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  有答案

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2.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a g B.(a+b)g C.(a+c)g D.(a+b+c)g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B.碘酒C.食盐水D.浓盐酸4.在下列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B.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D.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6.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其中错误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后者的溶质的是()A.氯化钠食盐水B.酒精酒精溶液C.氯化氢盐酸D.氧化钙澄清石灰水二非选择题1.溶液:(1)定义:______种或______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①溶剂:能________其他物质的物质。

②溶质:被________的物质。

(2)溶液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均一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都________;稳定是指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永不________。

(3)对于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应注意: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

若其中之一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与溶质的性质有关: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基础达标1.以下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豆浆B.牛奶C.稀饭D.糖水2.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A. 醋B.蔗糖C.花生油D.食盐3.对于溶液有以下说法:①溶质只好是固体;②溶剂必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必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此中错误的选项是( )A.①③④ B .①②③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4. 一杯食盐溶液,从溶液的上部拿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 a g/cm3;再从下部拿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 b g/cm 3,则a 与b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b D. 没法确立5.以下图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此中能获得乳浊液的是( )6.衣服、餐具上的油污能够用加入清洗剂的水洗掉,因为清洗剂 ( )A. 能够融化水B.拥有乳化的功能C.能够积淀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7.小琪同学往以下图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高升、白腊融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8.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好多化学反响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由是( )A. 反响速率快B.易于操作C.不需加热D. 设施简单9.有以下物质:①铁水;②无水酒精;③葡萄糖注射液;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许 CO2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稀盐酸中形成的液体,此中属于溶液的是 _____,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

10.碘酒中溶剂是 _____,溶质是 _____,碘酒是 _____(填“溶液”或“乳浊液” ) ;澄清石灰水中,溶质名称是 _____,化学式为 _____;医用酒精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 3∶1,该医用酒精的溶剂是 _____。

11.用水鉴识物质有必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

现有四种白色固体,分别是 NaOH、CuSO4、NaCl、CaCO3,只供给蒸馏水,将其鉴识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1.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B.酒精C.花生油D.冰块2. 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或液体或气体3. 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石蜡B.面粉C.蔗糖D.植物油4.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C.溶液都是纯净物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5. 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泥土 B.蔗糖 C.植物油 D.碳酸钙粉末6.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30克硝酸钾溶解到7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克B.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常温下,25克植物油和75克水形成100克溶液D.溶解度曲线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7. 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8. 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A.木炭燃烧 B.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D.生石灰溶于水9. 相同温度下,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放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均完全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B.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C.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小于乙10.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氢氧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11. (多选)下列各组物质里,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A.生石灰、石灰水 B.酒精、酒精的水溶液C.氯化氢、盐酸 D.二氧化碳、碳酸溶液1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溶液 课题1 溶液形成的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溶液 课题1 溶液形成的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2017重庆)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2.(2015邵阳)“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性⑤稳定性()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3.(2016•永州)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生石灰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4.(2018泰州)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面粉C.白糖D.辣椒粉5.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水壶内的水垢6. 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其中错误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 铁和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A.只有硫酸亚铁B.只有铁C.只有硫酸铁D.有硫酸亚铁和硫酸8.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分离9. 用如图装置(气密性良)进行试验,将水压入瓶中时,可观察到U形管中红色水柱左高右低,广口瓶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硝酸铵C.氧化钙D.氯化钠10.将铁分别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A.H2SO4 B.AgNO3 C.Zn SO4 D.MgSO41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1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B. 将20%的食盐水,分成4等份,每个等份溶液浓度是5%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13.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14. (2018仙桃)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1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只用水就能鉴别的是( )A.固体:氯化钾、氯化钠、氯酸钾B.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C.液体:汽油、水、酒精D.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二、填空题16.写出下表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和溶剂(填名称):17.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溶液的形成1.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C.味精 D.芝麻油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C.浓硫酸 D.氢氧化钠3.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4.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曲线中正确的是( )5A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6.病人在医院里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

如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及其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1)该注射液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地发生了一起医疗事故,医生在给一孕妇输液时,由于没有按医疗规程核对药瓶标签,误将酒精当作葡萄糖输入病人体内,造成严重的酒精中毒事故。

以此为鉴,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____,否则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

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和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___________,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习题精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习题精

溶液的形成例: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混合物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A有些溶液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因此溶液中至少有两种成分,属于混合物,C饱和溶液是指在某一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最大量,与是否是浓溶液无关。

D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纯净物,如水。

答案:B练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豆浆B.酒精C.食醋D.牛奶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啤酒B.矿泉水C.汽水D.液氧3.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蒸馏水B.医用酒精C.汽油D.生理盐水4.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氧化铁加入水中B.汽油加入水中C.硫酸铜加入水中D.花生油加入水中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A.碳酸钙加入水中B.碘加入水中C.酒精加入水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自来水B.葡萄糖注射液C.液态空气D.蒸馏水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矿泉水是溶液B.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溶液C.最常用的溶剂是水D.酒精只能溶解碘8.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清纯的井水B.淡化的海水C.净化的河水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9.将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下列液体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蒸馏水B.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D.汽水10.下列气体通入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A.二氧化碳B.氮气C.一氧化碳D.甲烷11.锌粒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锌粒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A.锌B.硫酸C.硫酸锌D.硫酸铜12.铁和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A.只有硫酸亚铁B.只有铁C.只有硫酸铁D.有硫酸亚铁和硫酸13.下列物质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振荡。

能得到溶液的是()A.木炭粉B.铜粉C.大理石粉D.银粉14.在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晶体,充分振荡,得到色的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化作用:当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化作用。

一、溶液知识释疑1.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在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如果没有分散在溶剂里,就不能计算在内。

2.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两种或多种。

3.溶液都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碘酒是棕黄色的。

4.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属混合物,如水、酒精等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但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5.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有的粒子占了间隔,因此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例题1】将厨房中的食盐、味精、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所给物质能否溶于水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只能形成乳浊液;味精、食盐、白醋都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

答案:B使B 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钠和水B .硝酸铵和水C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 .________(再写出一组符合条件的药品)解析:要使B 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应使A 中气压增大,所以应有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升高使气体受热膨胀。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A 中气压也基本不变,A 错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A 中气压减小,B 错误;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能生成氧气,C 正确;加入的物质只要能生成气体或使温度升高即可。

答案:C 锌和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和水等)1.(2012·北京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B .豆浆C .冰水D .糖水答案:D2.鱼类能在水中生存的原因是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可供鱼类呼吸。

这种“水”中含有的溶质是(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题 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题 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题含答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题1. 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2.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 盐酸B. 少量的粉笔灰加入水中C. 少量碘溶于酒精中D. 少量的锌粉溶于稀盐酸中3. 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 溶剂一定是水C. 溶液一定是液体D.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C. 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D. 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5. 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

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其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 硝酸铵B. 固体氢氧化钠C. 食盐D. 氧化钙6.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3)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实例:________能导电,但不是溶液。

12. 王华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

王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3)若溶于水且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4)若溶于水且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

13. 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溶液
01知识管理
1.溶液的概念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

特征: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均一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________;稳定是指: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不会________。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含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等。

(2)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水、酒精等纯净物尽管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不是溶液。

2.溶液的组成
组成:________的物质叫溶质;能____________的物质叫溶剂。

关系:溶液中,________的质量+________的质量=________的质量。

溶剂判断:(1)若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把固体、气体看作________,液体看作________;
(2)若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
(3)若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则无论水量多少,一般把水叫做________;
(4)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________为溶剂的溶液。

02基础题
1.(鄂州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食盐
C.白酒 D.蔗糖
2.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3.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4.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4)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03中档题
5.(重庆中考A卷)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6.(重庆中考A卷)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7.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a g B.(a+b)g
C.(a+c)g D.(a+b+c)g
8.(桂林中考)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9.学习溶液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溶液的组成及物质的溶解过程,下表是几位同学对溶液的错误认识,请你用熟悉的实例来否定其观点。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01知识管理
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结论:________溶解于水时能够吸收热量而使溶液温度降低;________溶解于水时能够放出热量而使溶液温度升高;________溶解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

易错提示:氧化钙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与溶解放热不同。

2.乳化现象
乳浊液:由________________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与溶液相比,它是不________、不________的混合物,静置后会产生________现象。

乳化: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能将植物油等难溶的液体在水中分散成无数________的液滴,________地分散到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因此洗涤剂可用于清洗衣服、餐具上的油污。

02基础题
1.用洗涤剂能较好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
A.吸附作用 B.乳化作用
C.催化作用 D.溶解作用
2.(扬州中考)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浓硫酸
3.(邵阳中考)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4.(邵阳中考)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03中档题
5.(德州中考)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6.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

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A.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B.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C.内壁有碳酸钙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04实验突破
7.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答案
第1课时溶液
知识管理
1.均匀地均一稳定混合物均一稳定相同分离 2.被溶解溶解其他物质溶质溶剂溶液溶质溶剂溶剂溶质溶剂水
基础题
1.A 2.B 3.D 4.(1)氢氧化钙水(2)酒精水(3)白磷二硫化碳
(4)硫酸亚铁水
中档题
5.D 6.B 7.D 8.B 9.(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2)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3)碘酒中溶剂是酒精(4)在海水中有食盐、氯化镁等多种溶质(5)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振荡不能形成溶液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管理
1.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 2.许多分子集合而成均一稳定分层细小均匀
基础题
1.B 2.A 3.A 4.B
中档题
5.B 6.B
实验突破
7.(1)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4)氯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