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受精作用教案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设计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受精作用在动物中的实现方式;
3. 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受精作用过程的异同。
教学重点:
1. 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动物中受精作用的实现方式。
教学难点:
不同种类生物的受精作用过程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视频或实验器材(可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受精作用的定义;
2. 提出问题: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过程中有何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分析受精作用在动物中的实现方式;
3. 比较不同种类生物的受精作用过程的异同点。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分发案例分析题目,让学生自行解答;
2. 讨论并总结不同种类生物的受精作用过程的异同。
四、实验演示(15分钟,可选)
1. 展示受精作用实验视频或进行实验演示;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
1. 总结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鼓励学生探究更多受精作用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
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拓展对受精作用的理解;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后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1.2 受精作用 教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2.1.2 受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2.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导入】:父亲体内的所有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
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过渡】:回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我们发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自由组合,而且自由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导致形成的配子多种多样。
其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也会导致形成的配子多种多样,我们来看示意图。
情况1:情况2: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图略)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I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思考:人的体细胞中就有23对染色体。
那么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配子呢?1个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可以产生()种精子1个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可以产生()种精子1个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可以产生()种卵细胞1个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雌性个体可以产生()种卵细胞总结:!!!分清“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细胞”注意:如果再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考虑进去,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就更多了。
二、受精作用结合教材第27页图2-7,阅读相关内容,分析受精作用的过程、实质,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1.概念。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的过程。
2.过程。
精子入卵:通常是精子的进入卵细胞, 留在外面卵细胞反应:卵细胞的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卵融合: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彼此的会合在一起3.实质。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融合。
4.结果。
受精卵中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另一半来自。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高等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概念;②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区别;③能够指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并通过图解加以识别。
(2)能力培养①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提高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探究能力;②通过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③通过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3)情感培养①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减数分裂的概念及配子的形成过程②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分。
教学难点①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特点; ②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分;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主动探索的能力;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方法、态度的培养。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课题导入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蛙红细胞的减数分裂,那么,同学们还记得还有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是什么吗?(学生:减数分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减数分裂的过程。
(板书:减数分裂)科学家在研究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无论动物还是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使他们认识到任何科学发现都需要艰难的不断探索过程,知识获取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并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讲授】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减半的分裂。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讲解教案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讲解教案
一、概念
1.1 定义:受精作用是指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与雌性生殖细胞(卵子)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并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
二、过程
2.1 精子的产生:雄性生物通过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精子具有头部、中段和尾部三个部分,头部含有遗传物质DNA,中段包含能量储备,尾部具有运动功能。
2.2 卵子的产生:雌性生物通过卵巢产生卵子,卵子是一个很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质和细胞器。
2.3 受精过程:受精一般分为内受精和外受精两种方式。
内受精是在体内完成,外受精则发生在体外。
不同的动物种类受精过程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仍是精子与卵子结合、融合形成受精卵。
三、意义
3.1 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受精作用是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可以保证遗传物质的传递,确保后代具有亲代的遗传特征。
3.2 促进种群繁衍:受精作用是生物繁殖的必要环节,可以促进种群的繁衍和生长,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同学们对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必修2教案:2-1 第2课时 受精作用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受精作用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原因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三、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3.结果(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的数目。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判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5)受精作用过程既涉及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6)受精时,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是自由组合,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2.微思考下图为受精作用扫描电镜照片,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结合细胞膜的成分,讨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与生物膜的哪种特性有关?提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构特点流动性(2)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的要多于来自父亲的,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受精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所以一个人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的要多于来自父亲的。
[对应学生用书P43]任务驱动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根据教材中模拟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实验,探讨下列问题:(1)含有2对、3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分别可能产生多少种精子?产生每一种精子的比例是多少?提示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可能产生4种精子,每一种精子的比例是1/4;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可能产生8种精子,产生每一种精子的比例是1/8。
高中生物教案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 掌握卵子与精子的结构和功能;3. 理解精子在受精作用中的运动方式和能力;4. 了解受精作用在生命繁衍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 精子的结构和运动方式;3. 受精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受精作用的概念介绍(1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卵子和精子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综合使用文本资料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卵子和精子的结构特点; - 讲解卵子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精子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3. 受精作用的过程(20分钟)- 梳理受精作用的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受精作用的整个过程;- 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受精作用的模拟过程。
4. 受精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受精作用在生命繁衍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课堂练习:1. 选择题:受精作用的过程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卵子和精子互相融合后形成受精卵;B. 体细胞受精是一种异花受精方式;C. 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量不受影响。
2. 解答题:请描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命繁衍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对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2.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卵子和精子的结构和功能有所认识。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受精作用高中化学教案

受精作用高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受精作用对生物繁殖的重要性;
3. 掌握受精作用在人类繁殖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4. 能够分析受精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受精卵的形成;
3. 受精作用在人类繁殖中的具体步骤;
4. 受精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受精作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依次介绍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受精卵的形成、受精作用在人类繁殖中的具体步骤等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3. 实验:进行受精卵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受精作用的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受精作用的原理和机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受精作用对生物繁殖的重要性。
四、作业:
1. 回答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2. 思考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受精作用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
受精作用
- 定义和过程
- 受精卵的形成
- 人类繁殖中的具体步骤
- 原理和机制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生物繁殖过程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实践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二 受精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2.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究减数分裂中配子形成多样性的原因2.总结在坐标系中绘制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减数分裂中配子形成多样性的原因。
2.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减数分裂中配子形成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突破通过受精作用的分析,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意义。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究减数分裂中配子形成多样性的原因。
特别强调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在坐标系中绘制染色体变化规律曲线,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技能的形成。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讲述法、比较法、谈话和个别指导法。
学法:模型构建、比较学习法、动手绘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制作或图片等。
学生准备:橡皮泥、坐标系图纸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受精作用(一)受精作用(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模型建构导入:一对夫妇怎么会出不一样的孩子?图片展示提问:什么是受精作用?(答: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请学生看教材彩图2-7,设想受精的具体过程,并在教师引导下尝试描述。
(答: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提问:通过受精作用,染色体的数目出现什么变化?(答: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提问: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同学们现在是否真正明白了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意思了?(答:从同源染色体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精子带有其中的一条,卵细胞带有其中的另一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2.难点: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探究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小组合作建构的模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与内 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
境导入
新课
课件展示这幅图,并细胞 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 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 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受精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
3课时的内容,这课时包含了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通过模型建构探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 多样性,另一个是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这课时的内容体现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 性,同时为学习第5章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奠定了基础。
类型。)
教师通过展示细胞分裂过程的图像引导学生分析 形成配子的种类。
展台演示课前小 组合作建构减数 分裂中染色体变 化的模型,其他同 学认真听讲解并 作出评价。
思考讨论
小组代表通过建 构的模型分析
利用分组建 构减数分裂 染色体变化 的模型过程, 达到培养学 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精神, 同时也培养 了学生的动 手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限制,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是微观的又是动态的过程,给学生理解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具有多样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
学习”等课程基本理念,本课设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设问、答疑”的学习方式,让 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课前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 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课堂上通过小组代表演示模型, 并结合相关的问题引导学 生探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并借助受精作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并 总结归纳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实现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 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体验和感悟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 合的多样性原因。 ②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实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精神。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探究配 子多样性的原因,进而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 观。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设疑:难道同种生物的精(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
不同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
活动一:(课前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
思考并回答
创设问题情 境引起学生 思考引入新
通过设疑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思考
一个小组代表用
一.配子 中染色 体组合 的多样 性原因
:学科网
ZXXK]
体变化的模型)
教师先检查各个小组建构的模型,然后请一个小 组代表用展台展示模型。
(要求其他组作评价冋时纠正演示中出现的不科学的地 方。)
活动二:
1.讨论:(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 色体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类型的 配子呢?
2.演示:请一个小组代表为我们演示这个过程。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演示过程的科学性及形成配子的
通过展示并 介绍作品,能 较好地培养 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 析推理能力 及概括表达 能力
NUtlEJS
fBC「
lAD:
r
■
BD
看图思考
培养学生的 识图能力、分 析和归纳总 结能力
思考:
1个精原细胞形成几种精细胞?
1个生物体形成几种精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