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内容: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并能够正确描述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

教学准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点、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并让学生思考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灭火器的作用等。

3. 理解: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燃烧的作用和促进呼吸作用等。

4. 运用:让学生探讨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如用于医疗、工业、水处理等方面。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化学氧气的用途,并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课件(通用7篇)

中学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课件(通用7篇)

中学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课件中学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课件(通用7篇)“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学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课件(通用7篇),欢迎阅读。

中学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课件篇1本课是基于化学教学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因此利用网络无所不有的资源达到一个学生实验的目的,这是本节课所研究的,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研讨课《认识氧气的性质》。

一、知识结构、能力以及情感培养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用途。

②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使学生熟悉探究程序,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三、教学反思在本课题中,主要学习了氧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并通过分析反应过程知道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

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主要运用了实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较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也使课堂气氛更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和归纳出结论。

这节课不可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方法,但起码初步入门。

为以后娴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并通过观察现象比较、科学地分析和归纳出结论奠定基础。

初中人教版化学氧气教案

初中人教版化学氧气教案

初中人教版化学氧气教案
目标:了解氧气的特性、用途和制备方法。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以下实验现象:将一根点燃的火柴放入瓶中,火焰熄灭,瓶内产生了一
些烟雾。

请学生思考火焰为何熄灭以及瓶内产生烟雾的原因。

二、呈现(10分钟)
1.介绍氧气的特性: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我们呼吸所必需的气体,
也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

2.氧气的用途:氧气广泛用于医疗、工业、水处理等领域,而且还可以用来制备氧化物等。

3.制备氧气的方法:通过加热氧化铅、过氧化氢分解或者电解水等方法制备氧气。

三、实践(15分钟)
1.实验一:用过氧化氢分解法制备氧气。

学生们可以在实验室中操作,观察氧气的性质并
进行化学实验。

2.实验二:用电解水制备氧气。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解水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现象。

四、总结(5分钟)
请学生总结氧气的特性、用途和制备方法,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制备氧气的方法及实验中观
察到的现象。

五、拓展(10分钟)
1.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2.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时与氧气的反应。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以及探究不同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七、板书设计
1.氧气的特性、用途和制备方法
2.制备氧气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
3.扩展知识: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和不同燃料与氧气的反应。

这是初中人教版化学氧气教案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实验3-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1、做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归纳】检验氧气的方法:(板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步骤2:指导学生完成三个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P35的表中,并思考:木炭、硫、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能否燃烧?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活动3【讲授】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1)木炭(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持续红热,无火焰,无烟。

(思考)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这种气体是什么?(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思考)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的目的是什么?(预热、引燃铁丝)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铺少量细沙或装少量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到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中加热的情况,持续红热,离火变冷,不会燃烧。

(3)蜡烛(乳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空气中燃烧情况: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①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思考)在该实验中,为了准确观察其生成物,瓶中的氧气应满足什么条件?(干燥)活动4【练习】巩固新知1、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前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2、写出这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分析这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反应类型。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化合反应的特征?4、学生上黑板写出不同与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试教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试教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试教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氧气是一种气体,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2.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
1.氧气的性质和作用。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
1、氧气的性质和作用
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3) 氧气可促进生物的新陈代谢。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
1) 氧气的制取方法:加热过氧化银、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

2) 氧气的应用领域:医疗、工业、环保等领域。

五、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实验展示氧气的性质,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氧气是一种气体,其性质和作用。

3.实验探究: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4.知识讲解: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领域。

5.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并展示结果。

6.总结: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

七、总结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应用领域,
并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化学的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的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的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认识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1. 认识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化学试剂、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氧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3. 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1. 讲解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人体和燃烧物有氧化作用。

2. 讲解氧气的用途:适用于呼吸、燃烧、氧化反应等方面。

三、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通过物理方法:液化空气法、实验室制备法等。

2. 通过化学方法:过氧化铬法、高温分解法等。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实验室制备氧气。

步骤:① 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② 慢慢加入适量的稀硫酸;③ 当试管口冒出大量气泡时,用试管盖盖住试管,并收集气体。

2. 实验二:通过火焰反应观察氧气的氧化作用。

步骤:① 在试管中放入一小块木炭;② 将收集到的氧气导入试管中,点燃木炭;③ 观察火焰的变化。

五、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氧气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 总结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节课内容。

2. 自行查询氧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注:实验操作时需严格遵守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

九年级化学教案: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教案: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教案: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法、收集和储存方法。

3. 认识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用途。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氧气的化学性质1.1 氧气的分子结构和组成1.2 氧气的化学反应1.3 氧气的氧化性第二章:氧气的物理性质2.1 氧气的颜色和气味2.2 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2.3 氧气的三态变化第三章:氧气的制法3.1 实验室制法3.2 工业制法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储存4.1 收集方法的选择4.2 氧气的储存和运输第五章:氧气的重要用途5.1 医疗用途5.2 工业用途5.3 生活用途教学过程:第一章:氧气的化学性质1.1 氧气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实验】观察氧气的颜色、气味和状态。

【讲解】介绍氧气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1.2 氧气的化学反应【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讲解】解释氧气的化学反应和氧化性。

第二章:氧气的物理性质2.1 氧气的颜色和气味【实验】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讲解】介绍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2.2 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实验】测量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

【讲解】解释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

第三章:氧气的制法3.1 实验室制法【实验】实验室制氧气。

【讲解】介绍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储存4.1 收集方法的选择【实验】比较不同收集方法的效果。

【讲解】讲解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

4.2 氧气的储存和运输【实验】演示氧气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讲解】介绍氧气的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

第五章:氧气的重要用途5.1 医疗用途【案例】介绍氧气在医疗上的应用。

【讲解】解释氧气在医疗上的重要性。

5.2 工业用途【案例】介绍氧气在工业上的应用。

【讲解】解释氧气在工业上的重要性。

5.3 生活用途【案例】介绍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解释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
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 + O2 -------=== CO2
【板书】2. 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2 ==== SO2
【板书】3. 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 5O2 ==== 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