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
近三年高考试卷全国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篇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引出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思考。
B. 作者在文中指出,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C.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结尾提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并传承。
2. 下列对文本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回顾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历史,分析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
B. 作者接着探讨了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C. 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实例,论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呼吁人们要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传承方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她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北宋的繁荣和南宋的衰败,一生坎坷。
她的词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被誉为“词中之冠”。
【乙】李清照的词作,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
她的词作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她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为读者了解她的词作奠定了基础。
B.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C. 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实例,论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呼吁人们要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传承方法。
2. 下列对文本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回顾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历史,分析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
B. 作者接着探讨了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高考试卷全国一卷语文真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演绎(yǎn yì)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tián)B. 拙劣(zhuō liè)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kuì)C. 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蕴含(yùn hán)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D. 混淆(hùn xiáo)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héng)震古烁今(zhèn gǔ shuòjī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们学校计划在暑假期间举办一次写作培训班。
C.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我国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峻挑战。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使大家深受鼓舞。
B. 她的歌声犹如夜莺,在寂静的夜晚里回荡。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得让人陶醉,仿佛置身于仙境。
D. 他的作品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仿佛一条蛇蜿蜒前行。
B.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信念,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夜空。
C. 那朵花绽放得如此美丽,仿佛一位少女在微笑。
D.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人陶醉。
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新时代,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A.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B.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C.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D.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途径2. 根据材料一,我国教育事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甲:节目形式新颖,激发了观众对诗词的兴趣。
乙:选手们才华横溢,展现了诗词的魅力。
丙:节目普及了诗词知识,提高了国民文化素养。
A. 节目形式新颖B. 选手们才华横溢C. 节目普及了诗词知识D. 节目过于注重竞技,忽视了诗词的内涵5. 请简要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6分)6. 请你就如何进一步办好《中国诗词大会》提出两条建议。
(3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三:甲:《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乙:《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丙:《红楼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A.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B. 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C.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D.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8.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高考试卷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试卷考试题及答案大全答案一:语文卷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中,有一批有意无意的改革者,他们的活动组成了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自强运动。
四名学者被称为“变法四君子”。
他们分别是梁启超、康有为、黄兴和谭嗣同。
他们作为儒生和志士,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不约而同地与世界接轨。
康有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
黄兴走过鲜衣怒马的南洋,回来创办了湖南洪门革命团体光复会。
谭嗣同参加1905年的广州繁荣堂党中央,被范源澜评价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程”。
(2)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值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变阶段。
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未来的命运,有了更为明显的忧虑。
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冲击下,他们多半已“卧薪尝胆”(卧薪者,火薪离身;探胆者,探观其真),也更加熟悉于欧美国家的方方面面了。
为了国家富强和实现民主,他们希望中国能够得到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改造,才能摆脱落后甚至是半殖民地的局面。
(3)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文化教育,才能够引领中国走向富强昌盛、开放宽容的终极目标。
西方世界的开放与自由,阅读与创造,向来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向往。
而他们又明白,因此而来的困境也不少:批判极度化、开放自由化、西化等等问题,也困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者。
有人说,对中国文化自觉的人,不能仅仅使历史的看客,传统的守户,而应该成为文化创造的参与者。
中国:现在不能说本末倒置,能够看到明天的彩虹。
中国的学者的心思,现在无论怎么说,都离不开了必胜的态度。
或者说,中国学者和中国现代的教育家们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中国文化的大项目的基本要求。
这大概是我们中国文化工程的重要的选择。
将描述的几个题目的答案锁定,都需要说明一下原因。
1. 选 D 由前文中的“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不约而同地与世界接轨”可推断“他们多半已‘卧薪尝胆’(卧薪者,火薪离身;探胆者,探观其真)” 意思是知识分子不得安宁,应加强学习和准备。
全国新高考卷语文试卷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其中一颗微不足道的星球。
然而,正是这颗星球孕育了生命,孕育了人类文明。
地球的诞生、演变和生命的发展,都充满了神秘和神奇。
地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
那时,太阳系刚刚形成,地球从太阳星云中凝聚而成。
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地球逐渐形成了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地球的表面温度适宜,大气中含有足够的氧气,这些都是生命得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条件。
地球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地球形成初期,由于缺乏氧气,生物形态单一,主要以细菌和古菌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环境逐渐变得适宜,生命形式逐渐多样化。
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多细胞生物。
此后,生命在地球上蓬勃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人类是地球生命发展的最高阶段。
人类的出现,使地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人类的活动也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加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
【乙】面对地球环境日益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环保、能源、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环保方面,我国政府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实施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在能源方面,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位居世界前列。
在生态保护方面,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生态保护区域。
尽管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一些地区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全国20套高考卷分类汇编

全国20套高考卷分类汇编一、语文部分1. 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2)实用类文本阅读(3)文学类文本阅读2. 古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3)名句名篇默写3. 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辨析与运用(2)病句辨析与修改(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4)图表分析与应用4. 写作(1)命题作文(2)材料作文(3)小说续写(4)诗歌创作二、数学部分1. 必考部分(1)集合与函数概念(2)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3)数列(4)平面向量(5)统计与概率(6)立体几何(7)解析几何2. 选考部分(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不等式选讲(3)几何证明选讲(4)线性规划三、英语部分1. 听力(1)短对话(2)长对话(3)独白2. 阅读理解(1)事实细节题(2)推理判断题(3)词义猜测题(4)主旨大意题3. 完形填空4. 语法填空5. 短文改错6. 写作(1)应用文写作(2)读后续写(3)概要写作四、物理部分1. 必考部分(1)力学(2)电磁学(3)热学(4)光学(5)原子物理2. 选考部分(1)物理33(热力学定律、机械波、电磁波)(2)物理34(振动与波、电磁场)(3)物理35(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五、化学部分1. 必考部分(1)化学基本概念(2)化学基本理论(3)无机化合物(4)有机化合物(5)化学实验2. 选考部分(1)化学与技术(2)物质结构与性质(3)有机化学基础六、生物部分1. 必考部分(1)生物化学(2)细胞生物学(3)遗传学(4)生态学(5)生物实验2. 选考部分(1)生物技术实践(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七、历史部分1. 中国古代史2. 中国近代史3. 中国现代史4. 世界古代史5. 世界近代史6. 世界现代史八、地理部分1. 自然地理2. 人文地理3. 区域地理4. 地理信息技术九、政治部分1. 经济生活2. 政治生活3. 文化生活4. 生活与哲学十、综合能力测试1. 物理化学综合2. 生物地理综合3. 历史政治综合4. 数学英语综合一、语文部分1. 现代文阅读答案略。
高考试卷全国甲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10分。
4. 本试卷所有答案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4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拙劣(zhuō liè)B. 蹉跎(cuō tuó)C. 蜿蜒(wān yán)D.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B.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一些选修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D. 这篇文章论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散文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小说,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天空,像一块洗过的蓝宝石,格外清澈明亮。
B. 他一脸的笑,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人心。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让人流连忘返。
D. 她的声音清脆,像黄鹂鸟的鸣叫,悦耳动听。
4.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B. 那条小河,潺潺流淌,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曲折。
C. 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深受大家的喜爱。
D. 我喜欢读书,喜欢音乐,喜欢旅游,生活丰富多彩。
5.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夜幕降临,星星闪烁,好像在向我们眨眼。
B. 那座山,高耸入云,好像一位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
C. 这本书,封面设计精美,字体优美,好像一位才子,散发着文化的气息。
高考试卷全国一卷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幽兰在深谷,无人自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显于世。
故有恶衣恶食,虽贫,乐也;有盛服美食,虽富,忧也。
盖有道者固如是,岂人道哉!——《荀子·非十二子》【乙】颜子不欲仕,孔子以为“其忧道也”。
道之难,难于得也。
得道,则资必倍,名必显。
孔子曰:“道之难,难于得也。
”颜子不欲仕,吾是以知其忧道也。
——《孟子·尽心下》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贫贫困B. 名名声C. 得得到D. 资资财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幽兰在深谷,无人自芳”以幽兰自喻,表达了君子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坚守道德品质。
B. “有道者固如是,岂人道哉”通过反问,强调君子坚守道德的品质,不为外界环境所动。
C. “道之难,难于得也”表明孔子认为得到道非常困难,强调了道的珍贵。
D. “颜子不欲仕,吾是以知其忧道也”通过孔子的评价,说明颜子对道的追求和坚守。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通过比喻和对比,阐述了君子坚守道德品质,不显于世的高尚情操。
B. 乙文通过孔子对颜子的评价,说明了颜子对道的追求和坚守。
C.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道的重要性和得到道的困难性。
D. 甲文主要论述了君子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论述了颜子对道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连珠之箭,其取乎?译文:连珠般射出的箭,难道是从哪里取得吗?——《庄子·逍遥游》【乙】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译文:晨门说:“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甲必做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读荷吴长忠(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
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
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
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
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
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
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平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
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
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
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
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
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
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荚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
入此境者,唯有荷花。
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
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
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
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
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
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
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4期)1.文章第(1)段“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词有什么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2.文章第(2)段列举“断臂维纳斯”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3.作者在第(5)段中写菊花、梅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
(6分)4.结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借鉴荷花的品性。
(6分)二、文言文阅读(18分)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
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
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①,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
”渥即表为僚佐。
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
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图不肯往,章泣下。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
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②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
”因自目为耐辱居士。
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
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③中赋诗,酌酒徘徊。
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注】①台劾:受有关部门揭发、举报。
②耄:指年老。
③圹:墓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因犯……罪或错误B.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图:画C.客或难.之,图曰:……难:反驳D.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责:责问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寻.迁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C.客或.难之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D.图与闾里耆老相.乐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天下大乱,自己生命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头,司空图坚持气节,决不向反叛者屈膝,历尽艰险,突破了重围。
B.在战乱的岁月里,司空图选择了隐居的道路,并有自己的一套隐居理论,说话做事在常人看来往往比较怪异,避免了灾祸临头。
C.由于司空图品节高尚,忠于朝廷,因而受到众多官员的器重和称赞,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折,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职。
D.司空图对财物看得很轻,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也愿意和父老乡亲共同享受,在乱世中营造了一方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3分)(2)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3分)(3)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3分)三、古诗词阅读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晓出黄山寺高翥晓上篮舆①出宝坊⑦,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篮舆:竹轿。
宝坊:对寺庙的敬称。
9.⑴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⑵作者说“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认识?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4分)四、默写(8分)10.将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4)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6)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7)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语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题()(3分)A、盎.然àng 芙.蓉hú倾.动qīng 迢.远tiáoB、栉.比jiã撰.写zhuàn 纳.罕nà拜.谒yâC、豁.朗huò裕.如yù荣.誉yù誊.录tãngD、剔.透tī迁.徙xī徒.涉tú校.对xiào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舞台,中国企业的品牌价值将得以提升,但奥运品牌战略不是短期行为,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B.能源专家预测,如果国际社会进行经济制裁,禁止伊朗出口石油,油价上涨到每桶100美元绝非骇人听闻....。
C.中国制鞋企业要摆脱欧盟的反倾销的困扰,就必须运用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勇于抗争,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航空、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解读这份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去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B.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风车”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记”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七、语言与运用(12分)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写序号即可)(4分)①春日融融。
和风习习。
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
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
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顺序:15. 补写下面语段的结论。
(5分)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72%,天然气仅占3%。
天然气消费所占比例远低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8.8%的亚洲平均水平。
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403立方米/年,而我国仅为25立方米/年。
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而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1%。
其他多种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发展缓慢,更谈不上进入普通家庭消费。
由此可见,。
六、作文(7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70分)国外一位著名导演曾提出,观众到底应该是上帝,抑或是朋友,还是对手?正确答案却是最后一个:对手。
《现代汉语词典》“对手”的含义:①竞争的对方;②特指本领、水平不相上下的竞争的对方。
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乙选做题七、(18分)注意:本大题的两类试题分别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任选一类作答,不得在大类之间交叉选做。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于丹式解读”:传播文化经典引起学界关注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
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的纪录。