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2.非规律性骨骼的基 本形密集:不受骨骼 所局限,只求画面的 对比及均衡。基本形 在构成中或疏或密, 自由散布,多与寡的 数量对比是主要的原 则。
散布可以是均匀的或 不均匀的,也可以略 带节奏性或稍有渐变 意味。
密集构成形式
3.趋近点的密集:所有的基本形向一点聚集,或 从一点扩散,基本形越接近此点越密集,越远离 此点越稀疏。基本形的组织不要过于规律,否则 会有发射的感觉。
采用重复的形式构成物象,能加强人对形象的 视觉记忆。
重复构成形式
生活中的例子很多,如建筑的窗格、楼梯的 台阶、地板上的方砖格子、衣服上的纽扣等, 都能产生整齐的美感效果。
重复构成形式
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 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 本形宜,过 于复杂易造成画面的混 乱,所以基本形的选择 以几何形为主。
任何黏附在设计表面上的物质都可做成触觉肌 理,方法有钉、钻、凿、焊、接、皱褶及一切 雕塑手段。
在创作近似构成时,注意基本形在设计中的排 列,切勿造成形状上循序渐进的感觉,否则便 成为渐变构成。
渐变构成形式
渐变是指逐渐变化, 是一种运动变化的 规律。
渐变有缓急快慢之 分,即由缓转急或 由快转慢,在排列 上有由上而下、由 左至右和多元化渐 变等。
渐变构成形式
形象的大小,色彩的 浓淡冷暖,以及位置、 方向、肌理等都可成 为渐变的因素。
对比构成形式
空间对比: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形成的对比
对比构成形式
作业: 绘制一幅对比构成形式的作业 作业大小:15cm*15cm(小纸)
发射构成形式
发射构成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向周边发射、 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韵律 感。
在日常生活中,发射构成的例子随处可见。
发射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第三章基本形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2、基础几何打散重构: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几何形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分割的图 形重新组合得到新的图形。练习时要注意不要分的太多、太乱。重组时不能重叠一起。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3、特殊打散重构: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 然后把分割好的图形全部用上,缺一不可,使其重新组合(重组时不能重叠一起)。得到新的图 形。
2.相接: 也称相切,指面与面的轮廓线相切, 并由此形成新的形状。
平面构成
3.覆叠: 一个面覆盖在另一个面之上,从而 在空间中形成了面之间的前后或上下的层次感。
4.联合:面与面相互交错重叠,在同一平面 层次上,使面与面相互结合,组成新形象。
平面构成
5.差叠: 面与面相互交叠,只现出相叠的部分, 不相叠的其它部分被隐去,产生新的形象。
明代成化皇帝 《一团和气图》
《六子争头》
平面构成
3、完全共用形 概念:完全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一个装饰组织从不同的方向上看是不同的图形,图形 全部共用。
平面构成
作业 四 20*20CM图底反转一张。
平面构成
谢谢观看
2021/6/27
谢谢观赏
要求:基本形设计的形象要简洁,连接排列组合成新形,各得到不同的图形效果。
平面构成
基本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1)
平面构成
基本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2)
平面构成
四、打散重构
1、打散重构: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 破坏其排列关系,分解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 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剖事物,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 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经常使用这一方 法。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一、基本形
1、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单位,是用以表达意图的视觉元素和主要手段。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2、基本形群化
运用规律性方法,组织多个元素的形式,形成设计画面。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有了特定基本形时,还要有各种有秩序的变化形式, 如对称、平移、旋转、扩大、错位、回旋等。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2)旋转放射式放置
将基本形以某一点为圆心进行旋转,并按照放射形放置,形体可以是 相交、分离、边缘相接、局部重合等关系。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3)自由放置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只要画面中的图形具有较为稳定的平衡关系, 基本形的位置关系在符合形式美的前提下,可相对灵活地运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4)非作用性骨骼
给基本形以准确的位置,填色后骨骼线可擦掉。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作业练习 1.基本形: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元形组合9个; 2.骨骼:从四种骨骼中任选两种进行构成练习。
(1)规律性骨骼
基本形按照骨骼排列,具有强烈的秩序感。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2)非规律性骨骼
一般没有严谨的骨骼线,构成方式比较自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3)作用性骨骼
骨骼线将画面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形在单位空间内可以改变方向、 正负等产生变化。画面中骨骼线可保留也可取消。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二、骨骼
1、骨骼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基本形组合起来的编排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骨骼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分割画面的空间;二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面的定义: 面是点的高度密集,也是线移动的轨迹。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多变的元素——基本形 形是构成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见到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或形象。
形是千变万化的。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式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
一个点、一条线和一个面都可以称为基本形。
它具有独特性,又具有连接、反复、重叠等特性。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骨骼的分类: 按是否有严谨的骨骼线,一般分为规律性骨骼与非规律性骨骼;
按是否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分为作用性骨骼和非作用性骨骼。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图与底的区别: ◎在相同条件下,面积较小的部分易称为图,面积较大的部分易称为底;
◎统一、规整的形易看作图,零散的形则易被看作底;
◎凸起的部分易成为图,凹进去的部分易成为底; ◎在视觉上具有凝聚两个完全一样的形状 是不多见的,但近似的形状却 很多,如树叶、果实、鹅卵石、 动物身上的花纹等。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近似的概念: 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是由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的基本 形构成的画面。 近似程度太大,容易产生重复之感; 近似程度太小,则会破坏统一感,容易使画面变得凌乱分散。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黄小巧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点的定义:点只有位置,没有面积,一个形象能否称其为点并不是由它自身的 大小决定的,而是受它周围形象的比例关系影响。
线的定义: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在几何学定义中,线没有粗细,只有长度和方向。但涉及构成 中的线不仅有宽窄粗细,还有形状、空间和方向的变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装饰线。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渐变: 客观世界中,渐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自然界中物体的近大远小、近高远 低、近实远虚,都是有秩序的渐变现象。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是指由各种图形、线条和色彩等元素在平面上有机组合而成的形态结构。
在视觉设计、绘画、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中,平面构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感,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和理念。
在平面构成中,有一些基本的形式和元素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基本形式进行介绍。
1.点点是最简单的几何元素,可以被看作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
在平面构成中,点经常被用作构成其他形式的基础。
点的位置可以决定整个平面结构的组成和分布。
2.线线是由点在平面上的移动轨迹组成的。
线可以是直线、曲线、折线等。
线具有方向性和长度。
在平面构成中,线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的点或形成一定的线条组合,从而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
3.形状形状是由点和线组成的封闭图形。
常见的形状有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形状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在平面构成中,形状的大小、位置和组合方式对整体视觉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形状可以用来划分空间、表达意象或进行装饰。
4.空间平面构成不仅仅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可以创造出立体的空间感。
空间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布局和组合,使人们产生一种深度和远近的错觉。
通过空间的处理,可以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逼真感。
5.色彩色彩在平面构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彩可以增加图像的丰富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情绪和意义,通过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颜色,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色彩也可以用来创造对比和层次,从而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
6.质感质感是指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运用,使平面构成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触感。
质感可以是柔软的、坚硬的、光滑的、粗糙的等等。
通过质感的表现,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真实和具体。
这些基本的形式和元素可以在平面构成中灵活地进行组合和运用,创造出各种丰富多样的效果和表现。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是创造和表达的基础,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基本形式的运用,创造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平面作品。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的特异
(1)大小特异:通过增大某一基本形的面积,导致大小悬殊,强化基本形的形象 ,使形象更加突出、鲜明,也是最容易运用的特异。
(2)色彩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色彩的色相、明度或纯度,创造特异效果。 (3)位置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所处的位置,形成特异效果。 (4)形状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形状的直曲、繁简等特征创造特异效果。 (5)方向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的方向,形成特异效果。 (6)肌理特异:通过改变某一基本形表面的质感及纹理形成特异效果。
2、向心式:基本形由四周向中心归拢,形成发射点在画面外的效果。
3、同心式:基本形层层环绕一个中心,每层基本形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实际上 是扩大的结构,扩散的形式。
4、多心式:基本形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这种构成效果具 有明显的起伏状,空间感也很强。
发射骨骼与基本型的关系
1、在发射骨格内纳入基本形。基本形纳入发射骨格内,采用有作用或无作用骨格 均可,但基本元素排列必须清晰有序。
4.彭洛斯三角形:利用人的眼睛在观察形体时,不可能在一瞬间全部接受形体 各个部分的刺激,需要一个过程转移的现象,将形体的各个面逐步转变方向。
画面中空间的表达需要依赖于图形体系的形式。即使是组成基本形的点线 面,通过点的大小、线的疏密、面的转折或是点、线、面的组合、穿插都可呈 现空间的视觉效果,表达空间。
• 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
任何形体,它的空间感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应的形体作为参照。依据这一视 觉原理和经验,就可以在平面中制造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 1.重叠空间: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 是感知形体空间最明显的一种启示。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A
9
重叠
• 重叠是指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基本 形相交时,形态完全重合成为一个独 立的新形象(如下图)。
基本形组织对比关系
A
10
作业
• 任意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基本形,做分离、覆叠、透叠、联合、减缺等组织
• 分离是指基本形与基本形之间保持 一定距离,在互不接触、互不连接 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形态(如下 图),运用到实际的平面构成中的 效果给人一种特殊的张力(如右图 )。
A
3
接触
• 接触是指基本形与基本形之间正 好相互连接在一个点或一条边上, 形成一个新的形态(如左图)。
A
4
覆叠
• 面与面靠近时,接触更近一步, 一个或一些形象覆盖于另一个或 另一些形象之上,产生或上或下 、或前或后的空间关系(图4.7 )。
关系中的四种,完成一幅自然形态几何化的综合练习。 • 作业要求: • 1.黑白手绘表现,形态简化成几何图形,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感。 • 2.尺寸要求15×15cm。
A
11
示范作品
A
12
作业示范 几何图形组织关系综合练习
A
13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A
1
基本形的概念
•
基本形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是点、线、面、体基本元素构成的
设计形态,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经过各种组合而形成的形态。基本形在设计过程中
是千变万化的,但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过于繁杂,以免画面整体感觉显得
琐碎而减弱了画面的视觉张力(如下图)。
A
2
基本形的组织关系 分离
平面构成基本形

一、基本形群化的概念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模一样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目的、方法加以群集,称之为基 本形群化。基本形群化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几何化的点、线、面)入手,进行形的重新 组合与排列,由于“形态融合”而产生新的“形”,所构之形相对独立,且极为简练、 有力而具符号性(图4-19)。
图4-13 形的差叠
(5)透叠 面与面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效果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图4-14)。
图4-14 形的透叠 平面构成基本形
(6)联合 面与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形象。联合的形象常
处于同一空间平面,而其色彩与肌理必须保持一致(图4-15)。
图4-15 形的联合
图4-17 形的重合
平面构成基本形
第二节 基本形的群化
在实际设计中,面对限定的空间和各种类型的元素,要想有一个出色的表现 效果,就需要在这个限定的空间中,组织多个元素的基本形式,运用规律性的方 法,形成设计图面。也就是说,当有了特定的基本形时,还要有各种有秩序的变 化形式,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图4-18)。
图4-1 形与形及背景的关系
平面构成基本形 图4-2 形与形及背景的关系
一、基本形的概念 平面构成多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 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为基本形。基 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根据一定的构成 原则对其进行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所需的 构成效果。基本形可以由一个点、一条线、 一个面等形象来构成,也可以通过对这些 形象进行分离、组合等不同的组织关系构 成。通常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形组成 画面,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在用 基本形构成画面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形体 聚成一团的形态,或出现由基本形所包围 的间隙空间等现象。对基本形的设计要充 分考虑到在不同的组织关系内所形成的组 织后的效果,使基本形能随组合的不同而 产生丰富的变化。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 通常多使用几何形态(图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业
• 作业要求:以一个基本元素展开练习,培养对位置的把握 作业要求:以一个基本元素展开练习, • 对位置、空间、面积的把握、对图底关系的把握。 对位置、空间、面积的把握、对图底关系的把握。 • 1、以九宫格形式练习基本型的群化构成一张,图面大小20X20CM作 以九宫格形式练习基本型的群化构成一张,图面大小20X20CM 20X20CM作 A4的卡纸上 的卡纸上。 在A4的卡纸上。 • 使用课时:4课时 使用课时:
三:平面 形的关系
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 元素单位。一个点、一条线、 元素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 块面都可以成为基本形元素。 块面都可以成为基本形元素。
三:平 面 构 成中 基 本 形的关系
形象的正负形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 形象的正负形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
三:平 面 构 成 中基本形的关系 1、正负形
a.有紧张感、前进感的“图”在平面构成常规表现中为黑 有紧张感、前进感的“
色,称之为“正形”;“地”为白色,即为“负形”; 称之为“正形” 为白色,即为“负形” b.在中国画论中把可见的“图”称为“实”,空白的“地” 在中国画论中把可见的“ 在中国画论中把可见的 称为“ 空白的“ 称为“虚”; 称为“ 反之,当图为负形时,地必须与之相反呈现为正地。 反之,当图为负形时,地必须与之相反呈现为正地。 其关系是辩证的,常常可以互换。 其关系是辩证的,常常可以互换。
形象的存在是有赖于空间的, 形象的存在是有赖于空间的,即任何形象都必须占有一 定的空间。 定的空间。
就平面而言,形象是可见的、实在的、具有视觉冲击力 就平面而言,形象是可见的、实在的、 称之为“ 周围的空白部分称之为“ 的,称之为“图”。周围的空白部分称之为“地”,它的 作用是衬托“ 使图能显示出来。 作用是衬托“图”使图能显示出来。
三:平 面 构 成 中基 本 形的关系
2、图地反转 能够巧妙的运用正负图地的关系, 能够巧妙的运用正负图地的关系,使之正负均为图 形,即称为“图地反转”。 即称为“图地反转”
图地反转最著名的 图形是“卢宾之壶” 图形是“卢宾之壶”
图地反转的运用,正负形相互衬托产生意外的形象, 图地反转的运用,正负形相互衬托产生意外的形象,创 造出意想不到的视觉空间。 造出意想不到的视觉空间。其魅力在于它增强了图形的趣味 多义性和耐读性,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性、多义性和耐读性,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三:平 面 构 成 中基 本 形的关系 3、形象的群化 、
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 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像一般重复 构成那样四面连续发展,而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构成那样四面连续发展,而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群化构成设计精炼、有力,具有符号性强的特点, 群化构成设计精炼、有力,具有符号性强的特点,通常 是用来设计标志、标示、符号的一种重要设计手段。 是用来设计标志、标示、符号的一种重要设计手段。
群化构成的练习基本要领
(1)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设计时基本形数量不宜太多、 (1)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设计时基本形数量不宜太多、太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 复杂,一般2 6个是最常用的数量。 复杂,一般2—6个是最常用的数量。基本形的群化构成要紧 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重叠、避免杂、 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重叠、避免杂、乱、散。 (2)群化图形的构图要完整、美观、 (2)群化图形的构图要完整、美观、 群化图形的构图要完整 注意整体和外观美。 注意整体和外观美。 (3)注重构图中的平衡和稳定。 (3)注重构图中的平衡和稳定。 注重构图中的平衡和稳定 (4)基本形要简练、概括、 (4)基本形要简练、概括、避免 基本形要简练 琐碎。 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