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专题复习
《人体运动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人体运动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的运动规律。
通过人体或人体特定部位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或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温度、时间、能量、质量等物理量是标量。
3、矢量:有大小并有一个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速度、加速度和力等是矢量。
4、张量:有大小并有不止一个方向的物理量叫张量。
5、人体简化后的运动形式:(1)平动(2)转动(3)复合运动6、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与伸展(2)内收与外展(3)内旋与外旋(4)旋前和旋后(5)内翻和外翻7、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推、拉和鞭打。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缓冲、蹬伸和鞭打。
8、全身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
9、杠杆包括:支点、阻力点和力点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
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
第二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
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中间。
第三类杠杆又称速度高。
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中间。
10、开链(OKC):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
开链(OKC):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
11、闭链(CKC):一个运动链的两端都被固定住。
12、开链运动:近端固定,远端游离的活动13、闭链运动:指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组成一个闭合的环。
14、人体平衡的条件:合外力为0,合外力矩为0。
15、骨重建过程的五期休止期:此期既无骨吸收也无骨形成激活期:破骨细胞的前驱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并附着于骨表面上,此期为激活期。
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破骨细胞吸收一定数量的骨质后即消失,该段时间称为吸收期。
正常人约持续1个月,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一个陷窝,称为吸收陷窝。
转换期:吸收期结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部位。
形成期:成骨细胞在陷窝表面上相继出现并分化、增殖,形成类骨。
运动学常见的图像分析 专题复习

①推导过程: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v0+at,at=(v-v0)=Δv。 ②注意图中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等于末速度;只有当初速度为零时,才等于末
速度。
③图中第一象限所 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为正值,第四象限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
化量为负值。 【典例分析 1】(多选)(2020·河北唐山三模)一质点在 0~6 s 内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 a 随 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下为加速度的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 g=10 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②加速度用逐差法计算:(x3-x2)-(x2-x1)=aT2; ③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例如 2s 末的速度等于 1s~3s 内的平均速度, v2= (x3-x1)/2T。 【典例分析 1】(2020·福建泉州市期末质检)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其中 OP 段为曲线,PQ 段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点⑤表示 t1 时刻质点加 速度为 a1(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表示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
【典例分析 1】(多选)(2021·辽宁省鞍山市模拟)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在 0~t0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v20t0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 2 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 t1~t2 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 s 时物体的速度为 25 m/s 【典例分析 2】(2020·安徽省亳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 (v)一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 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成人教育《运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1分)若患者两下肢不等长,可造成骨盆哪种情况发生A. 前倾B. 后倾C. 侧倾D. 旋转倾斜参考答案:C2.(1分)髋关节的髂股韧带的主要作用是A. 限制过度前屈B. 限制过度内收C. 限制过度外展D. 限制过度后伸参考答案:D3.(1分)后足是由下列哪些骨骼组成的A. 跟骨和距骨B. 跟骨和足舟骨C. 距骨和骰骨D. 三块楔骨参考答案:A4.(1分)过肩运动是指以下哪种运动A. 肘关节高于肩关节B. 腕关节高于肘关节C. 腕关节高于肩关节D. 肩关节高于头参考答案:A5.(1分)钩状足是下列哪群肌肉瘫痪造成的A. 小腿外侧群B. 小腿前群C. 小腿后群D. 内侧群参考答案:C6.(1分)关于肌小节的肌丝描述错误的是A. 粗肌丝有原肌球蛋白组成B. 粗肌丝有横桥C. 横桥是ATP酶D. 细肌丝上有横桥结合位点参考答案:A7.(1分)没有下列哪块肌肉,上肢不能举过头A. 三角肌B. 前锯肌C. 冈上肌D. 冈下肌参考答案:B8.(1分)腕管综合征主要是影响以下哪部分结构A. 肱桡肌B. 旋前圆肌C. 指浅屈肌D. 旋前方肌参考答案:C9.(1分)关于胫股关节描述错误的是A. 股骨关节面大于胫骨关节面B. 股骨关节面分为负重区和非负重区C. 股骨关节面在伸位时为椭圆关节D. 关节内侧韧带较外侧韧带松弛参考答案:D10.(1分)垂腕是由于下列哪条神经损伤造成的。
物理竞赛--力学复习第1讲运动学

ax
dv x dt
0
ay
dv y dt
6m s2
a
dv dt
18t , 1 9t 2
a
ax2
a
2 y
6m s2
an
a2 a2
6 1 9t 2
或 ( x2 y2 )3/ 2 [22 (6t)2 ]3/ 2 2(1 9t 2 )3/ 2
yx yx 6 2 6t 0
dt 角加速度: d
dt
切向加速度:at
dv dt
R
法向加速度:an
v2 R
R 2
二.基本运动规律
(1)直线运动:x x(t)
v dx dt
a
dv dt
d2x dt 2
(2)匀变速直线运动:
v x
v0 x0
at v0t
1 2
at
2
v2 v02 2a( x x0 )
5
0 t
(3)匀变速圆周运动:
a
x2
y2
(d
bc2
b)2 sin3
y 0
9
例题3、细杆OL绕O以匀角速率ω转动,并推动小环C在
固图定),求的小钢环丝的A速B上度滑v动和, O加点速与度钢a丝. 间的垂直距离为d (如
L
解:这是一维问题
A o x B
x d tan
d
v
xi
d cos2
i
d2
d
x
2
i
o
C
x
ar
vr&
r &x&i
t) j
dt
质点的加速度:a加
2(a Rcos
dv dt t )i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一、基本概念l.描述物体是否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2.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状况可能不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自由落下一物体,车厢里的人观察到的是竖直下落运动,但对于站在路边不动的人来说,却是向前的平抛运动.3.虽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应本着使观测方便和尽量使对运动的研究简化为原则.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运载火箭的发射等,通常取地球或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比较简便,当研究宇航器绕太阳运动时,通常取太阳为参照物比较简便.4.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任何复杂的机械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的.5.在物理学中,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对事物的研究简化,常常采取抓住主要矛盾,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将事物理想化的方法.这种经过思维加工,理想化的事物,物理学中称为理想化模型.质点、光线等就是一种理想化模型.6.将物体看成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大小在研究的运动中可以忽略不计(2)不考虑物体的转动效应时.7.物理量是根据对物理问题研究的需要,采用科学简明的方法定义的.定义物理量有不同方式,如初中学过的“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是用叙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来定义的.速度是用“比值”来定义的,即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初中学过的密度也是用“比值”来定义的.8.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汽车朝东开或朝西开,实际效果当然不同,用速度矢量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匀速运动的实际效果,当只考虑运动快慢而不考虑运动方向时,就用速率表示.9.根据实验作出图像,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是探求自然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图像较直观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比较方便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必修课本上的图2—6就是典型例子.10.匀速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可以用图像表示.匀速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2—1所示,它反映位移和时间的正比关系.从图像中可以看出:(1)根据时间求位移.如图2—l所示,2秒内的位移是20m.(2)根据位移求时间,如2—1图,位移30m时,经历时间3s,(3)根据图线求出速度,如图2—2,v=Δs/Δt=10m/s.匀速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2所示,它反映出速度的值不随时间改变的特点.根据图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速度的大小及速度不变的特点,而且可以根据某段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求出位移,如图2—2中,3s内位移是斜线所表示的矩形面积.11.表示物理运动规律的图像一般就是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种,两种图像的区别就在于直角坐标系的纵轴表示的是位移s还是速度v,虽然s和v一字之差,但整个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截然不同的.1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为矢量,也有大小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理解平均速度应注意以下几点:(1)变速运动中,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平均速度总是对应某一段时间(或位移).(2)平均速度大小不叫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比值.例如物体从A经C到B,如图,所用时间为t,则有平均速度V=AB/t.平均速率v=(AC+CB)/t.(3)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是有严格区别的,两者的物理意义是不同.v=(v1+v2)/2只运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运用于一般变速运动.1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时刻(或经过某位置)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是沿着物体运动轨迹各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度大小为瞬时速率.在题目中不加特殊说明的速度均指瞬时速度而言.14.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小,加速度也可以很大.15.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速度变化量只表示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并不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速度变化大,并不一定表示加速度大.16.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17.运动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描述瞬时速度和时刻的对应规律,速度公式v t=v0+at反映匀变速运动瞬时速度与时刻的关系,用此公式解匀变速运动问题时要注意,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后,若物体是加速运动,则a取正值;若速度减小,则a取负值.公式中共有四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第四个量,因此要求会将公式变形,在解题时应首先搞清楚物体运动过程,切忌硬套公式,18.v—t图像的意义和用途:(1)可以从图像上读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或某一瞬时速度对应的时刻.(2)判断出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可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3)可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速度图线和对应的时间轴上的线段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下方面积表示反向位移,它们的代数和表示合位移.19.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与时刻的对应规律是运动学的另一个基本任务. 公式s=v0t+at2/2反映了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用位移公式解题.同样要注意物体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当运动是加速时“取正值,减速时入取负值,2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小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是:v t=v0+at (1)s=v0t+at2/2 (2)由两个基本公式推导的一个有用公式:v t2-v02=2as (3)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1+v2)/2 (4)注意:(3)式中不直接含有时间,所以用它解决一些未知时间条件的问题很方便.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取法.(4)式只适用匀变速运动,对于非匀变速运动不能用.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有用推论:(1)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在 l、2、3、…、ns内位移之比是1:4:9:…:n2物体在第一、第二、第三、…….第N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2N-1)(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都相等,即:S N-S N-1=aT2式中a是加速度,T是所取的相等的时间间隔,该式常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1)选定研究对象.(2)明确运动性质:是匀速运动还是匀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位移方向如何等.(3)分析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草图.要对整个运动过程有个全面了解,分清经历几个不同过程.(4)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公式列方程.(5)统一单位,求解方程.(6)分析所得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舍去不合理部分.23.用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进行数值计算.这样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进行数值计算也比较简便.24.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1)巧妙推理:伽利略用巧妙的推理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重力的大小决定的,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阐述.(2)提出假说: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变化相等.(3)数学推理(4)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伽利略采用间接验证;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平方之比是不变,由此证明小球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改变斜面角度和小球质量结论不变.(5)合理外推:把上述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这时小球成为自由落体运动,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运动性质.25.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运动的区别:匀速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简称,它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问改变的一种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首先是圆周运动;它的运动方向(即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只是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它是一种变速运动。
运动学复习

v x i y j z k
a i j k x y z
(3)弧坐标法
ds v τ s τ vτ τ dt
刚体平面运动
判断对错: 1. 刚体的平动和定 转动均是刚体平面运动的特例。 2.刚体作瞬时平动时 ,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在该瞬时一定都等于零。 3.轮子作平面运动时,如轮上与地面接触点 C 的速度不等于零, 即相对地面有滑动,则此时轮子一定不存在瞬时速度中心。 4.若在作平面运动的刚体上选择不同的点作为基点时,则刚体绕不同 基点转动的角速度是不同的。 5.某刚体作平面运动,若 A 和 B 是其平面图形上的任意两点,则速度投影 定理 永远成立。
2.刚体作平面运动,其平面图形(未画出)内两点 A、 B 相距 L=0.2m,
两点的加速度垂直 AB 连线、转向相反、大小均为 图形的角加速度 为_________,转向_________。 。则该瞬时
aA
B
aB
A
3.半径为R 的圆轮在水平直线轨道上作纯滚动,某瞬时轮心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则该瞬时轮缘上与水平直径交点 A 的速度的大小为
2.刻有直槽 OB 的正方形板 OABC 在图示平面内绕O 轴转动,
点M 以 r =OM= (r以厘米计)的规律在槽内运动,若
以弧度/秒计),则当t=1秒时,点M 的科氏加速度 为_________,方向应在图中画出。
3.已知杆OC 长
,以匀角速度
绕O 转动,若以滑块C 为
动点,AB 为动系,则当AB 杆处于铅垂位置时,动点C 的
① ② ③ ④ =r
速度合成定理
教科版 高一期末-运动学复习题

运动学复习题一、对基本概念的考查质点: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成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2.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哪些可以看做质点(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C.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转动D.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3.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B,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C.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4.如图所示,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不相同的是( ).A.速度B.位移C.路程D.平均速度5.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时间和时刻6.图是表示时间的坐标轴.请思考讨论:(1)图中A点和B点的意义是什么?(2)AB之间的线段表示什么?(3)“前两秒”在图中怎么表示?(4)“第六秒”在图中怎么表示?(5)“第二秒末”和“第三秒初”在图中怎么表示?它们是同一个时刻吗?矢量和标量7.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则这两个位移可能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8.电流是标量还是矢量?加速度9.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甲=4 m/s2,a乙=-4 m/s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10.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11.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1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增加的B.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减小的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和加速度都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1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 .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14.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0.5t +t 2(m),则当物体速度为3 m/s 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 ).A .1.25 sB .2.5 sC .3 sD .6 s15.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 m ,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 m/s 2,该路段的限速为60 km/h.则该车 ( ).A .超速B .不超速C .无法判断D .速度刚好是60 km/h1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17.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内与开始刹车后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1B .1∶3C .3∶4D .4∶318.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 ,第7 s 内的位移比第5 s 内的位移多4 m .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 s 内的位移.19.卡车原来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 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 s .求:(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开始刹车后2 s 末及10 s 末的瞬时速度.20.如图所示,小球以v 0=1 m/s 的速度从中间滑上光滑的足够长斜面,已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问经多长时间小球速度大小为3 m/s?A .v 0t +12at 2B .v 0t C.v 0t 2 D.12at 2刹车问题21.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60 m/s ,求:(1)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位移x ;(2)整个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用两种方法求解);(3)静止前4 s 内飞机滑行的位移x ′.三、比例应用22.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 内发生的位移为8 m ,在第5 s 内发生的位移为5 m ,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为3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B .大小为3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C .大小为1.5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D .大小为1.5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23.运动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 s 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 s 内、 2 s 内、3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24.物体的初速度是v 0,以加速度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使速度减小到初速度的1n倍,则经过的位移是 ( ).A.v 202an 2(n 2-1)B.v 202an (n -1)C.v 202a n 2D.v 202an 2 四、运动的图像25.a 、b 两个质点相对于同一原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 -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a 、b 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个质点运动的出发点相距5 mB .质点a 比质点b 迟1 s 开始运动C .在0~3 s 时间内,a 、b 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质点a 运动的速率比质点b 的速率大2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t 0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在t 0时刻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在t 0时刻之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D .在t 0时刻之后,甲物体在乙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27.图是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 .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 .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28.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向右B.0.25 m/s向左C.1 m/s向右D.1 m/s向左五、追及和相遇问题29.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0=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30.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六、竖直上抛31.在15 m高的塔上以4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子,求经过2 s后石子离地面的高度.(g取10 m/s2)32.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 m处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33、电磁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1)工作电压:_________以下的__________电源;(2)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__________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__________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点迹.纸带通过_______,在复写纸的_______方。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高三物理:运动学部分专题复资料一、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公式适用于任意运动,其中普遍适用的公式为v=S/t。
而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v=(v1+v2)/2.另外,对于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的情况,其平均速度为(v1+v2)/2.如果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v1v2/(v1+v2)。
如果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且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56km/h。
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为无法确定,因为没有给出位移和时间。
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为a=(vt-v)/t,其中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t为时间。
对于匀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vt>v,a为正,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对于匀减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vt<v,a为负,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对于质点的运动,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也越大。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也越大。
三.物理图象的识图方法: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
解题时可以使用"六看"方法:1.看"轴":确定图象描述的是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注意单位和标度。
2.看"线":图象上的一个点反映两个量的瞬时对应关系,直线和曲线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运动学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路程和位移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率5、加速度6、匀速直线运动【例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极小的物体B.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C. 计算火车通过1000m 桥所用的时间,火车可视为质点D. 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演员不可看作质点 【例2】某质点向东运动12m ,又向西运动20m ,又向北运动6m ,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A .38m ,10m B .2m ,10m C .14m ,6m D .38m ,6m练习:从高为5m 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 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A. 小球的位移为3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 小球的位移为7m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 小球的位移为3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 小球的位移为7m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练习: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 .2R ,2R ;B .2R ,6πR ;C .2πR ,2R ;D .0,6πR 。
【例3】一辆汽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了全程的1/3,然后匀减速地行驶了剩下的2/3,恰好静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3v/5B. 2v/3C. 3v/2D. v/3 练习: 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1v 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2v 从枪口射出,1v 和2v 均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练习: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v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v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2v ,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例4】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有( )A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B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C .速度变化的方向向北,加速度的方向向D .速度方向向东,加速度方向向西【例5】若汽车一开始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变小时()A.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大B.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小C.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汽车处于静止状态D.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值【能力训练】1.对位移和路程的正确说法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D.质点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B.速度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C.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不为零),速度也不变D.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运动3.几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s秒内位移最大的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A.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B.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C.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D.加速度为零,速度很大5.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A.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两倍B.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在任意一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D.第n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n-1)s的末速度大2m/s6.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v0>0,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B.v0<0,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C.v0<0,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D.v0>0,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7.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8、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9.汽车沿直线行驶,从甲地到乙地保持速度V1,从乙地再行驶同样的距离到丙地保持速度V2,则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专题2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例1】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开始刹车以后又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又前进了多少米?(2)从开始刹车计时,第6s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例2】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例3】汽车正以15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便立即刹车。
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加速度大小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
求刹车后4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例4】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
求:⑴火车的加速度a;⑵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例5】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先作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作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点时恰好静止。
如果AB的总长度是S,试求质点走完AB所用的时间。
练习: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练习: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A. 第1 s内的位移为3 mB. 第2s末的速度为8 m/s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D. 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3.自由落体运动【例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第2个2S和第3个2S内三段位移比为( )A. 2∶6∶5B. 1∶3∶5C. 4∶12∶5D.1∶4∶9练习: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
求:(1)第4s末的速度;(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例7】为了求出楼房高度,让一石子从楼顶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则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值能计算出楼房高度: ( ) A .石子开始下落1s 的位移 B .石子落地时的速度C .石子最后1s 内的位移D .石子通过最后1m 的时间 【例8】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 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右图所示,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 取10 m/s 2)【能力训练】1.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 、2 s 、3 s 、4 s 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 m 、2 m 、3 m 、4 m ,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B .在第3、4 s 内平均速度是3.5 m/sC .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3 m/sD .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B .在时刻t 1两木块速度相同C .在时刻t 3和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 .在时刻t 4和时刻t 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3、有一列火车,每节车厢的长度为L ,车厢间的间隙宽度不计,挨着车头的第一节车厢前沿站台上站着一人,当火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第n 节车厢经过人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一条铁链自由下垂地悬挂在墙上,放开后铁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铁链通过悬点下3.2米处一点历时0.5秒,则铁链的长度是 米(g 取10米/秒2)。
5、 五辆汽车每隔一定时间,以同一加速度从车站沿一笔直公路出发,当最后一辆汽车起动时,第一辆汽车已离站320米,此时刻第一辆与第二辆车的距离是 米6、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头4s 内经过的位移是24m ,在紧接着的4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m ,则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始速度各是多少?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s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求物体的加速度?8、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4 m/s 2,飞机达到起飞速度80m/s1234 567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紧急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 2,请你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至少多长?9、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
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20s ,行进了50 m 。
求汽车的最大速度。
(可用多种方法)10.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 cm ,s BC =20 cm ,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 球的速度v B =? (3)拍摄时s CD =?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专题三 v—t 图像与s —t 图像1、物体运动的s —t 图象和v-t 图象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s-t 图像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 ③比较运动的快慢,确定位移或时间等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v-t 图像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静止、变速、匀变速、匀加速、匀减速), ②判断运动方向,③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④求位移或路程(面积法), ⑤比较加速度的大小等v/m·s -14080【典型例题】例1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秒钟速度达到6m/s 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例2如图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 、B 两质点的位移图象,由图可知 A .t=0时,A 在B 前面B .B 物体在t 2秒末追上A 并在此后跑在A 的前面C .在0-t 1时间内B 的运动速度比A 大D .B 物体开始运动时速度比A 小,t 2秒后才大于A 的速度例3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6000mB .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C . 火箭经过120s 落回地面D . 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 2 【能力训练】1.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 A.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C.加速度大小不变D.做匀速直线运动2.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s . B.当 t = t 2 s 时,两物体相遇 C.当t = t 2 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当t = t 3 s 时,两物体相距s 1 m3.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 图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