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调研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22年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C(A错在“不存在一般的人类文化”。

由原文“一般的人类文化通过民族文化存在”可知,一般的人类文化是存在的。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先假设了“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的情形,才能得出“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的结论。

B错在“地理条件不同,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原文为“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可产生不同的部族,但并不代表“地理条件”是产生不同部族的决定要素。

D错在“是我们文化交流是需要坚守的原则”,原文只认为文化相对主义比前两种态度来得宽容合理。

文化相对主义“承认一切文化的合理性”也会走向极端,从原文看,文化相对主义有其积极的理论价值,同时又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2.C (错在“而不应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

原文“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指的是,光把传统文化作为珍藏品和历史研究对象还不足够。

)3.B(这一段的主要观点是“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A项强调借鉴,C项强调团结,D项强调包容,只有B项强调不同个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与观点吻合。

)4.【参考答案】①材料一,重点批驳这种错误的本质(根源),指出其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事实。

(或:指出其既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又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②材料二,重点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指出其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

(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5.【参考答案】①这种差异体现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即中国的忠孝观念与美国的个人主义的不同。

②这种差异是文化误读的产物。

美国人照自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来解读《木兰辞》。

③对这种差异应当宽容。

《花木兰》可提供“他者”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

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

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

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佝.偻(gōu)洗尽尘滓.(zǐ)杀一儆.百(jǐng)强.人所难(qiǎng)B.踟.蹰(chí)牛山濯.濯(zhuó)纵横捭.阖(bǎi)退避三舍.(shě)C.拗(ǎo)开浑身解.数(xiè)烜.赫一时(xuǎn)金蝉脱壳.(ké)D.岑.寂(cén)舐.犊情深(shì)扺.掌而谈(dǐ)返璞.归真(p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笑靥连锁店优柔寡断梦寐已求B.陨落入场券恬退隐忍淋漓尽至C.收讫主弦律得鱼忘筌荒诞不经D.谄媚照相机风声鹤唳永葆生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史铁生的散文名著《我与地坛》一文浓缩了作者对多年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悟,读来楚楚动人....,感慨良多。

B.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高考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加突出了语文、数学的基础地位。

C.刚从世锦赛载誉归来的羽坛名将林丹,即使着便装上街,也同样是精神抖擞,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暗暗喝彩。

D.他是个有名的电视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卷《清明上河图》是融书画神韵与黄金艺术为一体的文化珍品,具有较强的韧性、抗腐蚀、耐氧化,理论上可以保存万年之久。

B.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团中央、全国学联日前准备启动“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大型公益活动。

C.为了对丝绸之路这一人类文明史上东西文明交互影响的血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研究,中央台及时启动了《敦煌》一片的拍摄计划。

D.由冯小刚导演,章子怡、葛优主演的《夜宴》在宿迁上映,但电影院前门可罗雀,因为观众很难承受五六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票价。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二上·银川期中)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

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写出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3—5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已过.但粽子包装过度的现象仍可一说。

这很容易让人从中看见月饼包装的影子,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驱使。

首先,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发生变化后的结果。

近年来,棕子渐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你总不能把粽子放进塑料袋,然后提着走亲访友吧?其次,至少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只有粽子这一种时令食品。

而且年复一年,在形式上、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了。

当然,不管端午节粽子走什么路线,最重要的还是质量要过关。

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很多市民并不领情.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子”,认为粽子吃的是口味,包装是次要的,千万不要走月饼的老路。

青岛香港中路一超市的销售人员说.买高档粽子的顾客大部分是送人的。

传统节日市场消费的主角还是平民百姓,一厢情愿的奢华与市场越来越远,这粽子的“味道”能好吗?国家三令五申限制过度包装.今天出现了“贵族粽子”,明天又会冒出个“贵族××”来掏消费者的腰包,成为新的“包装污染”源。

过度包装几时休?青岛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介绍说,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价格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

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大题含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D.【[语音辨析]A.guī jūn guī guī;B.gāo gǎo gǎo hāo;C.lín l ǐn líng líng D.zhì】2.*B.【[词语运用]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孚:不能使人信服。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3.*C.【[语病辨析]A.语序不当,应该说“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B.不合逻辑,“第二”与“首富”矛盾;D.搭配不当,“放弃”应改为“谢绝”】4.*D.【[语言连贯]②④句对应,因④句前有“相比而言”承接②句,先谈“顺境”再谈“逆境”;③句前“而且”表明是在④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逆境”的作用;①句是对前三句的小结。

因此顺序是:②④③①】二、本大题含7小题,共35分【参考译文】先父曾经说,同乡先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

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

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

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

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

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 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 试卷

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栖息/奚落窒息/桎梏处所/惩处B. 卓越/笨拙洁癖/偏僻模具/模范C. 衔接/船舷磐石/罄尽弹丸之地/弹冠相庆D. 馥郁/赋闲舟楫/编辑不着边际/着手成春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和实践,昭示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三十年如一日挖空心思探寻中国教育新路。

他不只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而且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成为怀有“教育救国”梦想的众多知识分子中的翘楚,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A.昭示B. 挖空心思C. 不只D. 翘楚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2015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一文,该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论。

B. “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

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登记资料。

D. 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阶段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阶段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阶段学情调研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位代表:大家好!很荣幸作为青年代表在此发言。

我发言的主题是“让东方超环点亮绿色生活”。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工业社会对化石能源极度依赖。

然而,过度使用化石能源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63亿吨。

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据了89%的碳排放量。

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空前严重,开发新能源已势在必行。

于是人类的目光转向了我们最为熟悉的太阳,力图模仿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供能。

托卡马克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

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在苏联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

1965年,在四川乐山郊区,中国建起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

众所周知,在第一枚核弹爆炸后数年,可控核裂变反应堆就建起来了。

反观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都没有成功。

因为可控核聚变实在是太难了。

为什么人类面对如此渺茫的研究,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呢?这就要从目前的能源结构说起了。

目前国际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

但是化石燃料不仅效率低下、储量有限,而且长久使用污染严重,不适应低碳减排的要求。

其他能量来源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

例如核能会产生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放射性废料;风能、太阳能时常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

而核聚变不仅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能量,而且反应的产物对环境毫无污染,其原料在地球上也可谓无穷无尽。

所以我们认为,“人造太阳”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

如果“人造太阳”能够成功,那么人类的能源危机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大幅减少。

可惜的是,热核聚变需要达到108℃以上的高温。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含答案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含答案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向研究院的学位论文委员会提交了本书的选题。

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对我说,这个题目还需要慎重考虑。

不过,最终我的选题获得了他们的批准。

我对委员会主席悉尼·阿尔斯托姆以及另外三位享有声誉的学者永远心存感激,尽管当初他们并不看好我的选题。

这本不循陈规的论著,连我自己都感到诧异,在以后的四十年中竟然一再印行,既有美国的,也有外国的,其中就有这一新的汉语译本。

在此,我要感谢侯文蕙教授,感谢她熟练而精美的译文。

正是她,首先将我的名字和著作,实际上是整个环境史学科,呈现在中国的读者面前。

这本论著是第一部关于生态科学的通史,着重探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着研究历史的全新视角。

与其说它是对生态学逐渐产生过程所做的细致分析,毋宁说它是对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根源进行了探索。

这种探索的深层,无疑是关于科学在现代思想中的地位问题,是科学向真理和权威发出诉求的合理性的问题。

几百年来,自克里斯多夫·哥伦布和尼可拉斯·哥白尼的时代起,科学在西方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革新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条上升的途径似乎已到了尽头。

在大学里,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对科学的批评在不断增长。

甚至在美国政治中,左右两派的人都开始攻击科学界,将其看作邪恶、异化,甚至是危害健康的根源。

美国文化战争的所有瞄准器都将科学当成了靶子。

生态学与进化论一起,在保守派的圈内变得声名狼藉;而在其对立的激进派中,科学则被看作一个帝国的、非正义的、大政府的和西方霸权的有力工具。

作为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同路人,我承认的确有反对科学的理由,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凝固汽油弹、原子射线和大量的失业工人;但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某些最有学识和影响的,对暴力、偏见、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及环境破坏的批评者,正是科学家。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不呵斥打骂,深受学生的爱戴。

B . 空调市场没有股市全神贯注、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C . 做人要正派,要品行端正,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D . 在今年夏天的自由市场上,从西部半决赛上铩羽而归的雷霆队看起来很安静,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提升球队的阵容。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吸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B .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

C .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我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

D . 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3. (2分) (2019高二下·鹤岗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这书是我恩师惠赠于我的,我现在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得。

B . 招生办的有关领导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家长有关高招垂询的问题。

C . 这个小礼物是家妹让我带给令嫒的,以此来表达她的感谢之情。

D . 小陈对着火车车厢中的朋友大声说:“注意安全,一路走好!”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4. (6分) (2017高二下·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调研考试试题语文测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簇.新/蹙.额发轫./坚韧.寒伧./沧.海桑田B. 桎梏./纨绔.拾掇./补裰.菲.薄/文采斐.然C. 自诩./阿谀.讴.歌/怄.气翩跹./鲜.为人知D. 裨.益/媲.美联袂./诀.别孱.弱/蟾.宫折桂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宣传文化系统发起的“爱的奉献”大型募捐活动,震憾人心,催人泪下,有效地凝聚了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B.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前往北川祭奠的人络绎不绝,面对废墟,他们沉痛地回想起去年那一场噩梦,默默地为长眠于地下的遇难者祈祷。

C.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在城里蜇伏了一冬的人们,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沉醉在鸟儿欢歌中,流连于烂漫山花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D.受信贷紧缩影响,美国居民逐步压缩消费,其中备受亲睐的耐用品消费成为压缩的重点,这使得美国汽车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说技多不压人,但一个人本领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所谓一瓶不摇半瓶摇.......,生活中有所作为的往往不是全才,而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B. 在NBA西部半决赛中被休斯敦火箭队逼成大比分3︰3之后,洛杉矶湖人队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货真价实....地与对手进行最后决战。

C.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改变公司的命运;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同心协力,才能走出困境。

D. 探索者在茕茕孑立....,艰难地攀登一座座文化高峰的时候,他是寂寞的;在率先到达山巅,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他又是幸福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针对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某大学经过慎重讨论,凡经查实确为抄袭的硕士论文,一律予以撤消,并收回已颁发的学位证书。

B. 废旧家电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情况,年限太久无法循环利用的产品将直接报废,对于一部分仍有使用价值的零件将有可能被重新利用。

C. 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武协将之归功于武术界同仁齐心协力的结果。

D. 专家认为,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性很强,加上没有免疫药品,目前只能设法控制感染范围,而要完全阻止这种病毒的传播是不可能的。

5.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3分)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

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6.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资料,为图片拟写解说词。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内涵。

(不少于50字)(4分)陆松芳,一位卖煤饼的78岁老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万元。

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图陆松芳老人的手□□□□□□□□□□□□□□□□□□□□□□□□□□□□□□□□□□□□□□□□□□□□□□□□□□□□□□□□□□□□7.某风景区,游人发现一条水蛇正要吞吃一只小鸟。

该不该救小鸟,大家意见不一。

假设你是游人,请就此发表看法。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

(不少于60字)(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

此百科全书还特别注明:庄子认为,“道”是终极本原,是无所不载、无所不覆、自生自化的宇宙本体。

这个说法或许会引起困惑,因为老子时期国人还不怎么讲世界或宇宙。

没有关系,在老子这里,叫天地或万物万象也行。

当然,“道”这个词并非老子首创,《诗经》里有“道”字,指道路。

孔子也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视“道”为价值之至尊。

而老子还有庄子将“道”视为世界的终极本原、本质、本体,这是他们的独特思路。

老子应该是从世界、天地、万物、万象的共同性出发来寻找“道”的。

不是寻找神——人,而是寻找神性终极性概念——即“名”,是逐步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

比如有了天、地、人的概念,但是老子不满足,他上升到“有”与“无”的概念。

不管是天是地是人还是什么都不是,反正不是“有”就是“无”。

尤其是老子认定,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有”都生于“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会生出“有”来。

“无”是“有”的“无”,“有”是“无”的“有”。

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

本来是无的人,压根没有出现过出生过的人和物,也不存在“有”的概念与讨论。

例如我们不会讨论某个从来没有过的人什么时候会有,那么,在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人以前,或无天无地无人之后,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这又好比是寻找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最高的高度,最深的深度,最长的时间,最早的起源,最远的距离一样。

一个最大的数字是X,那么必须还有X+1或X+X存在,而X+1或X+X >X,那么X+1+1或X+X+X+X,一直相加下去或相乘下去,增加下去或积累下去,扩大下去,肯定会产生出一个∞,即无限大或名无穷大来。

那么这个先于“有”而存在,先于“无”而存在,先于神与上帝与世界而存在的无限大、无限远、无限深、无限恒久、无限根本的本体、本质、本原、规律、道理、道路、方式是什么呢?老子说了,这个东西不大好命名,但一定要给它命名的话,它就是“道”。

具体的事物生生灭灭,“道”却永存。

具体万物好比树叶,都有萌芽、生长、发育、枯萎、凋落,但大“道”是树,是树根,是看不见的、永远的与无限的大树。

这样的思路是有合理性的。

如果没有“道”这样一个驱动程序的存在,“无”与“有”,“天”与“地”与“人”,是永远也不会自行激活的。

“无”是永远不会变成“有”的,“有”也是永远不会变成“无”,也就是没有这个“有”与“无”的区别的了,从而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无”了。

8.下列对“有”与“无”的关系说明最正确的一项是A.“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所以无所谓有“有”,也无所谓有“无”。

B.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即有人是问题讨论的前提。

C.“有”与“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宇宙本体。

D.“有”与“无”的转化与区别,都是“道”的驱动使然,无“道”即无“有”“无”。

9.根据本文的阐述,下列对“道可道非常道”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真正的道是非常特殊的。

B.真正的道是难以言传的。

C.循道而行是真正值得称道的。

D.追求正义之道而非平常之道。

1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道”的学说并不是老子的首创,而是在总结前人特别是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B.老子在寻求“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并深入到世界的终极本原。

C.“道”不因人事的消逝而消逝,换言之,即使在无天无地无人之前或之后,仍然还有“道”的存在。

D.我们难以找到最大的数字,因为在任何数字之上还有更大的数字,直到无穷大,其本质即是“道”。

11.联系全文,理解画线句“大‘道’是树,是树根”的涵义。

(3分)(不超过25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一位老者和他的歌(西班牙)巴罗哈·内西清晨,当公鸡雄赳赳地引颈长鸣,当云雀从播了种的大地上凌空飞去时,我,从他家出来,外衣搭在肩上,毫无目的地.....,沿着大路向前走去。

日日夜夜,顶着如火的骄阳,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我的路。

有些时候,一些主观臆想出来的危险使我心惊胆战,而另外一些时候,我却又能冷静地面对眼前现实存在的危险。

为了排遣寂寞,我边走边唱。

随着映入眼帘的景致,我一会儿唱起欢快的歌,一会儿又唱起忧郁的歌,或者吹起口哨,或者轻声低吟。

有时候,走到一扇窗门前,我便故意洋洋自得地高声唱起来,或者故意喊起来,希望别人能听见我的声音。

“会有一些窗户打开,并且还将会露出一张张欢悦洋溢的笑脸。

”我这样想着。

然而,没有。

没有一扇窗户打开,没有一个人走出来。

我天真地继续唱着歌。

可是,这儿,那儿,都露出了一张张凶恶的面孔,一双双敌视的眼睛,瘦骨似柴的手中握着棍棒,他们戒备着。

“也许我冒犯了他们。

”我想,“这些人并不想对我怎么样。

”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毫无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漫步向前走去……许久以来,猫头鹰凄凉的叫声,狼的嗥叫声,还有这种孤独感,使我痛苦,使我不安。

因此,我想到都市去。

但是当我正要进城门时,他们把我拦住了。

他们同我讲条件,说是只要我把比生活本身更美丽的梦留在门口,他们就放我进去。

“不,不。

”我低声咕哝道,“我情愿回到我原来的路上去。

”外衣搭在肩上,我毫无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信步继续走我的路。

田野里的聒噪声,溪水中的哗哗声,还有乌鸦那不祥的叫声,不禁使我瑟瑟发抖。

后来,他们终于无条件放我进去了。

然而当我置身于城市中,我却感到气闷、窒息,我透不过气来。

我重又回到原野上........……今天,一位同事对我说:“你就在这儿休息吧。

你为什么不生活在人们中间呢?在现实中,有风平浪静的沙渚,你可以找到一些地方,那里人与人之间不会是这般凶恶,这般充满威胁。

”“朋友,”我回答说,“我是一个行者,一个到处漂泊、从不在哪儿扎下根来的人。

我是风中的一分子,海中的一滴水。

”如今,我就像一个攀登者,攀上顶峰后,往身后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走了这许多冤枉路。

可是,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变化无穷,它一直在寻找人生永恒的答案。

我已经在生活中找到了..........我的位置....。

如今,孤独不再使我悲伤,田野里悲凉的瑟瑟声,乌鸦凄苦的叫声也不再使我心惊胆战。

如今,我认识了树木,夜莺在它的枝头上唱歌;我认识了星星,夜色中,它神秘地眯着眼睛。

我发现了无情时光的温柔,我赞美静谧的黄昏。

晚霞中,一缕轻烟升起在地平线上。

就这样,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沿着这条我从未选择过的路,向前走去。

如果命运之神想切断这条路,那就随它去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