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 应用文写作试题库

第七章应用文写作试题库一、填空题1.应用文的主要用途有:、、、。
2.对应用文的主题的要求有、、、、。
3.应用文写作中材料选择的原则是:、、、、。
4. 应用文中结构的要求是:、、。
5. 应用文的语言要求是:、、、。
6. 计划按内容可分为、、、等。
7. 计划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三项内容。
8. 总结从内容分主要有、两种。
9.总结的主体应包括、、、等10. 调查报告的特点有:、、。
11.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12.简报的作用有:、、。
13. 简报种类有:、、。
14. 简报一般都有固定的报头,包括、、、。
15.公文的体式,指的是文件的、。
16.秘密等级是指公文的机密程度的等级。
依次分为、、三个等级。
17. 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
18. 发文字号包括、、。
19. 公文标题的“三要素”是指、、。
20. 正文是公文的主体,即文件的核心和主体部分。
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21. 主题词的标引顺序是、、。
22. 通知的种类有、、、、。
23. 通报的种类有、、。
24. 报告的种类有、、。
25. 工作书信类应用文有、、等种类。
26. 慰问信(电)的种类有:、、。
27.求职信的格式主要有、、、、、、几部分。
28. 专用介绍信共有两联,一联是,另一联是。
29. 借条中所有数据均应注明人民币,并且不能留空,不能换行。
30.专用书信的成为一般写在第行开头。
二、判断题1. 会议纪要的精髓在"纪",要大量直接引用或列举参会人员的原始发言材料。
()2.写作典型人物演讲稿对所选取的材料不能人为杜撰,但可以根据情况夸大或缩小。
()3.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否则就是"先斩后奏",不符合规定。
()4. 调查报告写作时,一般先摆出观点,再叙述事实。
()5. 会议报告和述职报告都是向群众或上级领导报告工作情况,以取得理解和支持。
()6. 报告是单方向的上行文,供领导审阅,不需要上级给予回复。
近代史题库第七章

近代史题库第七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党当局以“非法团体”为罪名,首先强令解散的民主党派是( A )A.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农工民主党D.民主促进会2、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地点是( B )A.南京B.北平C.西柏坡D.重庆3、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是(A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4、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解放区是( A )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5、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运动是( B )A.一二三○运动B.一二一运动C.五二○运动D.五卅运动6、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的阶段是( A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进攻阶段C.战略相持阶段D.战略转移阶段7、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 D )A.学生运动B.一二一运动C.一二三○运动D.五二○运动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盾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9、《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10、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 )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1、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 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12、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D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A\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1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B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15、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D )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16、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D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17、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A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8、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是( C )A.陈、谢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B.陈、粟率领的华东解放军主力C.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D.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主力19、1947年,国民党战略进攻的重点是( B )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20、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是( D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改组国民政府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21、国民政府解散民盟的真正原因是( C )A.民盟与共产党一起组织武装,共同参加人民解放战争B.民盟企图推翻国民政府,取代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C.民盟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D.国民党发动的内战进展顺利,民盟已没有利用价值22、中国共产党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井冈山土地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3、决定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乡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 B )A.十二月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全国土地会议2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D )A.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D.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25、抗战胜利后,美国帮助蒋介石将大后方的军队运送到内地,其直接目的是( C )A.帮助蒋介石打内战B.扶蒋反共C.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D.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反共政府26、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D )A.实现土地国有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D.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27、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 C )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C.仿效西方民主,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28、1949年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的直接意图是( A )A.缓兵之计B.屈服求和C.划江而治D.国共合作29、有人说:“民盟被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起点。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题库(临一)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
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E扶正祛邪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E实热证用寒药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E加强锻炼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扶正E扶正与祛邪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E邪正俱盛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E寒因寒用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A大出血B阴虚内热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E阳虚外寒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E原因与结果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E以上都不是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E以上均不是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C扶正祛邪D调治脏腑E调理气血1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 )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C三因制宜D调理气血E调理脏腑14.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则:(D )A标本兼治B因人制宜C塞因塞用D寒者热之E寒因寒用15.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则:(A )A热因热用B虚则补之C寒者热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16.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则:(C )A实则泻之B攻补兼施C通因通用D祛邪兼扶正E虚则补之17.以下哪项既病防变的内容:(C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先安未受邪之地D应用人工免疫E以上均不是18.肺痨咳嗽用滋养肺肾之阴的方法,属于:(B )A标本兼治B缓则治其本C因人制宜D急则治其标E以上都是19.“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依据什么而确定的用药原则:(D )A标本同治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人制宜E以上都是20.下列哪项属于“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C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1.下列哪项属于“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D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虚热证采用滋阴清热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2.真热假寒证的治则应是:(A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补泻兼施E热因热用23.真寒假热证的治则应是:(E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补泻兼施E热因热用24.以热治热的治法适用于:(B )A瘀血所致崩漏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C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D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5.寒因寒用的治法适用于:(C )A瘀血所致崩漏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C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D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6.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B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热者寒之E热因热用2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D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寒者热之E热因热用28.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E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热者寒之E热因热用29.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A )A单纯扶正B单纯袪邪C扶正兼袪邪D祛邪兼扶正E扶正祛邪并重30.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D )A单纯扶正B单纯袪邪C扶正兼袪邪D祛邪兼扶正E扶正祛邪并重31.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C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2.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D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3. 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E )A注重调养正气B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C养生保健D既病防变E以上均是34.“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A )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未病先防E以上均不是35.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E )A春季B秋季C夏季D长夏E冬季36.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C )A春季B秋季C夏季D长夏E冬季37.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D )A春季B秋季C夏季D长夏E冬季38.应慎用温热之剂的体质是:(A )A阳盛之体B阳虚之体C阴盛之体 D 气虚之体E血虚之体39.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B )A阳盛之体B阳虚之体C血虚之体 D 气虚之体E阴虚之体40.标和本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急则治其标B先治标,后治本C缓则治其本 D 标本兼治E标与本是相对的41.以下应“急则治其标”的病症是:(B )A慢性病又伴外感者B慢性病又伴大出血不止者C脾虚而后生中满者 D 食积所致腹部胀满者E以上病症均是4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E )A饮食偏嗜B年龄和性别C劳逸损伤D体质E以上均是4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E )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以上均是44.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互根互用为理论依据的是:(B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E以上均不是45 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B )A调整阴阳B治病求本C扶正祛邪D因人因地制宜E标本缓急46.汗法主要适用于:(A )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阳气衰微E心脾两虚47.补法主要适用于:(D )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心脾两虚E阴寒内盛48.以下不属于“八法”的是:(E )A汗、吐B下、和C温、清D消、补E寒、热49.以下不属于“温法”的是:(C )A温经散寒B温肺化饮C滋阴补肾D温胃理气E温肾利水50.以下不属于“清法”的是:(B )A清热泻火B理气消食C清营凉血D清心开窍E清热解毒二、多选题1.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一般是指:(ACD )A急则治其标B先治标,后治本C缓则治其本 D 标本兼治E先治本,后治标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BCDE )A饮食偏嗜B年龄C劳逸损伤D体质E性别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ABCDE )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秋季外感宜辛润祛邪勿伤肺4.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包括:(DE )A辨证求因B因时制宜C审因论治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5.下列哪些属于“治未病”的内容:(CDE )A治病求本B急则治其标C先安未受邪之地D加强锻炼E调摄精神6.既病防变的措施包括:(CE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D应用人工免疫E先安未受邪之地7.“八法”的内容有:(ABCD )A汗、吐B下、和C温、清D消、补E寒、热8.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ABDE )A和解少阳B表里双解C滋补肝肾D调和肝脾E调和寒热三、判断题1.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第七章 营养与食品安全(单项选择题)题库

第七章营养与食品安全(单项选择题)1、[单选题]酸牛奶的营养特点( )。
A.含有乳酸杆菌B.乳糖已经部分分解C.脂肪容易吸收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难易程度]一般2、[单选题]下列食物含碳水化合物最多的食物是()A.蔬菜类B.谷类C.薯类D.豆类[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粮谷类食物一般含碳水化合物60%~80%,为含碳水化合物最多的食物。
故选B。
[难易程度]一般3、[单选题]描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错误的是( )。
A.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B.多吃蔬菜、水果C.每天吃奶类D.经常吃大量鱼、禽、蛋、瘦肉[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难易程度]一般4、[单选题]从低层向上,( )食物位居平衡膳食宝塔的第二层。
A.谷类B.蔬菜水果C.肉类D.奶、豆类[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谷类食物位居底层,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
[难易程度]一般5、[单选题]下列哪种食物性质偏寒凉,不适宜虚寒体质的人长期或大量食用( )。
A.绿豆B.桂圆C.红枣D.羊肉[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难易程度]一般6、[单选题]谷类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大米淘洗时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会损失,营养素损失的程度与淘洗次数、浸泡时间和用水温度密切相关B.米饭在电饭煲中保温,随时间延长,维生素B1会损失增加C.制作油条时,因碱和高温作用,是维生素B2和尼克酸(烟酸)、维生素受到损失D.大米淘洗蛋白质会损失[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难易程度]一般7、[单选题]胆固醇指数最高的食物(mg/dl)( )。
A.黄油B.猪肉C.鸡蛋D.牛肉[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难易程度]一般8、[单选题]大豆及其制品营养特点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含量高B.氨基酸不平衡C.脂肪含量高D.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E.大豆异黄酮[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P170[难易程度]一般9、[单选题]一名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吃大豆泡醋,现已经停用治疗高血压药物。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表达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最高统治者D.国家2.爱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A.完善市场经济秩序B.建立法治政府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提高各党派执政的水平4.()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全然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党的领导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5.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1.下列关于法律实施保证力量的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独力量。
B.法律意识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道德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纪律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在一个国家里,由不同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行政法C.刑法D.程序法5.在法律运行中,()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A.刑事执法B.民事执法C.行政执法D.政策调控6.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执行B.法律制裁C.法律适用D.法律监督7.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中央B.国务院C.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我国最早规定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的法律是()A.国家安全法B.刑法C.国防法D.宪法10.在对法律问题的摸索与处理上,应当坚持()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二、多选题1.法的差不多特点表现为()。
A.法是行为规范体系B.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表达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是()。
题库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B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6.“三个有利于”标准( B )A.是判断姓“社”是姓“资”的标准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7.“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整个社会的发展8.改革的重点是( A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9.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是( D )A.政治制度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B )A.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1 .我国对外开放( A )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12.198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我国决定建立( B )A.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海南经济特区C.沿海十四个城市的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1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 B )A.1995年1月1日B.2001年12月11日C.1948年1月1日D.1950年3月6日1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 )A.靠自己发展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15.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D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D.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16.我国的改革( C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对象是根本制度1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C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8.实行对外开放是( A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B )A.引进外资B.自力更生C.引进外资技术D.独立自主20.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 C )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BCD )A.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B.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矛盾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D.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BC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多渠道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B.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承的D.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4.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B.应从现实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C.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D.必须通过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和创新相结合5.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AB )A.两个市场 B.两种资源 C.两套本领 D.两种优势6.实行改革开放是(ABC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 ABCD )A.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B. 在改革和发展中要保持稳定C. 改革和稳定是为了促进发展D.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条件8.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 ABD )A. 也是解放生产力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AC )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C. 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10.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 ABD )A.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和允许的B. 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绝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C. 任何时候首先都要问姓“社”姓“资”D. 不能离开这个标准抽象的谈论社会主义1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BCD )A.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B.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D.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1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ABC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 对所有国家的开放C.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开放D. 仅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13.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 ABCD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 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D. 各国加强联系的结果14.我们的改革( ACD )A.是对体制的革命B. 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 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我们的改革( ABC )A.对象是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根本制度B. 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C. 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动力D. 必须彻底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A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2.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
思修题库第七章

8.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有哪些?
A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B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C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D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ABCD
9.法治思维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公平公正;D人权保障;E正当程序
ABCDE
10.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救济公平
ABCD
11.怎么理解权利公平?
A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不歧视”;B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C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ABC
4.怎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B要把握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C要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
第七章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题库

第七章植物的形态与功能本章主要考点1、高等植物组织的类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2、植物根、茎结构的形成及组成3、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差异4、单子叶植物在根、茎结构上的差异5、叶片结构及对生理功能的适应6、植物的生活周期,重点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认识各阶段的核相变化7、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重点掌握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结构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了解雌蕊、子房、胚珠、胚囊、胚、种子之间的关系9、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10、导管与筛管在形态、构造、功能、分布等方面的异同气孔器的结构,气孔开关的机制以及对CO2吸收和水分散失的调节1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途径及方式12、根压、蒸腾作用在水的运输中的作用,内聚力学说的主要内容1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必需元素14、植物激素的种类、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主要作用15、生长素的作用机制16、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长日植物,短日植物17、光合作用:(1)光反应与碳反应的联系与区别;(2)光合色素与光系统的种类与作用;(3)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过程;(4)卡尔文循环的3个阶段;(5)C3途径与C4途径;(6)光呼吸;(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名词术语1.直根系和须根系2.凯氏带3.髓射线4.维管射线5.维管系统6.年轮7.早材8.晚材9.边材10.心材11.完全花12.不完全花13.心皮14.传粉15.双受精16.子房上位17.子房下位18.真果19.假果20.聚花果21.聚合果22.世代交替23.生活史24.蒸腾作用25.根压26.必需元素27.向光性28.光敏色素29.光周期30.长日植物31.短日植物32.光反应33.光合膜34.天线色素35.荧光36.光系统37.光合磷酸化38.光合电子传递链39. C3途径和C3植物40. C4途径和C4植物41. 景天酸代谢途径42.光呼吸43.光合速率44.光饱和点45.CO2饱和点填空题1.微观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两部分,它们分别运输水分和矿物质和有机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A. 1943年8月25日B. 1944年8月25日C. 1945年8月25日D. 1946年8月25日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A. 1946年6月B. 1947年2月C. 1947年6月D. 1948年2月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A. 1947年3月B. 1947年4月C. 1947年6月D. 1947年7月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A.《论联合政府》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C.“反饥饿、反内战”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A.“一二·一”运动后B.“抗暴运动”后C.“五·二O”运动后D.“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法西斯”运动后12. 1947年间,全国先后举行罢工的工人达A. 110万人B. 120万人C. 130万人D. 140万人13.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的“二·二八”起义发生在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14.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三区革命”发生在A.河北省B.河南省C.陕西省D.新疆省15. 1947年 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政府主席是A.林伯渠B.乌兰夫C.董必武D.李鼎铭16.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于A:香港 B.澳门 C.广州 D.上海17. 1945年12月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致公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18.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改称A.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B.中国农工民主党C.九三学社D.中华职业教育社19.国民党当局宣布中国民主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是在A. 1945年10月B. 1946年10月C. 1947年10月D. 1948年10月20.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在()成立。
A.台湾B.香港C.广州D.北平21.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的三大战役是指A.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B.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22.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一文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将革命进行到底》C.《丢掉幻想,准备斗争》D.《唯心历史观的破产》2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A. 2月23日B.3月23日C. 4月23日D. 5月23日24.《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新中国的A.国体和政体的规定B.基本的民族政策C.经济工作方针D.外交工作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主要表现是A.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B.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C.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D.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2.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A.上党战役B.邯郸战役C.平绥战役D.津浦战役3.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A.民主同盟B.九三学社C.民主建国会D.青年党4. 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包括A.政府组织B.国民大会C.和平建国纲领D.宪法草案5. 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A.沧白堂事件B.较场口惨案C.下关惨案D.于子三惨案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保护民族工商业7. 1948年4月,毛泽东系统地阐明的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A.依靠贫农B.团结中农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发展农业生产8.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是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B.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C.严重的自然灾害D.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9.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广大职工广泛开展的斗争包括A.护厂B.护矿C.反破坏D.反搬迁10.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成立的民主党派有A.中国致公党B.中国民主同盟C.九三学社D.中国民主促进会11.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A.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B.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C.地方实力派D.其他爱国民主分子12. 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宣告A.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B.民盟坚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C.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D.要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3.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军队是A.华东野战军B.中原野战军C.东北野战军D.华北解放军1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A.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B.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15.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A.华中解放区B.华南解放区C.东北解放区D.华北解放区16.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员,除刘伯承、邓小平外,还有A.陈毅B.粟裕C.贺龙D.谭震林17. 1949年4月21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彭德怀18.《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A.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B.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C.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D.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A5.B6.C7.A8.C9.D 10.A 11.C 12.B 13.C 14.D 15.B 16.A 17.C 18.B 19.C 20.B 21.C 22.B 23.C 24.A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3.AD4.ABCD5.BC6.ABD7.ABCD8.ABD9.ABCD 10.C D11.ABD 12.ABC 13.AB 14.ACD 15.CD 16.ABD 17.AB 18.ABC三、名词解释题1.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公布。
主要内容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共土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
对于保护工商业,分配土地中的若干特殊问题处理办法等也作了具体规定。
在《大纲》颁布以后约一年中,中国解放区约有一亿农民获得土地,这对发动群众巩固后方,支援革命战争,解放全中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
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毛泽东称其“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3.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过程中进行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统称。
三大战役共历时142天,歼灭国民党政府军154万余人,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政府军主力,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大部以及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并为解放军南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四、课后思考题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已严重丧失人心。
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面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