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东金矿地质报告-王丰良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摘要: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变化,区域隆升与剥蚀是影响矿床变化保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构造-热年代学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研究区域隆升剥蚀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最大金矿集中区——胶东西北部金矿及赋矿围岩玲珑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构造-热年代学引用到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
胶东金矿早阶段成矿深度大于10km,中晚期成矿深度4~7km,根据剥蚀速度计算玲珑花岗岩剥蚀量仅为2.0~4.2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
当前本区金矿勘探和开采深度普遍小于2km,因此深部至少还有1~5km深度空间具有金矿找矿潜力。
关键词:胶东西北部金矿区;玲珑花岗岩;裂变径迹;隆升剥蚀;找矿潜力Abstract: after deposit formed will experience different forms of change, and erosion is the effect of regional uplift deposits changes save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Structure-hot is the chro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research area denudation of uplift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is paper, the country’s largest area in northwestern jiaodong gold-gold ore and fu surrounding rock and exquisite grani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ry the structure-hot chronology reference to the metallogenic changes afte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The jiaodong gold mine early metallogenic depth is more than 10 km, metallogenic depth middle-late 4 ~ 7 km, according to erosion speed computing and exquisite granite erosion amount of just 2.0 ~ 4.2 km, far from reaching a maximum depth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current gold exploration and mining depth generally less than 2 km, so deep at least 1 ~ 5 km deep space has gold prospecting potential.Keywords: the jiaodong gold mining area in northwestern; Exquisite granite; Fission diameter mark; Uplift erosion; Prospecting potential一、引言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之一,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沂蒙山脉北麓。
该矿床分为深部和浅部矿化两部分,两者的矿体特征有很大的差异。
深部矿体主要存在于矿床下2500米以下的地层中,是一种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典型热液脉状矿体。
深部矿体主要矿物为黄铁矿、白钨矿、方铅矿、石英等。
矿体主要赋存于较大断裂石英脉中,石英脉通常宽度在1-10米之间。
深部矿体的金品位可达20克/吨以上,且矿物粒度大多为微粒子级别,难以提取。
深部矿体在出露的地方很少,矿床开采难度大,需要进行深度开采和复杂的浮选和氰化提金工艺。
浅部矿体主要存在于矿床上部地层中,是一种高温、低压下形成的典型下降型热液矿床。
浅部矿体主要赋存于较小的断裂、薄石英脉和半岩性矿化带中,其厚度通常在0.5-2米之间。
浅部矿体的金品位一般较低,通常在2-10克/吨之间,但矿物粒度较大,易于提取。
浅部矿体在地表上较为明显,矿床开采难度相对较小,可以采用露天采矿和浮选、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开采。
同时,深部矿体和浅部矿体的成因也存在差异。
深部矿体主要由岩浆深部热液作用所形成,其形成与大规模构造作用相关。
而浅部矿体主要由地质构造作用所形成,形成与岩浆热液作用关系不大。
总的来说,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的深、浅部矿体在形成成因、矿体特征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深部矿体品位高,成因复杂,开采难度大,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度开采和复杂的提金工艺;浅部矿体品位相对较低,易于开采,但成因和形态较为简单。
了解深、浅部矿体的矿体特征对于准确评估矿床储量、规划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的深、浅部矿体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来进一步认识这座金矿床的性质。
首先是深部矿体的数据。
根据胶州市地质局发表的《焦家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一文的数据,焦家金矿深部矿体主要存在于2500米以下的地层中,矿床呈东北西南走向,长度大约为5公里,宽度为1.5公里。
胶东大河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分析

魏家沟金矿已发现矿脉四十余条,矿脉严格受控于断裂构 造,矿脉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特征,矿脉形态简单,以脉状、透 镜状为主,豆荚状次之。
(下转 53 页)
51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火山岩层喷发较活跃地段,即为金属矿主要产地,根据其地形特 点,进行引导矿物和控矿结构的设立。②岩浆矿物是金属矿形成 的来源之一,现国家研究的铅锌银等金属矿物的成矿区均处于 华北西区。③岩石矿物的腐蚀程度与金属矿物的品相或形成规 模有直接关系,互相呈正比例函数关系,具体相关的金属矿物 有 :孔雀石矿,铅银锌的矿化等。④国家普遍铅锌银金属矿或其 复合矿物质其金属的延展性较低,结构较为稳定,物探找矿中出 现异常的不为也通常是寻找矿物资源的有利表现,金属矿位置 通常会出现重力、密度或电磁波的异常。根据异常数据建立相关 图表并进行分类,若后期出现同种金属矿物方便对其归类,了解 国家矿产丰富地带的地形地貌,为实现综合找矿模式打下基础。
胶东地区金矿地质背景及金矿分布特征分析

14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G 地质勘探 eological prospecting
用,可以有效提高胶东地区金矿找矿的效率。 2.2 认识到金矿找矿工作的重要性
今后胶东地区的各大金矿开采单位,要认识到金矿找矿工 作的重要性。一方面,金矿开采单位要加大对金矿找矿的资金投 入力度,金矿开采单位可以加强对金矿勘探工作的宣传力度,吸 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另一方面,矿山开采单位组建高素质的金矿 勘探队伍,这样才能保证金矿找矿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金矿 开采单位也要进一步完善金矿找矿制度,要提高金矿勘探人员 的责任意识,要建立完善的金矿找矿制度,用制度来规范金矿勘 探工作。
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开采历史悠久,浅部黄金资源储量日渐枯竭,且无好的探矿空间。因此急需不断运用当前
胶东招平断裂带南段金矿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

胶东招平断裂带南段金矿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摘要:胶东招平断裂带南段金矿是中国重要的金矿找矿领域,是研究中国大陆构造-金属成矿作用关系的重要范例之一。
本文结合大量实际样品分析、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该区金矿的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
结果表明,该区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与古老大地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相结合,金矿的分布与大地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震旦系火山岩是金矿成矿的主控岩系,金矿围岩主要为流纹岩和英安岩,成矿元素为Au、Ag、Cu、Pb、Zn和Bi。
本文的研究对于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和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胶东招平断裂带;金矿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古老大地构造热液成矿作用。
一、引言胶东招平断裂带南段是中国著名的金矿富集地带,该区的金矿大部分为石英脉型和砂岩型金矿,形成时代主要为晋僧寒武系和震旦系。
该地区金矿的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一直是岩石学家和矿床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结合大量实际样品分析、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对该区金矿的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旨在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和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前人研究综述胶东招平断裂带南段的金矿床形成机制一直是研究者们的热点之一。
据前人研究分析表明,该区金矿主要来源于断裂带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和古老大地构造热液成矿作用两种成矿作用。
断裂带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受地壳中心向边缘转移和脉状活动的影响,所以金矿簇集在断裂带的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的岩层中;而古老大地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受沉积盆地的沉降和构造逆转的影响,成矿物质富集在滞留在构造陷落区深处的泥层和砂层中。
三、研究区域地质特征胶东招平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大型活动断裂带,包括南段和北段两个区域。
南段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和青岛市之间,全长约180公里,是中国最著名的金矿富集区之一。
该区主要岩性为变质岩和火山岩,变质岩为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火山岩为晋突泉组和震旦系火山岩。
山东胶东金矿地质报告-王丰良

山东胶东金矿地质报告姓名:王丰良山东金洲集团千岭公司胶东金矿矿床地质报告矿区交通简况胶济铁路横贯山东省东西,兰烟铁路穿行于山东半岛中部。
拥有港口 18家,年吞吐量20753万吨,通达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岛市拥有港口4家,万吨以上泊位36个,年吞吐量14100万吨。
青岛港拥有泊位54个,年吞吐量达到1.4亿吨,集装箱运量424万标箱,居国内港口第3位。
烟台市拥有港口10家,万吨以上泊位34个,年吞吐量4827吨。
烟台港拥有泊位37个,年吞吐量达到2564万吨,集装箱运量26.6万标箱。
威海市拥有港口8家万吨以上泊位16个,年吞吐量1187吨。
该地区拥有民用机场 3个,国际机场2个,开通国内航空航线59条,国际航线13条。
其中,青岛机场到韩国的航班每周68班,到日本38班。
烟台机场到韩国的航班每周18班,到日本2班。
铁路建设,以大莱龙铁路为基础,建设烟台—龙口的铁路,形成环渤海铁路大通道,沟通半岛与陕西煤炭基地的联系。
推进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形成韩国通向欧亚大陆的登陆节点。
加快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实施进度,形成东部沿海与东北三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便捷通道,连接胶济与新石两大铁路干线,沟通青岛、烟台两大港口与日照、陇海沿线的铁路联系。
配合国家加快京沪高速铁路和胶济、新石铁路的电气化改造,改建桃威铁路,搞好鲁中、鲁南地区与半岛港口群的铁路衔接,增强港口的辐射带动功能。
公路建设,以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为重点,建设青岛—烟台、青岛—威海和环渤海高速公路,建设第二条济青高速公路。
2004至2007年,三市共规划新建高速公路10条,投资345亿元,届时三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84公里,青岛、烟台、威海三个中心城市间行车均在1.5小时以内。
机场建设,扩建青岛机场,完善配套烟台机场,增辟国际、国内航线,增强客货集疏功能。
港口建设,加快青岛前湾港建设,到 2005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700万标箱以上,争取把青岛港建成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胶东三山岛 仓上金矿带构造 岩浆 流体金成矿系统

正文2:仓上金矿带的发现和基 本情况
在胶东三山岛地区,仓上金矿带是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带位于三 山岛北部,长约10km,宽约2km。仓上金矿带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 控制。断裂构造为金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而岩浆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 成矿物质。该矿带具有品位高、储量大、开采条件良好等特点,是胶东地区重要 的黄金生产基地。
在演化过程中,该成矿系统经历了多期次岩浆—流体作用。早期岩浆活动形 成了富含金元素的花岗岩体,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初始的物质基础。随后,地 壳深部的岩浆流体和变质流体在断裂构造的作用下向浅部迁移,并在适宜的物理 化学条件下形成金矿床。这些阶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胶东三山 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
形成机制方面,胶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的形 成主要受到地壳演化和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在地质发展过程中,该地 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断裂发育和岩浆活动。这些构造运动和 岩浆活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变质作用也对该 成矿系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金元素的富集提供了额外的物质来源。
文献综述
前人对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地质学家们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金矿形 成的背景和条件;化学家们则对区域流体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分析,为理解成矿作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然而,这些研究多从单一的角度 出发,对于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缺乏综合性的研 究和解释。
讨论
本次演示揭示的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与前人 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我们发现流体的高温高压特征在金成矿过程 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不仅揭示了金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也有助于深化 对金矿形成过程的理解。
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

1 三山岛矿产资源概述 1.1 区位概况
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北缘,三山岛仓上断 裂构造带上。三山岛巨型金矿床中分布着 80 多个矿体。 主要矿 体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体 I 号矿体。矿体分布在三山岛矿区和三 山岛北部。总长度超过 3 km,最深处为 -1886 m,最大倾斜深度 超过 1.7 km,矿体位于三山岛断裂主裂缝面下方,金矿总量超过 500 吨(详情见图 1)。
研究表明,胶东地区部分金矿床黄铁矿标准梯度与矿体延 伸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山岛矿区黄铁矿标准特征的垂直 变化梯度较小,反映了矿区金矿化的良好连续性、稳定而大规 模。本文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当矿体延伸超过 2000 m 时,成 矿流体性质基本不变 [3]。这种广泛而稳定的成矿流体环境表明三 山岛的深部成矿条件良好。 2.3 根据成矿流体对比分析找矿空间
(2)矿化早期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Ⅰ a 和 1b 型,它们是挥发 性流体的典型特征。XCO2 可以达到 011~0132,有些含有 CH4。 总 流 体 密 度 为 0158~0198 g/cm3,绢 英 岩 中 开 发 了 大 量 的 Ia 型 夹杂物和填充度小的 Ic 型夹杂物,总流体密度为 0179~1103 g/ cm3,主要成矿期的流体演化为低密度(0128~0179 g/cm3)流体 和高密度(01 91~1103 g/cm3)流体共存 ;晚期矿化演化成具有 少量挥发性物质(XCO2= 0~0107)(0189~115g # cm-3)的高密度 流体系统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胶东金矿床地质报告姓名:王丰良1山东金洲集团千岭公司胶东金矿矿床地质报告矿区自然简况矿区所处行政区划位置胶东作为地理名词因在胶莱河以东得名。
胶莱河源出于山东半岛西南部的胶州市的胶山,北流于渤海。
胶东金矿分布区涵蓄了烟台市、威海市的全部及青岛市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333km2(图1-1),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27%。
胶东金矿集中分布在胶北隆起区,面积约为16522 km2,仅占全国面积的0.17%,浓集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黄金储量。
矿区交通简况胶济铁路横贯山东省东西,兰烟铁路穿行于山东半岛中部。
拥有港口 18家,年吞吐量20753万吨,通达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岛市拥有港口4家,万吨以上泊位36个,年吞吐量14100万吨。
青岛港拥有泊位54个,年吞吐量达到1.4亿吨,集装箱运量424万标箱,居国内港口第3位。
烟台市拥有港口10家,万吨以上泊位34个,年吞吐量4827吨。
烟台港拥有泊位37个,年吞吐量达到2564万吨,集装箱运量26.6万标箱。
威海市拥有港口8家,图1-1胶东半岛地图万吨以上泊位16个,年吞吐量1187吨。
该地区拥有民用机场 3个,国际机场2个,开通国内航空航线59条,国际航线13条。
其中,青岛机场到韩国的航班每周68班,到日本38班。
烟台机场到韩国的航班每周18班,到日本2班。
铁路建设,以大莱龙铁路为基础,建设烟台—龙口的铁路,形成环渤海铁路大通道,沟通半岛与陕西煤炭基地的联系。
推进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形成韩国通向欧亚大陆的登陆节点。
加快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实施进度,形成东部沿海与东北三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便捷通道,连接胶济与新石两大铁路干线,沟通青岛、烟台两大港口与日照、陇海沿线的铁路联系。
配合国家加快京沪高速铁路和胶济、新石铁路的电气化改造,改建桃威铁路,搞好鲁中、鲁南地区与半岛港口群的铁路衔接,增强港口的辐射带动功能。
公路建设,以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为重点,建设青岛—烟台、青岛—威海和环渤海高速公路,建设第二条济青高速公路。
2004至2007年,三市共规划新建高速公路10条,投资345亿元,届时三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84公里,青岛、烟台、威海三个中心城市间行车均在1.5小时以内。
机场建设,扩建青岛机场,完善配套烟台机场,增辟国际、国内航线,增强客货集疏功能。
港口建设,加快青岛前湾港建设,到 2005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700万标箱以上,争取把青岛港建成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完善烟台港三期工程;突出抓好八角港的建设,启动20万吨级深水码头建设;建设龙口港5万吨级散粮泊位、20万吨级专用泊位。
建设威海新港区液体化工码头。
胶东金矿开采历史悠久,据《招远县志》记载,唐朝该县即设有专司黄金开采管理的官吏,但缺少该区地质调查的系统史料。
近代地质调查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1868年李希霍芬先后调查该区莱州、芝罘等地金矿;1887年布切在《山东东部矿产》中对该区金矿进行评述;英人侵占威海卫后,爱尔兰人邓汉姆、跃尔斯克尔考察了该区金矿;1930年日人矢部茂调查招远金矿,并著有《山东省招远县金矿调查报告》。
同一时期,国内地质工作者在胶东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工作。
1918~1930年,王臻善、马浚之、严坤元先后调查山东东部金矿。
30年代之后,山东省建设厅在全省开展了包括金矿在内的矿产调查。
1934年夏,常济安奉命调查了全省金矿;1936~1937年,刘国昌、冯景兰、王植先后调查了招远、栖霞等地金矿。
1949年以来,王宪之、严坤元、袁慧灼等调查了胶东金矿,并估算了三山岛金矿储量达10T左右。
1949~1950年郭文魁、段承敬调查了招远玲珑金矿。
1957年国务院提出大力恢复和发展黄金生产以后,在全省开展了系统的金矿地质工作。
1958年地矿部山东办事处组建了胶东第一地质队,在胶东地区进行了以金为主的找矿工作。
1957~1965年的8年间,虽投入大量工作,但因地质找矿只着眼于石英脉型,找矿领域狭窄,观念陈旧,地质找矿效果不好,查明金矿资源储量不足30T,平均每年仅3.5T。
31965年以后,山东省地矿局八O七队(第六地质队前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冲破寻找石英脉金矿的束缚,不断探索,相继发现了三山岛、焦家等一系列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新类型金矿的发现极大的拓宽了找矿领域,使山东省金矿资源储量大幅度增长,丰富了金矿成矿理论。
1976~1977年,第六地质队在胶东金矿区域成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以焦家、新城等典型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成果编写了“山东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研究报告,初步建立起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模式,废止了以往所谓的“蚀变岩型”金矿的不确切命名。
1977年第二届全国金矿会议上焦家式金矿作为我国的一种矿床类型被正式确立。
1975年以后,山东省金矿地质工作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胶东金矿集中区内,除省内地质、冶金、地方地质队伍外,尚有外省多个地勘部门、武警黄金部队等单位涌入胶东。
截止90年底查明的金矿资源储量相当于1965年前查明资源储量的40倍。
仅山东地矿局六队,1992年前,先后找到了大型、特大型及中小型金矿28处,提交了近600T的金矿资源储量;打破了“大断裂只导矿不成矿”的传统理论,除在胶东发现一大批金矿床外,也为推动我国金矿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5年,第六地质队有关人员完成的《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2年前,第六地质队还多次获地矿部一、二等找矿奖和科技成果奖。
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嘉奖第六地质队,并授予该队“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
矿区地质概况(—) 地层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的胶东隆起上,并在该隆起的西部边缘地带,属半丘岭一冲洪积平原地貌类型。
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为古元古代荆山群和第四系。
古元古代荆山群为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出露于矿区的东部及南部,岩性为中厚层状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蛇纹石化大理岩、含石墨岩系夹长石石英岩、麻粒岩等,厚度大于700m。
第四系主要由粘土类和砂类组成,一般厚28.00m。
本区主要为前震旦系地层,从老到新分布如下:(1)太古-下元古界胶东群(Ar至Pt):原岩为基性火山喷发和泥质沉积建造,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石英岩等。
后期又经受混合岩化并伴随超基性岩和基性岩脉的贯入。
(2)古元古代荆山群(Pt1js):岩层倾角一般在40~50。
,走向N20—40"E,构造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不甚完整,局部发育构造破碎带。
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蛇纹石化大理岩、含石墨岩系夹长石石英岩、麻粒岩等岩层,在矿区内横向、纵向上分布规律不明显。
(3)上元古界粉子山群(Pt3f):原岩为泥质及碳酸盐建造,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浅变质岩系。
(4)第四系(Q):自上而下分为四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依次为: (1)粉质粘土,灰色,厚3.50~9.20m,平均6.52m,软塑,具有缩径现象。
(2)中砂,棕色,厚2.30~5.50m,平均3.75m,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结构松散,易坍塌。
(3)粘土,灰白色,厚2.40一7.00m,平均5.21m,软塑,质较纯,缩径现象明显。
(4)粗砾砂,棕红色,厚10.20~18.30m,平均13.21m,以长石、石英为主,松散稍密,易坍塌。
(二)构造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按走向分为北东向、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三组。
北东向断裂是在中生代近东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压扭性断裂,北北东向断裂是燕山晚期发育起来的压扭性断裂,二者属同一区、同一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期次的产物。
以上两组断裂是成矿前的构造,由于受印支期及燕山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的影响,其得到继承性发展,岩浆活动加剧,内生成矿作用明显,矿体系充填断裂构造中或充填交代断裂破碎带而成,并且两组或多组不同方向断层交汇处,往往是矿体的富集处,所以成矿前的断裂构造对矿体的分布和形态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矿区南部发育两条较大的东西向断裂,为成矿后的断裂构造,对矿体则起破坏作用,使矿体在该处位移、重复或消失,矿区南部发育两条较大的东西向断裂,矿体数量锐减,使该矿的产量受到影响,必须进行补充勘探。
区内中生代燕山期形成规模较大的区域性NNE向断裂带及其配套的次级断裂,这些断裂的长期多次活动提供了大规模流体循环的条件,不但为岩浆的上升侵入提供了通道,同时也为深层含矿热液的运移及成矿物质补充创造了条件。
断裂沿走向、倾向呈舒缓波状。
压、扭运动易形成引张空间,岩石破碎带为成矿流体中金的沉淀提供了重要空间。
因此,矿体产出形态明显受断裂控制,呈平行脉、斜列式展布(图1-2)。
5图1-2胶东构造体系和区域构造变形岩相形式分布图1 - 第四系、第三系;2 - 白垩系、侏罗系;3 - 蓬莱群;4 - 粉子山群;5 - 胶东群(包括荆山群部分) ;6 - 滦家河型中粗粒花岗岩;7 - 郭家岭型斑状花岗闪长岩;8 - 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9 - 复式背斜轴及其推测延伸部分;10 - 东西向及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 11 - 北东向压扭性断裂; 12 - 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 13 - 性质不明断裂、配套断裂及推测断裂; 14 - 卫星解译线性断裂构造; 15 - 大型及中小型金矿胶东基底的变质岩显示褶断构造带( 图1-3) , 呈现为近EW 向波状弧形展布的S!形构造变形岩相型式( 吕古贤等, 1993) 。
中生代盖层经华夏式及新华夏系的构造复合形成N!形构造变形岩相形式,它是NNE 区域压扭构造叠加复合NE和NEE 向构造与岩相带而成的, 是金矿成矿带的控矿构造背景( 万天丰,1993) 。
玲珑花岗杂岩体为代表的岩浆岩及中生代陆相火山-碎屑沉积盆地, 受N 形构造控制。
往往在岩浆岩接触带发育的剪切断裂有利部位形成热液交代蚀变带, 断裂下盘时有形成焦家类型黄铁绢英质蚀变岩金矿, 而断裂下盘花岗岩、蚀变花岗岩中的次级张剪断裂中交代充填有黄铁矿石英脉类型, 即玲珑式金矿( 吕古贤等, 1993) 。
7图1-3 胶东地区胶东群、荆山群褶皱构造纲要图( 据吕古贤等, 1993)1.背斜及推测延伸部分2.向斜及推测延伸部分3.断裂(三)岩浆岩岩浆岩包括太古宙- 元古宙变质变形花岗质岩石和中生代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体和辉绿玢岩、煌斑岩、闪长玢岩等脉岩, 其中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生代岩体, 对成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区内广泛发育两类花岗岩,约占出露岩石的70%。
(1)玲珑花岗岩:在矿区内与胶东群蓬夼组岩层呈和谐的、界线清楚的混合交代接触关系。
岩体中广泛发育有交代残留体和交代残留构造及阴影构造,其产状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这些特点反映了玲珑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交代作用的产物。
(2)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玲珑花岗岩中,呈岩株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