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合集下载

混凝土骨料技术要求

混凝土骨料技术要求

粗骨料
一、定义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或集料,其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及卵石两种。

碎石是天然岩石、卵石或矿山废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卵石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而成的、粒径大于5
mm的岩石颗粒。

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二、技术应用
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技术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

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故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尽量选大一些。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粗骨料的粒径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并不得超过40mm。

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2.5。

2.有害杂质
粗骨料中所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都是有害杂质,其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规定。

另外粗骨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石块。

3.针、片状颗粒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过多,会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强度降低,故粗骨料的针、
片状颗粒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混凝土骨料性能要求

混凝土骨料性能要求

混凝土骨料性能要求经长期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小0.005mm的颗粒,“淤泥”是指粒径比黏土大、比砂小的土粒,“细屑”是指其他粒径很小的细碎云母片、非矿物质杂质等。

由于泥粒一般较细,增加了骨料比表面积,并且由于黏土类成分的吸水性质,当含泥量较高时,要达到预期的施工性能和强度,不仅会增加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还会对混凝土干缩、徐变、抗渗、抗冻等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当有泥块存在时,会降低混凝土密实度,成为混凝土中的薄弱成分。

因此,国内外规范均严格限制}昆凝土骨料中的含泥量,如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规定碎石中的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1. 5%、最大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GB/T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天然砂中的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5.0%,对于强度等级高于C60的混凝土,则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1.0%。

人工砂中亦有粒径小于o.08mm的颗粒,这些颗粒性质与天然骨料中粒径小于0.08mm的泥粒有本质差异,相关规范亦规定了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限值,但普遍大于天然骨料中的含泥量限值。

目前,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已成为热点,随着研究深入,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有可能进一步放宽。

2.砂中云母含量砂中云母一般呈薄片状,表面光滑,强度很低,且易沿节理错裂,与水泥浆的黏结力差,当砂中云母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均有显著降低。

因此,国家标准和许多行业标准都限定砂中云母含量,如《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和电力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均限定砂中云母含量不得大于2%,但与上述规范配套的试验方法只能测试砂中粒径大于0. 3mm的游离云母含量。

天然砂中的云母颗粒粒径基本上大于0. 3mm,对于天然砂而言,只测试砂中粒径大于0.3mm的游离云母含量是合适的。

目前我国的水电工程主要集中在河流的上中游地区,天然骨料匮乏,大量使用人工骨料。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要求混凝土中粗骨料之间的空隙是由细骨料填充的。

水泥同细骨料混合,形成坚硬的水泥石,它们粘裹在粗骨料的表面上,与粗骨料一起共同承担承受荷载的重任。

选用的砂子如果过细,会使水泥石强度大大的降低,因此在混凝土结构中所使用的砂,应选用粗砂或中砂。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μf来表示,它是由2.5、1.25、0.63、0.315和0.16等五种孔径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经计算而得,砂子按细度模数可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个等级,三级中每一级的范围是这样确定的:粗砂:μf=3.7~3.1中砂:μf=3.0~2.3细砂:μf=2.2~1.6这样的确定使我们得知建筑工程用砂的粗细程度是怎样划分的,联想到建筑工程选择配制混凝土使用的砂,它的细度模数至少应在2.3以上,这是对细骨料的第一个要求。

第二个要求是尽管砂的细度模数满足要求,如果砂中的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所谓砂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0mm的颗粒含量,特别是当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对砂中含泥量的要求越发严格。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

强度等级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可以根据水泥的强度等级予以放宽。

砂中泥块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泥块对混凝土的抗压、抗渗、抗冻及抗收缩等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包裹型的泥块更为严重,泥块遇水后会形成浆状,胶结在一颗或数颗砂子的表面,影响水泥石的黏结力,需要做出限制。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

对于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应根据水泥的强度等级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仅有上述的认识还是不够的,混凝土工程用砂,还有另外的要求,砂的坚固性就可以说明在气候、外力或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地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坚固性重量损失应小于或等于8%,这样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严寒或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粗骨料、水一、粗骨料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倍的为针状颗粒;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倍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3、颗粒级配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用孔径为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1、宜采用饮用水;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高美玲
普通混凝土用骨料按粒径大小分为两种,粒径大于4.75mm的称为粗骨料,粒径小于4.75mm的称为细骨料。

普通混凝土中所用细骨料有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种,天然砂又根据产源不同,分为河砂、湖砂、山砂和淡水海砂四类。

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细骨料的质量要求如下:
1.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
细骨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会影响其与水泥的粘结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山砂的颗粒多具有棱角,表面粗糙,但含泥量和有机物杂质比较多,与水泥的粘结较差。

河砂、湖砂因长期经受流水和波浪的冲刷,颗粒多成圆形,比较洁净,且分布较广。

海砂因长期受到海流冲刷,颗粒圆滑,比较洁净且粒度一般比较整齐,但常混有贝壳及盐类等有害杂质。

2.砂的级配和粗细程度
砂的颗粒级配,即是砂的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胶凝材料浆体所填充,为达到节约水泥和提高强度的目的,就应尽量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粗细程度,通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

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而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在混凝土中,砂子的表面需要有浆体包裹,砂子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的水泥浆就愈多。

在拌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应同时考虑。

当砂中含有较多粗粒径砂,并以适当的中粒径砂及少量细粒径砂填充其空隙,则可使空隙率及总表面积均较
小,不进水泥浆用量较少,而且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强度。

3.砂的坚固性
是指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骨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是指在轻骨料混凝土工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就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进行详细说明,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轻骨料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搅拌水和外加剂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混凝土。

根据骨料的不同,轻骨料混凝土可分为有机轻骨料混凝土和无机轻骨料混凝土两类。

有机轻骨料混凝土主要由有机骨料(如秸秆、木屑等)和水泥等材料制成。

无机轻骨料混凝土则主要由无机骨料(如珍珠岩、膨胀珍珠岩等)和水泥等材料组成。

二、轻骨料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势1.轻质性: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较低,比普通混凝土轻,适用于要求轻质结构的建筑和工程。

2.保温性:轻骨料混凝土的低导热系数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适用于要求保温隔热的场所。

3.吸音性: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干扰。

4.抗震性:轻骨料混凝土因其低密度和柔软性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够减少因地震而导致的损坏。

三、轻骨料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1.骨料的选择和配比: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轻骨料和混凝土配比,保证施工效果。

2.混合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选择合适的混合设备(如搅拌机等),按要求进行均匀搅拌,确保混凝土质量。

3.浇注和振实:在浇注轻骨料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浇注方法和振实措施,使混凝土牢固紧密。

4.表面处理和养护: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养护,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四、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验收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把关,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

2.混凝土配比的控制:严格按照配比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3.施工工艺的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4.施工现场的验收:对施工现场进行验收,检查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五、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和前景展望轻骨料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如桥梁、隧道、地铁站等。

混凝土细骨料含量标准

混凝土细骨料含量标准

混凝土细骨料含量标准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由水泥、砂、石料等多种原料组成。

其中,石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可以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

本文主要探讨混凝土细骨料含量标准。

一、细骨料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细骨料是指粒径在0.16mm至5mm之间的石料颗粒。

在混凝土中,细骨料的作用主要是填充水泥砂浆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2. 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T14684-2011《粉煤灰用于混凝土》的规定,细骨料可以分为三个等级:(1)Ⅰ级细骨料:颗粒形状规则,无裂纹、角砾、毛刺等缺陷,表面光滑、平整,无泥土、泥块等杂物。

(2)Ⅱ级细骨料:颗粒形状不规则,但无大裂缝、角砾、毛刺等缺陷,表面光滑、平整,无泥土、泥块等杂物。

(3)Ⅲ级细骨料:颗粒形状不规则,有一定的缺陷,但不影响使用,表面略有毛糙,无泥土、泥块等杂物。

二、细骨料的用量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用量一般根据混凝土的等级和强度等要求来确定。

在国家标准GB 5002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了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用量范围,具体如下:1. C15-C30级混凝土,细骨料用量为总骨料的30%~40%;2. C35-C55级混凝土,细骨料用量为总骨料的25%~35%;3. C60及以上级混凝土,细骨料用量为总骨料的20%~30%。

三、细骨料的物理性质和质量要求1. 物理性质细骨料的物理性质包括颗粒形状、颗粒密度、吸水率等。

其中,颗粒形状的规则程度越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就越高;颗粒密度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吸水率越小,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就越好。

2. 质量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T14684-2011的规定,细骨料的质量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颗粒形状规则,无裂纹、角砾、毛刺等缺陷;(2)表面光滑、平整,无泥土、泥块等杂物;(3)颗粒密度≥2.5g/cm³;(4)吸水率≤2%。

四、细骨料的检验方法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细骨料的质量也需要得到保证。

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

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

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领域的材料,其性能取决于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比例。

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比重要的材料之一,其粒径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制定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骨料的定义及作用1.骨料的定义骨料是指用于混制混凝土的砂、石等颗粒状材料。

2.骨料的作用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填充料:骨料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2)强度增强剂: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3)抗裂剂: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4)耐久性增强剂: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三、混凝土骨料粒径的标准制定1.国际标准国际上通用的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1)欧洲标准:EN12620-2002《混凝土用骨料标准》;(2)美国标准:ASTM C33《混凝土用粗骨料和细骨料标准规范》。

2.国内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1)GB/T14684-2011《混凝土用石料》;(2)JGJ52-2006《建筑工程用砂、石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标准》;(3)JGJ/T 204-2010《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

四、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的分类及要求1.粗骨料粗骨料是指粒径大于5mm的骨料。

按照粒径分类,其要求如下:(1)Ⅰ级:粒径大于31.5mm;(2)Ⅱ级:粒径大于16mm,小于等于31.5mm;(3)Ⅲ级:粒径大于5mm,小于等于16mm。

2.细骨料细骨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骨料。

按照粒径分类,其要求如下:(1)Ⅰ级:粒径大于2.36mm,小于等于5mm;(2)Ⅱ级:粒径大于1.18mm,小于等于2.36mm;(3)Ⅲ级:粒径小于等于1.18mm。

3.要求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要求符合以下条件:(1)粒径分布均匀;(2)粒径范围符合标准规定;(3)骨料表面无明显损伤和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

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

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

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

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

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 4 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 4 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 、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

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

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

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

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 )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

是将岩石制成
5 c m X 5cm X 5c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P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G53—92 规定不应小于1. 5。

( 2 )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 0m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N,
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 ),用孔径为2. 5 mm 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 )。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