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选择题

合集下载

第七章课后习题

第七章课后习题

思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现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定,全年的现金需要量为300 000元,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为60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10%,则全年固定性转换成本是( )元。

A、1000B、2000C、3000D、40002、不属于存货的变动储存成本的是( )。

A、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B、替代材料紧急购入的额外成本C、存货的残损和变质损坏D、存货的保险费用3、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包括( )。

A、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B、存货价格稳定C、仓储条件不受限制D、允许存货4、某企业全年耗用A材料2400吨,每次的订货成本为1600元,每吨材料储存成本为12元,则每年最佳订货次数为( )次。

A、12B、6C、3D、45、某企业预测的年赊销额为1200万元,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为30天,变动成本率为60%,资金成本率为10%,则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为( )万元。

A、10 B、6 C、5 D、96、成本分析模式下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使以下各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 )。

A、机会成本和转让成本B、机会成本和转让成本C、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D、持有成本、短缺成本和转换成本7、下列订货成本中属于变动性成本的是( )。

A、采购部门管理费用B、采购人员的工资C、订货业务费D、预付定金的机会成本8、企业在确定为应付紧急情况而持有的现金数额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为( )。

A、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额度B、企业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C、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的多少D、企业对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程度9、既要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作用,又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其核心为( )。

A、加强销售管理B、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C、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D、尽量采用现款现货10、假定某企业每月现金需要量为20000元,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20元,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5%,则该企业最佳现金余额为( )。

A、20000元B、12649元C、10000 元D、6649元11、信用的“五C”系统中,资本是指( )。

第七章投资决策原理习题

第七章投资决策原理习题

第七章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项目投资决策中,一般来说,属于经营期现金流出项目的有.在项目投资决策中,一般来说,属于经营期现金流出项目的有( ( )。

A A.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B B.开办费.开办费.开办费 C C.经营成本.经营成本.经营成本 D D.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2.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已知该项目第10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期满处置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及回收流动资金共8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第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年的净现金流量为( ( )万元。

万元。

A .8 B B..25 C C..33 D D..43 3.下列关于投资项目营业现金流量预计的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投资项目营业现金流量预计的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营业现金流量等于税后净利加上折旧.营业现金流量等于税后净利加上折旧B .营业现金流量等于营业收入减去付现成本再减去所得税.营业现金流量等于营业收入减去付现成本再减去所得税C .营业现金流量等于税后收入减去税后成本再加上折旧引起的税负减少额.营业现金流量等于税后收入减去税后成本再加上折旧引起的税负减少额D D.营业现金流量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再减去所得税.营业现金流量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再减去所得税.营业现金流量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再减去所得税4.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一旦贴现率提高,则下列指标中其数值将会变小的是.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一旦贴现率提高,则下列指标中其数值将会变小的是( ( )。

A .净现值.净现值 B B.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 C C.内部报酬率.内部报酬率.内部报酬率 D .静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 5.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为12000元,当年完工投产,有效期限3年,每年可获得现金净流量4600元,则该项目内含报酬率为元,则该项目内含报酬率为( ( )。

复习题(07)

复习题(07)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A型选择题1.机体能量的直接供应者是A.三磷酸腺苷B.蛋白质C.脂肪D.磷酸肌酸2.关于糖在人体内的能量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食物中的糖类物质的氧化分解提供了我国人所需能量的大部分B.糖的有氧氧化所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酵解时释放的能量C.人体中脑组织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有氧氧化,因此对缺氧非常敏感D.1克糖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比等量的脂肪或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3.下列哪种物质可看作是ATP的贮存库A.ADPB.糖原C.磷酸肌酸(CP)D.脂肪4.人体生理活动时,由ATP释放的能量,除少部做外功外,大部分最终都转变为A.化学能B.热能C.机械能D.电能5.下列关于食物的氧热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食物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与物质氧化的产热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B.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氧热价最大的是糖C.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氧热价最小的是蛋白质D.由于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因此蛋白质在体内糖化的氧热价与体外氧化时的氧热价不相等6.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呼吸商最大的物质是A.脂肪B.蛋白质C.糖D.脂肪和蛋白质7.正常人进食混合膳食时的呼吸商为0.85,而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人体的能量主要依靠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时,其呼吸商应接近于下列哪一数值A.0.70B.0.80C.0.90D.1.008.正常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A.熟睡时B.清醒安静时C.环境温度低于20℃D.在基础状态时9.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比较,正常变动的范围是A.±5%以内B.±15%以内C.±30%以内D.±50以内10.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A.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B.高温C.精神活动D.肌肉活动11.人体内下列部位中,温度最高的是A. 肝脏B. 肾脏C. 十二指肠D.直肠12.正常情况下,一昼夜中人体温最低的时间一般是A.清晨2~6时B.上午8~10时C.中午1~6时D. 晚8~10时13.正常情况下,一昼夜中人体温最高的时间一般是A.清晨2~6时B.上午8~10时C.中午1~6时D. 晚8~10时14.人体安静时, 产热最多的器官是A.肝脏和脑B.肝脏和骨骼肌C.脑和肾脏D.肾脏和骨骼肌15.下列哪项因素可以引起体温下降A.环境温度降低B.恐惧C.进食D.麻醉16.下列关于人体皮肤温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表各部位的皮肤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别B.四肢末梢皮肤温度较低,越近躯干、头部,皮肤温度越高C.气温升高达32℃以上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别将变大D.情绪紧张时,皮肤血管的紧张性增高,皮肤温度将下降17.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产热量A.寒冷性肌紧张B.战栗产热C.卷曲身体D.内脏代谢增强18.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激素是A.肾上腺素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19.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冰帽的作用是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20.给高热病人用酒精擦浴是为了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21.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的惟一有效的散热形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22.一个成年人24h的不感蒸发量一般约为A.250mlB.500mlC.1000mlD.1500ml23.下列关于发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发汗有两种形式:温热性发汗和精神性发汗B.温热性发汗主要参与体温调节,而精神性发汗与体温调节关系不大C.汗液是由血浆滤出的液体D.从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流经汗腺管腔时,其中的Na+和Cl-被重吸收,因此最后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24.下列关于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只分布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B.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C.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热敏神经元比较多见D.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随局部脑组织降温而增加25.在体温的过程中,设定一个调定点的是下列哪一部位的神经元活动A.延髓化学敏感区B.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D.下丘脑后部二、B型选择题A.辐射散热B.对流散热C.蒸发散热D.减少产热E.传导散热1.为了降低高热病人体温,应用冰帽的目的主要是增加2.夏日使用风扇降温主要是增加3.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唯一的散热形式4.人体在21℃的环境中和不着衣的情况下,约60%的热量的发散方式是A.33~34℃B.36.0~37.4℃C.36.7~37.7℃D.36.9~37.9℃E.38℃左右5.正常成人腋窝温度的范围是6.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的范围是7.在21℃的环境温度中,正常人体额部的温度为A.糖B.脂肪C.蛋白质D. Na+和Cl-E.水8.在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中,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的是9.按照我国人的饮食习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大部分的能量的营养物质为10.醛固酮可以促进汗腺管对汗液中哪些物质的重吸收11.人体内贮存能量最多的贮存形式是A.骨骼肌B.脑C.褐色脂肪组织D.皮肤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12.新生儿主要的产热部位是13.成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的产热部位是14.在炎热的环境中,哪个部位的血流量明显增多三、X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能使能量代谢增高的因素是A.肌肉活动B.寒冷C.进食D.精神紧张E.炎热2.下列哪些是关于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影响的正确叙述A.当环境温度为30~38℃时,能量代谢逐渐升高B.当环境温度高于39℃后,能量代谢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当环境温度为20~30℃时,能量代谢最为稳定D.当环境温度为10~20℃时,能量代谢随温度降低而增加E.环境温度低于10℃时,能量代谢随温度降低而降低3.所谓基础状态,必须满足下列哪些条件A.清晨、空腹B.室温为20~25℃C.静卧,未作肌肉活动D.熟睡E.体温正常4.在生理情况下,人体体温可随以下哪些因素而有所变化A.昼夜节律变化B.性别C.年龄D.肌肉活动E.女性的月经周期5.人体的自主神经性生理体温调节包括下列哪些生理调节反应A.增减皮肤的血流量B.战栗C.发汗D.烤火取暖E.增减衣着6.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发生下列哪些功能活动的改变A.能量代谢率下降,产热减少B.交感神经紧张活动降低C.皮肤的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多D.汗腺活动增强,发汗量增加E.减少辐射散热量7.当体温调节的调定点上移时,将引起A.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高B.出现发热前肌紧张升高以至寒战C.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高D.汗腺分泌停止E.皮肤血管收缩四、是非判断题1.人体内蛋白质的生物热价等于物理热价。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D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B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D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11.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D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第七章 定价策略试题与答案【精选文档】

第七章 定价策略试题与答案【精选文档】

第七章定价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

企业产品的成本函数取决于产品的( B )函数和投入要素的价格。

A。

销售B。

生产C。

市场 D.收入2.企业每多出售一件产品所增加的收入,也就是最后一件产品的卖价,叫做( D )。

A。

总收入B。

销售额 C.销售收入D。

边际收益3.在(C )条件下,卖主和买主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

A。

垄断竞争B。

寡头垄断C。

完全竞争D。

纯粹垄断4。

在企业定价方法中,目标定价法属于( A )。

A。

成本导向定价B。

需求导向定价 C.竞争导向定价 D.市场导向定价5。

所谓( D )定价,就是企业把全国(或某些地区)分为若干价格区,对于卖给不同价格区顾客的某种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地区价格。

A。

基点 B.邮资 C.统一交货D。

分区6.( C )是制造商给某些批发商或零售商的一种额外折扣,促使他们愿意执行某种市场营销职能(如推销、储存、服务)。

A.现金折扣B。

数量折扣 C.功能折扣 D.季节折扣7.如果甲产品价格下降引起乙产品需求的增加,那么(B )。

A.甲和乙产品是互替商品B。

甲和乙产品是互补商品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D。

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8.假如总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2单位,总成本从300单位增加到330单位,那么边际成本等于( D )。

A。

30 B.330 C.300 D。

159。

在短期竞争条件下,为避免亏损,企业制定的价格必须等于或高于(A )。

A。

平均可变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C。

平均成本D。

总成本10。

为使收益最大化,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将按照何种价格来销售产品( C )。

A.高于市场价格B。

低于市场价格C。

市场价格D。

无法确定11。

无论是完全竞争企业还是完全垄断企业,当其利润最大化时,总能满足的条件是( C ).A。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B。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

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12。

若企业只能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来买卖商品,则意味着( B )。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A. 1943年8月25日B. 1944年8月25日C. 1945年8月25日D. 1946年8月25日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A. 1946年6月B. 1947年2月C. 1947年6月D. 1948年2月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A. 1947年3月B. 1947年4月C. 1947年6月D. 1947年7月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A.《论联合政府》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C.“反饥饿、反内战”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A.“一二·一”运动后B.“抗暴运动”后C.“五·二O”运动后D.“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法西斯”运动后12. 1947年间,全国先后举行罢工的工人达A. 110万人B. 120万人C. 130万人D. 140万人13.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的“二·二八”起义发生在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14.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三区革命”发生在A.河北省B.河南省C.陕西省D.新疆省15. 1947年 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政府主席是A.林伯渠B.乌兰夫C.董必武D.李鼎铭16.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于A:香港 B.澳门 C.广州 D.上海17. 1945年12月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致公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18.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称A.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B.中国农工民主党C.九三学社D.中华职业教育社19.国民党当局宣布中国民主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是在A. 1945年10月B. 1946年10月C. 1947年10月D. 1948年10月20.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在()成立。

《会计》第七章练习题

《会计》第七章练习题
A.收购未税矿产品时代扣代缴的资源税
B.外购液盐加工固体盐的,所购液体盐时交纳的资源税
C.将自产煤炭用于本企业生产时交纳的资源税
D.委托加工消费税应税消费品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材料加工后用于连续生产)
E.同D项(材料加工后直接销售)
5.下列税费中,按规定计算交纳时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3)用银行存款交当月增值税10000元,交上月增值税5000元;
(4)2月份购进商品15万元,支付增值税25500元,货已入库;
(5)2月份销售商品8万元,增值税13600元,未已存入银行;
(6)用银行存款交纳当月增值税10000元,将上月未交纳增值税全部交清。
四、计算及会计处理题
1.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销售货物的增值税率为17%,应交消费税率为10%,营业税率为5%,该企业1996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采购A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额为144500元,原材料实际价值850000元,货物及发票账单已经到达企业,货款尚未支付。
(2)采购B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税额为8500元,原材料实际价值50000元,材料已经到达验收入库,发票账单也已到达。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原材料计划成本55000元。
(3)销售甲产品5000件,单位售价250元,单位销售成本150元。该产品按规定需交纳消费税,货款尚未到达。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使用税
C.车船使用税
D.耕地占用税
E.矿产资源补偿费
6.下列应确认为一项流动负债的业务有()。
A.董事会决议分派现金股利
B.董事会决议分派股票股利
C.质量与数量均不符合合同条件、计划退货的应付购货款项

(整理)第七章 无穷级数

(整理)第七章 无穷级数

第七章无穷级数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级数的论述中一定错误的是(A) 若,则.(B) 若,则.(C) 若un≥0,且,则.(D) 若un≥0,且不存在,则.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发散级数加括弧所成的级数仍发散.(B) 若加括弧后的级数收敛,则原级数收敛.(C) 若去括弧后的级数收敛,则原级数收敛。

(D) 若去括弧后的级数发散,则原级数发散.3.设都是正项级数,且级数收敛,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若un >vn,则级数发散. (B) 若,则级数收敛.(C) 若,则级数收敛. (D) 若,则级数发散.4.设级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因为,所以与p-级数比较得收敛.(B) 因为,所以.(C) 因为,所以收敛.(D) 因为,所以发散.5.设正项级数与任意项级数具有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由收敛推知收敛. (B) 由发散推知发散.(C) 由收敛推知收敛. (D) 由发散不能断定的敛散性.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设正项级数发散,则.(B) 设收敛,则收敛.(C) 设至少有一个发散,则发散.(D) 设收敛,则均收敛.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收敛,则收敛.(B) 若条件收敛,则发散.(C) 若收敛,则收敛.(D) 若,则收敛.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设复敛,则收敛.(B) 设收敛且n→∞时,an ,bn是等价无穷小,则收敛.(C) 设收敛,则.(D) 设收敛,令,且Sn为正项级数的前n项部分和(n=1,2,…),则发散.9.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都收敛,则也收敛.(B) 若收敛,发散,则必发散.(C) 若收敛,绝对收敛,则绝对收敛.(D) 若条件收敛,绝对收敛,则条件收敛.10.已知都发散,则(A) 必发散. (B) 必发散.(C) 必发敞. (D) 必发散.11.设绝对收敛,则(A) 发散. (B) 条件收敛.(C) 绝对收敛. (D)12.对于常数k>0,级数(A) 绝对收敛. (B) 条件收敛.(C) 发散. (D) 的收敛性与k的取值有关.13.设级数收敛,则其中的常数(A) a=-2,b=1. (B) a=b=1.(C) a=1,. (D) a=b=-2.14.设正项级数收敛,且bn =(-1)n ln(1+a2n)(n=1,2,…),则级数(A) 发散. (B) 绝对收敛.(C) 条件收敛. (D) 的敛散性不能仅由所给条件确定.15.下列级数①②③④中收敛的个数是(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6.设有幂级数,则R为其收敛半径的充要条件是(A) 当|x|≤R时,收敛,且当|x|>R时发散.(B) 当|x|<R时,收敛,且当|x|≥R时发散.(C) 当|x|<R时,收敛,且当|x|>R时发散.(D) 当-R<x≤R时,收敛,且当R<x或x≤-R时发散.1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为R≠0,则.(B) 若不存在,则幂级数没有收敛半径.(C) 若的收敛域为[-R,R],则幂级数的收敛域为[-R,R].(D) 若的收敛域为(-R,R),则的收敛域可能是[-R,R].18.设收敛,则(A) 条件收敛. (B) 绝对收敛.(C) 发散. (D) 的敛散性仅由此还不能确定.19.设幂级数在x=-1处收敛,则此级数在x=1处(A) 绝对收敛. (B) 发散.(C) 条件收敛. (D) 的敛散性仅由此不能确定.20.设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为2,则幂级数的收敛域包含点集(A) {2,3,4,e}. (B)(C) {1,5}. (D) {1,2,3,4,5,e}.21.设在x=1处收敛,则在x=0处(A) 绝对收敛. (B) 条件收敛.(C) 发散. (D) 的收敛性取决于{an}的给法.22.设级数收敛,则级数的收敛半径(A) R=2. (B) R=3. (C) R>2.(D) R≥2.23.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若函数f(x)在区间[a,a+2π]上导函数连续,则展开成傅里叶级数时,有(B) 若函数f(x)在区间[-π,π]上有则必有(C) 设连续函数f(x)满足f(x)+f(x+π)=0,则f(x)在[-π,π]上展开成傅里叶级数时,必有a 0=a2k=b2k=0(k=1,2,…).(D) 若函数f(x)满足狄利克雷条件,则必有其中24.下列命题①若函数f(x)为[-π,π]上的奇(偶)函数,则f(x)的傅里叶级数必为正(余)弦级数②若函数f(x)在[0,π]上有定义,则f(x)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是唯一的③设,不论收敛与否,总有④将函数f(x)=x2(0≤x≤1)做偶延拓,得到令x=2得中正确的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5.将函数在[0,π]上展开为余弦级数,则其和函数在x=0,1,π处的函数值分别为(A) (B) 0,2,0.(C) 1,2,π+1. (D)1.设,则=______.2.设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是2,则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是______.3.设幂级数,则该幂级数的收敛半径等于______.4.若幂级数的收敛域是(-8,8],则的收敛半径R=______,的收敛域是______.5.已知幂级数当x=-2时条件收敛,则该幂级数的收敛区间为______.6.设幂级数的收敛区间为(-2,4),则幂级数的收敛区间为______.7.幂级数的收敛域为______.8.幂级数的收敛域为______.9.函数展开成x的幂级数及其收敛区间分别为______.10.设函数f(x)=x+|x|(-π≤x≤π)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为,则其中系数b=______.n11.设则其以2π为周期的傅里叶级数在x=π处收敛于______,在x=2π处收敛于______.1.判别下列级数的敛散性:(Ⅰ)(Ⅱ)(Ⅲ)(Ⅳ)2.讨论下列级数的敛散性,若收敛,需指出是条件收敛还是绝对收敛,并说明理由.(Ⅰ)(Ⅱ)(Ⅲ)(Ⅳ)3.设常数p>0,试判断级数的敛散性.4.设b=1,,讨论级数的敛散性.1=1,对于n=1,2,…,设曲线上点处的切线与x轴交5.已知a1点的横坐标是a.n+1(Ⅰ)求a(n=2,3,…);n(Ⅱ)设Sn 是以和(an+1,0)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求级数的和.6.设un>0(n=1,2,…),证明:(Ⅰ)若存在常数a>0,使当n>N时,,则级数收敛;(Ⅱ)若当n>N时,,则级数发散.7.设函数f(x)在区间[0,1]上有一阶连续导数且f(0)=0,设,证明级数绝对收敛.8.设f(x)在|x|≤1有一阶连续导数且,证明级数发散而级数收敛.9.设f(x)是[-1,1]上具有二阶连续导数的偶函数,且f(0)=1,试证明级数绝对收敛.10.设函数f(x)在|x|≤1上具有二阶连续导数,当x≠0时f(x)≠0,且当x→0时f(x)是比x高阶的无穷小.证明级数绝对收敛.11.求下列幂级数的收敛域:(Ⅰ)(Ⅱ)(Ⅲ)(Ⅳ)12.求下列幂级数的和函数:(Ⅰ) (Ⅱ)13.已知a0=3,a1=5,且对任何自然数n>1,,证明:当|x|<1时,幂级数收敛,并求其和雨数.14.分别求幂级数的和函数与幂级数当x≥0时的和函数·15.将函数展开为x的幂级数.16.(Ⅰ)将展开成x-1的幂级数;(Ⅱ)在区间(-1,1)内将展开为x的幂级数,并求f(n)(0).17.将展开成x的幂级数.18.求证:19.将展开成以2π为周期的傅里叶级数.20.将函数展开成正弦级数,并求级数的和.一、选择题1.A[分析] 由级数发散.而只在级数收敛时才成立,故(A)不正确.应选(A).2.C[分析] 对于(A):例如级数,它是发散的,但添加括号后的级数(1-1)+(1-1)+…+(1-1)+…=0+0+…+0+…=0是收敛的.故(A)不对.对于(B):例如级数(1-1)+(1-1)+…收敛于零,但级数1-1+1-1+…却是发散的.故(B)不对,同时也说明(D)也不对.这说明:若加括号后所成的级数收敛,则不能断定去括号后原来的级数也收敛.由排除法可知,应选(C).3.C[分析] 根据比较原理的极限形式:设有正项级数,又设,则1°当0<l<+∞时,级数〈A〉与〈B〉有相同的敛散性;2°当l=0时,若级数〈B〉收敛,则级数〈A〉也收敛;3°当l=+∞时,若〈B〉发散,则〈A〉也发散.由此可知(C)正确,应选(C).4.D[分析] 设〈A〉:为正项级数,1°若,即为有限数,即a与n为同阶无穷小,则p>1时,〈A〉收敛;p≤1时,〈A〉发散.2° 若,且p>1,则〈A〉收敛.3° 若即a是比低阶的无穷小,p≤1,则n〈A〉发散.由此可知(D)正确.应选(D).5.A[分析] 由于,由比较判别法可知,级数与级数有相同的敛散性,即由收敛推知收敛.故(A)正确,应选(A).6.C[分析] 对于(A):令,则正项级数发散,但,故(A)不正确.=(-)n,则收敛,但发散,所以(B)不正对于(B):令an确.对于(D):令,则收敛,但发散,所以(D)不正确.若收敛,则由比较判别法知都收敛,因此都收敛,矛盾,所以发散,(C)正确.故应选(C).7.B[分析] 令,则收敛,但发散,故(A)不正确.令u=(-1)n,则收敛,但发散,所以(C)不正确.n令un=(-1)n,则,但发散,所以(D)不正确.对于(B),可用反证法证明其成立.若收敛,则收敛,说明绝对收敛,与题设矛盾.故发散.所以应选(B).8.D[分析] 对于(A):令,则收敛,但发散,故(A)不对.对于(C):令,则收敛,但,故(C)不对.对于(B):令,则收敛且当n→∞时an 与bn是等价无穷小,但发散,故(B)也不对.对于(D):由于收敛,根据收敛的必要条件可得,又,所以,故发散.因此选(D).9.C[分析] 令,则都收敛,但发散,所以(A)不正确.令,则收敛,发散,而绝对收敛,所以(B)、(D)不正确.事实上,由于收敛,所以,因此数列{an}有界,不妨假设存在M>0,对任意的n都有|an |≤M,从而|anbn|≤M|bn|,又绝对收敛,从而根据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知,收敛,所以绝对收敛.故应选(C).10.C[分析] 取,则都收敛.又因为都发散,故都是发散的正项级数,从而必发散.故应选(C).11.C[分析] 由于绝对收敛,所以,从而存在正整数N,当n>N 时,有,而,所以,由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可得都收敛.故(A)不成立,而(C)成立.令,则绝对收敛,但(B)、(D)不成立,所以应选(C).12.B[分析] 因为数列单调下降,且,故级数收敛.但,由于,而发散,因此条件收敛.故应选(B).13.A[分析] 由于[lnn+aln(n+1)+bln(n+2)]由题设知,故应选(A).14.B[分析] 由于正项级数收敛,所以正项级数收敛,从而,因此有|bn |=|(-1)n|ln(1+a2n)|~a2n(n→∞),由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可知绝对收敛.应选(B).15.C[分析]对,由于,所以该级数收敛.对,由于,而级数收敛,故该级数收敛.对级数,由于,所以n充分大时ln(lnn)·lnlnlnn<lnn,从而.由于发散,所以该级数发散.由于,所以级数条件收敛.16.C[分析] 由幂级数的收敛半径的定义:“如果幂级数不是仅在x=0一点收敛,也不是在整个数轴上都收敛,则必有一个确定的正数R存在,使得:(i)当|x|<R时,幂级数绝对收敛;(ii)当|x|>R时,幂级数发散;(iii)当x=R 与x=-R时,幂级数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则称正数R为该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可知,(C)正确,应选(C).17.D[分析] 对任意的幂级数都存在收敛半径,收敛半径R可为R=+∞,0<R<+∞,或R=0,因此(B)不正确.对任意的幂级数不一定存在.例如,收敛半径为,由于a2n =2n,a2n+1=0,于是不存在,因此(A)也不正确.(C)也不正确,如收敛域为[-1,1],但收敛域为[-1,1).事实上,若,则其收敛域为(-1,1),而的收敛域为[-1,1],所以应选(D).18.B[分析] 考察幂级数,由于收敛,所以幂级数在x=-2处收敛,根据阿贝尔定理可得当|x|<|-2|时,对应的幂级数都绝对收敛,所以当x=1时,对应的幂级数绝对收敛,而此时对应级数为.所以应选(B).19.A[分析] 根据阿贝尔定理可得:当|2x-1|<|-2-1|=3时,幂级数绝对收敛.而当x=1时|2·1-1|<3,因此与x=1对应的级数绝对收敛.故应选(A).20.A[分析] 由于有相同的收敛半径,所以当|x-3|<2时级数3)n绝对收敛,显然只有集合{2,3,4,e}中的点都满足不等式|x-3|《2,因此应选(A).21.D[分析] 令,则级数在x=1处收敛,而在x=0处对应的级数发散.所以选项(A),(B)不正确.又如,则级数在x=1处收敛,而在x=0处对应的级数收敛.所以选项(C)不正确.由排除法可知应选(D).22.D[分析] 由于收敛,所以级数在x=-1处收敛,根据阿贝尔定理得:当|x-1|<2时,对应的级数都绝对收敛,再根据收敛半径的定义可知R≥2,故选(D).23.[分析] 对于(A):将函数f(x)作周期延拓,所得周期函数仍记为f(x),则f(x)cosx是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从而积分与a无关(事实上,=f(a+2π)cos(na+2nπ)-f(a)cosna=0).令a=-π,则同理可证:故(A)正确.对于(B):设,则应用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可得代入上述不等式,整理得式中右端为一与m无关的数,这说明级数收敛,于是,即.故(B)正确.对于(C):据题设知函数f(x)是周期为2π的连续函数,则两式相加,由于f(x)+f(x+π)=0,则可得a0=a2k=b2k=0 (k=1,2,…).故(C)也正确.对于(D):若函数f(x)满足狄利克雷条件,则有其中,当x为f(x)的连续点时,故(D)不正确,应选(D).24.A=0[分析] 对于①:设f(x)为奇函数,则f(x)cosnx也为奇函数,从而an(n=0,1,2,…),因此f(x)~.故①正确.对于②:在区间[0,π]上定义的函数f(x)既可以做偶延拓展成余弦级数,也可以做奇延拓展成正弦级数.故②不正确.对于③:设,可证F(x)在[-π,π]上连续,且以2π为周期,从而满足狄利克雷条件,可将F(x)展成傅里叶级数其中,令z=0得为了求A即因此即故③正确.对于④:由于f(2)=f(0)=0,即,故④不正确.综上分析,应选(A).25.D[分析] 将f(x)延拓成[-π,π]上的偶函数F(x),根据狄利克雷定理可得所以选(D).二、填空题1.8[分析] 1°先求由2°3°由收敛而是添加括号而得.因此,由2.2[分析] 由于有相同的收敛域,而所以与有相同的收敛半径,而有相同的收敛域.因此有相同的收敛半径,故的收敛半径为2.3.[分析] 由于令ρ(x+1)<1,可得,所以收敛半径为.4.(-2,2][分析] 因幂级数的收敛域为(-8,8],所以其收敛半径R=8.又因幂级数是由幂级数逐项求导两次所得,从而幂级数的收敛半径R=8.对于=,因-8<x3≤8-2<x≤2,所以的收敛域为(-2,2].5.[-2,4)[分析] 由于级数存x=-2处条件收敛,所以级数的收敛半径为R=3,故收敛区间为[-2,4).6.(-4,2)[分析] 由于幂级数有相同的收敛域,所以收敛区间也一样;而幂级数有相同的收敛区间和收敛半径.又幂级数和幂级数有相同的收敛域,综上可得:级数有相同的收敛区间.又因为收敛半径一样,由的收敛区间为(-2,4)可得的收敛半径为3,所以收敛半径为3.从而幂级数的收敛区间为(-4,2).7.[-1,1)[分析] 因为当x→0时,故,于是幂级数的收敛半径R=1.易知当x=1时幂级数发散,x=-1时幂级数收敛.故幂级数的收敛域为[-1,1).8.[-1,1)[分析] 收敛半径幂级数在x=1对应的级数,发散;在x=-1时对应的级数收敛.所以收敛域为[-1,1).9.[分析] 由于所以故10.[分析]11.,1[分析] 根据狄利克雷定理知:f(x)以2π为周期的傅里叶级数在x=π处收敛于f(x)以2π为周期的傅里叶级数在x=2π处收敛于三、解答题1.(Ⅰ)由于以及级数收敛,故由正项级数比较判别法可得:收敛.(Ⅱ)此题用比值判别法失效,所以选用比较判别法.注意,常数k>0有极限,因此,因为级数收敛,所以由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知级数收敛.(Ⅲ)该正项级数的通项是以积分形式给出的,因此需对积分进行估值.显然这是正项级数,因当时,所以由于收敛,所以原级数收敛.(Ⅳ)因为又收敛,所以原级数绝对收敛.2.(Ⅰ)先讨论级数的敛散性,因为而级数发散,所以根据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可得级数发散.又因为级数用比值判别法可得,级数收敛,所以绝对收敛,又因为收敛,所以级数收敛,因此原级数条件收敛.(Ⅱ)先讨论级数的敛散性,由于而级数发散,所以根据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可得级数发散.由于级数是交错级数,但不单调,莱布尼兹判别法不适用.注意到,由于是收敛交错级数,级数是收敛的正项级数,根据级数的性质可得条件收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电化学计算题1.在温度为18 ℃条件下,将浓度为0.1 mol·dm −3的NaCl 溶液注入直径为2 cm 的直立管中,管中置相距20 cm 的两电极,两极间的电位差为50 V ,巳知Na + 与Cl − 的电迁移率分别为3.73 × 10−8与5.87 × 10−8 m 2·V −1·s −1。

求:(1) 30分钟内通过管中间截面的两种离子的摩尔数;(2) Na +、Cl −两种离子的迁移数;(3)两种离子所迁移的电量。

(1)(2)(3)2.浓度为0.001 mol·dm −3的Na 2SO 4溶液,其κ = 2.6 × 10−2 S·m −1,此溶液中Na +的摩尔电导Λ(Na +) = 50 × 10−4 S·m 2·mol −1。

求:(1) 计算−24SO 21的摩尔电导; (2) 如果此0.001 mol·dm −3的Na 2SO 4溶液被CuSO 4所饱和,则电导率增加到7.0 × 10−2 S·m −1,并巳知1/2Cu 2+的摩电导为60 × 10−4 S·m 2·mol −1,计算CuSO 4的溶度积常数 。

解:(1) 1/2Na 2SO 4的浓度为 c N = 0.002 mol·dm −3Λ = κ/1000 c N = 2.6×10−2/(1000×0.002) S·m 2·mol −1 = 130 × 10−4 S·m 2·mol −1 Λ(1/2SO 42−) = Λ -Λ(Na +) = (130 - 50) × 10−4 S·m 2·mol −1= 80 × 10−4 S·m 2·mol −1(2) κ' = κ(总) - κ = (7.0 - 2.6) × 10−2 S·m −1= 4.4 × 10−2 S·m −1Λ' =Λ(1/2Cu 2+) + Λ(1/2SO 42−) = (60 + 80) × 10−4 S·m 2·mol −1= 140 × 10−4 S·m 2·mol −1m/s 10 253.9m/s 20.0501073.368−−++×=××=⋅=dl dE u v m/s 10 675.14m/s 20.0501087.568−−×=××=⋅=dl dE u v --C 59.1309650010)29.827.5()(4=××+=+=−−+F n n Q C 84.50C 95.1303885.0=×==+Q t Q +C01.80C 95.1306115.0=×==−Q t Q -mol 1027.5mol 101.0180010325.9)01.0(πtc πr 43622−−++×=××××××==v n mol1029.8mol 101.0180010675.14)01.0(πtc πr 43622−−−−×=××××××==v n 6115.03885.011 ,3885.087.573.373.3=−=−==+=+=+−−+++t t u u u tc N = κ'/1000Λ' = 4.4 × 10−2/(1000 × 140 × 10−4) = 3.143 × 10−3 mol·dm −3c = 1/2c N = 1.5715× 10−3 mol·dm −3[Cu 2+] = 1.5715 × 10−3 mol·dm −3,[SO 42−] = 1.571510−3 + 0.001 = 2.5715 × 10−3 mol·dm −3所以:K sp = [Cu 2+]·[SO 42−] = 4.041 × 10−6 mol 2 dm −63.25 ℃的纯水中溶解了CO 2,达平衡时水中CO 2的浓度即H 2CO 3的浓度为c 0,若c 0 = 1.695×10−5 mol·dm −3,只考虑H 2CO 3的一级电离,且忽略水的电导率,试粗略估算此水溶液的电导率。

已知25℃ H 2CO 3的一级电离常数K = 4.27 × 10−7,且Λ∞m (H +) = 349.8 × 10−4 S·m 2·mol −1,Λ∞m (HCO 3−) = 44.5 × 10−4 S·m 2·mol −1。

解: H 2CO 3的一级电离平衡:H 2CO 3 Æ H + + HCO 3−平衡时浓度:c 0 - c (H +) c (H +) c (H +)K = c 2(H +)/[c 0 - c 2(H +)] ≈ c 2(H +)/c 0所以:c (H +) = (Kc 0)1/2 = (4.27 × 10-7 × 1.695 × 10−5)1/2=2.69 × 10−6 mol·dm −3= 2.69 × 10−3 mol·m −3Λ∞m (H 2CO 3) = Λ∞m (H +) + Λ∞m (HCO 3−) = 0.03943 S·m 2·mol −1则所求电导率为κ = Λ∞m (H 2CO 3) × c (H +) = 1.06 × 10−4 S·m −1理论计算纯水的电导率应为5.5 × 10−6 S·m −1,但由于CO 2的溶入,使得水的电导率上升一个多数量级。

4.电池 Pt,H 2( p )|HBr(a = 1)|AgBr(s),Ag 的E 与温度T 的关系式为:E = 0.07150 - 4.186 × 10−7T (T - 298) 。

(1) 写出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2) 求T = 298 K 时正极E 与AgBr 的K sp ,巳知E (Ag +/Ag) = 0.7991 V ;(3) 求T = 298 K 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可逆放电2F );(4) 此电池在298K 下可逆放电2F 时,放热还是吸热?是多少?解:(1) 负极:H 2(g) - 2e Æ 2H +;正极:2AgBr(s) + 2e Æ 2Ag(s) + 2Br −电池反应:H 2(g) + 2AgBr(s) Æ 2Ag(s) + 2HBr (a = 1) oo(2) T = 298 K 时,E = 0.07150 VE (正) =E (AgBr/Ag) = E - E (H +/H 2) = E = 0.07150 V∵E (AgBr/Ag) =Ε +/Ag) + 0.05915lg K sp即: 0.07150 = 0.7991 + 0.05915lg K sp∴ K sp = 5.0 × 10−13 mol 2/m −6 (3) ∆G = -RT ln K = -nFE ln K = nFE /RT = 2 × 96500 × 0.07150/(8.314 × 298) = 5.5640,所以 K = 2.62 × 102(4) (∂E /∂T )p = -4.186 × 10−7× 2T + 4.186 × 10−7 × 298= -8.372 × 10−7T + 124.76 × 10−6T = 298 K 时,(∂E /∂T )p = -124.76 × 10−6 < 0,放热Q r = nFT (∂E /∂T )p = 2 × 96500 × 298 × (-124.76 × 10−6) J = - 7175 J5.对于电池:Pt,Cl 2(0.5p )|HCl(0.1m )|AgCl(s),Ag ,巳知m f H ∆(AgCl) = -127.035 kJ·mol −1,m S (Ag) = 42.702 J·K −1·mol −1,m S (AgCl) = 96.106 J·K −1·mol −1,m S (Cl 2) = 222.94 J·K −1·mol −1。

求:(1) T = 298K 时电池电动势 ;(2) 与环境交换的热;(3) 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4) AgCl(s)的分解压力。

解:(1) 阳极: Cl − (0.1m )–e Æ 1/2Cl 2(g,0.5p )阴极: AgCl(s) + e Æ Ag(s) + Cl −(0.1m )电池反应:AgCl(s) ÆAg(s) + 1/2Cl 2(g ,0.5p )所以有:E = E - 0.05915lg(p (Cl 2)/p )1/2,而E 可由∆G 来计算m H ∆= 1/2m f H ∆(Cl 2) + m f H ∆(Ag) - m f H ∆(AgCl) = 127.025 kJ·mol −1m S ∆= 1/2 × 222.949 + 42.702 - 96.106 = 58.07 J·K −1·mol −1m G ∆=m H ∆ - T m S ∆ = 127.025 × 103 - 298 × 58.07 = 109730 J·mol −1 E = -m G ∆/nF = -109730/96500 = -1.137 VE = E - 0.05915lg0.51/2 = -1.131 V o o o o o(2) AgCl(s)─m S ∆→Ag(s) + 1/2Cl 2(p )─∆S 2→ 1/2Cl 2(0.5p ) + Ag(s)所以:∆S m = m S ∆ +∆S 2 = 58.07 + nR ln(p 1/p 2)= 58.07 + 0.5 × 8.314 × ln(1/0.5) J·K −1·mol −1= 60.95 J·K −1·mol −1Q R = T ∆S m = 298 × 60.95 = 18163 J = 18.163 kJ(3) (∂E /∂T )p = ∆S m /nF = 60.95/96500 = 6.316 × 10−4 V·K −1(4) AgCl(s) = Ag(s) + 1/2Cl 2(g)m G ∆= -RT ln K =-RT ln[p (Cl 2,eq)/p ]1/2 = 1/2RT ln[p (Cl 2,eq)/p ] ∴ ln[p (Cl 2,eq)/p ] = -2m G ∆/RT = -2 × 109730/(8.314 × 298) = -88.5787p (Cl 2) = 3.4 × 10−39p = 344.505 × 10−39 kPa6.电池 Zn(s)|ZnCl 2(m = 0.01021)|AgCl,Ag 在298 K 时电动势为1.1566 V ,计算ZnCl 2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