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与变迁
西方新闻发展的历程

西方新闻发展的历程
西方新闻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古罗马时期。
当时,政府颁布法令,将重要信息刻在铜板上,在公共场所张贴,供人们阅读。
然而,这种形式的信息流通很受限制。
古代希腊则以言论自由而闻名,但没有出现真正的新闻机构。
然而,公元前16世纪的威尼斯开始在报纸上印刷文字,这标志着新闻传播的新阶段。
到了17世纪,新闻业开始迅速发展。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规模的新闻制作成为可能,报纸的发行量也大大增加。
在英国,诸如《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等主要报纸应运而生。
19世纪见证了新闻业的进一步发展。
印刷机的改进和铁路网络的建设,使得新闻能够更迅速地传播。
此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闻机构,如路透社(Reuters)和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它们通过电报传递新闻,极大地提升了新闻速度。
20世纪是新闻行业的大发展时期。
广播技术的出现使得新闻能够通过无线电传播,大大增加了新闻的传播范围。
1920年代,电视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新闻媒体的面貌,人们通过电视机能够观看新闻报道。
到了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新闻行业。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获取新闻。
在线新闻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新闻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总之,西方新闻发展经历了从铜板刻划到印刷术、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演进。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闻的传播速度和方式也不断变革。
这种变化形成了现代新闻媒体的多样性和快速性。
英国新闻传播史

英国新闻传播史总述:英国创造了典型的渐进式商业性新闻传播业发展模式。
英国的新闻传播史,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以前的历史,代表着当时世界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15年6月,国王无地王约翰在丧失了大部分法国领地,失去教皇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不与贵族,市民订立《自由大宪章》来保障自己的权利,从而形成英国三种政治势力--王权,贵族,市民长期鼎立的局面。
由于只有两种力量的联合才可能战胜第三种力量,因而社会的发展通常是各种力量妥协的结果。
背景:王朝更迭的延续性,英国政治的改良传统,英国社会较少冲突。
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遇到的阻力较小,呈渐进形态,新闻传播史上没有因政治原因而出现断代的现象英国早期的现代新闻刊物●随着政治,宗教斗争的复杂化,印刷业的不断扩大和印刷品的广泛传播对王权的威胁已经可以使人感觉到了,于是从1528年起,历任国王对出版业实行了一系列管制措施:(1)建立皇家出版特许制,最早起于1530;(2)建立皇家出版法庭(星室法庭),严厉惩罚各种印刷品对政府的批评。
●1605年,伯特出版了英国最早的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
根据英国政府的规定,不得报道国内政治新闻,所以这类新闻刊物的政治新闻仅限于国外。
从英国大革命到“光荣革命”时期的报刊和新闻理论●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国会选举中取得胜利,1641年6月5日,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取消,7月5日,星室出版法庭被取消,出版得到完全自由。
1641年托马斯创办《国会活动纪要》,首家专门报道国内政治新闻的刊物。
●大革命中形成国会派和保皇派,从1643年开始出现党派报刊。
国会派的代表报刊是1643年创办的《英国信使》,保皇派的代表报刊是同年创办的《宫廷信使》。
随着国会中又出现长老派和独立派,革命初期较为一致的“国会派”很快便不复存在。
●原因:没有限制出版的禁令,出版混乱无序,批评国会的言论急遽增多。
结果:当权的长老派主持在国会中恢复出版特许制度,并且成立出版检查委员会。
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与变迂

[ Ab s t r a c t ] L i t e r a r y a g e n t s p l a y a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we s t e r n p u b l i s h i n g i n d u s t r y . An o v e r v i e w o f t h e
西方 出版 经纪人模 式的发展 与变迁
孙 万 军
( 北京 印刷学 院新 闻出版学院 , 北京 , 1 0 2 6 0 0 )
【 摘 要】 出版 经纪人 在西 方出版行 业起着很 重要 的作用 。回顾 百年来 西方出版经 纪人模 式的发展与 变迁 , 其 发 展经历 了三 个阶段 ,从起初 的 出版 中介人 ,发 展到作 者利 益代言 人 ,进 而变身 为作者事 业的策 划师 。西方
【 Ke y wo r d s 】 L i t e ar r y a g e n t Mi d d l e ma n Gu a r d o f t h e a u t h o r ’ S i n t e r e s t s T h e a u t h o r ’ S c a r e e r d e s i g n e r
l 出版 中 介 人
不懂 出版行业 的作 者 ,出版 商得进行介绍和 解释 。 而
和 出版 经纪人打 交道 , 双 方的商谈可 以直 奔主题 , 省 去许 多 口舌 。更为重要 的是 ,出版 经纪人充 当了稿件 过滤器 。 “ 他们站在 第三者 的角度对书稿 的评价较 为 客观 ,从而 能正 确估 计该 稿件 在 出版物 市场 上的价 格, 使 出版商付 出较 为合理 的版税 , 使 书稿的价值得 以最大 限度地 实现。 出版社编辑人员 也因此减少 了许
国际出版产业趋势

国际出版产业趋势国际出版产业是一个庞大且发展迅速的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趋势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当前国际出版产业的趋势,并分析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数字化出版: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出版产业的格局。
随着电子书、数字杂志和在线阅读平台的兴起,读者已经更习惯于数字化媒介。
数字化出版不仅带来了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方便的传播方式,还使得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直接。
因此,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国际出版产业的主要趋势。
2.全球化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国际出版产业已经变得越发全球化。
出版商、代理人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图书版权的交易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全球化市场为国际出版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新兴市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
3.自助出版:自助出版是一种新兴的出版方式,它允许作者自行出版和销售自己的作品。
自助出版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作者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自助出版的数量和质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际出版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4.多媒体出版: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出版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多媒体出版不仅包括文字和图片,还包括音频、视频和互动内容。
多媒体出版使读者能够以全新的方式参与阅读体验,促使出版商不断创新并探索新的商机。
5.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出版业也不例外。
出版商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开始采取可持续的出版方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不仅符合社会的期望,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6.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出版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出版商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和提高出版效率。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服务,提升阅读体验。
7.新兴市场的崛起: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出版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图书市场快速增长,吸引了国际出版商的关注。
国际出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出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国际出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出版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国际出版产业的当前状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数字出版、自出版、全球化、社交媒体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第一部分:引言国际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版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崛起、自出版的盛行、全球化的趋势以及社交媒体的兴起,都对传统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国际出版产业的当前状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二部分:数字出版的兴起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出版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与传统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出版具有成本低、传播快、易于更新等优势,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阅读图书、杂志等出版物。
数字出版还为作家、出版商和读者提供了新的合作和互动方式,如网络出版、自助出版等。
这种趋势预示着出版产业将会越来越数字化,纸质出版物的销售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第三部分:自出版的盛行自出版是指作者直接将作品发布到市场,而不依赖于传统的出版机构。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自出版逐渐流行起来。
自出版不仅使得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地发布作品,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自出版为作者和出版商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未来,自出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但如何保障作品的质量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部分: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出版产业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跨国出版公司的兴起使得图书的国际流通越来越方便,读者可以更容易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
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得出版产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需要更加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未来,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国际出版产业的全球化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第五部分: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

书目1.亚当·斯密《国富论》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3.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5.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6.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7.威廉·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8.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9.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10.琼·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11.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的性质》12.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本资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交流使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亚当•斯密《国富论》人物简介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属于古典经济学派。
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主要理论一、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是新经济史学家中的“理论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授奖词称他是“新思想的启迪者和提出者”,“向经济学家指明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原有问题”。
其主要贡献被认为是,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广泛分析框架,构造了一个以制度、制度结构、制度变迁与创新为主轴的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始见于1968年发表的《1600一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1971年出版的《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与戴维斯合著)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
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与托马斯合著)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制度变迁理论体系。
1981年出版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标志着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形成。
《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1990年)、《交易费用、制度和经济绩效》》(1992年)两部著作则完善了制度变迁理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
值得强调的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是以经济史的经验性材料构筑而成的,这是新经济史学家的比较优势所在。
诺斯在研究历史上的经济增长时,发现制度因素极其重要,然而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制度是已知的、既定的,或被视为外生变量。
他论证道:“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因素不是增长的原因,它们本身是增长。
……除非现存的经济组织有效率,增长就决不会出现。
”1他进而指出:“我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理论上,这一理论的基石是:①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②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③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变化的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解释为何人们对现实有不同的理解。
”2这就是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核心,建立在对新古典假定修正基础上的,以经济史的经验性材料为论据的制度变迁理论。
新经济史学派在通过对新古典假定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围绕制度、制度结构和制度变迁这—主轴、构造了一套以制度理论为核心,超越纯经济领域的经济史研究的独特框架。
第七章 外国广告发展的演变

第七章外国广告发展的演变一、根据各历史时期的广告技术水平,可将外国广告业分为哪几个时期?依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广告技术发展水平,可以把外国广告业的发展大致分为4个时期:(1)原始广告时期。
即从广告的产生到公元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前,为原始广告时期。
这一时期以口头叫卖为主要传播媒介,逐渐向文字商标演变。
(2)世界广告孕育期。
从1450-1850年,为世界广告的孕育期。
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后,为印刷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
但由于这一时期报纸杂志还未大量发行,所以印刷广告的范围极为有限。
(3)过度期。
从1850年-1920年,是世界近代广告向现代广告的过渡期。
由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告形式已呈多样化的趋势,世界广告中心已从英国移至美国。
(4)划时代发展期。
1920年以后,世界广告业进入了划时代的发展阶段。
1920年11月2日,第一家正式注册营运的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开办的KDKA广播电台,以报道美国总统竞选开始了正式的电台商业广告营业。
1922年美国又一家商业无线广播电台WEAF正式开始商业广告广播,从此广告由近代进入了现代发展时期。
二、在原始广告时期,主要有哪几种广告形式?1.叫卖广告。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一些沿海城市的商业比较发达,广告已有叫卖、陈列、音响、文图、诗歌和商店招牌等多种。
2.文字广告。
如当时出现的奴隶主缉拿奴隶的广告,壁报广告等等。
3.音响广告。
在古罗马的广告宣传中,已有医生进行音响广告,他们每到一处,就摆摊设铺,大声喧嚷以招徕病人;有的甚至当众表演对病人示范开刀,并用吹笛声掩盖病人痛苦的叫喊。
4.招牌广告。
公元前6世纪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由于经济繁荣和广告活动的增多,在闹市和街区兴起招牌广告,后来被政府统一规范为了壁报广告。
5.商标字号广告。
商标字号广告差不多和文字广告同时诞生。
在已发现的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陶器、金器、灯具上都刻有文字或图案的标记。
不过这不是完全的商业性的标记,主要还是便于官方征税或便于企业主与工匠之间记账而使用的一种戳记,或是官方垄断经营的戳记,但已形成了标记广告的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与变迁作者:孙万军来源:《出版科学》2013年第01期[摘要]出版经纪人在西方出版行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回顾百年来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与变迁,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起初的出版中介人,发展到作者利益代言人,进而变身为作者事业的策划师。
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出版经纪人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出版经纪人中介人作者利益代言人作者事业策划师[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3)01-0005-03当今世界文坛异常活跃,各种畅销书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
刚有了《达·芬奇密码》的风靡全球,接踵而来的就是《哈利·波特》的热销奇迹。
在这些畅销书的背后,出版经纪人的身影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是他们的劳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出版界的销售神话。
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已经风行百年,日臻成熟。
在中国,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版经纪人的队伍也在悄然壮大。
不过和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相比,我国出版经纪人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回顾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出版经纪人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起初的出版中介人,发展到后来的作者利益代言人,进而变身为作者事业的策划师。
1 出版中介人现在出版界公认出版经纪人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人们一般把苏格兰人A.P.瓦特看作是第一个职业出版经纪人。
瓦特曾做过图书销售,后来和出版商斯特拉罕的妹妹结婚,为斯特拉罕的出版公司做广告代理。
他帮朋友出版作品,并意识到其中的商机,于是开始了职业出版经纪人生涯[1]。
西方初期出现的出版经纪人是联系作者和出版商的中间机构或个人,他们与作者签署版权经纪合同,接受作者委托,代理作者作品版权,帮助作者寻找出版作品的机会,并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
出版经纪人的出现方便了作者,因为作者往往对出版业内的行情不是十分了解,同出版商打交道不是十分在行,通常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和出版商在版税问题上讨价还价。
而出版经纪人熟知行业内情,懂得出版行业的操作规范,由他们为作者代理作品的出版事宜,作者就可以从事务性的活动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有利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不过出版商一开始并不乐意接受出版经纪人,他们觉得出版经纪人是在和他们抢生意。
但是这种情况随着经纪人市场作用的日益显现,出版商也意识到出版经纪人存在的必要性。
逐渐地,出版商开始愿意和熟知行业规范的出版经纪人打交道了。
因为面对那些不懂出版行业的作者,出版商得进行介绍和解释。
而和出版经纪人打交道,双方的商谈可以直奔主题,省去许多口舌。
更为重要的是,出版经纪人充当了稿件过滤器。
“他们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对书稿的评价较为客观,从而能正确估计该稿件在出版物市场上的价格,使出版商付出较为合理的版税,使书稿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
出版社编辑人员也因此减少了许多案头工作。
因为出版经纪人对稿件首先进行过滤,将一些根本没有出版价值的作品加以裁汰,使这些稿件不再被送到编辑手中;对于可以出版但又需要修改的稿件则直接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协助作者将稿件改好,以便适应出版的要求,实际上是为出版社把了第一道关。
他们只将自己认为可能出版的稿件送给出版社的编辑审阅”[2]。
美国出版社的稿件大部分来自出版经纪人之手,较少采用没有经纪人的自由来稿。
在选题和编辑程序上,有出版经纪人推荐的稿件很快就能得到认可。
而对于未经过经纪人推荐的自由来稿,要经过初审、第一道复审、第二道复审、最后决定采用等多道程序,要经历很长时间。
因为经纪人了解出版行业的操作规程,了解出版市场的变化,了解出版商的需要,所以他们成为联系作者和出版商的桥梁,受到作者和出版商的认可,其结果就是这个行业得到了发展。
“19世纪末英国境内的作者经纪公司并未超过6家,但1946年时有35家,1966年时增至55家,1986年又增加到84家,1995年时已超过138家”[3]。
随着出版经纪人队伍的壮大,其角色也在悄然变化。
2作者利益代言人图书出版业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了重大发展。
首先,图书的销量大幅度增长。
随着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读书的需求逐渐显现出来,图书零售业得到迅猛发展。
书店的数量猛增,除了书店之外,人们在超市、连锁店甚至一些百货商店都可以买到图书。
图书的销售额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图书销量大增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版税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
其次,著作传播的途径有了很大拓展。
一部著作除了出版成图书之外,还可以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或把小说中的人物制作成玩具或文具等。
图书除了在本国出版之外,还可以翻译成各种语言到国外出版。
这样一来,附属于图书版权之上又有了许多附属权利,包括电子权利,图片和电视的播映权,音像权利,视听权利,推销的权利和戏剧作品的改编权等等。
这些附属权利都是著作的收入来源,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部著作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再出版,这样,附属权利就可以为作者带来丰厚的收入。
看到著作权带来的收入越来越多,很多出版经纪人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收益和作者的收益紧密相连。
要想增加自己的收入,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作者争取更多的利益。
到20世纪70年代,有一大批法律界的人士加入出版经纪人的队伍。
他们不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作者和出版商之间的中介,而是担当起作者利益代言人的角色。
莫顿·詹克罗(Morton Janklow)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
詹克罗原来是纽约一家有名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的老朋友萨菲尔(Safire)原来是尼克松总统的秘书,了解水门事件的内幕。
水门事件曝光后,他想要写一本这方面的书。
原来没有和出版商打过交道的律师詹克罗要为老朋友代理出版事宜,他知道这种暴露内幕的书的销售潜力及其对出版商的吸引力,于是他同时联系了多家出版商,从中选择愿意出价最高的出版商。
詹克罗以多年从事律师工作的经验,从出版合同及其相关的各种文件中为作者谋求最大收益。
如遇到有违反合同之嫌的出版商,他就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作者的利益。
结果是他不仅为老朋友争取了最大的利益,而且自己也一举成名,成立了自己的出版代理公司,专门为作者代理出版事宜[4]。
几乎和詹克罗同时,一大批法律界人士开始把目光转向图书出版业。
律师变身为出版经纪人,是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正如夏红军所说:“现代著作权日益复杂,附属权利也渐趋多元,使得出版合约谈判难度增加,经纪人必须具备法律知识方能胜任。
有鉴于此,部分出版经纪公司便开始聘用有法律背景的人才。
最近这几年,英美有一些专业律师开始投身于出版经纪工作,于是出现了‘律师经纪人’。
”[5]越来越多的“律师经纪人”的出现改变了出版经纪人行业的生态。
原来的出版经纪人在充当作者和出版商之间的中介时,不免和出版商的关系更加密切,因为和单个的作者相比,出版商是强势的一方,如果和出版商联手,经纪人从中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
而现在随着著作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新从业的经纪人发现,和出版商联手去挤压作者手中那点可怜的收入,还不如和作者站在一起,从出版商那里争取更多的利益,这样他们的收益会成倍增加。
许多人的律师从业经验让他们明白,从财富丰厚的一方争取到的利益一般来说会多于从收入稀薄一方争取来的利益。
虽然和作者相比,出版商较为强势,但这些熟知法律的经纪人能抓住出版商的软肋,让他们把作者应得的收益拿出来。
在为作者争取利益的同时,他们自己的收益得以大幅度提高。
于是出版经纪人的角色从起初阶段的出版中介人,转化成后来的作者利益代言人。
3作者事业的策划师“律师经纪人”的出现对出版经纪人行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他们关注的焦点经常是在著作出版的利益分配上。
他们不遗余力地要从出版商那里为作者争取利益,在利益蛋糕的分配上让作者尽量能分得较大的一块。
随着出版市场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部作品要想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首先须得到市场的认可,在销售业绩上取得成功。
也就是说,首先得把利益蛋糕做大,然后才谈得上分蛋糕的事情。
而现代社会,一部作品要在销售上取得成功,从选题到广告、发行阶段都得经过精心策划。
于是新一代的出版经纪人应运而生,他们的角色是作者事业的策划师。
首先,出版经纪人需要对出版市场有深入全面的了解,知道市场上什么样的作品会受到欢迎。
其次,好的经纪人对出版社有着较为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不同出版社的编辑们对哪些选题更感兴趣。
这样,和作者确定了合作关系之后,出版经纪人要和作者一起进行选题策划,然后联系出版商,把作者的选题报送给最可能感兴趣的出版商。
经纪人给出版商报送选题的方式有几种选择。
第一是一对一的报送,如果经纪人知道手中的作品很符合某一出版商的需求,就会直接送给这个出版商。
其二是一对多的报送,也就是经纪人把作品同时报送给多家经过挑选的出版商。
如果有一家对作品感兴趣,就和这一家进行洽谈。
一旦有多家出版商对作品感兴趣的话,经纪人就处于很有利的位置了。
他就可以召集这些出版商的组稿编辑,对作品进行拍卖,最后把作品报送到能给作者最优惠条件的出版商。
对于经纪人来说,给出版商报送选题,其实是一个推销作品和作者的过程。
特别对那些新作者来说,情况更是如此。
如果作品是非虚构类的,其选题也许得几经修改来适应出版商的口味。
在这期间,出版经纪人就不仅仅是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了,他需要和作者以及出版商进行很好的沟通,让他们双方明白彼此的想法,争取得到各方都满意的结果,让作品顺利诞生。
一旦定下了哪家出版商接手作品的出版,经纪人就和出版商洽谈出版合同的细节问题,商定哪些权利归出版商,哪些归作者。
对于那些归作者的权利,经纪人就可以找到合适的机会出售。
像著名的法兰克福书展和伦敦书展都是出售著作的附属权利很好的时机。
每次国际书展上人们都会看到无数出版经纪人穿梭于展馆之间,或是交谈于密室之内。
除了帮助作者报送选题、签订合同、出售作品附属权利等具体的事宜外,出版经纪人最大的一个作用是帮助作者规划他的写作生涯。
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做市场计划,并从市场的角度维护作者利益。
出版经纪人凭借自己对出版市场的了解和对作者的熟悉,会给作者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为作者策划以后的写作方向。
比如说某位作者对某个民族的历史非常熟悉,喜欢写历史小说,出版经纪人就会根据自己的市场调研,告诉作者市场上从哪个角度所写的哪段历史受欢迎,帮助作者制订以后一段时间的写作计划,规划作者以后的写作生涯。
如果一个出版经纪人手中掌握着很多不同特点的作者,那么他就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以及不同出版商的口味有计划地策划这些作者的写作了。
可以看出,现代的出版经纪人介入了作者的作品创作到出版营销的全过程,他们付出的劳动绝不比作者少。
在现代信息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不断地变化,如果能在热点问题出现时推出顺应人们需要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可能一夜之间红遍全球,让作者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