.元记忆D.形象记忆3.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发生影响作用的记忆是() B A.外显记忆B.內隐记忆C.元记忆D.形象记忆4.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具体特征、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等信息的记忆是() D A.情绪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陈述性记忆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体对客观事物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是() D A.情绪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陈述性记忆6.个体对骑车、游泳、溜冰、写字等经过多次练习而获得的记忆是() B A.情绪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陈述性记忆7.个体对语法规则、化学公式、物理定律、公式符号等知识的记忆是()B A.情绪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形象记忆8.个体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一般难以言传的记忆是() BA.元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形象记忆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考试时解答论述题时的记忆活动是() C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11.在下列选项中,“潜移默化”的记忆过程属于() B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内隐记忆12.在下列选项中,个体一旦学会了游泳,即使多年不游,也不会忘记。
这种记忆是() DA.逻辑记忆 B.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1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短时记忆容量(即短时记忆广度)约为()CA.5±2组块B.6±2组块C.7±2组块D.8±2组块14.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再现后续学习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是() B A.动机性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痕迹抑制15.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是() C A.动机性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痕迹抑制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并在字母上划圈,多选、少选均为错误)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诠释的有() BCDA.感知觉是认知过程,而记忆不是B.感知觉指向当前,记忆指向过去C.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D.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子系统2.个体对下列内容记忆中,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有() ABDA.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B.关于书上解释天为何会黑的记忆C.对游泳技能的记忆D.对《心理学导论》目录的记忆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为什么会下雨的记忆种类有() AD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4.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可把记忆分为() CD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5.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方式不同,可把记忆分为() AB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6.根据长时记忆中存储信息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 ABA.语义记忆B.内隐记忆C.情景记忆D.外显记忆7.根据记忆中的具体内容,可把记忆分为() ABCD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元记忆主要成分的有() ACDA.元记忆知识B.元记忆体验C.元记忆监测D.元记忆控制9.在下列选项中,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有() ABDA.无意识记B.内隐记忆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10.在下列选项中,需要人更多知识经验参与的记忆有() ACA.有意识记B.机械识记C.意义识记D.无意识记11.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目的,把识记分为() ACA.有意识记B.机械识记C.意义识记D.无意识记12.在下列选项中,具有选择性特点的有() ABCDA.无意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记忆保持13.根据信息的输入与编码方式、信息存储时间长短等,将记忆过程分为() ABC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映象记忆1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方式的有() AB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形象编码D.映象编码15.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加工以意义编码为主,它包括有() CDA.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表象编码 D.语义编码。
复习题(07)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A型选择题1.机体能量的直接供应者是A.三磷酸腺苷B.蛋白质C.脂肪D.磷酸肌酸2.关于糖在人体内的能量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食物中的糖类物质的氧化分解提供了我国人所需能量的大部分B.糖的有氧氧化所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酵解时释放的能量C.人体中脑组织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有氧氧化,因此对缺氧非常敏感D.1克糖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比等量的脂肪或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3.下列哪种物质可看作是ATP的贮存库A.ADPB.糖原C.磷酸肌酸(CP)D.脂肪4.人体生理活动时,由ATP释放的能量,除少部做外功外,大部分最终都转变为A.化学能B.热能C.机械能D.电能5.下列关于食物的氧热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食物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与物质氧化的产热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B.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氧热价最大的是糖C.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氧热价最小的是蛋白质D.由于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因此蛋白质在体内糖化的氧热价与体外氧化时的氧热价不相等6.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呼吸商最大的物质是A.脂肪B.蛋白质C.糖D.脂肪和蛋白质7.正常人进食混合膳食时的呼吸商为0.85,而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人体的能量主要依靠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时,其呼吸商应接近于下列哪一数值A.0.70B.0.80C.0.90D.1.008.正常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A.熟睡时B.清醒安静时C.环境温度低于20℃D.在基础状态时9.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比较,正常变动的范围是A.±5%以内B.±15%以内C.±30%以内D.±50以内10.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A.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B.高温C.精神活动D.肌肉活动11.人体内下列部位中,温度最高的是A. 肝脏B. 肾脏C. 十二指肠D.直肠12.正常情况下,一昼夜中人体温最低的时间一般是A.清晨2~6时B.上午8~10时C.中午1~6时D. 晚8~10时13.正常情况下,一昼夜中人体温最高的时间一般是A.清晨2~6时B.上午8~10时C.中午1~6时D. 晚8~10时14.人体安静时, 产热最多的器官是A.肝脏和脑B.肝脏和骨骼肌C.脑和肾脏D.肾脏和骨骼肌15.下列哪项因素可以引起体温下降A.环境温度降低B.恐惧C.进食D.麻醉16.下列关于人体皮肤温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表各部位的皮肤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别B.四肢末梢皮肤温度较低,越近躯干、头部,皮肤温度越高C.气温升高达32℃以上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别将变大D.情绪紧张时,皮肤血管的紧张性增高,皮肤温度将下降17.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产热量A.寒冷性肌紧张B.战栗产热C.卷曲身体D.内脏代谢增强18.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激素是A.肾上腺素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19.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冰帽的作用是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20.给高热病人用酒精擦浴是为了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21.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的惟一有效的散热形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22.一个成年人24h的不感蒸发量一般约为A.250mlB.500mlC.1000mlD.1500ml23.下列关于发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发汗有两种形式:温热性发汗和精神性发汗B.温热性发汗主要参与体温调节,而精神性发汗与体温调节关系不大C.汗液是由血浆滤出的液体D.从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流经汗腺管腔时,其中的Na+和Cl-被重吸收,因此最后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24.下列关于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只分布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B.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C.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热敏神经元比较多见D.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随局部脑组织降温而增加25.在体温的过程中,设定一个调定点的是下列哪一部位的神经元活动A.延髓化学敏感区B.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D.下丘脑后部二、B型选择题A.辐射散热B.对流散热C.蒸发散热D.减少产热E.传导散热1.为了降低高热病人体温,应用冰帽的目的主要是增加2.夏日使用风扇降温主要是增加3.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唯一的散热形式4.人体在21℃的环境中和不着衣的情况下,约60%的热量的发散方式是A.33~34℃B.36.0~37.4℃C.36.7~37.7℃D.36.9~37.9℃E.38℃左右5.正常成人腋窝温度的范围是6.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的范围是7.在21℃的环境温度中,正常人体额部的温度为A.糖B.脂肪C.蛋白质D. Na+和Cl-E.水8.在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中,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的是9.按照我国人的饮食习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大部分的能量的营养物质为10.醛固酮可以促进汗腺管对汗液中哪些物质的重吸收11.人体内贮存能量最多的贮存形式是A.骨骼肌B.脑C.褐色脂肪组织D.皮肤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12.新生儿主要的产热部位是13.成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的产热部位是14.在炎热的环境中,哪个部位的血流量明显增多三、X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能使能量代谢增高的因素是A.肌肉活动B.寒冷C.进食D.精神紧张E.炎热2.下列哪些是关于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影响的正确叙述A.当环境温度为30~38℃时,能量代谢逐渐升高B.当环境温度高于39℃后,能量代谢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当环境温度为20~30℃时,能量代谢最为稳定D.当环境温度为10~20℃时,能量代谢随温度降低而增加E.环境温度低于10℃时,能量代谢随温度降低而降低3.所谓基础状态,必须满足下列哪些条件A.清晨、空腹B.室温为20~25℃C.静卧,未作肌肉活动D.熟睡E.体温正常4.在生理情况下,人体体温可随以下哪些因素而有所变化A.昼夜节律变化B.性别C.年龄D.肌肉活动E.女性的月经周期5.人体的自主神经性生理体温调节包括下列哪些生理调节反应A.增减皮肤的血流量B.战栗C.发汗D.烤火取暖E.增减衣着6.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发生下列哪些功能活动的改变A.能量代谢率下降,产热减少B.交感神经紧张活动降低C.皮肤的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多D.汗腺活动增强,发汗量增加E.减少辐射散热量7.当体温调节的调定点上移时,将引起A.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高B.出现发热前肌紧张升高以至寒战C.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高D.汗腺分泌停止E.皮肤血管收缩四、是非判断题1.人体内蛋白质的生物热价等于物理热价。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5. 我36.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跨国界的流动与配置)
37.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 )
38. 2004年底,我国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世界电脑业巨头美国IBM公司的PC(个人电脑)业务部。这表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4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 )的关系极端重要
48、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49. “引进来”是为了“走出去”,要使我国的生产和商品能“走出去”,“引进来”应该(从我国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
62.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63. 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②③)②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 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自己
64. 面对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我国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①②③④)
①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 ②通过引进外资加大本国制造业的改造力度 ③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④让外资参与到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中来
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A. 1943年8月25日B. 1944年8月25日C. 1945年8月25日D. 1946年8月25日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A. 1946年6月B. 1947年2月C. 1947年6月D. 1948年2月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A. 1947年3月B. 1947年4月C. 1947年6月D. 1947年7月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A.《论联合政府》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C.“反饥饿、反内战”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A.“一二·一”运动后B.“抗暴运动”后C.“五·二O”运动后D.“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法西斯”运动后12. 1947年间,全国先后举行罢工的工人达A. 110万人B. 120万人C. 130万人D. 140万人13.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的“二·二八”起义发生在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14.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三区革命”发生在A.河北省B.河南省C.陕西省D.新疆省15. 1947年 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政府主席是A.林伯渠B.乌兰夫C.董必武D.李鼎铭16.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于A:香港 B.澳门 C.广州 D.上海17. 1945年12月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致公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18.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称A.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B.中国农工民主党C.九三学社D.中华职业教育社19.国民党当局宣布中国民主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是在A. 1945年10月B. 1946年10月C. 1947年10月D. 1948年10月20.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在()成立。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表达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最高统治者D.国家2.爱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A.完善市场经济秩序B.建立法治政府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提高各党派执政的水平4.()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全然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党的领导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5.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1.下列关于法律实施保证力量的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独力量。
B.法律意识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道德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纪律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在一个国家里,由不同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行政法C.刑法D.程序法5.在法律运行中,()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A.刑事执法B.民事执法C.行政执法D.政策调控6.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执行B.法律制裁C.法律适用D.法律监督7.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中央B.国务院C.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我国最早规定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的法律是()A.国家安全法B.刑法C.国防法D.宪法10.在对法律问题的摸索与处理上,应当坚持()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二、多选题1.法的差不多特点表现为()。
A.法是行为规范体系B.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表达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答案:D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答案:B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答案:A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A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B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答案:D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答案:C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答案:C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答案:D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答案:D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答案:D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一九七八年召开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A.党的十一大 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A.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B.一九七九年十一月C.一九七七年十一月 D.一九八零年三月3、()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人民当家作主4、()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A.改革 B.阶级斗争C.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A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6、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
DA.富强 B.农民 C.稳定 D.现实7、三十多年来,我们用()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CA.群众路线 B.自力更生 C.改革 D.艰苦奋斗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上通过的。
A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
A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0、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这个最大实际。
AA.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11、()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CA.党的领导 B.改革 C.发展 D.开放12、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AA.生产关系 B.经济体制 C.政治体制 D.文化体制13、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
AA.系统性 B.先导性 C.前瞻性 D.基础性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来展开。
BA.计划 B.市场 C.流通 D.分配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展开。
A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和谐文化C.和谐社会 D.中华文明16、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AA.保障和改善民生 B.加强社会组织建设C.建设和谐社会 D.激发社会创新活力17、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来进行。
AA.美丽中国 B.生态平衡 C.和谐宜居环境 D.循环经济 18、决定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的是()。
AA.坚持什么样的方向 B.是否坚持党的领导C.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是否尊重人民首创精神19、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A.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
BA.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B.党的领导C.改革的顶层设计 D.党的纯洁性21、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错误。
CA.整体性 B.战略性 C.颠覆性 D.循环性22、()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
DA.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开放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
D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社会主义。
C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改革开放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CA.政治建设 B.社会建设 C.经济建设 D.思想建设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的重大决策。
AA.改革开放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科教兴国 D.人才强国27、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的目标,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C.共同富裕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
AA.决定性B.基础性 C.指导性 D.先导性29、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受到诸多限制,最主要原因是()。
DA.行业垄断 B.权力腐败C.市场体系不健全 D.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30、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优势的内在要求。
DA.计划经济体制 B.政治体制 C.公有制 D.市场经济体制31、充分发挥()的优越性,推进市场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AA.社会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坚持()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
CA.社会主义公有制 B.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33、()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比喻为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
AA.江泽民B.胡锦涛 C.邓小平 D.习近平34、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改革进入()和深水区,涉及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AA.攻坚期B.矛盾凸显期 C.敏感期 D.转轨期35、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
AA.发展B.改革 C.开放 D.稳定36、()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前提。
AA.稳定 B.富强 C.和谐 D.民主37、我们要把()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AA.改善人民生活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8、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
AA.顶层设计 B.周密设计 C.人民首创 D.经验总结39、()和顶层设计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促进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AA.摸着石头过河B.一步一个脚印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40、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
AA.党的建设 B.思想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41、中国最早建立的是()经济特区。
B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42、()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BA.发展 B.改革开放 C.民主 D.复兴43、二十世纪(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AA.七十年代末 B.八十年代末 C.八十年代中 D.八十年代初44、“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是()的名言。
B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45、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AA.开放 B.改革 C.多极化 D.全球化46、在以()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推进,各国政府纷纷实行开放的政策。
CA.网络化 B.全球化 C.信息化 D.快捷化47、在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都是不可能的。
AA.闭关自守 B.自力更生 C.独立自主 D.单打独斗48、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A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艰苦奋斗49、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要把()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BA.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B.立足国内、扩大国内需求C.按劳分配 D.共同富裕50、三十多年来,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形成了()经济。
AA.开放型 B.全球化 C.市场化 D.共生型51、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出口国。
AA.第一大 B.第二大 C.第三大 D.第四大52、当今时代,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面临的共同问题、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度增加,要求实行()发展战略。
BA.全球化 B.开放式 C.信息化 D.多元化53、中国的对外开放到()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A.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B.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C.二十一世纪初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54、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以加入()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A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5、实行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
CA.全领域 B.全球化 C.全方位 D.高水平56、三十多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基本国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
AA.对外开放 B.对内搞活 C.对内开放 D.自力更生57、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国内发展,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内发展的()。
BA.目的 B.手段 C.基础 D.前提58、()一直是中国制定对外开放战略和处理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准则。
AA.平等互利 B.互谅互让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59、维护经济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的主导权。
AA.经济发展 B.文化发展 C.社会发展 D.政治发展60、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新优势。
AA.开放型 B.内生型 C.创新型 D.共生型61、()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
C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胡锦涛62、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收入国家行列。
DA.高收入 B.中下等 C.中等 D.中上等63、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进入了()阶段。
AA.大众化 B.普及化 C.精英化 D.平民化64、()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BA.实事求是B.改革开放C.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5、()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A.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不一致 B.阶级斗争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不定项选择题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的重大决策。
ABA.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实行改革开放C.继续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政策D.建立经济特区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