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望儿山金矿床构造_热事件时序_野外地质证据_王中亮

合集下载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摘要: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变化,区域隆升与剥蚀是影响矿床变化保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构造-热年代学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研究区域隆升剥蚀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最大金矿集中区——胶东西北部金矿及赋矿围岩玲珑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构造-热年代学引用到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

胶东金矿早阶段成矿深度大于10km,中晚期成矿深度4~7km,根据剥蚀速度计算玲珑花岗岩剥蚀量仅为2.0~4.2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

当前本区金矿勘探和开采深度普遍小于2km,因此深部至少还有1~5km深度空间具有金矿找矿潜力。

关键词:胶东西北部金矿区;玲珑花岗岩;裂变径迹;隆升剥蚀;找矿潜力Abstract: after deposit formed will experience different forms of change, and erosion is the effect of regional uplift deposits changes save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Structure-hot is the chro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research area denudation of uplift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is paper, the country’s largest area in northwestern jiaodong gold-gold ore and fu surrounding rock and exquisite grani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ry the structure-hot chronology reference to the metallogenic changes afte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The jiaodong gold mine early metallogenic depth is more than 10 km, metallogenic depth middle-late 4 ~ 7 km, according to erosion speed computing and exquisite granite erosion amount of just 2.0 ~ 4.2 km, far from reaching a maximum depth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current gold exploration and mining depth generally less than 2 km, so deep at least 1 ~ 5 km deep space has gold prospecting potential.Keywords: the jiaodong gold mining area in northwestern; Exquisite granite; Fission diameter mark; Uplift erosion; Prospecting potential一、引言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胶东三山岛 仓上金矿带构造 岩浆 流体金成矿系统

胶东三山岛 仓上金矿带构造 岩浆 流体金成矿系统

正文2:仓上金矿带的发现和基 本情况
在胶东三山岛地区,仓上金矿带是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带位于三 山岛北部,长约10km,宽约2km。仓上金矿带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 控制。断裂构造为金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而岩浆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 成矿物质。该矿带具有品位高、储量大、开采条件良好等特点,是胶东地区重要 的黄金生产基地。
在演化过程中,该成矿系统经历了多期次岩浆—流体作用。早期岩浆活动形 成了富含金元素的花岗岩体,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初始的物质基础。随后,地 壳深部的岩浆流体和变质流体在断裂构造的作用下向浅部迁移,并在适宜的物理 化学条件下形成金矿床。这些阶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胶东三山 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
形成机制方面,胶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的形 成主要受到地壳演化和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在地质发展过程中,该地 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断裂发育和岩浆活动。这些构造运动和 岩浆活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变质作用也对该 成矿系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金元素的富集提供了额外的物质来源。
文献综述
前人对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地质学家们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金矿形 成的背景和条件;化学家们则对区域流体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分析,为理解成矿作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然而,这些研究多从单一的角度 出发,对于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缺乏综合性的研 究和解释。
讨论
本次演示揭示的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与前人 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我们发现流体的高温高压特征在金成矿过程 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不仅揭示了金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也有助于深化 对金矿形成过程的理解。

望儿山金矿地表变形研究

望儿山金矿地表变形研究

望儿山金矿地表变形研究摘要:本文以山东省黄金公司望儿山金矿区开采沉陷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MFDSVS系统对实测资料实现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运用线行回归法、多项式拟合等方法对沉降较大的点建立数学预测模型,并比较其精度。

关键词: 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拟合变形预测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Shandong Province gold company in Wangershan gold mine area mining subsidence observation data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apply MFDSVS system to realize spatial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of line regression, polynomial fitting method to settlement larger point to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ompared its accuracy.Keywords: ground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mining subsidence fitting deformation prediction1矿山地质条件矿体以含黄铁矿化蚀变岩型矿石为主,其次为含金黄铁矿化石英脉型,一般较坚硬、稳固。

1.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及下元古界-太古界胶东群蓬夼组。

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矿区东南、西南及西北部,由洪积层和冲积层的亚黏土、砂、砾石等组成,厚度2-40m。

胶东群蓬夼组出露于矿区西部焦家断裂带西侧,面积约4km2。

岩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0°左右。

矿区内花岗岩类出露广泛,占基岩出露面积的90%以上,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其次为似斑状花岗岩。

巨型矿床形成与定位的构造控制: 胶东金矿集区剖析

巨型矿床形成与定位的构造控制: 胶东金矿集区剖析

收稿日期: 2018-05-01; 改回日期: 2018-06-15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69和412303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2016YFC06001074)、111计划(B07011)和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MSFGPMR201804)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杨立强(1971–),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矿床学及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Email: lqyang@doi: 10.16539/j.ddgzyckx.2019.03.005卷(Volume)43, 期(Number)3, 总(SUM)170 页(Pages)431~446, 2019, 6(June, 2019)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巨型矿床形成与定位的构造控制:胶东金矿集区剖析杨立强1, 邓 军1, 宋明春2, 于学峰3, 王中亮1, 李瑞红1, 王偲瑞1(1.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2.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山东 济南 250013; 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自然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13)摘 要: 胶东被视为全球惟一一个晚于赋矿围岩几十亿年而发生巨量金聚积的矿集区, 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 已发现金矿床150余处, 累计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4500 t 。

金矿床沿区域上NE-NNE 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产出, 具有NE 呈带、EW 呈行的分布特征, 形成招莱、蓬栖、牟乳和盆缘4条金矿带。

控矿断裂带经历了从挤压、经剪压和剪张、到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 其中成矿前为挤压‒剪压构造体制, 成矿后为伸展构造体制, 而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NNW-SSE 向主构造应力场引起的韧‒脆性形变, 形成于剪压‒剪张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

山东望儿山金矿床成矿构造研究及应用

山东望儿山金矿床成矿构造研究及应用

X FTOӷ ǖ38 ǖ269Ejq!Sptf!Ejbhsbn!Pg!Kpjou半径代表27个,共158个产状图1 望儿山金矿断裂走向玫瑰画图2.2 近南北向断裂在F1断裂上盘发育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F5断裂,控制着Ⅴ号矿体的产出,两侧发育着由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蚀变带,称作F5断裂蚀变带。

地质现象指示的地质事件期次为:近南北向F5断裂形成,断裂两侧围岩黑云母花岗岩发生热液蚀变F5断裂再次活动,断裂内发育含矿石英脉F5断裂发生逆断,含矿石英脉破碎。

2.3 北东向断裂在矿区F1断裂蚀变带和F5断裂蚀变带内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控矿断裂,组成北东向平行断裂系,与本区成矿关系密切;走向为22~75 °,倾向为北西或南东,倾角44~90 °。

2.4 近东西向断裂区内近东西向断裂不发育,少有出露,倾333739414549O1211311nՊ Վ 图2 望儿山金矿-120m中段地质及应变图(下转76页)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人,地质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矿山地质。

望儿山金矿体受强构造变形带控制,分为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两个脉组,矿化富集地段受菱形结环和“X”型脉交叉结点及其附近部位控制。

望儿山断裂成矿期以脆性变形为形成一系列花岗质碎裂岩叠加改造早期糜棱岩。

在北西西向的拉伸力作用下,早期,南北向和北东东向“X”型强挤压变形断裂带转为张开,其南北向压扭性裂隙呈右旋向北东下滑,改造成右型雁列张裂隙,北东东向压扭性裂隙向南西呈左旋下滑,改造成左型雁列张裂隙,矿液沿两组裂隙充填、交代、富集,形成近南北向脉组向北东侧伏和北东向脉组向南西侧伏的现象(图3)。

随着北西后表现为北北西挤压。

1.单脉;2.脉组轴向;3.运动方向;4.压应力;5.拉应力图3 望儿山金矿成矿期应力分析示意图4 结语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主要有: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等距性;断裂带的上下盘均可成矿;矿体在剖面上呈特征“S”型产出并沿F1主断裂在空间上具备一定的对称性;矿体在延深方向上尖灭再现,分段富集。

山东莱州望儿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山东莱州望儿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山东莱州望儿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盛明坤(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望儿山金矿床位于胶东地区之招平成矿带,成矿潜力巨大。

研究结果表明:望儿山金矿床严格受控于望儿山—河东断裂带及次级断裂,矿体主要富集在断裂带下盘以及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体系中;矿区岩浆活动强烈,煌斑岩脉与金矿化分布密切相关;从矿体中心至外侧具有“矿化体→蚀变型矿体→下断裂面→碎裂岩型矿体→上断裂面→钾长石化带→钾长石化花岗岩”的变化规律;矿化蚀变带延深大、走向延伸较为稳定,在望儿山深部以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1-008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Laizhou, Shandong ProvinceSHENG Ming-kun(Six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ihai 264209,China)Abstract: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Zhaoping metallogenic belt of Jiaodong area, with great metallogenic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Wangershan Hedong fault zone and its secondary faults.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ootwall of the fault zone and the NE and NNE fault systems. The magmatic activity of the mining area is strong, and the lamprophyre ve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mineralization. From the center to the outside of the ore body, there are "mineralized body → altered ore body → lower fault plane → cataclastic ore body" The change rule of "body → upper fault plane → K-feldspar zone → K-feldspar granite"; the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zone has a large extension depth and a relatively stable strike extension, and has a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deep and peripheral Wangershan.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资源储备基地之一,黄金资源储量已探明千余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王珊珊;徐忠华;高书剑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本文将胶东地区的岩金矿床类型按矿石类型特征主要划分为6类,通过对胶东地区已探明(截止2017年1月)的1t以上规模金矿床进行了数量和储量的统计,按成矿小区和矿床类型进行了划分归类,分析了胶东地区不同金矿类型金矿床的分布特征,为今后胶东地区尤其是深部找矿指明了方向.
【总页数】3页(P131-133)
【作者】王珊珊;徐忠华;高书剑
【作者单位】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威海 264209;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威海 264209;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威海 2642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在胶东地区 NE 向构造中寻找金矿的启示--从赵家金矿区 NE 向断层含矿性谈起[J], 魏建华;常素彩;纪广俭
2.胶东地区金矿地质背景及金矿分布特征分析 [J], 生显军
3.胶东地区废弃金矿采空区改造含水层方法探讨——以文登市大时家废弃银金矿为例 [J], 吕宝平;刘海平;王经
4.胶东地区金矿地质背景及金矿分布特征分析 [J], 刘伟栋; 付世兴
5.胶东地区金矿地质背景及金矿分布特征分析 [J], 宋子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东望儿山金矿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胶东望儿山金矿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胶东望儿山金矿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郭林楠;张潮;宋宇宙;陈炳翰;周铸;张炳林;徐晓磊;王彦玮【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9【摘要】胶东金成矿省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集区,约占全国黄金储量的25%.其中约90%的金资源量集中于胶东半岛的西北部,主要受3个一级断裂带(三山岛断裂带、焦家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控制.望儿山金矿床赋存于晚侏罗世玲珑型黑云母花岗岩中,受焦家断裂带的次级断裂带(望儿山断裂带)控制,是胶东地区受二级断裂带控制的已探明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同时发育蚀变岩型矿化和石英脉型矿化.金矿化与硅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密切相关,矿体多呈脉状,主要为矿区内主干断裂F1和F5控制的1号和5号矿体以及F1和F5的次级断裂控制的3号和23号矿体.矿石分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由石英、绢云母及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等组成.本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和岩相学、矿相学观察,依据蚀变特征、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将成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针对不同高程、不同成矿阶段、不同矿石类型、不同矿体,系统采集了26件样品,分别挑选石英单矿物进行氢、氧同位素测试,总体δD值分布于-77.3‰~-54.2‰,δ18O值分布于-5.56‰ ~7.20‰,Ⅰ阶段δD=(-62.2±6.6)‰(n=8),δ18O=(4.60±1.52)‰(n=8);Ⅱ阶段δD=(-62.5±4.5)‰(n=7),δ18O=(0.47±2.86)‰(n=7);Ⅲ阶段δD=(-66.5±3.9)‰(n=8),δ18O=(-0.44±2.21)‰(n=8);Ⅳ阶段δD=(-65.6±4.5)‰(n=3),δ18O=(-4.43±1.09)‰(n=3).根据氢-氧同位素组成及流体混合作用图解和水-岩交换氢氧同位素演化曲线,得出变质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与成矿相关.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胶东群变质水,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更多大气降水混入成矿流体,成矿Ⅲ、Ⅳ阶段流体很可能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流体依据其流动方式主要分为渗透式流动和隧道式流动两种,蚀变岩型矿石的氧同位素组成较为集中,表明渗透式流动很可能是形成蚀变岩型矿石的成矿流体的主要流动方式;石英脉型矿石的δ18O值分布范围较大并小于或等于蚀变岩型矿石的δ18O值,表现出成矿流体的隧道式流动特征.在垂向上δD值表现出由深部到浅部总体降低的趋势,可能是在流体沸腾过程中发生了动力学分馏.横向上δ18O值的变化与已探明的矿体规模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很可能表明F.和F5断裂是具有低δ18O值大气降水下渗的主要通道,混合后的成矿流体沿F1和F5断裂运移的同时向其两侧的次级断裂流动.成矿流体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不断发生水-岩交换作用,并发生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望儿山金矿床同位素梯度变化及巨量金沉淀成矿的最主要原因.【总页数】14页(P2481-2494)【作者】郭林楠;张潮;宋宇宙;陈炳翰;周铸;张炳林;徐晓磊;王彦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莱州261441;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莱州26144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报社,北京100055;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莱州261441;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莱州2614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P618.51【相关文献】1.胶东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刘建明;叶杰;徐九华;孙景贵;沈昆2.胶东望儿山金矿床石英热释光和晶胞参数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J], 张龙;李胜荣;朱随洲;刘冉;李文涛;宋英昕;王碧雪;崔秋波;闵祥吉3.山东胶东地区某些金矿床的氩,氢,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 [J], 王炳成;张理刚4.胶东西北部望儿山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找矿意义 [J], 张龙; 李胜荣; 宋英昕; 朱随洲5.胶东蓬莱大柳行金矿田燕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 [J], 马顺溪;白宜娜;孙永联;舒记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7卷第6期2011年11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47No.6November ,2011金属矿产[收稿日期]2011-01-11;[修订日期]2011-07-06;[责任编辑]郝情情。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2011BAB04B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NCET -09-0710)、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872068和40672064),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No.IRT0755)及111计划(No.B07011)资助。

[第一作者]王中亮(1977年-),男,博士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E -mail :zhong.liangw@163.com 。

[通讯作者]龚庆杰(1972年-),男,博士,副教授,地球化学专业。

E -mail :qjiegong@eugb.edu.cn 。

胶东望儿山金矿床构造-热事件时序:野外地质证据王中亮,龚庆杰,杨立强,周铸,马学东(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摘要]望儿山金矿床是位于山东招远-莱州金矿区西部焦家金矿田内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总体走向为NNE -NE ,其控制了矿区蚀变带的展布;矿床由石英脉型矿体和蚀变岩型矿体组成,两者均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

通过对望儿山金矿床的野外地质考察,根据野外观察到的构造性质、切割关系以及地质体的穿插关系认为矿区内构造-热事件时序为:①黑云母花岗岩→②花岗伟晶岩脉→③早期钾长花岗岩脉→④近EW 向右行正断层和煌斑岩脉→⑤主干断裂(F1、F5、F5’)、黑云母花岗岩的热液蚀变和晚期钾长花岗岩脉→⑥近SN 向逆断层、NE 向平行正断层系和石英硫化物脉→⑦NW 和NE 向成矿后断裂以及F1、F5、F5’断裂发生左行逆断;成矿时序为:①花岗伟晶岩脉成矿→②钾长花岗岩脉成矿→③蚀变岩型矿体形成→④石英脉型矿体形成。

[关键词]望儿山金矿热事件成矿时序胶东[中图分类号]P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11)06-1067-10Wang Zhong -liang ,Gong Qing -jie ,Yang Li -qiang ,Zhou Zhu ,Ma Xue -dong.Timing of structural -thermal events in the Wang ’ershan gold deposit ,Eastern Shandong :Evidences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s [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11,47(6):1067-1076.0引言望儿山金矿床位于著名的山东招远-莱州金矿区西部焦家金矿田内的望儿山断裂带南段,紧邻焦家、新城金矿床(图1a ),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胶东半岛胶北隆起的西北部(图1b )。

该金矿床属于断裂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是兼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化的复合型金矿,严格受断裂带控制(汤磊等,2007)。

前人围绕地质找矿对该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刘日富和邓其海,1995;丁式江和王建平,1998;李念凤和董建乐,2000;曹超等,2008)、矿物标型特征(赵利青等,1997)以及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物质迁移(方金云和孙景瑜,2000)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新认识,对矿区进一步的勘探找矿工作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但是关于该矿床的构造活动时序与热事件时序至今尚未有人研究。

热液金矿床的形成受构造-岩浆作用共同控制(杨进辉等,2000)。

构造对热液矿床矿体的形成、分布及形态、规模等方面都具有直接的控制作用(曹新志等,2001);多期次的岩浆活动有利于成矿热液的富集,而构造的多期活动及强度又导致了成矿热液的多次上升和频繁交代,使成矿元素与热液在渗流势的作用下一起发生运动(Vallis F ,1996),在适宜的物化条件下重新聚集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控制着相应矿化产物的时空分布和成矿的多期性(罗文强等,2002);因此厘定热液金矿的构造-热事件时序对研究矿床的成矿期次、形成及分布十分重要,并对找矿预测和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拟根据野外观察到的构造性质、切割关系以及地质体之间的穿插关系对该矿床的构造-热事件时序进行初步探讨,进而分析望儿山金矿的成矿时序。

76011成矿地质背景1.1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内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基底为上太古界胶东岩群和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图1)。

胶东岩群的原岩为超镁铁质-镁铁质及长英质火山岩、碎屑沉积岩,遭受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各种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及麻粒岩;下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原岩为含碳质富铝的泥质碎屑岩和富镁碳酸盐岩;上太古界胶东岩群与下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呈不整合接触。

下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上元古界蓬莱群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二者之间缺失中元古界地层。

在隆起区两侧盆地中,堆积了中新生代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整个古生代地层缺失。

区域内花岗质岩石覆盖了2/3以上的基岩露头(李俊建等,2005),可分为玲珑型、滦家河型、郭家岭型和艾山四种类型(王海芹和霍光辉,2008)(图1)。

玲珑型花岗岩体位于焦家断裂与招平断裂之间,呈NNE 向带状分布,包括旧店岩体和玲珑岩体(图1),以灰白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锆石SHRIMP U -Pb 年龄分别为160ʃ3Ma 、158ʃ3Ma (苗来成等,1998);滦家河型花岗岩体呈NE 向“厂”字形分布于郭家店、毕郭、滦家河一带(图1),与玲珑花岗岩呈侵入、渐变、构造接触等三种形式(林文蔚等,1997),以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锆石SHRIMP U -Pb 年龄为152ʃ10Ma 154ʃ4Ma (苗来成等,1998);郭家岭型花岗岩体呈近EW 向带状分布于招远东北部,自东向西包括郭家岭、丛家、北截和上庄4个侵入体,呈岩株状侵入到玲珑花岗岩体中(图1),岩性为灰白色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 -Pb 年龄为126ʃ2 130ʃ3Ma (关康等,1998);艾山花岗岩体灰白色,细粒结构,呈NE向侵入郭家岭岩体中(图1),K -Ar 年龄为117Ma (李俊建等,2005)。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招远-莱州金矿区内自中生代以来至少发生4期热事件,其时序为玲珑型花岗岩体→滦家河型花岗岩体→郭家岭型花岗岩体→艾山花岗岩体。

区域构造格架为EW 向构造带和NNE -NE 向断裂带(图1)。

EW 向构造带既是燕山运动前基底构造,又是燕山运动以来长期活动的构造系统,其构造形迹是褶皱和韧性剪切带(邓军等,2010)。

NNE 图1招远-莱州金矿区地质图(据王海芹和霍光辉,2008修编)Fig.1Geological map of the Zhaoyuan –Laizhou gold zone (modified from Wang and Huo ,2008)1-第四系;2-中生界;3-上元古界蓬莱群;4-下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5-上太古界胶东群;6-艾山花岗岩;7-郭家岭型花岗岩;8-滦家河型花岗岩;9-玲珑型花岗岩;10-断裂;11-金矿床;12-焦家金矿田1-Quatermary ;2-Mesozoic ;3-Upper Proterozoic Penglai Group ;4-Lower Proterozoic Jingshan and Fenzishan Groups ;5-Upper Archaeozoic Jiaodong Group ;6-Aishan granite ;7-Guojialing suite granite ;8-Luanjiahe suite granite ;9-Linglong suite granite ;10-Fault ;11-Golddeposits ;12-Jiaojia gold field8601地质与勘探2011年-NE 向断裂带由一系列NNE -NE 向断裂组成,自西向东有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和招平断裂。

1.2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内出露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和上太古界胶东群蓬夼组(图2a )。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为洪积层、冲积层,分布在矿区东南、西南和东北部。

胶东群蓬夼组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等,分布在矿区西部焦家断裂带西侧。

矿区内花岗岩类出露广泛,占基岩出露面积90%以上,岩性主要为燕山期玲珑型黑云母花岗岩。

此外尚有伟晶岩脉、煌斑岩脉等零星分布。

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基本不发育。

NNE -NE 向断裂在本区非常发育,主要为河东-望儿山断裂带,其它方向的断裂规模较小,不太发育。

河东-望儿山断裂带分布在胶东莱州市的望儿山与招远市的界河一带,呈NNE -NE 横贯全区,北起西良村,往南经界河、上庄、河东、付家一直穿过望儿山南坡(图2b ),沿走向长约10km ,宽2 200m ;断面呈舒缓波状,断裂走向变化较大,付家以北约为45ʎ,付家与望儿山之间为10ʎ 30ʎ,望儿山本段为25ʎ,望儿山南段为350ʎ左右;总体倾向为NW ,倾角为42ʎ 55ʎ。

断裂两盘围岩主要为玲珑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局部地段切割区内的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如河东金矿地段)或沿两类花岗岩的接触带发育(如界河金矿-26m 以下)(方金云等,1999)。

该断裂在北部同焦家断裂交汇,属焦家断裂次级断裂,是一条多期多阶段活动的断裂,从北到南控制了界河、上庄、河东、付家4个中型金矿和望儿山1个大型金矿(图2b ),是矿区内重要赋矿构造。

2构造-热事件关系望儿山金矿内的构造-热事件主要表现为岩体、脉岩、断裂构造和蚀变带的空间共存关系。

图2望儿山金矿地质图(据汤磊等,2007修编)Fig.2Geological map of the Wang ,ershan gold deposit (modified from Tang et al .,2007)1-第四系;2-胶东群蓬夼组;3-郭家岭花岗闪长岩;4-玲珑花岗岩;5-中基性脉岩;6-断裂;7-地质界线;8-蚀变带;9-矿区;10-大型金矿床;11-中型金矿床;12-山峰1-Quatermary ;2-Pengkuang Formation of Jiaodong Group ;3-Linglong granite ;4-Guojialing granodiorite ;5-neutral to basic dikes ;6-fault ;7-geological boundary ;8-alteration zones ;9-mine area ;10-large gold deposits ;11-medium scale gold deposits ;12-peak9601第6期王中亮等:胶东望儿山金矿床构造-热事件时序:野外地质证据图3望儿山金矿内热事件Fig.3Thermal events of the Wang’ershan gold deposit2.1热事件在望儿山金矿床内出露的岩体是玲珑黑云母花岗岩,脉岩主要有花岗伟晶岩脉、钾长花岗岩脉、煌斑岩脉,分述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