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分子的概念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CD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学标记分子,它们在免疫细胞的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D分子与 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免疫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过程,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参考文献2
黏附分子是一类能够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结合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细胞黏附、信号转导、 细胞生长和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分子不仅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CD分子的表达和功能, 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利用CD分子的特异性,可以开发出新型的治疗策略和药物。
黏附分子研究进展
黏附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黏附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糖蛋白,它们可以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 导过程。近年来,研究者们对黏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它们在细胞信号 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迁移等生物学行为。
相互调节
CD分子与黏附分子之间存在 相互调节的关系,它们可以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 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组织
结构的完整性。
相互转化
在某些情况下,CD分子与黏 附分子可以相互转化,即CD 分子可以转变为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也可以转变为CD分 子,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在细 胞发育和组织再生过程中具 有重要意义。
的黏附和信号转导。
在免疫系统中,黏附分子参与炎症反应 在肿瘤转移过程中,黏附分子也发挥重
和白细胞迁移,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 要作用,它们能够促进肿瘤细胞与血管
功能。
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浸润,促进肿瘤转移。
04
CD分子与黏附分子的关系

cd名词解释免疫学

cd名词解释免疫学

cd名词解释免疫学
CD是“簇状分化”(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的缩写,也称为“细胞标记物”(cell surface markers),是免疫学中常用的一种术语。

他们是分布在免疫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糖蛋白或糖脂,通过识别这些分子,我们可以对免疫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定。

在免疫学中,特别是在分析T细胞时,CD是一个用来区分不同类型T细胞的重要工具。

例如,CD4是一种T辅助细胞表面上的一种细胞标记物,而CD8则是一种细胞毒素T细胞的标记物。

CD标记物也用于鉴定其他免疫细胞,例如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CD标记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例如在诊断和监测疾病时,可以利用CD标记物判断免疫细胞介导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的类型和程度。

此外,CD标记物也用于免疫治疗中,通过针对CD标记物识别的免疫细胞,来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总之,CD标记物是免疫学中常用的一种术语,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免疫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定,对于研究和治疗免疫介导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CD圆二色谱解读:探索生物大分子结构之谜

CD圆二色谱解读:探索生物大分子结构之谜

CD圆二色谱解读:探索生物大分子结构之谜一、圆二色谱的神秘面纱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简称CD)是一种光谱学方法,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

它的原理是基于生物大分子对左旋和右旋偏振光的吸收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生物大分子的立体结构,因此,CD圆二色谱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分析领域。

二、CD圆二色谱的工作原理CD圆二色谱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生物大分子的手性。

手性是一种物质的基本性质,表现为对左旋和右旋偏振光的吸收差异。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手性,因此,通过测量其对左旋和右旋偏振光的吸收差异,可以获取其立体结构信息。

三、CD圆二色谱的应用CD圆二色谱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

例如,通过CD圆二色谱,我们可以确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和随机卷曲等。

此外,CD圆二色谱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热稳定性、酶活性、配体结合等性质。

四、CD圆二色谱的优势CD圆二色谱的优势在于其简单、快速和无损。

首先,CD圆二色谱的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光谱仪进行测量。

其次,CD圆二色谱的测量速度快,一般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最后,CD圆二色谱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不会对样品造成损害,因此,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动态过程。

五、CD圆二色谱的挑战与未来尽管CD圆二色谱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CD圆二色谱对样品的浓度和纯度要求较高,对于浓度低或杂质多的样品,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

此外,CD圆二色谱只能提供生物大分子的平均结构信息,无法获取其具体的三维结构。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CD圆二色谱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例如,通过结合其他技术(如核磁共振和X射线晶体学),我们可以获取生物大分子的更详细的结构信息。

此外,通过改进光谱仪的设计和优化测量方法,我们可以提高CD圆二色谱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图1。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cd分子的名词解释6

cd分子的名词解释6

cd分子的名词解释6CD分子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术语。

CD代表着“羟基环顺式二糖苷”(Cyclodextrin)的缩写,它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环状分子结构。

CD分子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CD分子最初是在20世纪初由法国科学家Villiers提出的。

它首先通过环状化合物的方法合成,后来又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得以大规模生产。

CD分子的结构非常有趣,它由若干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形成了一个空心的环。

CD分子通常分为α-CD、β-CD和γ-CD三种,它们的环中葡萄糖分子数分别为6、7和8个。

CD分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包结作用。

由于其空心结构,它可以将一些较小的分子通过包结进入到其环中,形成稳定的包结复合物。

这种包结作用可以改变包结分子的溶解度、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性质,从而可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增效。

此外,CD分子还可以与目标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从而调控分子的活性和稳定性。

CD分子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CD分子可以用于药物的包封和输送。

许多药物在体内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和稳定性,难以达到理想的药效。

通过包结在CD分子中,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升其药效。

其次,CD分子还可以用于药物的控释和定向输送。

通过调控CD分子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可以实现药物在特定部位的释放,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除了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外,CD分子还在食品、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CD分子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保存剂和调味剂等的开发,从而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在化妆品领域,CD分子可以用于调节化妆品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强其在皮肤上的作用。

在环境保护领域,CD分子可以用于污染物的吸附和分解,从而净化环境并保护生态。

总而言之,CD分子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分子,其应用潜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D分子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CD分子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二)与B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 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 分子
CD79α/CD79β 又称Igα/Igβ 又称Igα/Igβ
CD19
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 细胞的重要标记。
CD21 又称CR2和EB病毒受体 又称CR2 EB病毒受体 CR2和 CD80/CD86 即B7-1/B7-2 B7-1/B7-
最近,有人报道,在人的一些自身免疫性 疾病中存在抗CD69自身抗体,它能与低密 度脂蛋白受体相连蛋白2相作用,提示该自 身抗体也许可调节CD6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 体相连蛋白2表达细胞的某些功能。
The end
Thank
You!
其他与T细胞识别、黏附和活化有关的CD 其他与T细胞识别、黏附和活化有关的CD 分子
CD2 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 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
CD58 又称LFA3,主要表达在APC或靶 又称LFA3 主要表达在APC LFA3, APC或靶 细胞上。 细胞上。
CD28 分布在CD4+T细胞、50% CD8+ T细胞、 分布在CD4 细胞、 细胞、 浆细胞和部分活化的B 浆细胞和部分活化的B细胞 CD40L 即CD154,主要分布在活化的CD4+ CD154,主要分布在活化的CD4+ 细胞、部分CD8+ T细胞和γδT细胞 细胞和γδT T细胞、部分CD8+ T细胞和γδT细胞
免疫球蛋白Fc Fc段受体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CD64 CD32 CD16 CD89 CD23等 CD分子可作为免疫球蛋白Fc段的受 体
CD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CD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一、阐明发病机制 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病毒外壳蛋白受体是CD4分子,HIV感 CD4分子 病毒外壳蛋白受体是CD4分子,HIV感 CD4阳性细胞后 使细胞破坏, 阳性细胞后, 染CD4阳性细胞后,使细胞破坏,导致 AIDS。 AIDS。

《CD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

《CD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

《CD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一、CD的基本概念1.1 CD的定义1.2 CD的发展历程1.3 CD的组成与结构1.4 CD的特点与优势二、CD的制作与存储原理2.1 CD的制作过程2.2 CD的存储原理2.3 CD的读取原理2.4 CD的刻录设备与技术三、CD的临床应用领域3.1 医学影像领域3.2 病历管理领域3.3 远程医疗领域3.4 临床教学与培训领域四、CD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4.1 CD在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中的作用4.2 CD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4.3 CD在医学影像管理中的应用4.4 CD在医学影像科研与交流中的应用五、CD在病历管理领域的应用5.1 CD在病历存储与管理中的作用5.2 CD在病历检索与查询中的应用5.3 CD在病历统计与分析中的应用5.4 CD在病历信息安全与保护中的应用《CD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六、CD在远程医疗领域的应用6.1 CD在远程医疗中的传输与共享6.2 CD在远程诊断与咨询中的应用6.3 CD在远程会诊与教育培训中的应用6.4 CD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中的作用七、CD在临床教学与培训领域的应用7.1 CD在临床教学资源整合中的应用7.2 CD在临床教学案例存储与传播中的应用7.3 CD在临床技能培训与评估中的应用7.4 CD在临床教学研究与交流中的应用八、CD在医学信息管理与科研中的应用8.1 CD在医学信息存储与检索中的应用8.2 CD在医学信息分析与挖掘中的应用8.3 CD在医学科研成果传播与推广中的应用8.4 CD在医学信息交流与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九、CD的刻录与制作技术发展9.1 CD刻录技术的演变9.2 CD制作设备的更新与发展9.3 CD刻录软件与应用9.4 CD制作技术的未来趋势十、CD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与展望10.1 CD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10.2 CD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CD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展望10.4 CD在推动医疗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中的作用《CD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十一、CD安全性与版权保护11.1 CD的安全性措施11.2 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11.3 数字签名与认证11.4 版权保护与合规性十二、CD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2.1 典型临床应用案例12.2 CD在临床workflow 中的应用12.3 CD在临床决策支持中的应用12.4 CD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十三、CD与其他存储媒体的比较13.1 CD与硬盘的比较13.2 CD与USB闪存盘的比较13.3 CD与云存储的比较13.4 CD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势与局限十四、CD的制作与维护注意事项14.1 CD的制作质量控制14.2 CD的存储与保养14.3 CD的备份与恢复14.4 CD的更新与维护十五、总结与展望15.1 CD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15.2 CD的未来发展趋势15.3 CD在医疗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15.4 面向未来的CD应用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CD的基本概念、制作与存储原理、临床应用领域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案例。

CD分子介绍

CD分子介绍
、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1.CD79a/CD79b:又称Igα和Igβ, 传递BCR识别
的抗原信息,促进B细胞的活化。 2.CD19/CD21/CD81:促进B细胞的信号转导和
活化。 3.CD80/CD86:B7分子,与CD28分子结合,
提供T细胞完全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4.CD40:与CD40L结合,提供B细胞完全活化
二 、粘附分子的主要特点:
1、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为可逆性; 2、同一种属的同类粘附分子基本相同; 3、同一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不同类型粘附分子; 4、粘附分子的作用往往通过多对受体和配体共同完成; 5、同一粘附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可发挥不同作用,不同粘 附分子可介导同一生物学功能 ; 6、介导粘附作用,同时也启动信号传递。
第三节 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 抗体的临床应用
一、阐明发病机制:
CD4的第一个V样结构域是HIV gp120的受体
(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正常人CD4 /CD8比值在1.7-2.0左右 HIV感染后CD4/CD8比值迅速降低甚至倒置
谢谢
的协同刺激信号。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Immunoglobulin Fc receptor
1. CD64 FcγRⅠ
高亲和力IgG Fc受体
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 状细胞,具有调理吞噬的功能。
2. CD32 FcγRⅡ (FcγRⅡ-A与 FcγRⅡ-B)
低亲和力Ig Fc受体
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 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粒细胞、B细胞和血小 板。
一、粘附分子的概念:
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间相互接 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

CD分子(研究生)知识讲解

CD分子(研究生)知识讲解

功能:
(1)黏附及协同刺激作用:CD2与CD58的结 合可促进T细胞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
(2) 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CD2+胸腺细胞可与 CD58+胸腺上皮细胞结合,为早期胸腺细胞 的活化提供信号。
(3)胸腺细胞的分化成熟:未成熟T细胞(表 达CD2)与胸腺内的抚育细胞(nurse cell) 结合,调节T细胞增殖和分化。
CD分子(研究生)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 谱系(lineage) 、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 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它们大都为跨膜分子,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 浆区组成;有些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 “锚”在细胞膜上;
分布:主要分布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 (90%CD4+T,50%CD8+T)、部分活化B 细胞等。
配体:B7分子。B7-1为CD80,B7-2为CD86。 在外周血静止的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 DC ),CD80表达水平较低,CD86表达 水平相对较高;活化后的单核细胞和DC其 CD80/CD86 表达迅速上调。
(2)信号转导作用: CD4的胞浆内与PTK p56lck相连接。
(3)T细胞的分化发育:胸腺中的阴阳性选择。 (4)HIV的主要受体: CD4分子胞外第1个结构
域是HIV壳膜蛋白gp120的识别部位。
四、CD8分子
结构: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跨膜糖蛋白, 也存在两条链组成的同源二聚体。每条链胞 外区各含一个Ig折叠样结构域,属于IgSF。 能与MHC I类分子的3区结合。
功能:
(1)协同刺激作用: CD28与CD80或CD86 结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分子的概念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引言: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为CD。

CD分子就就是细胞表面的很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之所以被叫做分化群就是因而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细胞成熟与分化的过程中CD分子起关键的选择性作用,就是作为抗原的存在。

目前发现的有大约250种,每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都很重要。

正文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就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除表达在白细胞之外,还表达在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

白细胞分化抗原还广泛分布于非造血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就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与胞浆区;有些白细胞分化抗原就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连接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

根据人白细胞分化抗原胞膜外区结构特点,可分为不同的家族(family)或超家族(superfamily),常见的有: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整合素家族、C型凝集素超家族、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等。

二.CD分子CD分子就是白细胞分化抗原。

80年代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分子克隆、基因转染细胞系等技术在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相当迅速。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组织下,自1982年至1993年先后举行了五次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并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在许多场合下,抗体及其识别的相应抗原都用同一个CD 序号。

1.概念:CD分子就是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 、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

2.命名:CD分子就是用单抗识别、归类而命名,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了粘附分子组,因此大部分粘附分子已有CD的编号,但也有部分粘附分子尚无CD编号。

粘附分子就是以粘附功能来归类,粘附分子与CD分子就是根据不同角度的命名。

CD 的编号已从CD1命名至CD247 (2000年6月 ),2004年12月第8届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LDA)学术会命名CD分子到CD339 。

T细胞的主要CD分子:CD2,3,4,8,28, CD40L (CD154), CTLA-4(CD152)。

B细胞的主要CD分子:CD19,20,21,40,79a, 79b,80,86。

3、CD分子的作用:参与T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CD2:T,NK;SRBC受体,结合LFA-3,黏附激活;CD3:T;传递激活信号;CD4:T;HIV受体,结合MHC-II,黏附及信号传导;CD8:T;结合MHC-I,黏附及信号传导;CD28:T;结合B7,协同刺激;CD152:即CTLA-4;活化的T;结合B7,抑制活化。

参与B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CD19:IgSF;前B成熟B;调节活化发育。

CD21:静止成熟B,DC;调节活化发育,EBVR。

CD40:TNFRSF;APC;调节增殖分化。

CD79:异源二聚体;成熟B细胞;信号转导。

CD80/86:IgSF;APC;协同刺激信号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CD64:即FcγRI;APC;高亲与;ADCC,清除IC。

CD32:即FcγR Ⅱ;APC等:低亲与;调理作用。

CD16:即FcγRⅢ;吞噬细胞;低亲与;ADCC,调理作用。

FcεRI:四肽;肥大、嗜碱;高亲与;I型超敏反应。

CD23:FcεRⅡ;B,单核细胞;低亲与;调节IgE。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CD64:即FcγRI;APC;高亲与;ADCC,清除IC。

CD32:即FcγRⅡAPC等:低亲与;调理作用。

CD16:即FcγRⅢ;吞噬细胞;低亲与;ADCC,调理。

FcεRI:四肽;肥大、嗜碱;高亲与;I型超敏反应。

CD23:FcεRⅡ;B,单核细胞;低亲与;调节IgE阐明发病机制:CD4与AIDS;CD18与白细胞黏附缺陷症。

CD3:CD3分子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分布于T细胞与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CD3分子由γ、δ、ε、ζ与η五种链组成。

CD3γ、δ与ε链均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跨膜区通过带负电的氨基酸与TCRαβ或TCRγδ链跨膜区带正电氨基酸形成盐桥,使之稳定形成TCR/CD3复合物。

CD3η与ζ链结构相似,胞膜外区很短,由半胱氨酸形成链间二硫键,组成ζζ同源二聚体或ζη异源二聚体。

胞浆区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结构,其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可活化有关激酶,传递TCR/CD3介导的活化途径的信号。

CD4:为单链跨膜糖蛋白,胞膜外区结构属IgSF成员,共有4个IgSF结构域,CD4分子的第一、二个结构域可与MHCⅡ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

第一个V 样结构域就是艾滋病毒(HIV)的受体,与HIV gp120相结合。

CD4就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通过胞膜外区与抗原提呈细胞(APC)表达的MHCⅡ类分子的结合、及其胞浆区与p56lck激酶的结合,参与信号转导。

CD8:CD8分子就是由α、β链借二硫键连接的异源二聚体,胞膜外区结构均属IgSF。

α链V样区与MHC I类分子非多态的α3区域结合,胞浆区可与p56lck激酶相连,参与T细胞活化与增殖的信号传递。

CD8也就是T细胞的辅助受体,可以增强TCR与相应抗原肽:MHC分子结合后的信号刺激。

CD40L:又称CD154,属于TNF超家族成员,以三聚体形式结合CD40分子。

人CD40L主要表达在活化CD4+ T细胞、部分CD8+ T细胞与γδ T细胞。

CD40L结合到B细胞表面CD40产生的信号,就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与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CD40:CD40分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胞膜外区为富含半胱氨酸重复序列。

CD40表达于成熟B细胞、某些上皮细胞与内皮细胞、淋巴样并指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以及活化的单核细胞。

T细胞上CD40L与B细胞上CD40结合就是诱导B细胞再次免疫应答与生发中心形成的必需条件。

CD2:LFA-2,即绵羊红细胞受体;与LFA-3结合,结构分为四部分,分布在所有T细胞,大多胸腺细胞,部分NK细胞,具有黏附作用与T细胞旁路激活作用,并参与胸腺细胞分化成熟。

CD4:Th激活的共受体,IgSF成员,由四个功能区组成,分布于Th,部分M,Mac,具有黏附功能:结合MHC-Ⅱ,稳定结合,信号传导,参与激活HIV受体。

CD28:同源二聚体,分布在T细胞与部分B细胞,具有协同刺激作用。

CD8:CTL激活的共受体,IgSF成员,分布在CTL与部分胸腺细胞,具有黏附作用与信号传导作用。

CD1521:CTLA-4,同源二聚体,与CD28有同源性,分布于活化的T细胞,具有抑制T细胞的活化的功能。

阐明发病机制:CD4与AIDS;CD18与白细胞黏附缺陷症。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外周血CD4/CD8比值与AIDS病情进展;CD单抗与白血病、淋巴瘤分型。

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抗CD3、抗CD25。

肿瘤:CD20, CD52, CD33, HER-2,EGFR, VEGF, EP-CAM。

器官移植排斥:CD3, IL-2R(CD25)。

自身免疫性疾病 TNF-α, CD11a,α4整合素, CD20。

白血病及淋巴瘤:GPⅡb/Ⅲa, IgE, RSVgpF。

CD20:表达于 B 淋巴细胞,其抗体可促进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诱导细胞凋亡、ADCC、CDC。

CD33:表达于90% 以上的急性髓样白血病(AML)细胞,但不表达于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其抗体可诱导双链DNA断裂与细胞死亡。

CD52:可诱导ADCC、CDC,治疗慢性B 淋巴细胞,T细胞白血病与T细胞淋巴瘤。

实质性肿瘤:抗HER2/CD340 :ADCC,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血管形成;抗EGFR:阻断EGFR与EGF结合,诱导ADCC, 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凋亡。

抗VEGF:阻断VEGF与VEGF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的血管生长与转移部位的发展。

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抗CD3: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清除T细胞,阻断T细胞功能。

抗CD25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阻断IL-2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TNF:阻断TNF-与受体结合, 降低或消除由TNF-刺激细胞所发生的炎症反应。

抗CD11a:抑制LFA-1与配体结合, 抑制白细胞黏附, 治疗斑状牛皮癣。

抗4整合素:抑制VLA-4与配体结合, 抑制白细胞黏附。

CD20:治疗RA。

其她疾病:抗IgE :阻断IgE与IgE受体结合, 抑制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与释放介质,治疗持续性哮喘。

抗gpⅡb/Ⅲa :抑制血小板凝血,止血,预防冠状动脉血管形成术中血栓。

抗RSVgpF:中与病毒,抑制病毒融合与复制, 预防儿童在高危期 RSV感染。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了一种能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的新型药物,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子宫癌、脑癌、膀胱癌、肝癌等多种癌症都有疗效。

此外前期研究表明,该药物还可用于治疗血癌(白血病)。

研究人员表示,若能及早使用,该药物甚至可以完全治愈恶性肿瘤疾病,且副作用极小。

目前这种药物仅在小白鼠身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希望能在两年内开始临床试验。

据悉,新型药物的效力集中于一种大量存在于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这种名叫“CD47”的蛋白质能使癌细胞免于被叫作“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所吞噬。

新药物能去掉癌细胞这一“不要吞噬我信号”,让免疫系统直接对恶性肿瘤细胞展开攻击。

另一报道称科学家发现细胞黏附分子CD146促细胞迁移机制发现CD146作为Wnt5a的受体通过激活非经典Wn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机制。

其中经典的Wnt/β-Catenin通路促进β-Catenin的稳定与积累,后者进入细胞核激活靶基因表达。

非经典Wnt信号通路中研究得较清楚的就是Wnt/PCP通路,其通过小G 蛋白Rho等激活c-jun N端激酶JNK,调节细胞骨架的不对称分布与上皮细胞的协同极化,CD146作为非经典Wnt5a信号通路中Wnt5a的受体,在调控细胞迁移与极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